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用人資味:自我對話╳組織發展╳未來能力,科技時代HR必備的全方位實戰手冊

用人資味:自我對話╳組織發展╳未來能力,科技時代HR必備的全方位實戰手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88256
薛雅齡
寶鼎
2019年8月02日
120.00  元
HK$ 96  






ISBN:9789862488256
  • 叢書系列:好想法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7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好想法


  • 商業理財 > 專業管理實務 > 人力資源管理











      ★重新定義新時代HR的角色定位——

      從行政後勤躍升與CEO、CFO齊驅的三駕馬車★



      在快速變遷、資訊超載的時代下,

      如何尋得「將帥之才」、組織優質團隊?

      該怎麼協同領導者塑造公司文化,幫助策略轉型?

      如何激勵創意員工,創造良好溝通協作環境與平台?

      人資該怎麼做,才能適應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性?

      世界500強企業人資營運長薛雅齡,匯集15年以上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實戰經驗及各方理論,以最貼近現場與HR從業人員的角度,歸納整理出個人篇、組織篇及未來篇三大面向:

      

      ◤從自身開始,開啟高效思維模式◢

      從自身出發,藉由了解不同面向的自己、走出舒適區、培養專注力與熱情,搭配刻意練習、視覺化思考與「3Q」能力(EQ、AQ、LQ),找到高效工作方式,也要讓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休息後更能面對職場上的挑戰與困難;更必須藉由閱讀與觀察不斷跨界學習、掌握創新思維,不斷拓展能力與個人品牌價值,進而成功達成目標。



      ◤從品牌價值到營運管理,運籌帷幄全解析◢

      引人:如今的HR也是行銷,須擔任雇主品牌大使,吸引到對的人才。藉由HR IMC部門提升品牌力與企業形象,制定內外部公關營銷策略,以期精準地傳播員工價值主張(EVP)至目標人群擴大影響力。



      找人:所有的業務發展都離不開找到對的人,HR須成為懂業務的作戰夥伴,運用5B人才策略思考內部培養或外部招募,不斷配合業務團隊調整做法,匯聚出更靈活與具備創新力的組織。



      用人:建立信任文化、平台化組織,以及創造開放和資訊透明的工作環境,藉以打造出高績效團隊。學習優秀領導人的領導哲學,定期進行人才盤點,並透過實務歷練培育人才。



      ◤從挑戰到機遇,新科技帶來數位化變革◢

      大數據、工業4.0、人工智慧、零工經濟和HR有何關係與影響?HR將被取代還是價值升級?未來,HR的價值將在於是否懂得運用科技之力賦能人力資源管理,讓組織成長得更迅速,而社群網路也打破過去對管理組織的限制,開啟了內外部人才的合作模式。在此種數位轉型變革的過程中,HR須持續以「成長性思維」引導團隊,激發持續進步的動力。



      環境變動劇烈,人資也須與時俱進,以調整戰略與面對未知的挑戰。作者期望能透過此書,讓所有對人資有興趣的從業人員、人資主管或企業高管,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本書特色



      1. 本書架構與內容詳實,所闡述之理論與工具嚴謹且具實用性,更搭配視覺化圖表讓理論更清晰易懂。

      2. 少數符合國情的人資管理實戰書籍,除了對新時代人資管理經驗傳承有所助益,更有助於實務面的應用。

      3. 每章節結尾的重點摘要,幫讀者回顧該章內容、快速掌握關鍵。



    名人推薦



      王玉玲�光寶科技投資人暨公共關係資深處長

      江振誠�國際名廚

      何則文�作家、青年職涯教練

      花梓馨�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經理

      紀乃文�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侯英豪�前臺灣高鐵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前華碩人資長

      洪贊凱�彰師大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

      耿念豫�前富智康國際人資長、德州大學人力資源發展博士

      童文欣�滿得私募基金創辦人、前鴻海集團富智康國際董事長

      程天縱�前富士康科技集團副總裁、創客創業導師

      薛煒立�社團法人中華職訓教育創新發展學會理事長

      ──聯合讚譽

      (依照姓氏筆劃排序)

    ?


     





    推薦序

    自序

    ?

    【個人篇】自我對話,開啟高效思維模式

    第一章:強化心智的自我對話

    1. 從了解內在開始,改變外在行為模式

    2. 「了解自己」是心智鍛鍊的第一步

    3. 想成功,先征服恐懼感走出舒適區

    4. 實現目標旅程,要有「專注力」和「熱情」

    5. 讓「刻意練習」成為習慣

    6. 按下「暫停鍵」,練習自我對話

    7. 運用想像力,預見你的成功畫面

    8. 克服EQ和AQ,讓自己處於最佳狀態

    9.心存疑問,保有好奇心

    10. 找到工作和生活的「相對」平衡

    11. 跟「自己」和「時間」賽跑

    ?

