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多元法律在地匯合【台灣史論叢 法律篇】

多元法律在地匯合【台灣史論叢 法律篇】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503569
王泰升,鄭維中,曾文亮,吳俊瑩,陳宛妤,沈靜萍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9年9月30日
240.00  元
HK$ 216  






ISBN:9789863503569
  • 叢書系列:台灣史論叢
  • 規格:平裝 / 536頁 / 14.8 x 23 x 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史論叢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其他











      位處多方勢力交集的台灣,承受多股法律文明洗禮。原住民族於17世紀先遭逢歐洲的荷蘭法律,漢人移民接著引進東亞漢字文化圈法律傳統,19世紀末新興海權日本,帶入源自近代西方的憲政體制、刑事法律、財產法制,乃至親屬繼承法制。戰後改行民國時代中國的法律,但1949年起作為事實上國家,自主繼受歐美法律學說及制度,並於1990年代民主化後,形成當今法秩序。



      本書依上述歷史脈絡收錄10篇論文,以顯現政權或國家的變動,如何主宰台灣的法律規範內涵,以及制法與執法階層的文化屬性,最終多元鑲嵌成當今台灣人法律生活。期待讀者將本書就特定議題、特定時代所為較細緻的論辯,置於整個台灣法律史的框架內,進而從各種視角,提出更多具有洞見的學術論述。



    ?


     





    總序:為台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編輯凡例

    主編序�王泰升

    作者簡介

    圖表目次



    導論�王泰升



    第一章 帶入西方法律的荷蘭統治者�鄭維中

    一、荷治時期台灣等級制領邦的政體型態

    二、台灣本島領邦體制的確立與司法活動的推行

    三、熱蘭遮市城市體制的確立與司法活動的推行

    四、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東印度地區推行的法律

    五、羅馬─荷蘭法的形成與荷蘭諸邦司法機關的關係

    六、荷蘭東印度公司司法當局治理漢人市民的情況

    七、荷蘭司法機關吸納漢人鄉庄自治組織的現象

    八、漢人市民共同體(Chinese gemeente)透過荷蘭司法機構重新詮釋漢人法習慣

    九、結論:自然法的難題與文明化的歷程



    第二章 清治時期傳統中國的審案機制�王泰升、曾文亮、吳俊瑩

    一、問題緣起

    二、地方衙門檔案視野下的審案程序

    (一)呈准階段對案件的輕重判斷與受理

    (二)因人因案而異的審案程序

    (三)「審轉」在地方衙門的意義

    三、裁斷的準據

    (一)律例被引述且被遵守

    (二)律例未被遵守的情形較多

    (三)律例規定僅是判案基準之一

    (四)從傳統中國理解傳統中國

    四、結論



    第三章 近代西方憲政體制的到來�王泰升

    一、前言

    (一)問題意識

    (二)研究對象

    二、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憲政主義初體驗

    (一)伴隨憲法爭議而來的憲政主義概念

    (二)西方憲政主義的在地實踐:以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為例

    (三)缺席的行動者:高山族原住民族

    (四)整個日治時期程度有限的初體驗

    三、國民黨一黨專制下的憲政主義再體驗

    (一)以「訓政前置主義」箝制自由民主憲政

    (二)非常體制下的憲政主義實踐:以雷震案為例

    (三)重行集結的行動者

    四、政黨輪替下的憲政主義新體驗

    (一)自由民主憲政的實現及人民憲政觀的轉變

    (二)國家真實與法制上宣稱矛盾以及相異的國族認同

    (三)觀念分歧的行動者

    五、認同自由民主憲政的國家認同

    六、結論:歷史思維下的未來展望



    第四章 日治時期刑事司法與台灣社會的變遷�王泰升

    一、緒言

    二、統治秩序與政治犯的處置

    (一)軍事鎮壓(1895-1902)

    (二)對武裝抗日的司法制裁(1907-1916)

    (三)對政治反對運動的法律壓制(1914-1937)

    (四)戰時對政治犯的羅織入罪(1937-1945)

