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藏在節日裡的詩詞

藏在節日裡的詩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85066
章雪峰
好讀
2019年12月01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1785066
  • 叢書系列:經典智慧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經典智慧系列


  • 文學小說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詞曲賦











      詩詞一直離我們很近,這些從小過到大的節日背後,都有詩詞的影子……



      還原節日詩詞創作現場

      發現藏在詩詞裡的秘密



      【讀詩詞,品節日】

      蒐羅十六首經典節日詩詞,對應十六個節日,以節日詩詞為引導,將詩詞背後的詩人、故事、歷史事件一一帶出,在欣賞詩詞的同時,對傳統節日、歷史故事都有更深入的了解。



      【詩詞故事與節日典故】

      你可能聽過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勾踐、曹娥、伍子胥?

      「七夕鵲橋」的傳說很動人,但七夕的由來其實與「牛郎織女」故事毫無關聯?

      你可能總在中秋節聽到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但你知道蘇東坡的傳奇「出道」之路嗎?

      

      【回味那些消逝的節日】

      除了清明、端午、中秋等熟知的節日外,作者再現了寒食節、上巳節等已經消失的節日,詳細分析了這些節日在歷史長河中,以何種面貌誕生、何種姿態消亡。



      【從初一到除夕,輕鬆閱讀十六個節日由來、詩人故事】

      ●元日:揭密詞壇飛將軍辛棄疾的小走私生意,看看南宋人大年初一過得有多奇葩!

      ●人日:大年初七曾是全民狂歡日?

      ●中和:唐朝皇帝熱鬧創立的中和節,為何風光不再,甚至已經沒什麼人聽過它?

      ●寒食:靠一首詩就飛黃騰達的韓翃與最任性的節日——寒食節。

      ●上巳:洗腳、踏青,也要配個節日!

      ●七夕:「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到底是要寫給誰的?

      ●除日:除夕這天的宋朝人都在幹嘛?



      「這些傳統節日與習俗文化,是我們的獨有記憶;這些節日詩詞,是我們的認知密碼。我們身處於這個世界,應該記住傳統節日,記住節日詩詞。」──本書作者�章雪峰


     





    【序】留住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元日:正月初一 �辛棄疾〈元日〉

    ●人日:正月初七 �薛道衡〈人日司歸〉

    ●上元:正月十五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晦節:正月三十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中和:二月初一 �李泌〈奉和聖制中和節曲江宴百僚〉

    ●寒食:冬至後第一百零五日 �韓翃〈寒食〉

    ●清明:春分後第十五日 �杜牧〈清明〉

    ●上巳:三月初三 �杜甫〈麗人行〉

    ●端午:五月初五 �張說〈岳州觀競渡〉

    ●七夕:七月初七 �秦觀〈鵲橋仙.七夕〉

    ●中元:七月十五 �楊萬里〈中元日午〉

    ●中秋:八月十五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重陽:九月初九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下元:十月十五 �楊萬里〈下元日詣會慶節所道場,呈余處恭尚書〉

    ●臘八:十二月初八 �趙萬年〈臘八危家餉粥有感〉

    ●除日:十二月三十 �王安石〈除日〉









    留住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對於傳統節日,今天的我們,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年年節日年年過。有的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中秋、春節被列入了國定假日放假安排。陌生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實際上已不太能確切地知道,這些不同的傳統節日分別擁有哪些不同的節日風俗,應該怎樣異彩紛呈地度過。



      今天我們歡度節日,大多都是吃吃吃、喝喝喝。每過一個節日,人們都像蘇軾在北宋熙寧九年(西元一○七六年)的中秋節,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時那樣:「歡飲達旦,大醉」。



      正是由於我們在每一個節日都「歡飲達旦,大醉」,所以每到春節,「年味兒越來越淡了」「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等等類似的感慨,就不絕於耳、甚囂塵上了。



      原來,今天的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任何一個傳統節日的形成,兩大要素不可或缺,一是相對固定的節日時間,二是約定俗成的節日風俗。換句話說,不是每一個節日都必須喝酒吃肉,都必須「歡飲達旦,大醉」的。我們不能只記得「相對固定的節日時間」,而忘記了「約定俗成的節日風俗」。



      這個常常被我們遺忘的「約定俗成的節日風俗」,其實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儀式感」,也是促使我動筆創作本書的主要動因。



      借用百姓的語言,我所說的儀式感,就是除日的那一次「守歲」,就是元日的那一聲「拜年」;就是上元節熱騰騰的元宵,就是寒食節冷冰冰的熟食;就是清明節肅立祖先墓前那深深的一個鞠躬,就是端午節觀看龍舟競渡那香香的一只粽子;就是七夕節情人之間的深情相擁,就是中秋節親人之間的團團圓圓;就是重陽節登高的那一杯醇醇的菊花酒,就是臘八節熬煮的那一碗濃濃的臘八粥。



      借用詩人的語言,我所說的儀式感,還是王安石在除日的「總把新桃換舊符」,還是蘇味道在上元節的「火樹銀花合」,還是韓翃在寒食節的「日暮漢宮傳蠟燭」,還是張說在端午節的「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還是秦觀在七夕節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還是韓滉在晦日的「萬家攀折渡長橋」,還是楊萬里在下元節的「自拈沈水祈天壽」。



      這些儀式感,這些節日,這些詩詞,這些詩人,都被我寫進了這本書裡。



      節日入詩,由來已久。已知的節日入詩的代表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那首〈迢迢牽牛星〉中寫到的「七夕」。從那以後,無數詩人在度過一個又一個節日的同時,也留下了一首又一首詩詞。



      節日千年傳承。本書寫了十六個節日,其中有傳承至今的節日,如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臘八、除日;也有傳承至今但略有變化的節日,如元日;更有幾乎已經消失不見的節日,如人日、晦節、中和、寒食、上巳、下元。



      詩詞千古吟唱。本書也對應地寫了十六首詩詞,其中不乏名人名篇。如上巳詩詞是「詩聖」杜甫的那首〈麗人行〉,上元詩詞則是唐朝蘇味道的那首〈正月十五夜〉;七夕詩詞是秦觀的那首〈鵲橋仙.七夕〉,中秋詩詞則是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清明詩詞是唐朝杜牧的那首〈清明〉,重陽詩詞則是唐朝王維的那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這些傳統節日與習俗文化,是我們的獨有記憶;這些節日詩詞,是我們的認知密碼。我們身處於這個世界,應該記住傳統節日,記住節日詩詞。



      讀者諸君,特別是那些年輕的、年幼的讀者諸君,如果能夠在閱讀本書之後,增強對傳統節日的儀式感,增加對節日詩詞的親切感,則予事畢矣,予願足矣。



      是為序。




    其 他 著 作
    1. 回到現場讀唐詩套書【三冊盒裝版】
    2. 二十四節氣的詩詞密碼
    3. 唐詩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