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原不存在一個已經寫定了的未來。臺灣的前途仍然在於,珍惜民主的人們能夠發揮多少能量,對中國因素的作用力展開逆襲。民主自由是臺灣的理想,我們的百年追求;而理想,是不必害羞的。」——張娟芬(作家,本書撰稿者之一)
面對境內、外的各種壓力及政治情勢的不確定
臺灣社會瀰漫著一股名為亡國感的集體焦慮
這究竟是一種假象,還是臺灣正面臨的實際威脅?
本書由失敗者聯盟與春山出版編輯部合作,探問「亡國感」是什麼。亡國感如果不僅是選舉才出現的語言與現象,那麼對於它的拆解,將成為我們理解現在與邁向未來的重要一步。本書因此邀集各領域的專家與作者,從政治、經濟、國防安全、文化、媒體、日常生活甚至哲學,多角度解析臺灣這幾年面對中國擴張而產生的社會焦慮,希望由此萃取而出的知識與洞見,成為公民社會的養分與武裝。
美國當打完獨立戰爭時,仍舊面對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陸強權的虎視眈眈,且對這個新生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是否會像所有革命者一樣不在乎共和精神,自命為王,民眾也深感不安,可以說這也是一種亡國感。但從許多歷史來看,亡國感不如說往往是因為群體的共同價值已浮現,因此對存續感到惶惑,甚至不惜起而捍衛。所以在這些篇章中,作者們的思考反而是臺灣的機會在哪裡、臺灣的價值是什麼。從一九四五年之後,始終未從兩岸政治與國際形勢脫困的意外國度臺灣,經歷民主解嚴的洗禮、社會權利的改進,在不斷變化的惘惘威脅中,我們是否已找到共同存續的基礎?這正是本書進一步要思辨的。
######撰稿與受訪者名單######
林宗弘
廖偉棠
盧郁佳
顧玉玲
黃哲斌
黃涵榆
張娟芬
沈伯洋
蔡宏政
宋承恩
吳介民
吳怡農
王盈勛
本書特色
#由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作者,正面且直接的對於亡國感現象進行拆解,希望能從中找出抵禦、甚至是「逆襲」亡國感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