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日本建築思想史

日本建築思想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636409
磯崎 新
謝宗哲
五南
2019年9月28日
150.00  元
HK$ 142.5  






ISBN:9789577636409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博雅文庫


  • 藝術設計 > 建築 > 建築理論

















      日本列島隔著對馬海峽與歐亞大陸的東端相接。



      英國也同樣地是隔著多佛海峽與其西端相接。



      即便與具有如中原文化、地中海文化等、類似文化中心發源地所在的大陸相接,但因著地理上的分隔而得以保持對峙的緣故,而孕育出日本列島的獨特文化。那麼,對於日本列島所孕育出的這種文化空間,姑且就使用日本古代所稱呼的「和(Wa)」空間來稱呼它吧。



      歷史中的各個時代與新紀元(epoch),列島都有來自外部的新文化系統到來。這當中的每一次,都歷經了外患、內亂、接受、蛻變的過程,而誕生具有新姿態的「和」文化空間。在七世紀(朝鮮半島•百濟)、十二世紀(中國•宋)、十六世紀(西歐•南蠻)、十九世紀(近代世界系統)裡發生的文化事件,朝著之後的「和」樣式之變遷的期間,分別是以五、四、三、二世紀的間隔陸續減少,持續地演化蛻變到今日。



      朝向近代世界系統的「和」文化空間的變遷,是在上個世紀末完成而結束的。遠在那之前,對於新世界系統(伴隨著世界金融資本主義展開的全球化)的接受就已經開始了。和過去填滿海峽的那種真實的海不同,在這裡由於是資訊化的記號之海帶著同時性來覆蓋整個世界,作為開放系的「和」文化空間,現在正處於不得不作全新編輯組成的情況當中。



      在過去,磯崎新曾在巴黎組織策劃了「間——日本的時空間」展(一九七八)。主要是想以展覽會的這個形式作為媒介,來傳達「和」空間所孕育出的「間=MA」 這個慣習化的感知環境方式,一直到現代藝術為止都產生了固有性的這個事態。之後也在龐畢度中心以「日本的前衛Avant-Guard」(一九八六)介紹了日本的現代建築•都市設計。那時候從外側朝著戰後日本的藝術視線讓我感受到文化殖民主義。現代主義的確是被接受的。這個列島的建築家明明就藉由新世代將那以獨自的視點來作出轉化或再詮釋,但卻只有「接受」的這個部分被視為焦點,使得轉化與蛻變的核心未能夠被傳達出來。磯崎新認為認知的落差來源在於「和」空間中所特有的「間=MA」。



      因此,這本書誕生了。

    ?


     





    「和(WA)」空間的建築家 ?? ??磯崎新



    第1章1920—1945

    現代主義的出發點

    堀口捨己的現代住宅與茶室

    樣式史觀與現代運動

    現代主義與傳統

    概念與技術的問題

    「非」與「反」

    構造派與技術官僚(Technocrat)

    戰時下的現代建築



    第2章1945—1970

    從戰爭中邁向戰後

    廣島和平和紀念館

    日本的傳統與建築評論(journalism)

    為什麼繩文是必要的?

    傳統論爭的終結,然後,邁向都市主義

    戰後建築與美國現代主義的影響

    看不見的都市

    架構的人類



    第3章1970—1995

    在全球化當中成為浮雕的「日本」

    Intellectual Avant-Garde (知性的前衛)

    「筑波」的這個問題

    國際競圖的任務

    商業與都市開發與建築家

    年輕建築家的抬頭

    競圖的內側

    從後現代主義當中開始



    第4章1995—2020

    時代的段落�閱讀建築的一百年之際

    宣告二十一世紀的建築

    在近代與現代的包夾當中

    場所論能夠引導現代建築嗎

    邁向二?二?年



    作為建築家的超自傳 ??橫手義洋



    版權注記

    索引









    作為建築家的超自傳? ?




