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選擇與開始:古典擇時占星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9869492324規格:平裝                                             / 494頁 / 14.8 x 21 x 2.4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出版地:台灣  				  
                 | 
              
				
			  
                
		           
		         | 
		      
				
		      
			  
                
                  分 類
                 | 
                
		          宗教命理  > 占星/血型/占卜  > 占星/血型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傳承千年的擇時經典名著,史上首現中文譯本!
  
  
  擇時經典名著,兩千年來從希臘文至波斯文、阿拉伯文,拉丁文、英文,終於傳承至中文!
  
  
  選擇吉時去開始一件事─ 即擇時,是古典占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選擇與開始》是迄今為止古 典擇時占星領域篇幅最長的一部現代語言著作集。本書由班傑明.戴克博士自中世紀拉丁文翻譯而 成,包含有關月宿與多種行星時的論述,以及三部最為重要的論述「完善的」擇時之古典著作─ 薩爾《擇日書》、伊朗尼《抉擇之書》、里賈爾《行星判斷技法》VII。本書還附有長篇緒論,甚至 分析了擇時占星涉及的倫理與哲學議題,這對於當代占星師來說亦是十分必要的。 
 
  | 
              
			  
                
		           
		         | 
		      
			  			  			  
                
                  目 錄
                 | 
                
		           
 
緒論
  
§1 什麼是擇時?
  
