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成為台灣客家人【台灣史論叢 客家篇】

成為台灣客家人【台灣史論叢 客家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3521
李文良,陳志豪,羅烈師,陳麗華,劉堉珊,張維安,洪馨蘭,莊英章,王甫昌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9年9月12日
150.00  元
HK$ 135  






ISBN:9789863503521
  • 叢書系列:台灣史論叢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史論叢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通史











      「客家」早期的英譯之一是guest people,其主要的形象為人在歷史過程中的流動與遷徙,他們到新墾地時相對於在地先住民的「客」。本書作為一部聚焦於「台灣客家人」的學術專著,探討客家人在台灣歷史中如何在新地移墾定居、安身立命、繁榮發展,「成為臺灣客家人」的過程。          



      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還有自我�族群認同等重大課題。故本書選錄的8篇論文,以清領至現代的歷史時序為經,南、北客家族群的地域平衡為緯,同時結合歷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研究主題、方法與視野,引領讀者剖析台灣客家文化的嬗變。



    ?


     





    總序:為台灣學術研究奠基�王泰升.

    編輯凡例

    作者簡介

    圖表、附錄目次

    導論:成為台灣客家人�李文良



    第一章 從「客仔」到「義民」:清初南台灣的移民開發與社會動亂(1680-1790)�李文良

    一、前言

    二、南台灣客家的移住與開莊傳說

    三、粵籍移民的義民記憶與信仰

    四、義民的身分及其權力

    五、官府的地方控制和義民

    六、結論



    第二章 清代台灣的番屯制度與墾莊建構:以竹塹地區的九芎林莊為例�陳志豪

    一、前言

    二、乾隆年間九芎林的土地開發

    三、九芎林屯埔的編置

    四、九芎林屯埔的開發與擴張

    五、佃首與墾莊社會

    六、九芎林莊與中興莊的分化

    七、結論



    第三章 台灣客家分布與島內遷徙之再討論:以饒平篤祜堂七藍周姓彰化平原移民北遷新竹湖口為例�羅烈師

    一、前言:客家分布假設與二次移民

    二、篤祜堂七藍周姓

    (一)世系與唐地嘗業

    (二)來台與台地嘗業

    三、湖口周三合

    四、結論:開基祖



    第四章 城鄉關係與客家族群形塑:清代至日治時期的台灣六堆�陳麗華

    一、前言

    二、地權關係:閩主粵佃的格局

    三、流通渠道:閩南商人與六堆的關係

    四、清末日治時期的經濟變遷與社會流動

    五、結論



    第五章 嘗會與台灣客家社會特質的分析�劉堉珊、張維安

    一、前言

    二、嘗會與客家族群

    (一)嘗會的社會意義

    (二)嘗會與客家

    三、嘗會功能的變遷

    (一)清領時期

    (二)日本時代

    (三)國民政府遷台後

    四、嘗會、客家與國家

    五、結論



    第六章 承合族之創建:台灣南部客方言群之親屬人類學研究�洪馨蘭

    一、現象與意象:台灣南部婚俗盛行「敬外祖」

    二、承合族之創建:敬外祖的邏輯

    三、聯繫三代外家的基本結構:以右堆美濃為中心的討論

    四、姻親關係的實質性連結與象徵性表彰

    五、從婆太墓崇拜到敬拜母方祖先

    六、「母方」祖先牌位與「母方」堂號的另種表徵

    七、結論:尊母意識作為客方言群的文化思維邏輯



    第七章 帝國晚期竹塹地區的豪紳、社群與婚姻模式:北埔姜家的歷史人口學研究�莊英章

    一、前言

    二、北埔姜家的渡台及其大隘墾闢事業

    三、大隘墾區的市場網絡與祭祀圈

    (一)市場網絡

    (二)祭祀圈的形成

    四、姜家的嘗會組織

    (一)蒸嘗

    (二)神明嘗

    五、姜家的婚姻模式與婚姻圈

    (一)日治時期台灣戶口調查簿資料庫的建立

    (二)豪紳家族的婚姻模式

    (三)豪紳家族的婚姻圈

    六、結論



    第八章 由文化、地域到族群:再論當代台灣客家族群意識的現代性�王甫昌

    一、前言:台灣族群概念的現代性與客家認同的特殊性

    二、晚近客家歷史研究關於客家身分意識的新發現

    三、閩粵分類械鬥消失之後:祖籍同質居分布型態、土著化與地域社會之形成

    四、地域社會中客家人的語言文化與身分認同

    (一)地區內語言與文化同質性之發展

    (二)如何看待其他地區的客家人?

