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思與行:一個舞蹈社會實踐課的門道

思與行:一個舞蹈社會實踐課的門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560091
張中煖,王雲幼,王筑筠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2018年8月01日
127.00  元
HK$ 114.3  






ISBN:9789860560091
  • 叢書系列:教育學習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教育學習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教育學習 > 大學出版中心











      本書由北藝大舞蹈學院張中煖及王雲幼兩位老師所開授的「舞蹈社會實踐」博士班課程。透過文獻閱讀、實踐規劃、評判性反思等引導讓同學間互相學習,開拓舞蹈研究視野;並透過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擴展舞蹈應用層面,進而促成學生研擬、撰寫和推動執行跨科際跨領域合作、創新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為完整呈現課程實踐過程,本書內容包含課程理論內容和場域實踐紀實。第一篇〈論證實踐的學習〉,彙整文獻討論和延伸討論面向;第二篇〈場域中的實踐火花〉是場域實踐紀錄,如實呈現場域觀察和實踐活動設計規劃與執行等內容;第三篇〈實踐後的書寫〉集結修課學生發展個人關心主題,帶入「舞蹈社會實踐」所學知識架構與辯思方式所撰寫的論文;最後番外篇附上課程助理的隨堂觀察心得。


     





    序一、從實踐中再出發 張中煖

    序二、行動的舞蹈 王雲幼

    前言?? 計畫課程緣起:舞蹈學院以身起藝 張中煖

    第一篇 論證實踐的學習 王筑筠

    第二篇 場域中的實踐火花 王筑筠

    第三篇 實踐後的書寫

    一、舞在陽光室:關渡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課程實施探討 林宜穎

    二、客家杯花舞初登臺-關渡關懷站教學演出評析 袁文彬

    三、作品《梁祝的繼承者們》肢體工作坊之再探:談演員「前置表達」的重要性 李羿璇

    四、從「舞蹈社會實踐」課程反思專業舞者的身體教育 林怡棻

    番外篇 伴隨者的觀察 方志捷

    附錄










    從實踐中再出發



    張中煖




      「舞蹈社會實踐」是我與同事王雲幼老師合開的一門課,主要教學對象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的博士班學生。由於剛好有「關渡共生共好行動計畫」給予資源補助,讓我們有機會無後顧之憂,大膽嘗試展開新課程實驗。以下我想從課程設計架構、人才培育思考,以及社會實踐願景三方面來分享,帶領讀者更貼近這一門課開設與實施的意義,進而可以對這本書的編排和文字內容,觸發較深的理解與認識。



      一、課程設計架構



      對我而言,當初課程命名為「舞蹈社會實踐」,已經具備多重意涵。



      首先,我的專長是舞蹈教育,舞蹈是以人體動作為媒介的藝術形式,是充分彰顯「做中學」的學習領域;教育的核心是人類知識、技能和經驗的傳承,以人才培育為目的,兼顧理論與實踐智慧。因此,我始終認為,舞蹈教育必須透過不斷實踐,進行觀察與反思,以建構、修正或翻新理論。而既有的文獻論述和案例典範是前人經驗智慧的累積,可以為我們奠基、紮根,又可以協助我們繼續探究、深化。



      在這樣的信念之下,我規畫了三階段的課程設計,分別是:從文獻閱讀中引領學生思考、提問與討論;給予他們設計課程和落實教案的機會;以及督促他們從實踐經驗中與文獻相互印證、自我省思檢討,並轉化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其次,因為曾經主持過「藝醫共學計畫」(參考2015年出版之《起身共舞•藝醫同行:改變界域的藝術人》一書),促成藝術和醫學領域的對話合作,也因此發現,舞蹈尚有極大開拓運用的可能性!舞蹈不但對於醫學、醫護人員的身心舒緩助益良多,對於醫護人員所要面對的對象,也有寬廣且待耕耘的實踐空間。特別是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發展趨勢,我總是自問,舞蹈還可以扮演什麼利人利己的角色,以達到善盡社會責任的功能,以及更全面開發舞蹈社會實踐與應用的可能?



