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談到團體治療參考書,大家馬上聯想到歐文•亞隆的著作,因亞隆在文哲學上的深厚造詣,使其文章讀來易感動人心,覺得很親近,再加上他的立論基本上不複雜且又不論及潛意識的幻想,讓人不會有隱晦艱澀感,因此會覺實務上容易上手。但若想深入探索團體內的底層動力,則潛意識的覺察或幻想投射的深層意義描述,則又非比昂這本書所能比擬。另一個兩人相當不同之處,則為比昂看團體是從團體整體(group as a whole)進行分析,而亞隆是從人際互動(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切入,這差別是相當有意義的。總之,若論及學習深層團體動力的蹲馬步功夫,則本書絕對是相當重要的教科書,縱使反覆讀來仍歷久彌新。
比昂在領導團體時,他不對團體成員作個別的回應,他視團體整體(group-as-a-whole)為一個有生命的獨立個體,它有自己的團體心智(group mentality)。每位成員的需求或行為的表達除了他本身的,亦含有團體的需求或行為表達面向,以致個人的潛意識亦與團體的集體潛意識(collected unconsciousness)是相連結的,也就是說個人的需求或行為的呈現,亦多少代表團體整體也是如此,因此他對團體的回應都以團體整體作為表達。這類型的帶領方式在比昂後於英國的塔維史塔克訓練中心(Tavistock training center)至今仍延續著,因此現在亦稱這種帶領團體的方式為塔維史塔克模式(Tavistock model)。承繼比昂之後推動這種模式最著力者之一為A.K.Rice,他踏出塔維史塔克訓練中心,於英美普設訓練機構,名稱為The A. K. Rice Institute;筆者二十七年前於紐約進修期間,曾參與此機構的周末研習,留下難以忘懷的經驗。許明輝博士在美取得此專業認證後,2018年首次在台灣邀請多位國外專家辦理此項研習訓練,參與的同道都深覺這是一場震撼的洗禮。衷心建議對團體動力有興趣同道來親身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