{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2875
鄭宗弦
聯經出版公司
2019年4月11日
127.00 元
HK$ 101.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0852875
叢書系列:
文學館
規格:平裝 / 344頁 / 14.8 x 21 x 2.0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館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溫馨勵志
同
類
書
推
薦
可以幫我打個電話嗎?
哥哥再見(上)(下)全集
卡婷卡和她的寫作練習
雙城奇緣
男孩、彩虹鳥與棺材匠
內
容
簡
介
禮俗就是繁文縟節嗎?你會想到傳統禮俗就頭痛?
難道禮俗就是大家都說要做,我就跟著做?但是我從來不明白禮俗背後的意義?
鄭宗弦的《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以小學生的視角,描述1980年代的一個大家族,在面臨每個人生命各個階段時,如何藉由生命禮俗,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與期盼,達成該階段的任務。看似傳統守舊的禮俗,其實是充滿溫情的細細叮嚀,更是最真誠的祝福。
*無注音
目
錄
序
自序
人物介紹•鄭氏家系圖
1.我家開餅店(生命禮俗小百科:生命禮儀的用品)
2.六嬸懷孕要安胎(生命禮俗小百科:安胎、病子歌)
3.五嬸不肯乖乖坐月子(生命禮俗小百科:作膽、剃頭)
4.有人被催婚(生命禮俗小百科:滿月)
5.趨吉避凶妙方多(生命禮俗小百科:安太歲、點光明燈)
6.大伯家的大自然廚房(生命禮俗小百科:作四月日、收涎)
7.我的神鬼乾爹(生命禮俗小百科:給神明作契子)
8.歹命的模範母親(生命禮俗小百科:作壽、雙連龜)
9.相親好好玩(生命禮俗小百科:媒妁之言、相親、對看)
10.四堂哥聯考壓力大(生命禮俗小百科:拜文昌帝君)
11.大堂哥恬恬食三碗公半(生命禮俗小百科:訂婚)
12.小姑姑的大遺憾(生命禮俗小百科:補運)
13.我那叛逆的哥哥(生命禮俗小百科:作十六)
14.大姑姑的灰暗心事(生命禮俗小百科:冥婚)
15.天作之合的喜宴要拚桌(生命禮俗小百科:婚禮)
16.阿祖去做仙了(生命禮俗小百科:喪禮)
17.大堂妹呱呱墜地(生命禮俗小百科:度晬、抓周)
?
序
推薦序
祝福•成長•傳家寶
楊奕成(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這是一部大家族的故事,流淌在其中的汩汩暖流,是多麼耐人尋味!
故事由小男孩鄭有禮拉開序幕,他可是名副其實的「真有禮」。且看他施展妙筆手,向我們娓娓道來每個生命禮俗,其儀式的流程及所蘊含的祝福。打從孕育生命的開始,呱呱墜地以後的每個階段──求學、謀職、婚姻,到生命的終點。鄭氏家族的成員都會經歷不同的禮俗,也藉由信仰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那些儀式或許繁瑣,流程或許冗長;但也正因如此,表現出親友們祝福的真摯與盼望的殷切。
讀著那一回又一回愛的故事,一股懷舊的感染力在召喚著我。翻開塵封的老相本,有張外婆抱著我「收涎」的相片,映入眼簾,這時耳畔便響起鄭有禮的阿嬤用閩南語說:「收涎收離離,乎你大漢摮賺錢;收涎收乾乾,乎你聽到陳雷毋免驚。」類似這樣的四句聯,在鄭有忠結婚時,媒婆也高呼過:「新娘過火毋通驚,腳步慢慢到大廳。入門踏瓦全家攏勇健,入門踏火才會有傢伙。」由於它音韻和諧,容易琅琅上口,親友總會歡喜的多說幾遍,被祝福的人因此擁有滿滿的幸福。
這也是一部少年小說,兒少文學學者張子樟教授說:「不管少年小說如何分類,它的基調永遠是啟蒙與成長。」且看生活在大家族的鄭有禮,他感受到家族的成員,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會懷有不同的心事──求學的人煩惱聯考,出社會的擔心工作,已成家的操煩孩子的教養,甚至對不幸夭折的子女,有著深深的歉疚。雖然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兒孫們所面對的問題,卻是老人家時時記在心上的事。那些人、那些事,不但增長了他的閱歷,也豐厚了他的人生情感。