§2 擇時的認識論與道德議題
  
§3「馬謝阿拉的傳承」以及卜卦與擇時的關聯
  
§4 伊朗尼與里賈爾
  
§5 月亮與月宿
  
§6 行星時
  
§7 關於應期— 伊朗尼與里賈爾
  
§8 遠離始宮與宮位系統
  
§9 譯文說明
  
  
第一部:月亮與月宿
  
金迪:《擇日》 097
  
賈爾:《行星判斷技法》VII 101:依據月亮所在月宿擇時 100
  
  
第二部:行星時
  
貝森:《論行星時》 120
  
§1 行星時 120
  
§2 三方星座,當落於上升位置時 123
  
§3四正星座,據薩爾《擇日書》 124
  
§4一般性說明和行星徵象,引自薩爾《擇日書》 127
  
§5 論土星時與上升位置為土星守護的星座 128
  
  
里賈爾:《行星判斷技法》VII.100:論行星時的含義 129
  
  
第三部:完善的擇時
  
薩爾.賓.畢雪:《擇日書》 137
  
擇時中的上升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41
  
擇時中自上升星座起算的第二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49
  
擇時中的第三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52
  
擇時中的第四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52
  
擇時中的第五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56
  
擇時中的第六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58
  
擇時中的第七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64
  
擇時中的第八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68
  
擇時中的第九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69
  
擇時中的第十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75
  
擇時中的第十一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077
  
擇時中的第十二個星座及其中的一切 179
  
與十二星座無關的擇時 181
  
  
伊朗尼:《抉擇之書》
  
I.1.0:擇時是否有助益 184
  
I.2.0:論為所有人擇時的一般性步驟 189
  
I.3:論為本命盤已知之人擇時 217
  
I.4:論卜卦之後的擇時— 無論事項能否完成 221
  
I.5.0:所開始之事何時得以完成 223
  
II.1.0:為權貴擇時 231 II.1.1:論確立尊貴身份 232
  
II.1.2:論免除尊貴身份 233
  
II.1.3:論建造城市與要塞 234
  
II.1.4:論建造房屋及城市或要塞中的其餘建築 235
  
II.1.5:論摧毀敵人的建築 236
  
II.1.6:論河流及泉水的改道 237
  
II.1.7:論為擊敗敵人而建造船隻 237
  
II.1.8:論外出征戰或其他 238
  
II.1.9:論與敵人和解 242
  
II.1.10:論返回 244
  
II.1.11:論搜尋和狩獵 245
  
II.1.12:論賽馬 246
  
II.1.13:論遊戲 246
  
II.2.1:論以上升位置為代表因子的事項,首先論哺乳 247
  
II.2.2:論使男孩離乳 247
  
II.2.3:論剪指甲 248
  
II.2.4:論修剪頭部或身體的毛髮 248
  
II.2.5:論入浴 248
  
II.2.6:論治療疾病 249
  
II.2.7:論與手術相關的治療 249
  
II.2.8:論藉由靜脈或拔罐放血 250
  
II.2.9:論男孩的割禮 251
  
II.2.10:論給瀉藥 251
  
II.2.11:論起凝固作用的藥物 252
  
II.2.12:論致噴嚏的 [ 藥物 ] 及藉由藥水或
  
其他[方法]含漱、嘔吐 253
  
II.2.13:論穿著新祭服 253
  
II.3.1:論與第二宮有關的擇時,首先論歸還或收回借款 254
  
II.3.2:論購買 255
  
II.3.3:論出售種子、其他與田地有關之物及任何待售之物 256
  
II.3.4:論借出金錢 256
  
II.3.5:論舉起手 [ 接受金錢 ] 257
  
II.3.6:論更換寄宿地 257
  
II.4.1:論與第三宮有關的擇時,首先論與手足和解 258
  
II.4.2:說明那些與忠誠於神有關之事 259
  
II.4.3:論遣使 259
  
II.5.1:論與第四宮有關之事,首先論購買土地 259
  
II.5.2:論開始開墾土地 262
  
II.5.3:論造磨 263
  
II.5.4:論植樹、播種及當年(即在它自己的季節)收穫的一切 263
  
II.5.5:論締約 [ 耕種 ] 土地 264
  
II.5.6:論出租房屋和生產 265
  
II.6.1:論與第五宮有關之事,首先論孕育子嗣 266
  
II.6.2:論禮物 267
  
II.7.1:論第六宮,首先論購買俘虜 268
  
II.7.2:論釋放俘虜、囚徒及馴養馬匹 269
  
II.7.3:論購買動物 269
  
II.7.4:論購買狩獵使用的動物 270
  
II.8.1:論第七宮 271
  
II.8.2:論合夥 271
  
II.8.3:論購買和售賣 271
  
II.8.4:論與女人訂婚 272
  
II.9:論第八宮,首先論適當地繼承 273
  
II.10.1:論第九宮,首先論道德教育 273
  
II.10.2:論傳授歌唱及愉悅之事 274
  