      試著思考磯崎新的這個存在。那個知性的表演究竟從何而來?現在也還持續著那個帶著挑釁的姿勢是從那裡而來的呢。在追索著這個答案的時候,果然磯崎身為丹下健三的下個世代,而有了來自周圍對於他置身於後丹下之立場的期待。我把這個以正面表述地稱作「磯崎新的受難」。也就是說,雖然是時機賦予他的試練,但左右建築家在那之後的命運卻是決定性的。



      若說丹下的傳說性業績與戰後日本的驚異復興是共同存在的,那麼磯崎以降的建築家們並無法期待同樣等級的幸運。因為國家的急速成長不可能會有那麼多次機會。再加上,後丹下世代甚至不得不接受現代主義的成熟與隨之而來的瓶頸。丹下所憧憬的世界建築巨人,柯比意從牽引了二十世紀現代主義發展的CIAM收手,於一九六五年過世。看起來已經完成的現代主義之未來有著什麼呢?為了打破這個沉滯的氣氛,磯崎展開了他所能夠想像得到的知性與挑釁的表演。回首他歷經半世紀的這些工作的模樣,可以看得到和丹下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建築家的形象。那就是磯崎新。



      本書,是把<如果磯崎新談建築史的話……>的這個「可能有、卻未曾有過」的企劃賦予具體成形的結果。對於這個稀有種類之建築家的知性,周圍的期待也隨之膨脹。然而,由於磯崎並不是歷史家,因此對於過去發生的事實本身並沒有興趣。不過,過去曾發生的建築的問題、並能成為其伴隨的思考痕跡的話又另當別論。這樣的作法倒是奏效了。結果,本書將圍繞著現代建築的思考軌跡,成功地作為磯崎所見的「建築思想史」整理出來。雖然建築家晚年經常會書寫自傳,但若能夠包含自身俯瞰前後時代的這種回顧一定是有趣的。不,倒不如說評論式的回顧比較適合磯崎。在這樣的想法中開始進行作業的是三年前的事。二年前則前往輕井澤的別墅,陪著我一起作了集中性的採訪。然而作業還是有所拖延的原因,在於最近的時代究竟要放入到哪裡為止的這件事感到困擾,而遲遲難以決定。



      象徵最近之時代的建築家究竟要挑選誰,是個不容易決定的難題。因為這個人物必須是在磯崎新之後所出現的建築家才行。而且本來知名建築家願意對其自身之後所出現的新世代建築家作積極討論的,也是極度異常的例子。只是,如果具體的名字出現的話,就沒有以上的話題了。在這樣的想法下非常冒昧地就這樣勇敢地作下去,在不久之後,磯崎所提示出來的是妹島和世。我相當驚喜。於是堀口捨己、丹下健三、磯崎新、妹島和世、為了閱讀日本近現代建築一百年的思想而定下這樣的全體構成,作業一口氣地突入最後的部分。



      在最近的時代中磯崎所帶出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是鈴木博之。今年二月,在接到他的訃報之際,我收到了來自磯崎的一通郵件。磯崎帶著其最大限度的敬意,將鈴木寫成「天敵」。雖然立場完全不一樣,但兩人在某些部分是相似的。然後,兩者之間的交手過招,作為理解現代建築的場景也是貴重的記錄。本書的企劃在開始的那時候,鈴木對我們說「完成的話要給我看喔」,遺憾的是沒能趕得上。磯崎在最後的訪談中將鈴木博之帶出來,我認為也是磯崎式的應答方法吧。



      我在學生時代第一次去看的建築展是「磯崎新一九六?�一九九?建築展」。那時候的磯崎新是遙遠彼方的存在。雖然有興趣,但並不是能夠談些什麼的立場。這位大建築家第一次願意讓我訪談的是在二??八年的《d�SIGN》雜誌(太田出版),受到建築史家中谷?人先生的邀請而得以參與真的是非常感激的工作。本書的企劃,或許也是這段緣份強烈引導下的結果,讓我得以再次擁有與Art and Architecture的知性大將--磯崎新先生訪問與對談的貴重機會。在此對於賦予對建築史家而言最幸福的這份工作的太田出版柴山浩紀先生、落河美砂小姐,獻上最深的感謝。

    ?
    二?一四年一二月

    橫手義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