    第二章:深度學習力

    1.VUCA時代加速折舊的知識與經驗

    2.學習力時代的LQ

    3. 閱讀,是自我激勵的方式

    4. 找到學習的模仿對象

    5. 充分運用「公平」的時間

    ?

    第三章:創意與跨界學習

    1. 突破框架,培養創新的思維

    2. 打開視野,跨界學習

    3. Z世代的管理挑戰

    4. 斜槓青年浪潮

    5. 個人品牌化

    ?

    【組織篇】人力資源營運實務

    第四章:雇主品牌價值與定位

    1. 品牌塑造流程

    2. 利他主義與品牌賦能

    3. 雇主品牌價值

    4. 未來最夯的HR IMC部門

    ?

    第五章:精準的人力資源運營

    1. 從起步的野蠻生長,到快速成長的人力資源配置

    2. HRBP角色在組織發展中的價值

    3. 全球人才爭奪戰

    4. 人才智能時代的CHRO

    5. 設計思維,以員工體驗為中心

    6. 營造創新的工作環境

    ?

    第六章:高績效組織與人才管理

    1. 向世界級CEO學領導

    2. 組織文化激發高績效組織

    3. 科層式組織邁向平台化組織

    4. 接班人與領導梯隊

    5. 組織能力的核心:人才管理

    6. 績效管理的變革

    ?

    【未來篇】新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第七章:未來HR的成長之路

    1. 超競爭時代的來臨

    2. AI時代如何與機器共處?

    3. 零工經濟趨勢

    4. 人力資源大數據分析與應用

    5. 打造數位化工作平台

    6. 未來人才的發展趨勢

    7. 人文洞察力,讓科技多點人味

    8. 國家競爭力的人才戰略

    ?

    結語





    推薦序



    全力衝刺的人資女俠



    童文欣�滿得私募基金創辦人、前鴻海集團富智康國際董事長




      認識雅齡應該近十年,在我離開富士康之前有六年多的時間,我們合作無間、非常愉快,一起推動了一些有創意的管理制度及專案。她在職涯及個人潛力開發上的進展,大概和她溜冰的速度一樣快,令人印象深刻!我的觀察是:雅齡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及動機,不吝於表現自己,能夠接受創新的做法,並且有運動員的勤奮和毅力,帶領平均年齡比她大的團隊也有高度的EQ及領導力,是不可多得的專業新生代。



      本書提到相當多雅齡自己的心得,付諸實踐的成果相當豐碩:包括在幾位前後任主管的賞識下,負責愈來愈重要的人資業務,甚至一度想要把她調任事業部主管;被提報年輕培養幹部到總裁辦公室;集團內外的各種專業評比的?項等等,在在顯示對她自我成長和專業能力上的肯定。



      人力資源常常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部門,若問任何一個老闆經營企業需要掌握什麼,答案不外是人和錢。我們也常說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在於人,各個層級的經營主管也都會強調培養人才的重要性。然而當現實的業務壓力一來的時候,很多長遠發展所需要的人資制度及體系、訓練,都會被列入「明年實施」的名單中。我們看國內外能夠長遠經營的企業,都有長期的、堅定的人力資源開發、招募、訓練、論調等的優良制度,能夠真正花心思及精力在這一方面的企業,才有機會做到基業長青。



      在時局混沌,黑天鵝、黑犀牛充滿的當今世界中,經營企業的挑戰益加嚴峻,跨界的挑戰者會從不知名的角落闖出來搶奪你的地盤, AI及各種大數據的運用使得組織架構、工作的方法及介面將產生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新時代的人力資源開發及管理又該何去何從?本書提供了個人經驗的分享以及各種學說的匯總,還有雅齡在過去幾年接觸到的不同企業實務,及工作輪調提升中所學習到的實戰經驗,對一般的菜鳥新進人員、年輕求職者及在職者、人資主管,乃至於企業主管都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我們在了解斜槓青年們和Z世代人類融入企業的種種挑戰的同時,也要提供他們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及發展空間,這是企業管理階層不可逃避的責任,也是企業能長久經營的基石。希望透過本書能夠在新時代的人資開發管理領域中投入一個小石子,引起久久不散的反響及漣漪!我也期待雅齡在往後的職涯發展能持續衝刺,也預祝她的事業及寫作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自序