另外,小堂弟有平剛經歷「收涎」的洗禮,有那麼多祝福,應該會平安快樂的長大才是;但不久卻罹患了肺炎。小姑姑進雅與七叔進泰,正沉浸在戀愛的甜蜜,應該會有情人成眷屬才是;但不久卻嚐到了失戀的苦澀。尤其,家中剛辦完大堂哥有忠的婚禮,阿祖卻突然腦中風做仙去了,阿公悲傷不已;但不久堂妹有萱出生了,阿公終於漾開笑容。這一連串人事的變化,都讓他從懵懂中逐漸成長,明白宇宙生生不息的奧祕,以及世間無常本自然,懂得珍惜,就是永遠。
珍貴的文化資產有賴代代傳承,「能傳家缽似君稀」,我們期盼有更多的人,來呵護與傳遞這份珍貴的傳家寶。
書中記載著許多傳統的禮俗、習俗,還有民謠、俗諺,這都是先民世代相傳的生活經驗,而鄭老師能寫下它,想必也是親身見過、聽過、經歷過。故與其說他寫的是自己的童年,毋寧說他喚醒了上一代人的大家族記憶,同時讓有過那樣經驗的讀者,享受閱讀時,心再孩子一次。
二○一七年國中會考便以「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為作文題目,報載有些考生對於傳統習俗,若非茫然無知,就是所知太少,更遑論能思辨某種習俗是否合時宜。我認為有些禮俗不一定要奉行;但知識、資訊卻有傳承的必要。它會讓我們的孩子了解先民是怎麼活過來的,這種文化的根,會累積成豐厚的養分,做為將來開發新文學、新藝術、新商品、新生活的特有元素,並且在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樹立出獨特的辨識度。
欣喜鄭宗弦老師這本書的出版,他貼心的附上「鄭氏家系圖」,以鄭有禮為主角,讓讀者一目了然他與親眷之間的關係。他又在每篇小說後,附有「生命禮俗小百科」,為讀者補給相關的知識,還有「換你來解謎」,列出相關的問題,提供師生或親子討論、省思的方向。而老師及家長也可以藉此多一些角色轉換,多一些對話,與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對生活的觀察。
尤其,鄭老師是優秀的小說家,他以「童心」出發,來看待那些生命的禮俗,故能讓禮俗變得活潑不枯燥,其中的童言童語、妙趣橫生的情節,往往令人捧腹大笑。他還能不斷的製造懸疑,吊讀者的胃口,再為讀者一一揭祕,使得故事回回扣緊,章章精采,這絕對是一部結構謹嚴的章回小說。
而陳維霖老師為這本書繪的插畫,不但具有童趣、巧思,他能充份掌握鄭老師的文字所要傳達的精神,讓新世代的讀者,大開眼界,彷彿身歷其境,也讓上一代人久違的情感,瞬間活絡起來。
清朝的文學家曹雪芹成長於江寧織造世家,他將那些離合悲歡的記憶,化為令人蕩氣迴腸的《紅樓夢》,二百多年來受到感動與啟思的讀者,不計其數。鄭宗弦老師成長於糕餅店世家,他把家族裡酸甜苦辣的故事,化為十七篇不同滋味的小說,現在就請你細細賞讀,慢慢咀嚼。
作者序
「糕餅店三姊妹」系列歡慶誕生
有禮這一家,寓意著小主角鄭有禮生長的這個家庭以及他一輩子的生命禮俗。
這本書的出版讓我感到很欣慰,因為自《阿公的紅龜店》在二○○二年出版以後,歷經十七年,終於完成了「糕餅店三姊妹」這個系列。
為什麼是三姊妹呢?因為他們就像是我懷胎十月辛苦產出的,三位美麗的孩子。
《阿公的紅龜店》最先出生,是大姊。這本書述說紅龜店裡,各種產品的象徵意涵。也介紹職人阿公,一位幫人們「製造幸福」的人,知足常樂的經營著一家傳統小店。
《大番薯的小綠芽:台灣月曆的故事》是二姊。我以回憶的方式,描寫我童年生長在糕餅店中,一年四季配合節氣、節慶和習俗,所發生的許多有趣的生活故事。
《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則是小妹。我這次以生命禮俗的觀點切入,展演一個糕餅店的大家庭,每個成員因年齡不同,面臨各自的生命階段課題。同時表現出親人之間血濃於水,相互扶持的美善。
這三本書中的文章,有的是極短篇小說,有的是散文,全是以十二歲小男孩的口吻,說出他生活在嘉義縣新港鄉的故事。