II.11.1:論第十宮,首先論傳授游泳 275
  
II.11.2:論教授戰鬥 275
  
II.11.3:論其他職業教學 276
  
II.12.1:論第十一宮,首先論與獲得好名聲和信譽有關之事 276
  
II.12.2:論謀求某事,承諾方與謀求方 277
  
II.12.3:論尋求愛與友誼 278
  
II.13.1:論第十二宮,首先論阻擋敵人或國王抓捕敵人及權力較小之人 278
  
II.13.2:論搜尋逃犯 279
  
II.13.3:論搜尋逃犯 279
  
II.13.4:論使盜賊或看守揭露所求 280
  
  
里賈爾:《行星判斷技法》VII:論擇時
  
本書序
  
作者序
  
VII.1:擇時所必需且不可迴避的法則與基礎
  
VII.2.0:論行動的原則
  
VII.3.0:論星座及其象徵
  
VII.4:論第一宮及其擇時
  
VII.5:論入浴
  
VII.6:論剪髮
  
VII.7:論放血和拔罐
  
VII.8:論剪指甲
  
VII.9:論第二宮及其擇時
  
VII.10:論經營、謀求資產及舉債
  
VII.11.0:論購買與售賣
  
VII.12:論出售產品
  
VII.13:論提供資本
  
VII.14:論接受資本
  
VII.15:論搬遷
  
VII.16:論煉金術操作
  
VII.17:論第三宮及其擇時
  
VII.18:論開始說明法律的學問
  
VII.19:論第四宮及其擇時
  
VII.20:論建造城市與房屋
  
VII.21:論藉由挖掘及從河流、小溪引流取水
  
VII.22:論購買土地
  
VII.23:論在土地上定居
  
VII.24:論造磨
  
VII.25:論播種與種植樹木
  
VII.26:論租賃土地
  
VII.27:論出租房屋與為獲報酬而生產
  
VII.28:論為房屋驅除幽靈
  
VII.29:論第五宮及其擇時
  
VII.30:論與女人同房以使她懷上男孩
  
VII.31:論為嬰兒哺乳
  
VII.32:論使嬰兒離乳
  
VII.33:論行割禮與施洗
  
VII.34:論裁剪新衣與穿著新衣
  
VII.35:論贈送禮物
  
VII.36:論派遣使者
  
VII.37:論寫作
  
VII.38:論食物
  
VII.39:論酒
  
VII.40:論製作氣味美好之物
  
VII.41:論放飛鴿子以使它們招引其他鴿子
  
VII.42:論從母親腹中取出 [ 胎兒 ]
  
VII.43:論第六宮及其擇時
  
VII.44:論治療疾病
  
VII.45:論使用注射器治療
  
VII.46:論治療眼睛
  
VII.47:論用瀉藥
  
VII.48:論用止瀉藥
  
VII.49:論藉由鼻子給藥及催吐、含漱
  
VII.50.0:論購買奴隸
  
VII.51.0:論給予奴隸和俘虜法律以及馴馬
  
VII.52.0:購買大型牲畜與小型牲畜
  
VII.53:論第七宮及其擇時
  
VII.54:論婚姻
  
VII.55:論為爭端擇時
  
VII.56:論為戰爭購買武器
  
VII.57.0:論在戰爭中對抗 [ 他人 ] 及議和
  
VII.58:論拆毀敵人的要塞與城市
  
VII.59:論製造武器與剋敵的巧妙裝置— 即戰艦及其他船隻
  
VII.60:論合作及一切兩人之間的事項
  
VII.61:論搜尋逃犯
  
VII.62:論使盜賊揭露 [ 所求 ]
  
?VII.63:論陸上及水上狩獵
  
VII.64:論棋盤遊戲、下象棋、擲骰子等
  
VII.65:論與女人同房
  
VII.66:論第八宮及其擇時
  
VII.67:論遺囑
  
VII.68:論亡故之人的遺留
  
VII.69:論第九宮及其擇時
  
VII.70:論為旅行擇時
  
VII.71:論以漫遊為目的的旅行
  
VII.72:為欲迅速返回的旅行者
  
VII.73:論秘密旅行
  
VII.74:論藉由水路旅行
  
VII.75:論購買、登船以及移動船隻
  
VII.76:論將船隻置於水中
  
VII.77:論學習科學與傳授
  
VII.78:論學習歌唱及令人愉悅之事
  
VII.79:論旅行之人進入城市
  
VII.80:論第十宮及其擇時
  
VII.81.0:關於接受尊貴身份
  
VII.82:論為與土地有關的尊貴、徵稅或法律擇時
  
VII.83:論就任行政長官
  
VII.84:論就任宰相或大臣
  
VII.85:論自相同之人中挑選領導者及更強 [ 之人 ]
  
VII.86:為欲與國王或其他統治者一同旅行之人
  
VII.87:論將國王送往他的統治之所
  
VII.88:為欲在國王面前陳詞之人
  
VII.89:論尋求國王的保護
  
VII.90:論學習專業技能
  
VII.91:論學習作戰
  
VII.92:論學習游泳
  
VII.93:論第十一宮及其擇時
  
VII.94:論意在獲得好名聲與信譽之事
  
VII.95:論履行承諾及提出請求
  
VII.96:論尋求愛與友誼
  
VII.97:論第十二宮及其擇時
  
VII.98:論賽馬
  
VII.99:論國王抓捕敵人或權力較小之人的時刻
  
VII.100:論行星時的含義
  
VII.101:依據月亮所在月宿擇時
  
VII.102:論 [ 某人的 ] 訴求得以實現的應期
  
附錄 A:主管關係
  
附錄 B:星座的分類
  
附錄 C:金迪關於擇時的一般性說明
  
附錄 D:有關半日時的三種說法
  
附錄 E:中世紀占星精華系列
  
詞彙表
  
參考文獻
  
  
? 
                   | 
              
			  
                
		           
		         | 
		      
			  			  			  
                
                  序 
                 | 
                
		           
 
推薦序
  
  
  你會這麼「傻」嗎?
  
