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史詩與英雄:從作家到角色,大師帶你讀20部經典巨作,深入角色核心與故事精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893614
哈洛.卜倫
宋偉航
漫遊者文化
2019年10月07日
197.00  元
HK$ 167.45  






ISBN:9789864893614
  • 叢書系列:邊城
  • 規格:平裝 / 508頁 / 17 x 23 x 2.5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邊城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外國文學研究











    哈洛.卜倫——

    沒人敢忽視的「一人之見」

    和「創造性誤讀」



      致文學裡不朽的「超級英雄」,

      那些作家或角色,

      他們豪壯的鍥而不捨

      自我詰問、畢生追尋、反抗至死




      「豪壯」定義了史詩。——哈洛.卜倫



      哈洛.卜倫擁有百科全書般的智識,也是與眾不同的文學熱愛者。他不僅閱讀量驚人,閱讀的深度、廣度及筆下的人文厚度,也幾乎無人能出其右,有「當代最具天賦的文學評論者」之譽。



      他和其他評論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重視文本細讀,少談文化理論。在本書中,他評比偉大經典作品之異同,打破傳統分類方式,提出他心目中「史詩」應具備的共同特徵:豪壯(heroism)。



      因此,除了荷馬《伊里亞德》與《奧德賽》、維吉爾《伊尼亞德》(《埃涅阿斯紀》)、《貝奧武夫》、但丁《神曲》等經典中的經典史詩,本書也收入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和彌爾頓《失樂園》、柯立芝《老水手行》、 T.S.艾略特《荒原》等長詩經典,以及宗教文本的原型《創世紀》與《出谷紀》(《出埃及記》)、梅爾維爾《白鯨記》、惠特曼《我自己的歌》、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湯瑪斯曼《魔山》、喬伊斯《尤里西斯》等立意宏大的作品,甚至收錄了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語》。



      在卜倫的筆下:

      .荷馬的奧德修斯是非常危險的角色。他求生的本領舉世無雙,全船的人都滅頂了,唯獨他還能漂流海上。你不會想跟這樣的人同上一艘船,但你也不會想去讀、去聽別人的故事,因為求生就是最精采的故事。



      .紫式部筆下的獵艷聖手光源氏,是「思慕眷戀」的化身,而眷戀是永遠可望而不可及的嚮往,是永遠未能止息的欲求,他纏綿不捨的眷戀一樣稱得上豪壯。



      .再也沒有任何作家像普魯斯特這樣,以深情繾綣又光采耀人的創造性文筆,如此遼闊壯麗地演示「嫉妒」此一情感……



      看鑽研經典數十年的文評大家哈洛.卜倫在他信手捻來的片段裡,以「卜倫式」觀點深入這些大部頭經典的核心,了解它們如何在文學的宇宙裡轟然而生、成為後世仰望的恆星,而這些大師在創作的銀河裡如何繼承文學的命脈,像行星一樣交會,像流星一樣碰撞,帶領你踏上這趟即興奔放並充滿個人風格、穿梭文學浩瀚星際的「奧德賽之旅」。



    本書特色



      1. 讓《西方正典》文學評論大師 哈洛.卜倫:

      帶領你用你從沒想過的閱讀角度,征服一直沒能讀完的大部頭經典

      告訴你經典巨作背後的創作者如何思考→打造角色和故事→開創新局

      ◆ 縱貫3000年、10000公里時空的文學閱讀地圖

      ◆ 突破文體與形式,收錄20部史詩級經典詩作、散文、小說

      ◆ 橫跨數十年的文評叢書精選,濃縮卜倫數十年閱讀與評論精華



      2. 知名資深譯者宋偉航出手,「用卜倫解釋卜倫」!

      ◆ 擅長「以龐大譯注完全解釋原作」的宋偉航花費兩年時間翻譯、做註

      ◆ 援引卜倫自己的文字來說明,幫助讀者讀懂卜倫廣博深刻的思想脈絡


     





    總序

    導言

    1.創世紀、出谷紀

    2.伊里亞德、奧德賽 ——荷馬(公元前8世紀左右)

    3.伊尼亞德——維吉爾(公元前84年∼西元前54年)

    4.貝奧武夫——佚名(寫於公元700年∼750年)

    5.源氏物語——紫式部(公元978年∼1014年)

    6.神曲——但丁.阿利吉耶里(公元1265年∼1321年)

    7.坎特伯雷故事——喬叟(公元1343年∼1400年)

    8.仙后——艾德蒙.史賓塞(約公元1552年∼1599年)

    9.失樂園——約翰.彌爾頓(公元1608年∼1674年)

    10.序曲——威廉.華滋華斯(公元1770年∼1850年)

    11.老水手行——柯立芝(公元1772年∼1834年)

    12.白鯨記——赫曼.梅爾維爾(公元1819年∼1891年)

    13.我自己的歌——華特.惠特曼(公元1819年∼1892年)

    14.戰爭與和平——李奧.托爾斯泰(公元1828年∼1910年)

    15.追憶似水年華——馬塞爾.普魯斯特(公元1871年∼1922年)

    16.魔山——湯瑪斯.曼(公元1875年∼1955年)

    17.尤里西斯——詹姆斯.喬伊斯(公元1882年∼1941年)

    18.荒原——T.S.艾略特(公元1888年∼1965年)

    19.大橋集——哈特.克雷恩(公元1899年∼1932年)



    ?





