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工程地質通論(3版)

工程地質通論(3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7636348
潘國樑
五南
2019年9月25日
300.00  元
HK$ 285  






ISBN:9789577636348
  • 規格:精裝 / 800頁 / 17 x 23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工程類 > 土木工程











      工程地質學是應用地質學的一支;它是一門跨領域的科技,是將地質學應用於工程建設的應用科學。作者服務於研究界及工程界多年,將理論及實務經驗結合,撰寫了這本真正符合學生及業界需要的工程地質教科書或參考書。


     





    自序



    PART 1 基礎篇

    CHAPTER 1 緒 言

    1.1 工程地質學的定義

    1.2 工程地質師的任務

    1.3 工程地質學的內容

    1.4 工學與理學的融合

    1.5 本書的內容與使用法

    CHAPTER 2 礦物與工程

    2.1 礦物的概念

    2.2 礦物的生成方式

    2.3 礦物的形態

    2.4 礦物的光學性質

    2.5 礦物的力學性質

    2.6 礦物的風化特性

    2.7 礦物的其他物理性質

    2.8 主要造岩礦物

    CHAPTER 3 火成岩與工程

    3.1 前言

    3.2 火成岩的化學成分

    3.3 火成岩的礦物成分

    3.4 火成岩的結構

    3.5 火成岩的構造

    3.6 火成岩的分類

    3.7 火成岩的肉眼鑑定及命名

    3.8 火成岩的工程地質性質

    CHAPTER 4 沉積岩與工程

    4.1 前言

    4.2 成岩作用

    4.3 沉積岩中的礦物

    4.4 沉積岩的顏色

    4.5 沉積岩的結構

    4.6 沉積岩的構造

    4.7 沉積岩的分類

    4.8 沉積岩的肉眼鑑定及命名

    4.9 沉積岩的工程地質性質

    CHAPTER 5 變質岩與工程

    5.1 前言

    5.2 變質作用的控制因素

    5.3 變質作用的機制

    5.4 變質作用的類型

    5.5 變質岩的礦物成分

    5.6 變質岩的構造

    5.7 變質岩的分類

    5.8 變質岩的肉眼鑑定及命名

    5.9 變質岩的工程地質性質

    CHAPTER 6 鬆散堆積物與工程

    6.1 前言

    6.2 風化殼

    6.3 岩頂帶的類型

    6.4 工程土壤

    6.5 殘留土

    6.6 落石堆

    6.7 崩積土

    6.8 沖積土

    6.9 問題土壤

    CHAPTER 7 褶皺與工程

    7.1 前言

    7.2 岩層的位態

    7.3 線狀構造的位態

    7.4 褶皺的基本要素

    7.5 褶皺的類型

    7.6 褶皺的力學定性分析

    7.7 褶皺構造的識別

    7.8 褶皺的工程地質特性

    CHAPTER 8 斷層與工程

    8.1 前言

    8.2 應變橢圓球與斷裂構造

    8.3 斷層的幾何要素與位移

    8.4 斷層的分類

    8.5 斷層帶的特徵

    8.6 斷層的視錯斷

    8.7 斷層的識別

    8.8 斷層對工程的影響

    CHAPTER 9 節理及其他不連續面與工程

    9.1 前言

    9.2 不連續面的特性

    9.3 節理

    9.4 劈理



    PART 2 應用篇

    CHAPTER 10 岩石與岩體的工程地質性質

    10.1 前言

    10.2 岩石的物理性質

    10.3 岩石的水理性質

    10.4 岩石的力學性質

    10.5 影響岩石工程地質性質的因素

    10.6 岩體的特性

    10.7 岩體的工程地質分類

    CHAPTER 11 地形分析

    11.1 前言

    11.2 地形圖的閱讀

    11.3 中、小型地貌

    11.4 地形圖的坡度分析

    11.5 地形圖的地質分析

    11.6 遙測應用於地貌分析

    CHAPTER 12 地質圖分析

    12.1 前言

    12.2 地質圖的解讀

    12.3 地質剖面圖的製作

    CHAPTER 13 地下水與工程

    13.1 前言

    13.2 地下水的賦存

    13.3 地下水的流動

    13.4 水文地質調查應注意的項目

    13.5 地下水對工程的影響

    13.6 工程防水

    CHAPTER 14 地質災害

    14.1 前言

    14.2 落石

    14.3 崩塌

    14.4 滑動

    14.5 土石流

    14.6 地盤下陷

    14.7 活動斷層

    14.8 地震

    14.9 流水侵蝕

    14.10 地質災害的分析

    CHAPTER 15 工址調查

    15.1 前言

    15.2 衛星影像判釋

    15.3 環境地質調查

    15.4 工程地質調查

    15.5 地球物理探勘

    15.6 挖探

    15.7 鑽探

    15.8 現場指數測試

