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讓政府變聰明的15堂課

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讓政府變聰明的15堂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379388
李鴻源
時報出版
2019年9月10日
107.00  元
HK$ 85.6  






ISBN:9789571379388
  • 叢書系列:人與土地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與土地


  • 社會科學 > 政治 > 政治制度

















    每一位台灣總統候選人都應該看!

    國土規劃│災害應變│內政體檢│國策建言



      聰明政府該做的事

      把危機化為轉機,把轉機化為商機。

      以民為本、開啟對話、凝聚意識、共贏成就。

      系統思考、細膩整合、創造槓桿、打開格局。

    ?

      對未來,舊有的僵固思維不再可行,政府必須不斷進化來因應時局。而一個充滿彈性的聰明政府,不僅要有能力針對層出不窮的問題提出解方,還要從中看到組織、政策、產業與學界各個層面共同串聯發展的機會。「一把米,可以煮成一碗飯,也可以撒成一畝田。」有遠見的政府,該善用政策作為槓桿,系統性思考、跨部會整合、拉高制高點,將所有的點連繫成線,再逐一拓展成網,接住我們的未來。



      繼《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之後,李鴻源再度以其專業的水利資源背景,盤點當前台灣即刻必須面對的15項課題,從節能減碳、能源政策、永續企業,到水土資源等災難應變等等,再擴及人口結構、人才教育多重面向,全面體檢國政盲點,並提出迫切緊要的政策建言。



    名人推薦



      ***推薦***

      王金平 前立法院院長

      宋楚瑜 親民黨黨主席

      柯文哲 台北市長

      施明德 前民進黨黨主席

      郭台銘 鴻海創辦人

      陳 ? 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張善政 前行政院院長

      韓國瑜 高雄市長

      (按姓名筆劃排序)



    ?


     





    序�領導者的關鍵──在腦袋、在用心、在專業

    全民共享思維──創造民眾與政府的解套契機

    聰明政府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第一章

    風調雨順的一年? 卻是大家受害?

    以國安層次來應變災害

    以防災角度啟動保險機制



    第二章

    淹水缺水又淹水? 脆弱的城市該怎麼辦?

    打造韌性十足的智慧城市──以設計思維取代工程設計

    靈活運用低衝擊開發的十帖良方

    海綿城市的關鍵──地方政府的職能與民眾的包容態度



    第三章

    海水愈來愈高 我們要面對什麼樣的未來?

    「為失敗而設計」──風險評估優先的彈性規劃

    從灰色基礎建設到綠色基礎建設

    保守政治心態,錯失跨國際合作機會

    改變舊有思維,創造嶄新夥伴



    第四章

    節能減碳努為何老是失敗?

    以國際認證獎勵取代消極補貼

    如何從IT轉向ET?

    綠能產業的推進



    第五章

    搖擺的能源政策 企業追求永續的阻礙?

    高額碳稅將導致產業喪失競爭力

    綠色能源與能源自主的弔詭陷阱

    從搖籃到搖籃



    第六章

    路上走的都是老人 台灣的下一步是什麼?

    缺乏政策影響評估的年金改革

    培育國家人才的高等教育深受其害

    打造亞洲退休天堂

    跨部會整合,接住台灣的未來



    第七章

    小學、大學空蕩蕩 人才要從哪裡來?

    創造多贏的空間活化政策

    打造吸引優秀人才的國際化高等教育課程

    教育南進:輸出台灣引以為傲的技職教育

    吸引良才的友善移民政策



    第八章

    當鹽鹼地不斷擴大 糧食再也不安全?

    天災人禍,鹽鹼地棘手難題

    以精緻滴灌取代粗放灌溉

    跨部會整合的國土規劃

    「一把米,可以煮成一碗飯,也可以撒成一畝田」



    第九章

    沒有上位計畫 國土只能繼續破碎?

    遷都!讓南台灣跟著動起來

    以災害潛勢來制定的多層次套疊計畫

    唯有上位計劃,台灣才有未來

    為國家定錨,就是上位計畫



    第十章

    政府組織缺章法 誰來算總帳?

    治標也治本的治水方案

    轉進精緻農業提升土地價值

    大系統與小系統,雙向奧援

    再生水將成企業搶著要的「保命水」!