    導言



    哈洛•卜倫




      荷馬、維吉爾、彌爾頓寫的那一脈「史詩」,如今是再也找不到有哪一類體裁的文學創作明顯扛得起這稱號了。我寫文學評論的年歲很久,針對好幾部「英雄史詩」(heroic poem)寫過評註,都沒收進來。其中有雪萊寫的〈普羅米修斯解脫〉(Prometheus Unbound;1820),濟慈(John Keats;1795–1821)寫的兩份〈亥伯龍〉(Hyperion;1818–1819)殘篇,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1809–92)寫的〈王者牧歌〉(Idylls of the King;1859),還有威廉•布雷克寫的三部感悟(visionary)「小史詩」:〈四天神〉(The Four Zoas;1797)、〈彌爾頓〉(Milton;1804–1810)、〈耶路撒冷〉(Jerusalem;1804)。



      但我發覺這一卷文集自有其脈絡,不落痕跡便貫串了首尾。開卷是〈雅威典〉(Yahwist),或簡稱「作者J」(J Writer),其作者或男或女,以古希伯來文寫下恢宏的散文史詩,乃後世所知的〈創世紀〉、〈出谷紀〉(出埃及記)、〈戶籍記〉(民數記),這三卷羊皮覆寫本上頭時代最老的那一層。這之後還有五部恢宏的散文史詩:《白鯨記》、《戰爭與和平》、《追憶逝水年華》、《魔山》,《尤里西斯》。繼這五本巨著之後,便是兩部美國出品的短篇史詩,《荒原》,還有《大橋集》(The Bridge;1930)。



      往前推到近古,掃視而過的作品可就形色繽紛、氣質迥異了,有:《貝奧武夫》、十一世紀初的《源氏物語》、《神曲》、《坎特伯雷故事》、《仙后》、《序曲》(The Prelude;1850)、《老水手行》、〈我自己的歌〉(Song of Myself;1855)。本書總計論及二十部「史詩」,古今縱橫三千年,上溯作者J,下推哈特•克雷恩(Hart Crane;1899–1932)。而在這麼些作品當中,是不是挖得到一些共通的特質呢?尤其是從評論家抽絲剝繭、捧卷苦思的實踐(praxis)來看?



      要是讓我闡釋〈雅威典〉,那這作者便是本書當中運用諷喻(irony)最精妙的一位。這樣的評語有人大概要稱奇了,畢竟喬叟(Geoffrey Chaucer)、湯瑪斯•曼(Thomas Mann)也廁身此書篇章,紫式部和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兩位更不在話下。「史詩」一詞不論看得多寬鬆,拿諷喻來談,乍聽總顯得怪異。史詩講的豪壯氣概和冒險事蹟,難道也是話裡有話,另有所指?哈姆雷特(Hamlet)是自知自覺的英雄,稱不上史詩的英雄,但他就難得真心說清楚他的意思,也難得真心就是他說出來的意思。雅各伯(Jacob�雅各)——後來改叫以色列(Israel)的這位——可就是個諷刺高手,卻鼓勇下場角力,終宵達旦,力退死亡天使而得神賜福,享有更長久的人生,活到無止無休的年代。



      所謂「史詩」,不論古今,在我看,定義都要落在「豪壯」(heroism)這條件上面,這可是凌駕在諷刺之上的。朝聖的但丁、《失樂園》(Paradise Lost;1667)四大「乞靈」(invocation)段裡的彌爾頓、《白鯨記》的亞哈和惠特曼這兩位美國追夢人,他們的豪壯,都可以用「鍥而不捨」來概括。不妨進一步說是眼中感悟的靈光鍥而不捨吧,這樣的眼光不論看到什麼,一概會在精神的光暈裡放大。我始終不懂,亞哈船長,這位對抗大自然暴虐的海上普羅米修斯,怎麼會被那麼多人看作是〔莎劇〕馬克白一路的大反派?雖然他身上確實帶著馬克白的影子。史詩的英豪都是「反自然」(contra naturam)的:他們的追尋都是在反抗(antithetical),從雅各伯一心避死求長壽,到暴戾的阿基里斯(Achilles)因為並非不死之身所以殺人,再如朝聖客哈特•克雷恩,把他的詩歌寫成一道「烈火橋」(Bridge of Fire),對美國未能實現惠特曼的諸般先見傲然表達不滿,都是如此。



      普魯斯特和喬伊斯(James Joyce)當起造物主,比起他們創造的主人翁可還更加豪壯;不過,托爾斯泰應該也算,只是後來他在車臣人哈吉•穆拉(Hadji Murad)身上找到了無上的英雄典範;這一部短篇小說是他晚年才寫成的,其主角在我眼裡堪稱豪壯的傳承推到了極致。其實,連迷惘混亂的獵艷聖手,紫式部筆下的那個光源氏,其纏綿不捨的眷戀一樣稱得上豪壯。對於感悟識見執著不捨,說不定便是史詩之所以成其為史詩的真正標誌。




    其 他 著 作
    1. 【戲劇英雄套書】(二冊):《史詩與英雄》、《千面英雄》
    2. 西方正典(全二冊)
    3. 如何讀西方正典-盡得其妙
    4. 靈知天使.夢境 Omens of Millennium : The Gnosis of Angels, Dreams, and Resu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