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黑暗之後是光明:紀念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與華人教會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黑暗之後是光明:紀念宗教改革五百週年與華人教會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665346
陳佐人,劉仲敬,余杰,王志勇,楊鳳崗,孫毅,徐頌贊,戴耀廷
主流出版社
2019年8月09日
117.00  元
HK$ 93.6  






ISBN:9789869665346
  • 叢書系列:Logos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Logos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其他

















      馬丁•路德改教後500年的今日,華人雖蒙受上帝極大的祝福,但無論在信徒的數量、信仰的深度上,尤對社會的影響,基督新教在華人社會中始終處於邊緣狀態。



      究竟宗教改革的真正精神是什麼?

      宗教改革推動的世界觀和文明論是什麼?

      華人教會如何繼往開來,為公正、公義的社會制度的建立作出貢獻?

    ?

      《黑暗之後是光明》是基督教神學處境化之作。作者群以國度和聖約為基本框架,全方位展現基督教文明的藍圖,第一次為華人教會、乃至普世教會,提出「文明神學」 和「轉型神學」 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書是美國長老會維吉尼亞主恩基督教會於 2017 年 9 月 21 日至 24 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宗教改革與社會轉型」學術與靈命研討會的論文集,由雅和博傳道會策劃,王志勇、余杰主編。



    ?


     





    前言 宗教改革與社會轉型�王志勇 003

    ?

    第一卷 宗教改革的偉大遺產


    比較路德《論世俗權力》與加爾文《要義》中的政權論述? �陳佐人  022

    長老會在蘇格蘭和海外的共同體構建? �劉仲敬  036

    城市、共和與普世

    —加爾文的神學與實踐及其對華人世界的啟示 �余 杰  056

    ?

    第二卷 中國教會的現狀及展望

    改革宗神學與長老會教會之反思? �王志勇  080

    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基督教—一個社會歷史的視角 �楊鳳崗  098

    從宗教改革傳統反思家庭教會的公開化之路 �孫 毅  118

    密契與聖約—華人敬虔傳統的民主化 �徐頌贊  134

    ?

    第三卷 轉型激盪的港台社會與教會

    香港教會與香港民主運動? �戴耀廷  158

    十字路口的抉擇—六七暴動與香港基督教 �邢福增  174

    時代與信仰脈絡中的台灣校園團契 �郭明璋  214

    ?

    第四卷 基督信仰與文化使命

    宗教改革與基督教文學藝術? �施 瑋  236

    基督教藝術的復活與現當代藝術史重寫

    ?—兼論宗教改革對藝術史的持續影響 �郝青松 254

    新教傳入與中國近代活字印刷術的發展 �阿 信  278





    前言



    王志勇 牧師




      轉眼宗教改革五百周年已經過去,我們確實應當訪問古道,通達時務,追問宗教改革的真精神是什麼?宗教改革所推動的世界觀和文明論是什麼?華人教會如何繼往開來, 公正、公義的社會制度的建立作出貢獻?這是一切愛主愛人的基督徒都應當迫切關注的主題。



      在教會歷史上,英美清教徒既注重純正的教義,也強調敬虔的生活,更把信仰和生命落實在對社會公義的追求上,代表著宗教改革的精華。故而,華人教會尤其需要補上這一課,承擔「治理全地」的使命,讓教會成為世界的光與鹽。



      美國西雅圖大學神學系教授陳佐人牧師以文本比較和分析的方式,闡明了路德《論世俗權力》與加爾文《基督教要義》最後一章「論公民政府」中的政權論述。今日改革宗教會在中國大陸的 發展也同樣面對激進革命與漸進改良之爭,教會如何在社會轉型中忠心地傳講悔改與和解之道,仍然是巨大的挑戰。

     

      劉仲敬弟兄考察了「長老會在蘇格蘭和海外的共同體構建」,把社區稱為「基礎共同體」,把民族國家稱為「政治共同體」,而長老會的共同體建構就是圍繞社區建構和政治建構同時進行的。今日教會能否在社區建構中塑造基礎共同體,並且在政治建構中影響到政治共同體的轉型, 這也是教會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余杰弟兄從「城市、共和與普世」三大角度闡明了「加爾文的神學 與實踐及其對華人世界的啟示」。與其說加爾文主義或清教徒神學是「權利的運動」,不如說是「品格的革命」。沒有攻克己身、效法基督的內在美德和聖徒品格,人一切所行的都不過是 宗教、道德、政治等等的表演,此類的假冒偽善在上帝和人面前都沒有任何長存的價值。

     

      王志勇牧師「改革宗神學與長老會之反思」一文從內部實踐者和觀察者的角度,為中國大陸蓬勃興起的改革宗神學的傳播和長老制教會的建立提出了一些現實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勸告。

     

      普渡大學楊鳳崗教授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分析「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基督教」的何去何從。中國會走向「神權政治」嗎?中國會成為基督教國家嗎?這些都涉及到政教關係的問題,是中國基督徒普遍缺乏思考的。

     

      孫毅教授認為中國家庭教會開始自覺地走向公開化,進入社會公共領域,要使教 會發揮「山上之城」的功用。孫毅教授所解析的這種神學思考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今日中國大陸家庭教會的思考和走向。

     

      徐頌贊先生從個案和田野調查的角度分析了傳統家庭教會本土宗派、五大家庭教會宣教團隊和新型改革宗家庭教會三大類型的 教會,為 中國教會在轉型時期指出了「由內及外」的「內在更新的理路」,強調「基督徒從治理自己的靈魂身體甚至密契經驗開始」。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先生「香港教會與香港民主運動」,戴教授本來答應與會,但卻因為香港政局變化而未能成行,就特別發來這篇「戰地」論文,戴教授強調「民主化就是要把人民從專制的統治中釋放出來, 並由人民建立起由人民選舉產生、向人民問責的政府來肩負管治社會的責任。」

     

      香港中文大學邢福增教授從歷史神學的角度談及「十字路口的抉擇 ---- 六七暴動與香港基督教」。目前的香港已經從英國人統治下相對的文明殖民地變成了中華新帝國下的「再殖民」,教會若非更加主動地進入世界,改變文化,必會更加被動地受到 周圍異質文化的侵擾和顛覆。

     

      台灣郭明璋牧師回顧了「時代與信仰脈絡中的台灣校園團契」。1980 年以後,校園團契面對台灣社會的多元化與世俗化的發展確立了以福音派改革宗所提倡的「文化使命」之承擔來回應文化挑戰,以專業侍奉來實踐文化使命,實現福音使命。這種神學轉型必然使得校園團契更加能夠應對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挑戰。

     

      施瑋博士指出,受西方理性主義思潮影響的神學愈來愈代替聖經本身,成為教會的基石和框架之後,造成教會內宗派教義紛爭中的『唯我獨正』,和對社會的『失語』狀態」。因此,我們在釋經上不僅應當把聖經視為史學和神學典籍,也當視為文學典籍,從語言文學的角度予以解讀。

     

      郝青松的論文直接面對「基督教藝術的復活與現當代藝術史的重寫」:當代中國藝術的出路,正如中國社會的轉型一樣,需要宗教改革的大光,藝術領域也當自覺地降服在上帝的主權和法度之下。

     

      作家阿信考察了「新教傳入與中國近現代活字印刷術的發展」。中國近現代使用的金屬活字都是出自外國人生產的字模,主要是由傳教士製造的。這一研究有力地證明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絕不是摧毀中國文化,而是促進和成全中國文化。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