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不忘初心
詩社是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台,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台灣詩學季刊》(出了四十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台灣詩學學刊》。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台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吹鼓吹詩叢、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迄今已出版超過一百本了。
根據彙整的資料,2019年共有12本書(未含蘇紹連主編的4本吹鼓吹詩叢)出版:
一、截句詩系
王仲煌主?�《千島詩社截句選》
於淑雯主編�《放肆詩社截句選》
卡夫、寧靜海主編�《淘氣書寫與帥氣閱讀:截句解讀一百篇》
白靈主編�《不枯萎的鐘聲:2019臉書截句選》
二、台灣詩學同仁詩叢
離畢華詩集�《春泥半分花半分》(台灣新俳壹百句)
朱天詩集�《沼澤風》
王婷詩集�《帶著線條旅行》
曾美玲詩集�《未來狂想曲》
三、台灣詩學詩論叢
林秀赫�《巨靈:百年新詩形式的生成與建構》
余境熹�《卡夫城堡──「誤讀」的詩學》
蕭蕭、曾秀鳳主編�《截句課》(明道博士班生集稿)
白靈�《水過無痕詩知道》
截句推行幾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了,選本增多,解讀、論述不斷加強,去年和東吳大學中文系合辦的「現代截句詩學研討會」(發表兩場主題演講、十六篇論文),其中有四篇論文以「截句專輯」刊於《台灣詩學學刊》33期(2019年5月)。它本不被看好,但從創作到論述,已累積豐厚的成果,「截句學」已是台灣現代詩學的顯學,殆無可疑慮。
「台灣詩學詩論叢」前面二輯皆同仁之作,今年四本,除白靈《水過無痕詩知道》外,蕭蕭《截句課》是編的,作者群是他在明道大學教的博士生們,余境熹和林秀赫(許舜傑�2017年臺灣詩學研究獎得主)都非同仁。
至於這一次新企劃的「同仁詩叢」,主要是想取代以前的書系,讓同仁更有歸屬感;值得一提的是,白靈建議我各以十問來讓作者回答,以幫助讀者更清楚更深刻認識詩人,我覺得頗有意義,就試著做了,希望真能有所助益。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這是寫詩人自己的素養和能力;一但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台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在應行可行之事上面,全力以赴。
李瑞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