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inese Opera inspired by William Shakeapeare’s As You Like It (With Chinese Text)
By Ching-Hsi Perng and Fang Che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hing-Hsi Perng
《可待》是一齣從莎士比亞《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發想,運用互文和後設手法,來探討愛情本質與人生自主的新戲。同時,也藉戲中戲的扮演,概略反映臺灣當代的劇場生態。
在《皆大歡喜》中,莎士比亞揭露了各種以「愛」為名的面向。不論最初的動機是情欲、犧牲、想像或衝動,這些融合「傷心、柔弱、善變、渴望、喜愛、傲慢、荒誕、愚蠢、淺薄、花心,以淚洗面、一臉歡顏──各種情緒都有一些,卻沒有一樣是真真實實的」表現,正好印證了試金石(Touchstone)的觀察:「就如同世上萬物難免一死,世上的情人因他們的愚昧而顯出人性」(“. . . as all is mortal in nature, so is all nature in love mortal infolly.” 2.4.43-44);亦如本劇中賀伯所發議論:「愛情原本就是瘋瘋癲癲」。但世間應該還有一種愛情,不一定局限於男女之間,無關乎對錯得失,甚至不必言語,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凝望。即使過程曲折或沒有報償,也能昇華至某種境界,以同理心「護持、成全」對方真正的願望。而這種心意,乃是浮華人間最溫暖美麗的一抹光影,彰顯了某種個人堅定的信念價值;這才是人生值得追尋的「愛」。
近來彭鏡禧與陳芳又改編了莎劇故事,推出一齣《可待》,以傳統戲曲的形式搬上舞臺。有趣的是,這次改編的動作很大,故事情節取材自不同的莎劇劇本,有《皆大歡喜》(As You Like It)的片段,有《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片段,還穿插了《哈姆雷》(Hamlet)劇中劇的橋段,簡直像陸象山「六經註我,我註六經」,倒是別開生面。劇本文辭的創作,則毫不依傍莎劇原文的中譯,而是遵循中國傳統曲文的格式,展現情節的發展,讀起來就像傳奇戲文。這種劇本撰寫的轉化過程,是化莎劇為中國戲曲的「變態」,使得舞臺呈演不至於出現劇本文辭與表演程式的扞格,讓觀眾感到看的是戲曲,而非拼湊不中不西的戲詞,演出不倫不類的莎劇,感受不明不白的跨境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