      因此,當校內啟動以關渡社區為藝術實踐場域之「關渡共生共好行動計畫」時,關渡醫院就成為本課程選定的實踐場域,期許能讓舞蹈人再次回歸身體主軸,關照表演的身體、生病的身體和老化的身體三大面向。其中因緣,除了開創以社區為核心的鬧熱關渡節,而與關渡地區的學校、機構公司、民間社團、關渡宮、自然公園和醫院等建立的人脈關係,以及已經產生與合作夥伴的各種互動機制之外;基於過往的藝術與醫學碰撞經驗,同時也考量到了關渡醫院有著提供樂齡活動之關渡關懷站和慢性病照護的護理之家,具備了社區醫院的屬性。



      再者,舞蹈教育無論對象為誰,都脫離不了教什麼?如何教?由於是兩位教師共時授課,課程設計自然會凸顯並善用教師的背景專長。在教學內容方面,也引進身心學的觀念和體驗課程,以強化學生對身體、對自己和他人的認知與覺察,並啟發他們活用身體動作教育的原理原則,組織設計自己的教學素材,找到自己的教學方法。



      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提醒學生,面對所選的教學對象,能夠更深層地思考教什麼?如何教?以及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確認思考後採取行動之決定因素,亦即透過不斷自我探問為什麼?以更完善的準備來處理過程中的細節,進一步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成就舞蹈教學的藝術性,並體驗人我互動之際生命經驗交流的美感。



      二、人才培育思考



      曾經在福智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第四屆「心靈教育與環境永續論壇」,聽到澳門大學全球事務總監馮達旋教授分享他對大學教育的看法。其中提及大學教師不在於教(Teach)學生,而是要轉化(Transform)學生,激發他們心靈的思維,非常觸動我的心。



      我常對學生說,自己是「將過去所學傳授給現在正在學的你們,你們要有能力創造未來的知識」。教師幫學生開一扇門或窗,學生要發揮想像力,自我超越,形塑屬於自己的一片風景和天地。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道理。有鑑於此,我並不認同過度就業導向的大學人才培育目標,因為我知道,今日的「已知」是為了開創將來的「未知」。大學教育應促使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不僅是展現在知識技能的開創,也必然會連帶影響更多既有行業的興衰與新行業的崛起湧現,以更新的視野來引領人類到達新的世界與境界。



      上述是我對大學教育的看法,對於大學教育中的博士班人才培育,也自然有著更深切的期許。我以為博士班是高等教育師資培育與精進的搖籃,教師和學生是共學社群,是教學相長的學習樂園。當面對可能或已經是高等教育舞蹈師資人選時,如何培育他們成為獨立自主的研究者,對自己的專業充滿熱情與解決問題的行動力、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以及開發出兼具經師與人師的潛能與人格,成為學習如何學習的終身學習者,是我非常在意且念茲在茲的。因此,非常期盼透過此課程,能夠點燃學生終「身」的學習能量,滋養他們誠懇的「學」「問」態度,並照亮他們的學術前景。



      三、社會實踐願景



      回顧舞蹈歷史,不難發現,在現代劇場建築設施出現前,舞蹈與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緊密相連。換言之,舞蹈並非某些特定人的專利,舞蹈也絕不是僅限於舞台上的演出。



      中國儒家自古強調禮樂教化功能的舞蹈;西方芭蕾的前身是歐洲各民族具社交功能、配合音樂而起舞的。我自小受惠於舞蹈,深感舞蹈對我的智能成長、學習態度、人格養成,自我覺察與人際互動等等各方面,都讓我獲益匪淺。因而產生「取之於舞蹈、用之於舞蹈」的強烈責任感,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享有歡愉的舞蹈經驗。或許這是我的一廂情願,但當我浸潤在舞蹈教育工作時間愈久,對舞蹈專業更加認識之後,我就愈看到這個以人體為媒介的藝術,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的修身之美和正面能量。



      舞蹈本就是不分男女、老少咸宜的。試想,若是每一個人不論性別、年齡、職業或身分,都能因為舞蹈而重視、善用自己的身體,進而認識自我,能夠自在地翩翩起舞,舞出自己的個性特色和生命出口,並欣賞、包容地與他人共舞。這將是多麼和諧美妙的生活世界!



      「舞蹈社會實踐」課程是我的初嘗試,卻也有著回應英制國家體系,如英國、澳洲、紐西蘭等國,已經發展了所謂PAR(Practice as Research),以實務為研究博士學位可能做法之明顯意圖。



      儘管不夠成熟,但我希望透過這本課程的紀錄整理與師生的共學省思,幫助自己更有信心地迎接舞蹈教育對象與場域變換的任何挑戰,勇敢地陪伴著學生共同邁向舞蹈無邊無際之未知旅程。繼續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省思,從省思中改變,從改變中再出發前進!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