      在競爭動盪的VUCA時代下,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企業需要具備有未來領導力的領導者。每個企業都希望面對環境變化能夠做出正確策略的因應,但如何讓組織成員思維、能力上做出相應的調整?領導者過去的經驗和陳舊的領導行為或許已無法給出指引和解答,需要不斷革新領導技能和行為。面對無法預知的挑戰,領導者既要維持現有業務,又需具備遠見和策略高度調整戰略、業務結構、組織文化,面對新生代員工個性化需求,更要懂得如何激發員工創意、創造良好溝通協作環境與平台、識別高潛力領導者等等,這些都是未來領導力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



      本書從個人篇、組織篇及未來篇對過去實務經驗和理論歸納整理,期望帶給人力資源從業人員及企業經營主管有價值的參考內容。第一章到第三章為個人篇,將強化心智自我對話,開啟高效思維的能力,把過去實務經驗和授課內容做一次性的整理。不論你是學生、人力資源夥伴、企業高管,在不同的時間點,強化心智的自我對話能力和技巧都能適用,藉此給自己「暫停」的時間找回初心。運用每小節的對話練習,可以正念領導自我更新,期望透過不斷的刻意練習,能突破框架,打開視野,培養創新思維,也找到個人品牌的定位。



      第四章到第六章為管理篇,就進入人力資源專業領域,從招聘的雇主品牌建設,到分享獨創的HR IMC部門的重要性,以及人才智能時代,CHRO為何要與CEO、CFO成為引領企業發展的三駕馬車。也會談到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如何利用「設計思維」調整人資策略提高員工體驗,營造創新的工作環境。另外,也會分享在高績效組織中,接地氣的人才管理戰略與實踐案例、績效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等重要議題。



      第七章為未來篇,面對超競爭的環境,在AI時代如何與機器共處,我們需要做好什麼準備?在零工經濟和共享經濟快速的發展下,如何面對不同用工模式?人力資源部門如何協助企業打造數位化工作平台,對人資大數據進行分析與應用? 未來人才的發展趨勢中,有人文洞察力的文學生是否有不同的競爭力,能結合科技有更多人性化的設計?了解比臺灣面積都小的以色列和新加坡,政府如何建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讓新創公司不斷增加,國家人才策略是否有我們值得深入學習之處?以上這些問題,將會在最後一章逐一解答。



      本書定位為新時代HR的實戰工具書,有理論基礎也有實踐的經驗分享,雖然無法直接套用在不同組織文化和規模大小迥異的企業,但對於開拓視野應該有所幫助。也希望透過本書經歷和管理經驗的分享,提高新時代的HR人員能力:



      ●能獨立思考、分析,可以提出有建設性觀點,並以事實為依據。



      ●自發性學習,提高對組織診斷的敏銳度,向組織內外專家學習。



      ●建立個人品牌,設定挑戰性目標,勇於嘗試錯誤在失敗中成長。



      ●有數據整合、分析、解讀及應用的能力,提供系統化敏捷反應。



      ●以設計思維、員工體驗為中心,帶領企業數位化工作平台轉型。



      也期望企業高管能了解,CHRO有責任與CEO和CFO結合AI、大數據、雲端計算等技術發展趨勢,共同努力塑造組織文化、雇主品牌、以員工體驗為主的工作環境和人才配套制度。參與組織戰略,協助重新進行組織設計,以期面對未來必然的不確性。「策略落地、人才先行」,人力資源單位亦肩負著協助CEO策略轉型的責任,找對人、放對位置更顯得格外重要。我個人也會持續在以下人力資源領域上繼續努力,期望未來有機會與讀者分享更多實踐案例:



      ●人力資本量化:圍繞著提質、增效、降本、減存的真正意義與業務單位合作,完善以量化方式呈現組織「才報」指標,體現人力資源專業在組織運營的價值。



      ●打造數位化工作環境:營造數字化管理的環境,提高員工體驗,並提供主管和員工行動化、社交化的工作環境,加速組織及個人學習發展。



      ●培養未來組織發展人才:具備個人品牌行銷意識,將個人專長和優勢擴大以發揮,成為公司品牌代言人,提供由內而外專業化人才解決方案服務,透過不同組織發展階段的人資策略重點能力的培養,發展成為組織內部顧問。



      ●協助組織構建內部創業平台:為留住高績效優秀人才,必須提供內部創業機制,讓有想法和意願挑戰的人才,能夠將其想法市場價值化,與公司共享利潤。



      ●擴散正向影響力:擴大舉辦學無限創新實踐工作坊,與組織內外部單位互動學習,可由內到外廣結善緣分享實務經驗。將創新、開放的文化氛圍感染給更多的夥伴。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