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噬罪者:創作劇本與幕後紀實

噬罪者:創作劇本與幕後紀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67470
楊念純,公共電視,嘉揚電影
水靈文創
2019年6月18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9869667470
  • 叢書系列:公視文創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6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公視文創


  • 藝術設計 > 戲劇 > 編劇方法











      《噬罪者》為公共電視監製之連續劇,於2019年6月8日播出,劇集改編自中華民國文化部舉辦的第五屆電視節目劇本創作獎佳作《越界》,由莊凱勛與夏于喬擔綱演出。故事描述殺人犯在假釋出獄後為家人及前女友生活帶來的變化,藉此探討過去犯下錯誤的人該如何釋懷並繼續向前行。



      《噬罪者-創作劇本與幕後紀實》一書完整十三集劇本內容與彩色經典劇照,並收錄編劇、導演及主要演員詮釋角色訪談,闡述創作歷程與所作研究,投身戲劇中做了什麼準備與突破,並於其中獲得人生領悟。



      本書為您提供更深思考層次,藉由演員編導心路分享與劇中人物一起體驗噬罪人生。

    ?


     





    推薦序 ──黃致豪律師---003

    編導序 ──我們都是噬罪者---006

    ?

    角色介紹及演員談訪

    莊凱勛---012

    曹晏豪---018

    夏于喬---022

    蔡淑臻---026

    林子熙---030

    導演---034

    編劇---048

    經典劇照---052

    第一集 自由---91

    第二集 秘密---122

    第三集 偏盲---155

    第四集 感染---186

    第五集 失眠---215

    第六集 風箏---245

    第七集 皮囊---275

    第八集 失格---305

    第九集 負罪---335

    第十集 褪色---367

    第十一集 甦醒---394

    第十二集 困獸---421

    第十三集 重生---449

    ?





    推薦序



      身為辯護人,我曾不只一次目睹高踞法檯的藍袍法官,以輕蔑或嚴厲,或二者兼而有之的語氣訓斥被告,內容多半是被告為何小時不學好,長大為非作歹云云。



      這時,我多半備感難堪。為了司法感到難堪。



      那多半是在我們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設法蒐證,去說明刑法第五十七條所誡命要求法院逐一盤點的犯罪行為人脈絡之後。法院的回應,似乎某程度在訕笑著辯護人的無力,映照著被告的蒼白。



      那時,我心裡總難免要前思後想,該不該就著刑法的原則說出那句傳說中的名言:「去恨那罪,但要愛那犯罪的人。」(Hate the sin, love the sinner.)這不正是刑法第五十七條要求法律人在面對犯罪者時所必須權衡考慮再三的「噬罪條款」?



      這話,據說語出聖雄;話頭聽來輕巧,但在當下的台灣,乃至於當代許多自詡為民主法治的先進國家,看起來卻是那麼不合時宜。別說去愛,有誰願意給來自社會底層的罪人一個重新再來的機會?



      「恨那罪我懂,但憑什麼要我們去愛那犯罪的人?」如果當今的台灣社會對於犯罪與犯罪者可以發出一波集體的聲浪,我想大概會是這樣的聲音。「犯罪者該死」,「亂世用重典」,毋寧說是在當今民粹主義思潮當道的各個社會(是的,不僅是台灣)所興起的一種容易廣為接受的直觀想法。畢竟,在各式各樣的成功哲學、奮鬥故事的「自由意志」、「人定勝天」假設背後,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各式各樣的成功傳說催眠。於是,我們要求孩子要有「狼性」,我們期待身邊的人要「堅此百忍」,卻忘了個人從一出生開始,無論是遺傳的,環境的,身心的,或者是社經地位的,就有許許多多的因素根本是自己甚至窮一家之力,全然無法掌握的。



      我們忘了:人類有多?無力蒼白與渺小,竟然轉而擁抱成王敗寇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放任弱弱相殘。



      我們忘了:社會是一條滔滔長河,個人一旦落水,大多數時候只能隨波逐流,看命運之力把你帶向何方。



      猶如我們觀看《噬罪者》時,面對王翔的境遇所生的心情:要去指摘一個人曾經犯過錯,是何等的容易;但是要去理解犯罪者之所以犯罪背後的成因、動機與脈絡,進而檢討體系,進行防範,要耗費何等的氣力,又是何等的艱難?



      觀看劇本書的過程,不免令我想起雨果的《悲慘世界》,Jean Valjean出獄後被迫用假身分換新生活那一段。可現代有誰能逃脫體制的掌握,真正重新開始?太多這樣的被告多半後來就是淪入無力的輪迴:犯罪—受刑—離開監所—進入更大的牢籠(社會)--被拒斥—犯罪。端看命運的長河最後決定把他們帶向何方。



      我們學會去恨那罪,也恨那罪人。到頭來,又有誰來原諒我們的罪?

    ?
    黃致豪(執業律師、司法心理學研究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