    三、社會秩序與一般犯罪的懲治

    (一)自成一套的犯罪控制體系

    (二)整個體系的持續存在

    (三)台灣社會的犯罪狀況

    四、西方式刑事法制度的引進

    (一)罪刑法定原則

    (二)處罰須經正當法律程序

    (三)處罰的平等性

    (四)處罰規定的徹底執行

    (五)監獄與更生

    (六)非西方式的刑事措施

    五、遵法服從與法律的繼受

    六、結論



    第五章 日治時期台灣的辯護士社群�曾文亮

    一、前言

    二、台灣辯護士社群出現

    (一)帝國規格的辯護士職業

    (二)殖民地特殊性與台灣辯護士制度

    三、殖民地辯護士社群的職業性格

    (一)帝國性格下的職業環境訴求與人權主張

    (二)台灣社會脈絡下的辯護士形象與生計問題

    四、辯護士社群的族群變化、世代交替與理念轉變

    (一)本島人辯護士的出現與民族運動參與

    (二)法庭權利鬥爭與人權擁護的職業理念

    (三)新辯護士法與辯護士職業特權的強化

    五、辯護士社群活動的在地化及其限制

    (一)法律知識的大眾化

    (二)台灣人辯護士的增加與辯護士社群的結構轉變

    (三)在地化的人權擁護及其界線

    六、結論

    (一)帝國規格與殖民地特殊性

    (二)殖民地特殊性的緩和與台灣在地性的浮現

    (三)台灣在地性的強化與帝國化翻轉



    第六章 日治初期資本主義財產法制的確立�陳宛妤、王泰升

    一、緒言:法律史與經濟史的交會

    二、雙軌並行的現代契約法制

    (一)清治時期的傳統中國官府規定與民間習慣

    (二)日治初期日本民法與台灣舊慣並存的現代契約法制

    (三)台灣舊慣調查及契約習慣法之內涵

    (四)新締結契約模式:施行公證制度

    三、以「舊慣」為名的現代財產權制度

    (一)確立單一的土地所有權

    (二)導入現代不動產金融制度

    (三)現代公示制度的建立:土地登記規則

    四、現代資本主義財產法規範與概念在社會中的實踐

    五、結論:有待未來更深入的研究



    第七章 多元鑲嵌的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沈靜萍

    一、前言

    二、舊瓶裝新酒的舊慣:總督府法院對於「家」之內涵改造脈絡

    (一) 近代西方法元素之帶入

    (二)日本法元素之帶入

    (三)傳統中國家族規範元素之消長

    (四)對台灣人之家進行改造的意義及目的

    三、多元性格之家族法對於女性之定位

    (一)國家法賦予女性之權利主體地位及其內涵

    (二)國家法默許女性權利地位之屈從與客體化

    四、結論



    第八章 戰後初期新內地的再延長與法律現代化�王泰升.

