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法律與社會政策的對話
本書是陳竹上先生近幾年來從法律到社會實踐的心血結晶。我不是法學專家,無法從法學的角度切入來介紹這本書。但是,我的學術專長、實務經驗、授課科目,是社會工作�社會福利中最接近法學、政治、社會學與經濟學的,例如,福利國家、家庭政策、貧窮與社會政策等;目前接觸的業務包括:年金改革、長期照顧、少子女化對策、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社會安全網、原住民轉型正義等都與法律息息相關。
大學時期接觸法學緒論,瞭解社會法是在公法、私法之外的另一個分類法律的面向,社會法介於公法、私法之間,包括:公司法、競爭管制法、勞動法、社會安全法等,其中與我所學所做高度相關的是勞動法與社會安全法。而法律社會學則是以社會學的方法、理論、觀點研究法律、法律制度與法律行為。
至於,社會立法則是關於社會福利、社會政策的法制化,例如,勞動法、社會安全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原住民族基本法等。這是社會工作�社會福利學生必修課程,也是公職考試必考的科目。由於社會政策與立法科目涵蓋範圍太廣,很難深入某一領域,特別是第一線的社會工作者與社會行政人員,針對社會救助、家庭暴力、兒童保護等涉及法律關係密切,因此,有些學校特別加開社會工作與法律的選修課程,供有興趣的學生修習,以利理解法條的制定目的及其對個人與社會的影響。
原住民族權益保障與法律的關係,從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中可以看出,涵蓋個人與集體權利、生存權、安置權、教育權、工作權、社會權、發展權、健康權等。本書的第一編,正是竹上從青年時期即在台灣東部關懷原住民部落發展的研究心得,再加上參與本人帶領的莫拉克風災救援與重建研究團隊的發現。第二編則是前述的兒童、老人、社會工作相關議題的社會政策與法律對話。竹上用不同的質性研究視角,包括:個案研究、檔案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等,蒐集更寬廣的資料,進行實證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不只探討法律條文,而是從歷史、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脈絡分析下手,凸顯社會法學對社會公共利益的關懷;同時從法律社會學的角度反思法律與法律制度對當事人,特別是對脆弱人口群的意義;並試圖轉換這些關照到社會政策的制定與社會立法的修正,成就一位跨法學與社會政策專業的學者的社會實踐。這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努力,也提供跨專業學術合作的最佳範例。
?????? ?
林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