    (三)地域意識區隔下地方化的「客家問題」

    五、「地域意識」的跨越與台灣客家族群意識的興起

    (一)新的共同問題:客家人遷移、推行國語政策及政治反對運動

    (二)《客家風雲》創立與客家文化運動的論述建構.267

    (三)客家「族群意識」:「地域意識」的超越及客家人定義的轉變

    六、結論



    延伸閱讀書目�李文良.

    索引





    ?





    總序



    為台灣學研究奠基



    王泰升(臺大講座教授兼出版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秉持「將研究回饋到教學」的理念,不斷鼓勵研究有成的學者,編寫可引導莘莘學子進入學術殿堂的教科書。尤其為了彌補來自外國的教科書,較難周全地顧及本國人文社會環境之憾,特別期待能出版一套有關台灣歷史的叢書。讓台灣本地生易於將整個人類的經驗,融入其所身處之台灣的歷



      史及社會脈絡中,外地生易於認識台灣經驗在全球社會中具有的獨特性,亦即通過在地化而提升國際化。



      新興的台灣史在敘事架構上,原即不執意於僅做斷代史,復因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為探求其專業領域的歷史而投入台灣史研究,從而在通史之外發展出更具深度的專史。有鑑於此,作為學術用書的這套「台灣史論叢」,擬以單一的學術領域,或內涵豐富的特定專題,進行分冊。一方面藉由多學科及多面向的探究,描繪出更細緻的台灣整體歷史圖像,以拓展史學研究者的視野;另一方面提供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於運用台灣的素材建構學術論述時,所亟需之台灣史基礎知識,裨益於人文社會理論的在地化。再基於將學術作品推廣至一般社會生活的宏願,期盼以這樣的跨領域研究,形塑台灣新文化!



      這套「台灣史論叢」的出版契機,來自2018年台大教務處運用教育部經費,支持出版中心所提出的「優質教科書出版計劃」。在最初的發想階段,承蒙劉翠溶院士、謝國興教授、張隆志教授殷切指導,湯世鑄總編輯為多面向的考量,方見其端倪。按台灣學界自19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起迄今,在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各層面,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本論叢因此擬委請學有專精的教授擔任各分冊主編,就特定的領域或專題,應論述上之需,匯集其個人所撰寫、或學界眾人所發表的相關論文,串連成一書,以詮釋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的發展歷程。有幸邀集來自國內外、任教於各教學或研究機構的學者:王泰升、李文良、呂紹理、吳叡人、吳聰敏、洪郁如、范燕秋、許佩賢、許雪姬、黃美娥、張隆志、詹素娟、劉益昌、劉翠溶、薛化元、謝國興(依姓名筆畫排列),擔任各分冊主編。由於在眾多高品質的學術論文中,僅能納入少數與本論叢之編寫目的、各分冊之核心論旨最為接近者,故為彌補這項缺憾,各分冊都列有「延伸閱讀書目」,以幫助讀者對各分冊所涉議題有更廣泛的認識。本論叢之完成有賴出版中心整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在行政人員提供堅實的支持下,幾位編輯承擔起接洽各選文作者、全書格式一致化、編排索引等繁雜但必要的工作,並由專人負責向學界及社會大眾行銷。



      本論叢初步展現台灣學界,數十年來針對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所為的學術累積。個人才具有限,忝為叢書的策劃,有緣跟國內外的主編、作者及出版中心同仁,一起為台灣史與台灣學研究的奠基工程,貢獻一份心力,甚感幸運與榮耀。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