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西洋美術史,職場必備的商業素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43402
木村泰司
林詠純
先覺
2019年5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343402
叢書系列:
人文思潮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0.8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思潮
分
類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溝通說話
同
類
書
推
薦
徹底解決溝通問題的說話公式圖鑑:史上最完整!以認知科學拆解出80套說話模式,商談、說服、簡報、指導,再困難都能輕鬆搞定!
談話聖經
頂尖業務員必備法則:100個影響顧客潛意識的心理溝通技巧
你有正確回答問題嗎?:提高AQ的六個方法
最高說話術:改變上千名大老闆和企業幹部的50個說話技巧
內
容
簡
介
★ 第一本專為商業人士打造的西洋美術史入門
★ 濃縮了2500年西洋美術史的精華
★ 長踞Amazon分類榜暢銷第1名
★《產業新聞》《朝日新聞》《日經新聞》各大媒體報導
★ 附全彩藝術形式年表,讓你一表在手,快速掌握2500年的藝術重點
培養藝術素養,是全球化浪潮下,
商業人士對自己最重要的投資!
本書濃縮了2500年西洋美術史的精華,
不僅可增進個人氣質和文史常識,
更能豐富談資,
為你的商業溝通大大加分!
一本書掌握2500年西洋美術史精華,
連帶擁有最根本的世界史知識!
內含近100幅重要的繪畫、雕塑、建築作品!
你曾經趕風潮走進美術館,卻只落得呵欠連連?
到訪歐洲,卻看不懂石柱、遺跡的偉大在哪裡?
接待外國客戶和友人進博物館,卻不知道該如何引導?
每年舉辦超過百場藝術講座、日本首屈一指的西洋美術史學家木村泰司說,「藝術」是社交場合上最安全的話題,也是歐美社會最重要的共通語言。透過他的引領,還原歷史現場、解構古人想法,你將看到西洋藝術的氣勢與美麗,讀到西方傳統的知性與理性。
◎每件藝術作品都像是個時空膠囊
談美術,更要談歷史。因為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凝結、反映了各個時代政治經濟、宗教氛圍、哲學思想、風俗習慣、文化價值觀,和「美的典範」的變遷。
◎美術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讀的
不懂得欣賞藝術作品,就像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觀看聽不懂的外語電影。透過閱讀,讓你快速掌握積累2500年的西洋美術史,將藝術知識,轉化為藝術知性的愉悅享受。
透過本書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晉升能與別人談藝術的商業高手!
古今中外的有趣對照及Q&A:讓你信手拈來,對話不冷場。
◎希臘美術篇◎
現代人為愛美健身
VS.
希臘人推崇肉體美,是為累積德行、接近神,是優秀之人的必要條件
Q:古典時期的雕像為什麼天生臭臉?
A:希臘人認為有意識地節制情感表現,才是善的行為。
◎羅馬美術篇◎
現代人上健身房運動
VS.
羅馬人喜歡去公共浴池,服務、運動兼社交
老一輩將祖先遺照擺在家裡
VS.
羅馬人把祖先製成雕像,放在家中祭拜
◎哥德式美術篇◎
Q:哥德式教堂設計挖空的彩繪玻璃裝飾,只為了美觀?
A:不只如此。彩繪玻璃隨天氣幻化出不同變化的光芒,能向不識字的人傳達基督宗教的教義,讓人在視覺上意識到神的存在。
◎威尼斯畫派篇◎
現在威尼斯是「蜜月勝地」
VS.
十六世紀的威尼斯可是一座「隨便丟顆石頭都能打到妓女」的享樂之都
◎洛可可樣式篇◎
當代男性流行緊身、合身款式的西裝
VS.
十八世紀男性褲裝(短褲)緊到連坐下都沒辦法,甚至宮廷人還分別準備坐下、站立兩套褲裝
80年代半屏山髮型曾轟動一時
VS.
路易十六時代,女性髮型「爭相比高」,高到無法坐馬車;一七七八年的歌劇院,甚至還禁止頭髮梳太高的人入場,不然會擋住舞台
專業推薦:
作家、節目主持人 謝哲青
《故事》網站主編 胡川安
udnFunLife聯合數位文創 董事長 李彥甫
「能夠欣賞名畫,才能融入商業;可以知曉藝術,才能戰勝競爭。」-udnFunLife聯合數位文創 董事長 李彥甫推薦
?