    15.9 現場試驗

    15.10 現場監測

    15.11 長期監測

    CHAPTER 16 宏觀地質與工程

    16.1 地球的形狀

    16.2 地球的內部結構

    16.3 地球內部的溫度與壓力

    16.4 地質作用

    16.5 地殼運動

    16.6 臺灣地區的板塊運動

    16.7 臺灣的地震分布

    16.8 臺灣的活動斷層分布

    16.9 臺灣的火山岩分布

    16.10 臺灣的混同岩分布

    16.11 臺灣的成雙變質帶分布

    16.12 臺灣的地質概述

    PART 3 實務篇

    CHAPTER 17 建築基地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17.1 前言

    17.2 共同的工程地質課題

    17.3 一般建築的工程地質課題

    17.4 廠房的工程地質課題

    17.5 高層建築的工程地質課題

    17.6 高層建築的探查要點

    CHAPTER 18 道路及橋梁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18.1 前言

    18.2 公路的選線

    18.3 道路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18.4 道路的工程地質調查

    18.5 橋梁的選址與調查

    CHAPTER 19 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19.1 前言

    19.2 圍岩的應力

    19.3 圍岩的外水壓力

    19.4 圍岩的變形及破壞

    19.5 隧道的工程地質課題

    19.6 隧道的選址及選線

    19.7 施工方法的選擇

    19.8 隧道調查

    CHAPTER 20 大壩及水庫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20.1 前言

    20.2 大壩類型與其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

    20.3 壩基的滲漏問題

    20.4 壩基的滑移問題

    20.5 壩肩的抗滑問題

    20.6 壩址的選擇

    20.7 壩址的調查

    20.8 水庫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CHAPTER 21 衛生掩埋場的主要工程地質課題

    21.1 前言

    21.2 掩埋場的構造

    21.3 掩埋場的選址

    21.4 滲漏水的監測

    21.5 核廢料的處置

    CHAPTER 22 代表性的事故及對策

    22.1 台北捷運西門站的湧水

    22.2 高雄捷運O2車站的鏡面滲漏

    22.3 新永春隧道的劇湧

    22.4 雪山隧道的劇湧

    22.5 石岡壩的錯斷

    22.6 林肯大郡的順向坡滑動

    22.7 梨山地滑

    22.8 豐丘土石流

    22.9 義大利的Vaiont壩

    22.10 舊金山的聖安德魯斯水庫

    22.11 洛杉磯的葡萄牙灣地滑

    22.12 舊金山的百老匯隧道

    參考資料





    自序



      工程地質學是應用地質學的一支;它是一門跨領域的學科,是將地質學應用於工程建設的應用科學。學習工程地質不但要有地質的概念,也要有工程的背景,才能配合無間。作者的大學教育係受工程(礦冶工程)的訓練,研究所則研修地質學的應用,所以深知工程與地質的密切關係。惟有知道工程師需要的是什麼地質資料,工程地質師才能提供適切的資訊給工程師。



      作者在工作上一直服務於研究界及工程界,而且從民國70年起,即開始在大學及研究所,以兼任的方式教授工程地質學,迄今已歷經25年以上。為了將這些不斷補充及更新的資料與讀者們分享,作者在5年前即開始規劃,預備以教材為綱,撰寫一本同時符合學生及業界需要的工程地質教科書或參考書,並且擬將實務經驗也一併納入書本中。經過3年的撰寫、修正、與補充,終告完成。



      非常感謝進步的電腦科技,讓寫作的人可以很容易的對草稿進行修補。以我的年紀而言,在寫作的時候真的是將每一個字先予拼音,然後再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敲打出來的。作者現在才理解到慢工出細活的哲理,當在慢慢敲打之際,速度比較快的頭腦就會進行多方面的思維,於定調後就可以接著打下一句。這種程序運作成熟之後,「寫」起來就會很順,中途不至於發生停頓。作者在這裡特別要感謝小學一年級的許老師,那個時候臺灣才從日本人的手中光復不久,許老師就給我們的國語拼音打下深厚的基礎。使作者今天才能在鍵盤上敲出中文字來。



      本書除了第一章的緒言之外,也還有21章的篇幅。幾乎將工程地質師及大地工程師所應該知道的東西全都涵蓋了;因此,本書的內容也有一點像手冊一樣。本書可以做為工程地質從業人員、土木工程師、水利工程師、採礦工程師、結構技師、建築師、空間規劃師、水土保持技師、甚至監造工程師們的參考書,本書還可當做國家考試及研究所考試的複習教本。



      由於知識如瀚海,一本書的著作,有時可能是謬誤,有時可能是觀點不同,有時也可能是作業過程上的疏忽,所以難免會有需要修正或值得討論的地方。讀者們如果有任何意見,敬請不吝指正。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