  
  當一個占星學古文手稿譯者,需要向全世界圖書館蒐羅或購買不 同語言、不同版本的古文手稿,再交叉核對各語言與各譯本的正誤, 才能著手進行翻譯彙整,為了保存完整古文意義,甚至連手稿的錯誤 都要完整呈現,譯者需要博覽群書,深究此學問,補充更正的註釋, 才能向讀者傳達正確知識。當一個占星學中文譯者,需要具備完整古 典占星專業知識與英文閱讀與理解能力,比對所有專有名詞的英文甚 至拉丁文意義,得以精確的中文界定譯名,並且讓古文的原始句型與 風味完整呈現,讓文字變成時光機器回到古文明社會。
  
  
  《選擇與開始》中譯本能問世,是許多傻子們攜手合作,很幸運 地都讓我遇上了。郜捷一年多來日日勤於筆耕的成果,完成了我念茲 在茲的期許:接力翻譯戴克博士的古文手稿譯著,以中文推廣至華人 社會的首部曲。團隊中還包含紅穎老師專業審訂,彩燕字字必較的編 輯校正,涵蓋四種語文的書本對美編也是特大的挑戰。當然我自己就 是個傻子,從占星學習應用者身份進入的學術殿堂,要能細細領略這 個殿堂必從古文獻扎根。明知學術性的占星書籍不受大眾市場青睞, 我還是持續招攬培育各方好手,投入時間精力與成本,努力達成這群 傻子們背後傳承的使命感。
  
  
  對讀者來說,這本書的用途何在呢?首先,從二十世紀復興古 典占星文獻的運動,中西都是先推介卜卦占星給現代讀者,為了使古 典占星易於閱讀消化理解而推廣,讓卜卦占星在現代已經等同於古典 占星的代名詞,而我就是推動這項運動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我的期許 不止於此,我相信讀者們上手應用這些簡單的判讀方法後,將會升起 更大的求知欲,更多想求進步的讀者會希求更多細膩的技術,甚至是 最源頭的內容。例如,其實卜卦的前身就是擇時,這兩個學科是一體 兩面的應用:擇時就像是確保正向結果的卜卦。本書據此提到十分詳 實精彩的歷史考證,說明擇時的內容是如何演變成為卜卦的應用,也 因此,讀者閱讀本書的內容可以同時並進這兩個學科的學習。
  
  
  時至今日,當我們不再仰望星空、不再相信星辰中寫著智慧的語 言引領生活的腳步,不再信仰神性的存在,我們就不再需要占星學的 啟示。占星學被貶為難登學術殿堂的旁門左道,占星應用者要證明占 星學的價值,只能努力端出學與用並進的內容,方能讓占星學重新成 為現代人的明燈!雖然傳承占星古典知識這條路還很漫長,但,最困 難的第一步,也是奠定未來的基石,我們完成了!
  
  
作者序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以選擇及與選擇有關的情境作為開始,在其 中,我們還必須決定於何時開始行動。或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擇時—抑或「選擇與開始」—成為占星學最早期的類型之一:儘管 許多人由於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時間而無法得知自己生命的起始或開 端,但在當下,我們能?了解自己的行為并為此做出計劃。因此,擇 時占星是占星學中最具實用性的類型之一。
  
  
  占星學子們在我的《選擇與開始— 古典擇時占星》中文版一書 中將可學習到擇時占星實踐方面最為傳統的法則,其中包括一般性的 方法與針對十分具體的行動的法則。我很高興優秀的 SATA 占星學院 的朋友們及同事們將它引介到華人讀者群。SATA 團隊站在亞洲持續 發展的古典占星運動的最前沿,而他們在這個令人興奮的領域中的譯 著名單亦日漸增長,本書便是其中的一部!
  
  
譯者序
  
  
郜捷
  
?
  
