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宣教士的必修課:知彼知己的人類學知識

宣教士的必修課:知彼知己的人類學知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55554
保羅.赫伯特
林秀娟
橄欖
2019年9月12日
240.00  元
HK$ 228  






ISBN:9789866355554
  • 叢書系列: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
  • 規格:平裝 / 424頁 / 16.5 x 23 x 2.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中華福音神學院/宣教


  •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現今世界各地的教會,有一個重新看待自己責任的更新異象,亦即要把救恩的好消息帶給各地的人,並看顧他們的需要。這個更新異象不只見於目前西方社會對於宣教興趣的振興,也見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亦即在所謂「三分之二世界」的教會中,宣教士差傳事工的快速成長。



      伴隨著這個宣教興趣的振興,人們了解到宣教必須對於所服事者及其文化更加敏銳。本書即是致力於提供年輕宣教士一些了解其他文化、進入這些文化時,能夠用來了解自己的基本工具,以及與跨文化的關係與溝通。



    聯合推薦:



      「保羅.赫伯特在宣教學界和人類學的領域可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是把人類學的研究和宣教使命連結在一起的重要推手。他著作等身,雖然辭世十多年,但在宣教學界的影響力,仍然細水長流。」──邱顯正 博士,華神宣教學助理教授及宣教中心主任



      「作者對於文化相關議題有清楚的論述,因文化與宣教實務相關,作者也用了許多文化例證來輔助說明,因此閱讀起來不會過於艱澀,文化案例也增加了閱讀趣味,擴展許多眼界。」──袁樂國 牧師,中華基督教內地台灣區主任



      「這本傑出著作確實書如其名,提供了書名所說的洞見,既深入、全面,又十分實際。這些洞見以極大的溫暖和智慧,出於一位同時是人類學家,也是宣教士的牧者。」──奧斯特瓦爾,《宗教研究評論》(Gottfried Oosterwal, Religious Studies Review)



      「本書的寫作風格易於閱讀、簡單易懂。赫伯特為那些可能想要更深入尋求個別洞見者,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對於宣教的決策人員、宣教士候選人,甚至老練的宣教士而言,都是一本非常寶貴的書。」──盧雅各,《宣教學》(Jacob A. Loewen, Missiology)



      「這是一本必須出版的書……。沒有任何一本聚焦於人類學研究見解的書,如同本書一樣既全面,又如此實際地談論一般宣教士的生活與工作。」──穆赫蘭,《福音宣教季刊》(Kenneth Mulholland, Evangelical Missions Quarterly)



      「赫伯特對於否認文化和福音兩者之複雜性的問題,提出了正確的處置。他以實用的智慧和許多老練的知識,來處理在另一個文化中生活的任務。對於應用人類學、宣教學和宣教士預備,以及文化理論之類的課程,十分有用。」──哈利.史瑞克,《透視科學與基督教信仰》(Harley Schreck,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Christian Faith)


     





    推薦序1 歷久彌新的宣教原則�邱顯正

    推薦序2 忠於神所託,使萬民作主門徒�袁樂國



    前言



    Part 1 宣教與人類文化



    第 1 章 宣教與人類學

    第 2 章 福音與文化



    Part 2 文化差異與宣教士

    ?

    第 3 章 文化差異與新手宣教士

    第 4 章 道成肉身的宣教士

    第 5 章 西方宣教士的文化假設



    Part 3 文化差異與信息



    第 6 章 文化差異與信息

    第 7 章 批判式處境化

    第 8 章 第 四個自立



    Part 4 文化差異與雙文化群體



    第 9 章 雙文化的橋樑

    第 10 章 宣教士的角色

    第 11 章 未完成的任務

    參考書目





    前言



      現今世界各地的教會,有一個重新看待自己責任的異象,亦即要把救恩的好消息帶給每一個地方的人,並看顧他們的需要。這個更新異象不只見於目前西方社會對於宣教興趣的振興,也見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亦即在所謂「三分之二世界」(Two-Thirds World)的教會中,宣教士差傳事工的快速成長。



      伴隨著這個宣教興趣的振興,人們了解到宣教必須對於所服事者和他們的文化更加敏銳。現代宣教運動誕生於西方殖民主義和科技擴張的時期,而且西方宣教士常把福音等同於西方文明。然而在世界各地,個別的宣教士其實與他們所服事的人們建立起親密的關係,並學習對方的生活方式。還有許多人藉著他們對於事工的深刻委身,向人們顯明他們的愛。這些宣教士遠渡重洋到異國之地,心裡常明白短短幾年之內可能就會面臨死亡,若是能存活下來的人,通常就是選擇終生奉獻於他們的宣教任務。但是對許多人來說,福音與西方權勢和科技的關聯,使得福音成為外來者,因而變得難以接受。



      今天,早期宣教士「栽種」的年輕教會正大聲地說話,呼召我們要更多察覺人類文化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並提醒我們:神不只是部落的神,也是全世界的神;福音是給每一個人的;教會是身體,拆毀了因為種族淵源、階級和民族主義,而把人劃分成敵對陣營的高牆。同時,對於社會科學的察覺也逐步成長,尤其是人類學,察覺到必須在文化背景中了解人的需要。也因著這個察覺,逐漸了解到今天的宣教士不只需要紮實的聖經認識,也需要深入認識他們所服事的人。



      本書是嘗試,致力於提供年輕宣教士一些了解其他文化,以及當他們進入這些文化時,可以用來了解自己的基本工具。這本書並非要取代神的呼召,也不是要取代合乎聖經和職業方面的訓練。每位宣教士都必須經歷神的宣教呼召,並扎根於愛神和祂的榮耀、愛人和愛他們的救贖,以及愛他們的福樂。這一份愛會使他在前進變得艱難的時刻,仍然能夠繼續前進。不幸的是,今天這個時代以知識見長,卻缺乏一生之久的忠誠委身。



      本書也不是取代紮實的聖經和宣教事工訓練,那是宣教士所必須服事的內容,不論是講道、教導、醫療、社區發展或其他任務。更確切地說,本書是一個嘗試,致力於向年輕宣教士介紹他們遇見第三個領域時,所需要的專業知識,亦即:跨文化的關係和溝通。



      從許多方面來看,本書可算是一本自傳,主要根據長期反省我們與「門諾弟兄會宣教和服務委員會」(Mennonite Brethren Board of Missions and Services)一起在印度的宣教歲月,以及我們在那個事工中所犯下的許多錯誤。不幸的是,我們無法再次經歷過去和消除錯誤,但我們可以從中學習,並把所了解的傳遞給後來的人。本書也是根據在印度的教會教導我們的許多功課所寫成的。在年輕的教會中,福音總是生氣勃勃,那是許多比較傳統的教會在歲月流逝中所失去的。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