目
錄
前言 美術史是全球菁英的「共通語言」
第1部 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如何形成?? 希臘神話與基督宗教
為什麼古代的雕像要「裸體」?──希臘美術
追求「男性之美」的古希臘價值觀
古希臘的發展與美術的變化
現存的希臘美術幾乎都是「仿製品」
小知識? 和平祭典「奧林匹克」的起源
羅馬帝國的繁榮與帝國特有的美術發展──羅馬美術
羅馬美術的另一支源流「伊特魯里亞」
從追求「美感」的時代進入「寫實性」的時代
帶給後世影響的羅馬大規模建築
羅馬帝國的衰退與基督宗教美術的萌芽
基督宗教社會來臨──宗教美術、仿羅馬式藝術
宗教美術起源於「用看的《聖經》」
基督宗教最大教派「羅馬教會」的發展緣由
修道院的興盛帶來仿羅馬式藝術的誕生
朝聖熱潮帶動都市化與「哥德式美術」的萌芽
小知識? 基督宗教獲得承認以前的基督宗教美術
法國王室的考量與全新的「神之家」──哥德式美術
哥德樣式中隱含著什麼樣的政治訊息?
「光=神」的絕對價值觀
建造大教堂的熱潮結束與「國際哥德樣式」的發展
第2部 在繪畫中展現的歐洲都市經濟發展 文藝復興開始,接著進入繪畫的時代
西洋繪畫典範三巨頭──文藝復興
「重生」的古代之美
達文西曾是軍事技術人員
文藝復興全盛期因宗教改革而告終
都市經濟發展帶來的藝術革新──北方文藝復興
影響達文西的創新繪畫
市民階級崛起下的「勸世」繪畫
透過繪畫解讀尼德蘭的混亂
小知識? 德國美術史之寶─杜勒與克拉赫納
另一場文藝復興在自由之都開花結果──威尼斯畫派
貿易大國威尼斯的發展與衰退
自由與享樂之都誕生的謎樣繪畫
威尼斯繪畫的二度輝煌
天主教 VS.新教帶來的新興宗教美術──巴洛克美術
「新教」的誕生
否定宗教美術的新教,與肯定宗教美術的天主教
卡拉瓦喬的創新手法
反宗教改革的天之驕子貝尼尼
小知識? 巴洛克繪畫之王「魯本斯」
荷蘭獨立與普及市民的日常繪畫──荷蘭繪畫
荷蘭獨立與市民階級崛起
為市民而畫的各種荷蘭繪畫
林布蘭與維梅爾
小知識? 十七世紀荷蘭人的「鬱金香狂熱」
第3部 法國成為美術大國的理由? 「偉大法蘭西」誕生的背景
君主專制與路易十四──法國古典主義
路易十四打造的「偉大法蘭西」
美術家在藝術發展落後的法國所面臨的矛盾
不識普桑,就沒資格談法國美術
小知識? 古典主義以前的法國風格
革命前夕的片刻享樂──洛可可樣式
從「國王的時代」走向「貴族的時代」
爆發「理性」與「感性」之戰
洛可可繪畫三大巨匠
「法國大革命」的腳步聲已然響起
拿破崙皇帝的形象戰略──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
法國大革命與「新古典主義」揭開序幕
不輸現代政治人物的「拿破崙」形象戰略
「理性」與「感性」之爭再度掀起
在兩種風格間搖擺的畫家
第4部 近代社會如何改變文化?? 工業革命與近代美術的發展
描繪「貧富差距」與「社會現實」的決心──寫實主義
庫爾貝直接描繪「現實」的革新性
從馬內的畫作解讀十九世紀法國社會的「黑暗」
工業革命與文化落後國家英國的反擊──英國美術
為什麼英國美術讓人印象薄弱?
透過「肖像畫」綻放光采的英國美術
洛翰成為英式庭園的靈感來源
工業革命後,英國進一步發展出國力與文化
「田園」風景在工業革命時代流行的理由──巴比松畫派
近代化產生「田園風景」的需求
執沙龍之牛耳的「學院派」
大家為什麼當初不接受印象派?──印象派
從「畫什麼」的時代進入「怎麼畫」的時代
以馬內為中心聚集的印象派畫家
印象派的處女秀──「聯展」
美國人掀起印象派熱潮
美國資金開啟「現代藝術」的世界──現代藝術
美國資金撐起歐洲的藝術與文化
女性開拓的現代藝術世界
在義務精神下發展出來的「企業藝文贊助活動」
結語
書中收錄藝術品一覽表
?