    第十一章

    政府要如何變聰明

    優良廠商得以存活的多重篩選異質採購標案

    研考功能是聰明政府的首要條件

    能串聯未來又接地氣的政府智庫

    建構智庫的理想方式



    第十二章

    國家的啟示:荷蘭

    與水共生的策略定位

    從上到下,帶動國家整體的垂直轉變

    找回農耕隊精神,輸出台灣經驗

    沒有西進,如何南進?



    第十三章

    地方的啟示:中港大排

    貍貓換太子

    「你要去找當地的人談。」

    找對溝通橋梁,改變大半個新莊

    不止改造空間,也喚醒人心



    第十四章

    政務人才哪裡找?

    新手邊學邊開聯結車

    政治判斷凌駕專業判斷的悲劇

    尊重常任文官的政治智慧

    政務官與事務官互信互重

    北中南各自建立平台



    第十五章

    我們是小國或大國?

    彌足珍貴的台灣經驗

    系統性輸出

    充滿彈性的政府與法令





    自序



    領導者的關鍵──在腦袋、在用心、在專業




      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前,有感於國家情勢的嚴峻,我提筆將過去在政府服務的心得,寫了一本「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原本希望能成為新任總統治國的參考,不想卻成為暢銷書,更在國際間引起很大的關注。



      亞洲週刊第二十九卷五期(二○一五年二月一日出刊),花了八頁的篇幅報導此書,並引來許多國內外媒體報導,可惜內容並未進到執政者腦袋。換黨執政已三年有餘,國家情勢更是艱困,兩岸關係緊張,從人口到年金、防災、能源到所有的內政、外交問題,政府幾乎一籌莫展。



      我們不禁要問,台灣怎麼了?我們真的淪落為二流國家了嗎?



      今年又逢總統大選,所有候選人爭相成為「新生代」,可是對新生代腦袋該裝的東西卻沒有能力論述,只好再度提筆把多年來的從政及國際經驗,彙整成「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希望給有意爭取大位的人參考,同時告訴國人如何選擇一位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境的稱職總統。



      近幾個月,大家應該都深刻感受到,台灣從中央到地方幾乎都在喊窮。



      從高雄市負債三千億,市長韓國瑜到處在找錢、追錢,到台灣首富郭台銘要選總統,喊出○到六歲的小朋友由國家養,立即有另位參選人說「不可能」,因為光是填補公托、私托的差額,每年至少多支出一千四百億元,再加上其他學習與托育費用,就要超過二千億元。



      從數字看起來,三千億的負債不是高雄市政府所能負擔,而兩千億元對中央政府也是筆龐大的數字。但真的是如此嗎?在我看來這根本是本「糊塗帳」。



      說穿了,政府是捧著金飯碗在討飯。因為只要問問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就知道國家有多少閒置的土地和空間;隨著國家推行募兵制,兵源減少的情況下,國防部掌握多少閒置的營舍;當每年出生的孩子愈來愈少,又有多少閒置的校舍,卻都無人聞問、未做處理。



      全民共享思維──創造民眾與政府的解套契機



      我還在內政部服務時,有一天接到監察院的糾舉函,內容和公共設施保留地有關。什麼是公設保留地?以高雄市為例,政府在一九七一年所做的都市計畫,推估隨著都市人口的快速成長,到二○二○年人口將成長到四百萬人,於是根據四百萬的人口規模,劃定學校預定地、公園預定地、市場預定地、機關用地等等。



      事實是,今日的高雄市不但僅有二百八十萬人,而且人口還在負成長,不可能再出現明顯的正成長。過去劃定的公設保留地,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政府也沒有財力去徵收,可是因為土地已遭匡定,地主無法出售或利用,有的甚至還要自掏腰包繳交地價稅,造成巨大的民怨,引來監察院糾舉。



      我請內政部營建署進行分析,發現糾舉事項確有其事,於是和營建署、地政司研議後做成政策──公設保留地解編,也就是透過都市計畫,確認已經沒有必要存在的機關、學校、市場等預定地全部解編。



      關鍵是公設保留地解編之後,政府應有的積極配套措施。因為解編後的土地,地目仍是學校、市場等預定地,地主無法自由運用,必須政府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將預定地變更為住宅用地或是其他商業用途。但這樣的變更必須附帶「條件」,也就是地主拿回四成,剩下六成掌握在政府手上。