  2018年10月末的一天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在夢中,我橫下 心,拼盡渾身最後的力氣,登上(準確地說是「爬」上)了一座幾乎與 地面垂直的險峻高山的頂峰。醒來,我意識到,這個夢是「天書」的 翻譯工作即將完成的寫照。
  
  
  所謂「天書」,其實是我對《選擇與開始— 古典擇時占星》一書 的戲稱,因為它是一部有關天空、天象、天時之書,更是一部深奧 的智慧之書。它以浩大的篇幅收錄了三部流傳千年的、最為重要的 擇時占星文獻,內容之廣博使讀者得以一窺古典占星的全貌。而古 代先賢們將複雜繁瑣的占星法則融會貫通,運用得出神入化,實在 令人嘆服!
  
  
  然而正因為如此,再加上這部書由中世紀拉丁文譯著翻譯而來的 緣故,書中許多字句著實晦澀艱深。而回想當初,從希斯莉老師手中 接下這部書的翻譯任務時,自己真是「無知者無畏」。
  
  
  幸而翻譯的全過程都得到戴克博士耐心細緻的指導,他的學養與 嚴謹的治學態度令我深深感佩。一年的時間裡,我先後向戴克博士請 教了一百多個問題,而無論難易,他都不厭其煩,一一做出清晰詳細 的回覆,甚至還專門補充了許多他新近由阿拉伯文文獻翻譯而來的內 容加以說明。本書的一些譯註就是依照戴克博士的說明特別添加的, 希望對大家理解本書內容能夠有所幫助。
  
  
  這部書的翻譯力求在忠實原作的基礎上,使內容明白易懂,但恐 諸多初學者仍不免會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不解之處。在此,我 分享幾點關於本書閱讀方面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關於緒論
  
  
  不少人在閱讀時有跳過緒論、直奔「主題」的習慣,但如果在閱 讀這部書時如法炮製,必定損失慘重,而且十有八九會看得一頭霧 水。這部書的緒論篇幅接近全書的六分之一,不僅分析闡述了擇時占 星中的各種倫理、哲學議題(§1、§2),而且對全書每一部當中的 文獻內容都進行了概括梳理,補充了重要的背景知識,並對其中有爭 議或模糊之處做出了說明(§4、§5、§6、§7)。
  
  
  此外,在緒論中,戴克博士還特別針對書中頻繁出現的重要概 念或說法進行了考證和詮釋,例如「尖軸不應落在遠離的位置」、「相 對於上升位置的果宮」等等。如果你此前未曾接觸過類似的中世紀文 獻,切勿錯過這部分內容(§3、§8、§9)。
  
  
  有鑒於此,我建議大家:緒論不但一定要閱讀,而且要「首先」 閱讀。
  
  
  二、關於註解與詞彙表
  
  
  註解是這部書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共有約兩千個,其中有相當 一部分是對文獻中出現的疑難語句、術語以及背景知識的補充說明, 最長的註解接近千字,對於讀者理解本書內容有很大助益。
  
  
  對於一些沒有註解或譯註的術語,建議讀者查閱本書最後的詞彙 表,會看到相應的解釋。
  
  
  三、相似段落比對
  
  
  此外,我還建議大家在閱讀本書第三部中的著作時,按照註解 的提示,參閱本書其他作者著作中相似、但並不相同的內容。如此一 來,不但可以更全面、準確地領會個中含義,更可看到文獻傳承過程 中,不同作者詮釋上的分化,從而去思索其背後的邏輯,然後有選擇 地吸收,而不是囫圇吞棗。
  
  
  以上這些建議也是我在閱讀和翻譯本書的過程中經驗教訓的總 結,其實整部書翻譯下來,讓我頗能體會「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 辛苦不尋常」的感慨。衷心感謝希斯莉老師所給予的莫大信任與支 持,將這部具有重要價值與意義的經典之作交付於我翻譯。還要感謝 Rose 老師專業細心的指導,以及認真敬業的 SATA 團隊成員,這部 書的中文譯本得以面世,仰賴大家同心協力的辛苦付出。
  
  
  願智慧的傳承代代相續,也衷心希望每一位閱讀本書的人都能從 中有所收穫!
  
?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