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定價217.00元
8
折優惠:
HK$17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心臟的故事:令人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生命核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72808
桑迪普.裘哈爾
陳信宏
究竟
2019年9月01日
110.00 元
HK$ 93.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1372808
叢書系列:
科普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8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科普
分
類
醫療保健
>
疾病百科
>
新陳代謝科
同
類
書
推
薦
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二版)
《康妮瑞莎 精準控醣:連續血糖機檢測為你與家人有效減肥並改善慢性病》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暢銷增訂版】(四版)
燃:最新研究,揭開身體究竟如何燃燒卡路里、減肥、保持健康!
糖汰宗書院:糖尿病之控糖寶典
內
容
簡
介
以醫師之眼與詩人之心完成的力作!
★ 美國公共電視網《新聞時刻─紐約時報俱樂部》選書
★ 《星期日郵報》年度選書
★ 科學星期五年度最佳科普書籍
★ 洛杉磯公共圖書館年度最佳非文學書籍
★ 2019年英國惠康圖書獎入選
心是人體第一個啟動的器官,也是最後一個停止的器官;
心是盛裝隱喻的容器,也是與生命最強的連結。
對心的認知越多,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也越深。
◆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一名,而且這個問題可能會日益嚴重?
◆ 從某方面來說,情感的確是記錄於心的?
◆ 「心碎而亡」並非形容詞,成真的可能性其實很高?
◆ 直到一百年前,心臟仍是醫學禁區,動手術和祈禱的存活率竟然差不多?
◆ 不小心插錯地方的管子,讓冠狀動脈的治療露出曙光?
◆ 心臟以電驅動,但它竟會不小心電死自己?
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心似乎已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不僅以難以捉摸的方式跳動,某種程度上也被視為情感的驅動力,更是靈魂的所在,而直到近百年前,心臟仍是禁忌的器官,一切關於它的外科技術更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本書從作者個人的家族故事出發,透過屢屢讓人倒抽一口冷氣和驚訝不已的醫學進程,探討這個數百年來令哲學家與醫師深感著迷卻又難以捉摸的器官。心臟一度被視為是人類行為與思想的中心,是勇氣、欲望、野心與愛的源頭;現在的我們雖然清楚,心臟不過就是一堆肌肉和血管,但這個不具先天意義的臟器,卻因為我們賦予它許多意義而變得有意義。而即使這些聯想早已顯得過時,卻仍與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器官,以及這個器官如何形塑我們的人生息息相關。
各界推薦
金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上豪|泛科學主編 雷雅淇──有心推薦
作者利用時間流的歷史故事做連結,介紹醫學史上人類研究心?的解剖構造、生理功能,以及治療心臟疾病的演進,甚至是病因病理學的建立,讓讀者能輕鬆上手,是本讀起來沒有壓力,又不失專業的科普書。另外,作者也以自身行醫的經驗,探討醫病關係與生死議題,內容發人省思,更值得大家細細品味。──金鼎?得主、心臟外科醫師 蘇上豪
亞馬遜書店選書,媒體好評連連!
讀者盛讚:閱讀本書就像搭乘雲霄飛車,隨著心臟的跳動和醫學的發展不斷起伏!
★ 開頭幾頁就牢牢抓住了讀者。──《紐約時報》書評
★ 本書是何等迷人的一堂課,關於這個人人身上都有,但我們對它知之甚少的器官。──《華盛頓郵報》
★ 作者是位說故事的天才,他引人入勝的文字讓我們樂於花時間,與他、他的病人及家人一起閱讀許多心臟醫學先驅的故事。──洛杉磯書評
★ 本書的構思如此優雅,寫作的方式也十分優雅,從中世紀的波斯到當代美國,他毫不費力地闡述所有的歷史,而且充滿熱情與能量。──《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 作者從家族的悲傷過去出發,讓我們對常被誤解的內在器官進行巧妙而真誠的思考。──《書單》雜誌
★ 這是一本以醫師之眼與詩人之心寫出的作品,是對人類最重要器官的最高敬意。──瑪麗蓮.亞隆,《乳房的歷史》作者
★ 利用個人經驗、家族歷史、臨床訓練、專業知識與對心靈的描述,跟權威重新理解心的故事。──彼得.克拉馬《神奇百憂解》作者
★ 我們這個時代最有才華的醫師作家之一!──艾瑞克.托波爾,《未來醫療》作者
★ 巧妙地將醫學史上鮮為人知的故事,與他個人及專業經歷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本關於人心的豐富作品。極其引人入勝、充滿歷史瑰寶!──琳賽.菲茨哈里斯,《李斯特醫生的生死舞台》作者
★ 充滿啟發性!閱讀本書就像搭乘雲霄飛車,隨著心臟的跳動和醫學的發展不斷起伏。──美國讀者
★ 將一般醫學書籍容易忽略的精神影響提出來討論。──美國讀者
★ 本以為只有醫學解剖式的器官分析,但書中結合歷史、哲學、醫學,讀來欲罷不能。──美國讀者
?
目
錄
序言電腦斷層掃描的預言
引言心臟,生命的引擎
從此,我對心臟痴迷不已
各種意義上的生命之源
?
第一部隱喻
?
第1章心臟不夠大顆
心臟解剖初體驗
隱喻之心
生物之心與隱喻之心的聯結
?
第2章那位沒有名字的人
大體教我的事
人體循環的科學曙光
生命的終極禮物
?
第二部機器
?
第3章千鈞一髮之際
歡迎加入心臟俱樂部
心臟超音波做下去就對了
終於將手術刀伸入心臟
?
第4章試著暫時停止心跳
聖誕夜的手術
為你心跳……物理上的
冰凍之心
心臟手術的彷徨與掙扎
?