      如此一來,地主得到土地該有的紅利,民怨解除。



      當政府的手上握有六成土地,不論是住宅用地或商業用地,都是高價值的土地,最笨的方法是打造成公園,讓整個城市呈現新的風貌,但聰明的政府是將土地與都市計畫結合,成為防災型都更基地、或是成為城市翻轉的籌碼,當然也可以部分賣掉,以舒緩沉重的債務壓力。



      以新北市而言,全市的公設保留地有六千七百公頃,如果全面解編,以政府可分得六成比例的土地來計算,政府手中即多出將近四千公頃土地,市值估算絕對是以「兆」計,這是新北市最好的財源。高雄市或任何縣市政府也可比照辦理。



      經過推估和分析,公設保留地解編成為內政部的政策。還記得我當時帶隊去監察院說明,現場七位監委一字排開,主席委員吳豐山沉著一張臉,「先給我十五分鐘,我把我的想法全部報告完,你們罵人都還來得及。」我說,並接著說明在四年內將公設保留地全數解編的政策計畫。



      當我的報告告一段落時,七位監委全部站起來拍手,並說這是他們見過最有擔當的政務官,同時作出附帶決議並發出聲明稿:「在公設保留地全面解編的四年期程內,李部長必須處理完畢後才能離開內政部。」



      回到行政院後,我曾在院會中做報告,記憶中最關心這議題的是當時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先生,他把我拉到一旁再詳細詢問,並說:「你的政策若落實,不但你的問題解決,我的問題也解決。」意為台灣的國債問題可以一併處理。



      遺憾的是,在行政院會討論後,經建會僅同意解編三分之一。在我看來,公設保留地若要解編應該全面解編,因為解編作業是由地方政府執行,若給予地方首長更多主導權,縣市長大可以從地方樁腳先開始,或是依據雙方利害關係、遠近親疏進行。原本是好事一件,卻可能因為執行發生偏差而帶來負面效果。



      在我離開內政部後,公設保留地三分之一先行解編的作業繼續進行,但影響如此深遠的計畫,似乎沒有引起太大關注。對我而言,更想知道的是解編後的紅利去了哪裡?解編出來的土地,有沒有變成全民共享的利潤?這些都沒有立委或媒體在追蹤或了解。



      當初在規劃公設保留地解編政策時,我的用意在於解編後的土地紅利要全民共享。所謂的「全民共享」,小從在住家附近多了一座公園,大到解決縣市政府所積欠的債務。如果政府的手上握有這樣靈活的籌碼,你覺得「○到六歲的小孩由國家養」不可能嗎?我覺得相當有可能。



      這也是我當初在規劃防災型都更時,一定要找國防部合作的理由,因為我需要籌碼。我的籌碼就是這些閒置的國有地,利用公設保留地解編的方式將土地釋放出來後,透過嚴謹的都市計畫手段變更地目,土地即成為地方首長的籌碼,最終(出售)可以變成錢,或是作為防災型都更的基地,或成為公園,讓周邊社區有更多開放空間和綠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



      聰明政府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聰明政府是什麼?就是看到問題,設法用最少的代價,找到政策槓桿,並結合團隊、做政策行銷,不但解決問題,同時還能達成「多贏」。當我在內政部時,運用這樣的模式,去說服行政院,可惜最後只達成一半,行政院決定先解編三分之一的規模,且由縣市政府自己執行。



      先行解編三分之一的公設保留地,問題隨即呈現出來,首先是部分先行獲取資訊的人,可能會利用資訊落差先出手去購買公設保留地,地主若沒有充分資訊,更可能以為自己的土地沒有價值,而以極少的價錢去賤賣。



      如此一來,一個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可能因為政府操作不當,反而成為炒地皮的幫凶。



      另一個聰明政府必備的條件,是策略和彈性。我在公共工程委員會時,因為廬山嚴重走山,沒有遊客敢去消費,溫泉業者苦於生計,希望遷移,南投縣政府也願意協助,於是行政院吳敦義院長指派我去進行協調。我們先在台中埔里的中台禪寺附近找到一塊台糖土地,也就是福興農場,裡面還有溫泉,可望重現廬山的榮景。