《有禮這一家:生命禮俗大揭祕》的內容寫的是民國七○年左右,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當時我大約十二歲。
那時我覺得有一件事很奇怪,我們叫父母為爸爸、媽媽,但是爸媽都以日文的「多桑」、「卡桑」稱呼他們的父母,也就是我阿公和阿嬤。後來我懂了,因為他們曾一同經歷日治時期的後期,因此有些日本文化的蹤跡,就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來了。
阿嬤讀過日本的小學,有時她會坐在二樓陽台搖扇乘涼,一邊哼著我所陌生的日本童謠,讓我覺得阿嬤變成了一個陌生人。看電視上的國語連續劇時,阿嬤聽不懂國語,總要我幫他翻譯成閩南語,我因此錯失許多精彩劇情。有幾次我不耐煩而臭臉,阿嬤感到受傷,生氣不跟我講話。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在她看來,應該也如同陌生人吧。這是讓我感到十分遺憾的往事。
阿嬤常回憶說日本警察很兇惡,我從她如炬的眼光中看出,在異族高壓統治下,人民的卑微、恐懼和憤怒。我真心希望這樣的事不要再發生。所幸雖然歷經日本統治五十年,傳承自漢民族的生命禮俗香火猶在,只不過隨著工商資訊時代的變遷,人們漸漸疏遠淡忘了。它們雖然沒有被異族消滅,卻可能因忽視而失傳。
我從小生長在「大家庭」,見證了大家族中有生有滅,血脈相傳,生生不息,和親族相互扶持的倫理關係。恰恰我們家「明正齋」生產的糕餅,又都是生命禮俗中的供品、禮物等用品。因此,我責無旁貸的寫出這本書,希望喚起大家的記憶和重視。
自二十前開始創作少兒文學,至今我已經創作了百本書,每一本書都背負不同的傳承使命。透過寫作、思考、反省,為書中人物製造困境,找尋出路,我也漸漸體會出「三番」道理。
首先是「愛要從小說到大」。我的作品涵蓋繪本、童話、橋梁書、兒童散文、兒童小說、少年小說、青少年小說。每一個年齡層,我都寫有相呼應的作品,供孩子學習成長。希望孩子從識字開始,能一路讀我的作品讀到大學,逐漸完成「愛的進行式」。
所謂「愛的進行式」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先學習愛自己,自我肯定。第二階段要學習愛別人,尊重和接納別人。接著進到第三階段幫助別人,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願意用行動幫助別人,因為那會產生成就感使自己快樂。最後的階段,也是最困難的,叫做「無私的付出」,那是不為自己的利害得失,也不為自己快樂與否,只真心誠意為對方好,而不求回報的去為他們付出。
最後的道理是「學習的生命觀」。小時候我學過兩句話:「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漸漸的長大後,知道這兩句話只說出了生命的特質,並未道出生命的意義;只說出人類的自大,沒有顧慮到環境和對其他生命的照顧。
我感悟到的是:「生命的意義在藉由我們的一生在人間學習成長。」而生活的目的在遭遇煩惱,好讓我們想辦法突破困境,學習高尚的品德,提升靈性。
其實每個人在人生中所遭遇的困難,就是專屬於個人的學習課題,因此不該怨天尤人,而是要積極面對去克服困難,克服了就學習到了。而家人和親友們,就像是我們在學校「分組學習」的同組伙伴,大家彼此扶持,截長補短,互相學習,合作成長。
以上這些都是在創作「鄭宗弦的生命教育系列」和「糕餅三姊妹系列」的過程中,因為涉獵了生命的觀念、死亡的禮儀和多元信仰的意義等資訊,漸漸領悟整理出來的道理。
從「學習的生命觀」來看生命禮俗,每階段的禮俗就像是階梯,引領人往上邁進,蛻去一層舊皮,成長新生。這樣看起來,它們在學習的歷程中佔了「里程碑」的重要角色。因此當我們完成了其中某一項禮俗,有了新的身份後,別忘了對自己、家人和社會負起新的責任,也別忘了學習新的生命課題。
很欣慰,小妹誕生了,「糕餅店三姊妹」可以聯手為大家表演生命的勁歌熱舞。
我也期許自己,不以擔任生產這些作品的「產父」自滿,有一天還要成功升級,當一位靈性崇高的「高靈產父」。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