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目前,自殺防治的主要瓶頸不在治療方法,因為已存有可處理許多類型的自殺狀態,而且相當廣為人知以及有效的治療策略,事實上,它的瓶頸在於如何診斷與辨認出來。」--Edwin Shneidman,現代自殺學之父
這本書是特地為第一線的臨床工作者所設計。很少有臨床的挑戰像自殺衡鑑這般令人感到氣餒卻又如此重要。本書的目的是要作為這門藝術的快速實務指引。關於自殺的著作眾多,但這個領域仍缺乏專為在心理健康、物質濫用、校園諮商領域中每日忙碌的臨床工作者所寫的簡要介紹。本書企圖填補這個缺口。
特別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很少有著作撰寫如何實際誘出自殺意念,然而毫無疑問,依據臨床工作者如何詢問問題以及建立安全感,對不同的臨床工作者而言,案主可能呈現相當不同的樣貌。本書直接聚焦在誘出自殺意念。它介紹一種創新的晤談策略,自殺事件的時間衡鑑法(CASE方法),它最初是在美國賓州匹茲堡的西方精神醫學機構與診所(Western Psychiatric Institute and clinic),忙碌的城區急診室「臨床壕溝」中發展出來,之後在南新罕布夏的鄉村環境執行社區心理健康工作時被修正的更精緻。
此外,本書也企圖幫助讀者更了解盤算自殺的案主以及試圖防範自殺的臨床工作者二者複雜的內心世界。這二種世界毫無疑問會相互影響並且改變彼此。不論案主和臨床工作者是否選擇承認這個現象,這二者都會因分享這種私密題材的動作而被改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會詳細探討自殺病因學和現象學的眩人世界。我們會大力加強舉例說明,從進行中的治療到急診室環境的自殺衡鑑中,令人十分感到困惑的臨床實例。
本書的第一部分,自殺的經驗:病因學、現象學和危險因子,包含三章。第一章強調自殺的衝擊,以及說明我們目前預測上的一些限制,同時也指出我們的預測能力是有希望改善的。第二章我們將檢驗自殺的病因學和盤算自殺者的現象學。了解自殺病因基礎的多樣性可以幫助臨床工作者辨認它的多元樣貌。藉由探討實際自殺案主的內心世界的現象學,我相信可以增加臨床工作者的「直覺耳朵」,讓他或她可以聽到其他訓練不足的臨床工作者可能會遺漏的危險訊息。在第三章我們會看到二個臨床實例以凸顯自殺的危險因子。
第二部分,發現自殺意念:原理、技巧與策略中,我們會說明日常衡鑑中晤談問題的核心。在第四章,我們會探討案主和臨床工作者二者存有的、會干擾我們發現自殺意圖的抗拒與偏誤。第五章會舉六種讀者可以立即使用的有效技巧,這些技巧是CASE方法的基石。在第六章我們會更詳細地介紹CASE方法。第五章和第六章著重藉由仔細設計的晤談範本和許多特定問題的例子,直接示範本書說明的技巧。我們在第六章會檢視從頭到尾使用CASE方法的實際衡鑑紀錄副本,以說明和舉例這些技巧使用時的細微差別。
第三部分,危機的實際衡鑑:彈性的策略與有效的個案概念形構(Formulation),只包含第七章。在本章我們將探討會使達到有效臨床危機判斷成為令人氣餒事件的複雜變項。本章探討臨床議題,諸如矛盾的資料、案主的欺騙、實證訊息來源的角色,以及總是令人感到厭煩的法律責任議題。所有這些會使自殺衡鑑中的困難更加複雜的變項,會經由七個在不同場所的臨床案例呈現來了解。
請注意所有案主的名字已做過變更,有時一些可供區辨的特徵或事實也被修正,以進一步保護他們的身分。
在結束時,我要強調本書不是企圖要回顧自殺的大量文獻。我的希望是刺激讀者自己去探索這些吸引人的著作。本書的焦點著重在對臨床工作者而言有價值的自殺衡鑑方法。Edward Shneidman,在一開頭的警語,強調的是自殺預防的瓶頸。我真心的希望在接下來的章節所描述的原則會成為解開這個瓶頸的第一步驟,並且最終可以幫助我們拯救生命。
Shawn Christopher Shea,醫學博士
新罕布夏州漢諾威市
達特茅斯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