    一、因不同國家的統治而再滋生「內地化」問題

    二、 台灣在當時中國法制上的特殊性與「內地延長」

    三、再次的「內地延長」部分提升了法制面的現代性

    四、從屬於中國的內地化所致現代化中挫

    五、新內地再延長的終止及其遺緒



    第九章 戰後的繼受當代歐美日本法制及法學�王泰升

    一、多元鑲嵌式自主繼受

    二、對美國法的繼受

    (一)經由美援體制導入美國法律或思維

    (二)由法學研究者引進的美國法

    (三)晚近立法上主動採取美國法制

    三、對日本法的繼受

    (一)日本法學知識對戰後台灣的持續影響

    (二)以日本法作為供參考的外國立法例

    (三)司法實務上日本影響力從絢爛歸於平淡

    四、對德國法的繼受

    (一)以戰後德國法推動台灣的自由民主法治

    (二)被納入司法實踐中的德國法

    (三)再度作為立法依據的德國法



    第十章 原住民族相關法制的回顧及省思�王泰升

    一、緒言

    二、歐洲人殖民地上的臣民

    三、漢人統治下的特殊人群

    四、清朝法律下特殊地域的特殊人群

    (一)在「境外」的「生番」

    (二)在版圖內特區的「熟番」

    (三)熟番從特殊人群到視同漢人

    (四)生番首度面臨漢化的威脅

    五、近代日本法下的同化與特殊化

    (一)原住民族在國家法上的人群分類

    (二)對高山族原住民為「特殊」統治的法制

    (三)高山族原住民的法律傳統有限度的被延續

    六、中華民國法下長期以同化為基調

    (一)從「山地同胞」到「山地山胞」與涵蓋平埔族的「平地山胞」

    (二)縮小特別區域及減少特別措施

    (三)原住民族法律傳統遭否定卻也未貫徹法治原則

    七、晚近國家法律轉趨承認原住民族主體性

    (一)整體發展概況

    (二)較具開放性的原住民身分認定法制

    (三)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以因循舊章為主

    (四)原住民族法律傳統國家法化的可能性

    八、結論



    延伸閱讀書目

    索引





    ?





    總序?? ?



    為台灣學研究奠基



    王泰升(臺大講座教授兼出版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秉持「將研究回饋到教學」的理念,不斷鼓勵研究有成的學者,編寫可引導莘莘學子進入學術殿堂的教科書。尤其為了彌補來自外國的教科書,較難周全地顧及本國人文社會環境之憾,特別期待能出版一套有關台灣歷史的叢書。讓台灣本地生易於將整個人類的經驗,融入其所身處之台灣的歷史及社會脈絡中,外地生易於認識台灣經驗在全球社會中具有的獨特性,亦即通過在地化而提升國際化。



      新興的台灣史在敘事架構上,原即不執意於僅做斷代史,復因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者,為探求其專業領域的歷史而投入台灣史研究,從而在通史之外發展出更具深度的專史。有鑑於此,作為學術用書的這套「台灣史論叢」,擬以單一的學術領域,或內涵豐富的特定專題,進行分冊。一方面藉由多學科及多面向的探究,描繪出更細緻的台灣整體歷史圖像,以拓展史學研究者的視野;另一方面提供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於運用台灣的素材建構學術論述時,所亟需之台灣史基礎知識,裨益於人文社會理論的在地化。再基於將學術作品推廣至一般社會生活的宏願,期盼以這樣的跨領域研究,形塑台灣新文化!



      這套「台灣史論叢」的出版契機,來自2018年台大教務處運用教育部經費,支持出版中心所提出的「優質教科書出版計劃」。在最初的發想階段,承蒙劉翠溶院士、謝國興教授、張隆志教授殷切指導,湯世鑄總編輯為多面向的考量,方見其端倪。按台灣學界自1970年代,尤其是1980年代起迄今,在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各層面,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本論叢因此擬委請學有專精的教授擔任各分冊主編,就特定的領域或專題,應論述上之需,匯集其個人所撰寫、或學界眾人所發表的相關論文,串連成一書,以詮釋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的發展歷程。有幸邀集來自國內外、任教於各教學或研究機構的學者:王泰升、李文良、呂紹理、吳叡人、吳聰敏、洪郁如、范燕秋、許佩賢、許雪姬、黃美娥、張隆志、詹素娟、劉益昌、劉翠溶、薛化元、謝國興(依姓名筆畫排列),擔任各分冊主編。由於在眾多高品質的學術論文中,僅能納入少數與本論叢之編寫目的、各分冊之核心論旨最為接近者,故為彌補這項缺憾,各分冊都列有「延伸閱讀書目」,以幫助讀者對各分冊所涉議題有更廣泛的認識。本論叢之完成有賴出版中心整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在行政人員提供堅實的支持下,幾位編輯承擔起接洽各選文作者、全書格式一致化、編排索引等繁雜但必要的工作,並由專人負責向學界及社會大眾行銷。



      本論叢初步展現台灣學界,數十年來針對台灣歷史及人文社會所為的學術累積。個人才具有限,忝為叢書的策劃,有緣跟國內外的主編、作者及出版中心同仁,一起為台灣史與台灣學研究的奠基工程,貢獻一份心力,甚感幸運與榮耀。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