第5章人工幫浦的可能
有心肺機就輕鬆多了
體外循環?有可能嗎?
?
第6章將管子插進心臟的瘋子
心導管日常
幫自己插心導管的瘋子
推翻心的禁忌
?
第7章壓力造成的傷害
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醫學研究
所謂的流行病學
佛萊明罕心臟研究
那,白人以外的族群呢?
始終未列入的危險因子
?
第8章清理「管子」的可能性
心臟病發超過二十四小時的實習醫師
生命的悲劇都由動脈造成
吹個氣球,把血管通一通
?
第9章「觸電」的感覺
熱愛磁鐵的病人
跳或不跳,都是電流的問題
心臟有可能電死自己?
?
第10章在心臟裝部電器
為心臟整流
搶救不該死亡的心臟
在心臟裝部電器
?
第11章心臟的替換零件
心臟末路
人工心臟的嘗試
讓你活命,卻不再有心跳
?
第三部心之謎
?
第12章脆弱的心
在九一一事件中獲救的女子
情緒如何干擾心律?
救我命者,也使我痛苦
醫學科技進步的代價
當恐懼來襲
?
第13章? 母親的心臟
在睡夢中永眠
最後的告別
?
第14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命的回歸與重置
改變命運與逆轉損傷的可能
活在人類雙手已馴服心臟的時代
?
誌謝
?
序
序言
電腦斷層掃描的預言
我最近常覺得喘不過氣。當我爬上磨損嚴重的階梯,前往位於四樓的辦公室時,途中總是得停下來休息。有些夜裡,我會因呼吸道裡塞滿黏液而開始哮喘,並導致一陣陣咳嗽。身為內科醫師,我有幸在九一一事件當時擔任第一線應變人員,但許多曾赴案發現場的夥伴都回報了呼吸問題。於是,我找上身為呼吸科醫師的朋友賽斯評估我的狀況。
他為我進行肺功能測試,讓我坐在玻璃隔間裡,還對著一條塑膠管用力吹氣。呼氣流量與肺容量都正常。賽斯診斷我罹患的是胃食道逆流,它是慢性咳嗽常見的成因,然後為我開立處方,每日服用制酸劑。但我說服他為我進行胸腔電腦斷層掃描,原因是他的診斷認為並無大礙,但我的症狀離「良性」未免太過遙遠。我擔心肺部可能遭到自己在市中心所吸入的煙塵所傷害。
如同賽斯預測的,電腦斷層掃描結果顯示我的肺部一切正常。不過,一項額外的發現卻吸引了我的目光。「患者的冠狀動脈有鈣化現象」,檢驗報告輕描淡寫地提了這麼一句。冠狀動脈鈣化是動脈粥狀硬化的早期跡象之一。在我多年來針對年長病患所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中,這項結果不時會出現,我卻未曾多留意些什麼。不過,現在的我已經四十五歲了,開始想對這一點有更多了解。鈣化程度有多高?又發生在什麼地方?一位放射科醫師告訴我說,我接受的掃描解析度不夠高,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於是我在自己的電腦上開啟佛萊明罕風險計算程式,這種工具能估計一個人在未來十年內心臟病發的風險。我輸入身高體重、血壓、膽固醇密度,也註明我既不抽菸,也沒有糖尿病。程式估計出來的結果顯示,我在未來十年發生心臟病的風險是二%,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絞痛與中風)的機率則是七%左右。兩者都低得令人安心。但我也知道自己是個家族有著極顯著心臟病史的印度移民,所以計算程式很可能低估了實際上的風險。
我的哥哥拉吉夫也是心臟科醫師,他建議我去做運動心電圖,也就是一邊做運動,一邊做心電圖的檢查,但我週末打網球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症狀。只有在冠狀動脈阻塞超過七○%的情況下,運動心電圖才偵測得出來,而我相當確定自己的狀況沒有那麼嚴重。於是,我選擇接受特殊的非侵入性電腦斷層血管攝影,藉此檢視我的冠狀動脈內部。每年父親節,我都會接到宣傳這種檢驗方式的垃圾郵件。「美國有數十萬人外表看來雖然健康,實際上卻是顆不定時炸彈;請務必確保您的父親不是其中一人。」想到自己現在可能會是那數十萬人的其中之一,感覺實在很奇怪,於是我打電話給部門裡的心血管放射師特羅斯特醫師預約檢查。她安慰我,說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很低。「可是為了讓你自己安心,或許的確應該接受檢查。」她說。
因此,我在某個六月天的一大早接受檢驗。躺在那部C字形掃描儀的檢查檯上,一名技師將靜脈點滴管插入我的手背。這項掃描必須在一個跟葡萄柚差不多大的器官裡,分辨出只有一公釐大小、且以每秒兩百公釐速度移動的斑塊。技師在我的靜脈中注入了乙型阻斷劑,好減緩我的心跳、降低影像模糊的程度。我的舌頭底下也放了一片硝化甘油口含片,藉此舒張胸腔的動脈,好讓造影效果更佳。拍攝幾幅初始影像後,一名護理師在我的靜脈裡注射了X光顯影劑。「你會覺得全身暖烘烘的。」她說,我就在此時感到面紅耳赤,以為自己尿了褲子。而最後的檢查只花了不到一分鐘。
特羅斯特醫師檢視過掃描影像後,把我喚進了看片室。灰白色的圖片顯示在一部大型螢幕上。放射攝影顯示,我的三條冠狀動脈血管裡都有白色小點。將血液泵入心臟的主動脈開口處有三○%至五○%的阻塞,中段則有五○%的阻塞。另外兩條動脈也有些微斑塊。我渾身僵硬地坐在那陰暗的房間裡,覺得我彷彿窺見了自己日後可能的死因。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