      在我的規劃中,溫泉業者遷移到福興農場後,不但業者和遊客的生命安全獲得保障,廬山溫泉全數拆除後再進行生態修復,可讓當地逐漸恢復自然景觀和生態。



      這是一個看似完美的計畫,因為業者都非常樂意配合遷村,而且縣政府也很積極地推動,南投縣政府清查過後,開價遷村需要四十一億元。我認為太高,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最終敲定二十四億元完成。



      緊接著,問題卻接踵而來。不是中央拿不出這二十四億元,而是廬山溫泉中有高達百分之九十都有不符合法規的行為,但翻開中華民國的法律,沒有一條允許政府補貼非法業者進行遷移,因為這個案例一破,未來拆違建,政府要先給錢,於是全案就此卡住。



      我在行政院會中報告過至少兩次,強調:「這是政治問題,不是法律問題。」



      在法律上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公務員無法找到法源,可以從承辦人一路往上簽呈公文,到部長手上批個「如擬」。但廬山若不遷村,業者會繼續在原地苦撐,生意只會愈來愈蕭條,等到有一天不幸發生嚴重走山,所有的生命財產損失都不是地方和中央政府所能承擔。



      我提出的政策,就是「特赦」。「特赦」的用意是因為廬山溫泉業者若不遷移,有相當高的機率成為在莫拉克風災中遭掩埋、造成重大人命傷亡的「小林村」第二,為避免這樣的風險,政府將「門」打開,二十四億元發下去,讓這些未來可能的受害者先行遷居,之後再把門關起來,從此不准比照辦法,廬山溫泉即順利拆除搬遷。



      這個案例充分說明,政治問題和法律問題的分界,政務官和事務官的差異,可惜的是,「特赦」這兩個字從未出現在政務官的腦袋中,一切都只能「依法行政」。



      結果當然就是我的意見並未被行政院採納,廬山仍維持原樣,福興農場也還是晾著。遊客去廬山溫泉所需承受的高風險,再沒有人提起。我們似乎在時間的旋渦中,等著下一個「小林村」再發生,然後大家把老調再拿出來重彈一次。



      將近十年過去了,我們做了什麼?什麼都沒有。



      危機化轉機,轉機化商機:開啟多層次對話參與



      從公設保留地解編到廬山溫泉,是台灣很多政策無法推行的典型案例。我再強調一次,聰明政府就是要能把危機變成轉機,把轉機變成商機,而且在執行的過程中需納入公民參與,在參與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對話,尤其是政府部門與民間部門的對話。



      以廬山溫泉這個案子而言,我們讓廬山溫泉業者願意搬遷,搬遷經費還從四十一億元降到二十四億元,靠的就是「對話」。政府官員要先去了解對方的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誠意,同時也要盤點手上的籌碼,做好配套措施並提供他們所需,從農場土地到溫泉。



      透過對話,讓雙方了解彼此的立場,最後才有可能達到雙贏。這也是我不斷闡述聰明政府的關鍵所在。



      我建議有意參選總統的候選人,不分藍綠,要先把台灣的問題看清楚,把國際的局勢看清楚。看清楚問題後,心裡不但要有答案,還要有解決方案,這其中牽涉政策問題、戰略問題,還有戰術問題。



      每一位有意參選者都應該思考,你有沒有本事和反對黨對話、有沒有本事跟你未來的閣員對話、有沒有本事跟縣市政府對話、有沒有本事去跟中國大陸對話,乃至於跟美國、日本和我們鄰近的國家對話。這是每一位角逐大位者,都必須具備的特質。



      因為國際關係是動態的發展,不論跟美國、跟中國大陸、跟日本、跟越南等等,台灣都要先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局限性,同時視對方的需求,調整自己的角色,有時候當球員、有時候是教練,更有些時候會是教練的教練。不但手段要靈活、角色扮演更要有彈性。



      這也是我在這本書想要呈現的概念。作為從政者、乃至於國家領袖,說難也不難,端看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腦袋、有沒有用心,同時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好的領導統御能力,善用專業人才。

    ?




    其 他 著 作
    1. 決策者的危機處理:臺大全球通識講座
    2. 記那些波光與映像:李鴻源隨筆集
    3.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限量簽名版)
    4.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
    5. 泛長江 渡黃河:我們看南水北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