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銀河樹

銀河樹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267393
吳龍川
秀威資訊
2019年10月14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9863267393
  • 叢書系列:秀文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秀文學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一九八八年,他十七歲初抵台灣,此後三十年,台灣成了他文學裡的長安。

      這座島嶼黏著遊子的鄉愁,以緩而長的時間搖晃著他的文藝之夢。

      集結三十年的散文之作,牽連著漫漫回憶,遙想家園。




      大馬武俠小說家吳龍川,集結投入創作多年的散文精華,以文字牽連回憶及故土。藉由三十年歲月的精華篇章,一窺作者對於創作以及生命的定位。



      家鄉檳城版圖的巨變讓他返家不得,許多以往的景觀被陸續拆掉又改建。

      一座濕黏的島嶼,反如曩昔的故土,安然淡定,款款待他如子──



      當年他飛離之時,機票以外,身上唯有湊合起來的盤纏,下一筆在哪裡,並無著落;只是用一點點路費,走了一趟很遼遠的旅途。雖然艱險程度不同,但也彷彿重歷祖父母捨棄中國原鄉,渡越怒濤賣身抵達南洋異域的心境。往前,登岸,進入那命運的狹口;膝行匍伏,良久,方遇見前方境域──豁然開朗。三十年來,這座島嶼黏著遊子的鄉愁,以緩而長的時間搖晃著他的文藝之夢。



      本書為作者投入創作多年的散文精華,以文字牽連回憶及故土。集結作者大馬家鄉時期的少年感傷之作;留台生活的感懷與序跋抒懷,充滿對家鄉老樹、膠林、椰林為伴的童年回憶;並羅列在台創作的武俠作品及相關的對談,可以管窺作者對於創作以及生命的定位。相對於武俠創作及新詩,散文是作者極少創作的文類,此次集結出版可以看作是作者對這類文體一次漫長的告別。



      「相對鄉園,此處是外面的世界,險惡凶阻之地,卻讓我安穩久居。它原該日新月異;誰料卻似桃源,只花開花謝,寒盡不知年。它應是我浮生之暫寄,而家園當是葉落歸根;一旦版圖巨變讓我返家不得,它反如曩昔的故土,安然淡定,款款待我如子。」──〈桃源.桃園〉



    本書特色



      ★大馬武俠小說家吳龍川,集結投入創作多年的散文精華,以文字牽連回憶及故土。



      ★「大馬家鄉時期的少年感傷之作」、「留台生活的感懷與序跋」、「在台創作的武俠作品及相關對談」,藉由三十年歲月的精華篇章,一窺作者對於創作以及生命的定位。

    ?


     





    卷一 大山腳:刻骨之旅

    泥土.母親.我

    雨夜懷人

    燭光滿山

    雄森的房

    最美的黃昏

    刻骨之旅

    在相聚的樓頭



    卷二 台灣:銀河樹

    風雨中的破船

    雨後

    膠林的月光

    夢一樣的翅膀

    兩扇窗

    兩個十九歲

    瓶中音樂會

    最遼闊的清早

    情書

    目光

    如豆

    銀河樹

    那刻在時間火燄的名字



    卷三 序跋:補天術

    屋連湖水筆墨潤 窗近花蔭琴書香

    氣態的旅行

    補天術——觀黃華安影像創作《山海經》

    六龍先生傳

    滿壺夜色,一滴醍醐



    卷四 論述:俠魂燃燒

    獨樹眾乃奇——「報仇」與「鋤奸」在武藝電影的創意表現

    金庸、古龍並列隨感



    卷五 對談:江湖一葉

    尋覓安身立命之地——黃錦樹、吳龍川對談(上)

    在毛髮上刻字——黃錦樹、吳龍川對談(下)

    副刊十問吳龍川

    武俠人計畫訪談——沈默與滄海未知生



    附錄&後記

    搓不圓的缺

    桃源.桃園

    散文編排說明



    ?





    散文編排說明



      散文的篇章順序,大致依年代先後。



      〈卷一〉是在大馬時期,故鄉既是我書寫的背景,也往往是文章主題。



      〈卷二〉雖身在台灣,但由於一九九五年〈瓶中音樂會〉以後,散文幾乎停止,故內容仍多家鄉人事。〈最遼?的清早〉寫於一九九八年強颱瑞伯之後;〈情書〉則是一封一九九四年真正寄出的書信,一字未改。



      千禧年寫篇小品〈兩個十九歲〉便沉寂了。



      自此之後的散文或論述,全是應邀之作。〈卷二〉、〈卷三〉、〈卷四〉主題雖異,率不離此。〈卷三〉所收與藝術、武術和佛教相關;〈卷四〉則涉及武打電影和武俠小說。



      〈卷五〉訪談皆涉及我的武俠書寫。至於與沈默的對談,同時可以管窺個人的生命定位:我首先是個鍛煉者,然後才是寫作人。很符合三十歲後一路來的閱讀習慣─心靈鍛煉的書籍,我總是馬上看完,而文學著作卻讀得很少。



      〈附錄〉是十九歲寫的小說,不收於此,它茫無所依。



      綜言之,散文是極少創作的文類,始終不是重心。主因是我寫散文多與回憶牽連,而廿六歲後並不樂於懷舊。至於說理或其他類型,又未有餘裕著墨。



      因此,八千字的後記〈桃源•桃園〉,是從記憶硬要回來的作品。對於一個全無緬想激情的作者而言,開採過程實在沒勁,以是拖了一個多月(待開始追溯河的身世,才興發些許趣味)。因此它似乎─可以看作是對這類散文、一次漫長的告別。

    ?




    其 他 著 作
    1. 彷彿,一群字體在遺書裡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