序
序
美術史是全球菁英的「共通語言」
社會邁入全球化,現在就連日本也開始意識到美術史的重要。近十年來,以財經或業界人士為對象所開設的美術相關講座愈來愈多,我也有更多機會可以在企業教美術史。
美術史是歐美人士必備的素養,也是歐美社會重要的共通知識與溝通話題。參加講座的學員當中,曾經派駐或留學歐美的人,更能理解其必要。尤其位居高位者與其配偶,在社交場合與地位相符的當地人士交流之際,更是深刻感受到美術史的必要。
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讀過美術史,在學期間曾發生過一件事,讓我深切體會美術史對菁英分子的重要性。當時我選修了美術史的高級課程「早期尼德蘭繪畫」。
進入高級課程之後,選課的都是主修美術史的學生。同學幾乎都是熟面孔,但其中有一位明顯是初次見面。
學期進行了一段時間,我和這個同學有了交談的機會,於是我試著問他:
「冒昧請問,你是美術史的學生嗎?」
結果他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我的主修是物理喔。」
我聽了接著問:「物理?為什麼物理系的人要來選這堂課呢?這又不是通識課程度的美術史課程。」
結果他回答:「因為出社會之後,如果沒辦法跟別人聊聊自己母國的美術,不是很丟臉嗎?」
我聽到他的回答,才知道原來他是荷蘭(尼德蘭)裔美國人。
那時我深刻感受到歐美下一代的菁英意識有多高,直到今天我都忘不了當時的衝擊與感動。
我有一個朋友是全美排名前十的國際律師。我是他孩子們的教父,因此我回到日本後,仍長年與這一家子保持往來。不僅朋友擔任國際律師,他的夫人也非常優秀,離開柏克萊之後進入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隨後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最後也進入耶魯法律學院。夫妻兩人都是頂尖的「知識菁英」。
我從他們身上也深刻感受到歐美菁英根深柢固的美術史素養。舉例來說,他們贊助的美術館舉辦特別講座時,我曾與他們一同前往聽講。他們在講座上能夠落落大方地向美術史學家精準提問,讓我相當佩服。
不只這對夫妻,我至今為止認識的歐美菁英都理所當然地具備美術史素養。為什麼歐美能有如此根深柢固的西洋美術史素養呢?
因為在歐美,「美術」與政治、宗教不同,是最安全的話題,同時又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當時的宗教、政治、思想和經濟背景。日本人在欣賞美術時,難免會把「感性」這個詞彙掛在嘴邊。然而,了解美術其實也能學習那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與價值觀。
我演講時總是告訴聽眾:「美術不是用看的,而是用讀的。」回顧美術史,也會發現西洋美術傳達的正是西方傳統的知性與理性。西洋美術自古以來也是信仰的投射對象,因此發展成為傳達特定訊息的手段,所以欣賞西洋美術時,不只要用「看」的,也要用「讀」的。換句話說,美術品或建築物,正是反映各個時代的政治、宗教、哲學、風俗、價值觀的結晶。在全球化社會的溝通當中,當然需要理解這些背景。
反觀日本,美術史這個領域的學問尚未滲透到一般大眾當中。儘管如此,日本仍有非常多的展覽活動。尤其東京一年到頭都有展覽,甚至連海外美術館的一級館藏品也到日本展出。
不過多數人在面對這些作品時頂多只懂得欣賞,這麼做彷彿在沒有字幕的情況下,觀看聽不懂的外語電影。
但在歐美,就連小小孩都在老師或館員的引導下欣賞美術品。各位如果去過歐美的美術館,或許也目擊過這樣的情景。畢竟如果只是自己隨意欣賞,學到的東西還是比較少。
可惜的是,日本並未實施這樣的美術教育。我從這樣的狀況中,也能深切感受到日本與世界的差距。日本沒有因為過於缺乏美術(也就是美術史)造詣,而覺得羞愧。
當然也有人會說:「我只待在日本,不需要這樣的知識吧。」
但世界逐漸朝全球化邁進。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能再說:「我是日本人,不需要了解歐美的狀況。」而敏感度高的企業早就察覺這點,所以試圖為儲備幹部培養這方面的素養。
於是我決定撰寫本書。我為了讓更多讀者學會不熟悉的美術史,從西洋美術約二五○○年的歷史中,挑出最基本的必備知識,濃縮在這本書裡。本書並非解說美術作品,而是希望讀者將美術史當成一種「素養」來學習,所以我仔細地寫下這些作品背後的歷史、事件、文化與價值觀。
讀者不僅能夠透過本書取得世界菁英具備的知識,也能以歷史背景為基礎,將美術史的概念與知識記在腦海裡。如此一來無論在美術欣賞或社交的場合,都能擁有更寬廣的世界。
請務必藉著本書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