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聽到「凡人創業」這四個字時,你想到了什麼呢?
「『凡人』與『創業』?『凡人』去『創業』嗎?」
「怎麼可能啊?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的確,一說到「創業家」,大家也許會想到在東大、早大或哈佛商學院取得MBA學位的「能人」或「天才」(我以前就是這麼認為的)。
話說回來,「凡人」到底是指什麼樣的人呢?(這裡就採取凡人的做法,翻開《岩波國語辭典》查詢一下。)
凡人【ㄈㄢˊㄖㄣˊ】 沒什麼出眾之處的人;普通人;或指無趣的人。
……這解釋真是直接了當,毫不客氣。順帶一問,以下的特徵各位符合幾項呢?
•課題或提交物拖到期限將至才動手(例如:暑假作業拖到最後兩天才開始寫)
•只有三分鐘熱度
•難以抗拒誘惑(例如:儘管覺得對健康不好,飲酒聚會後仍要來碗拉麵做收尾)
•在報告會或會議上不懂得即興發言
•跟大人物講話會緊張
•不擅長小組協作(不喜歡跟人競爭誰比較聰明的氛圍)
•無法向人提出好問題(缺乏知識處理能力)
•看到出現在媒體上的創業家會欽佩地認為「他們都是天才」
•有點愛操心,很擔心風險
•逢人就說「總有一天要創業」
這幾點都是一般人對凡人的印象吧?上述的特徵我全都符合。
舉例來說,我並非就讀東大、京大或一流的私立大學,而是畢業於「日東駒專」中非常普通的東洋大學。(譯註:日東駒專是指日本大學、東洋大學、駒澤大學、專修大學,這四所位在東京都內的私立大學。)
求學時代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很優秀,搭電車時我都會看《新聞週刊(Newsweek)》(當然是看日文版)與《日經新聞》。不過就算看了,我也沒從中吸收到知識,完全只是裝個樣子而已。講白一點就是追求「凡人的虛榮」。
除此之外,就讀經濟學院這種平凡學院的我居然還留級。留級的原因則是太熱中於打工,打工的地方同樣是隨處可見、大家都聽過的某知名速食店。
而且,雖說「熱中打工」,其實我完全沒有想成為正職員工或店長這類遠大的抱負,並且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耕耘,純粹只是因為跟同事相處很快樂罷了。
留級後我開始找工作,可是非一流大學出身的平凡大學生該如何鹹魚翻身呢──
一般人應該會考慮到薪水不錯的大企業工作,但以我就讀的大學來看是沒指望的。如果能進入大企業集團的孫公司就該謝天謝地了。
雪上加霜的是,當時日本正值就業冰河期。在那個時代,就連大企業都吹起裁員風暴,若是到中小企業工作的話風險更大……正當我為此煩惱時,有位打算創業的人士向我提出了邀約。
當時,我半帶興趣地加入了有關創業的社團,某天一位社團成員表示:「我要創業,正在招募實習生。」前去了解詳情後,我覺得工作內容很有意思,最後便決定過去幫忙,成了那家新創公司的員工。這是我大學三年級發生的事。
詳細情形容我留到第一章再說明,總之我在那裡累積了各式各樣的經驗,十五年後,三十五歲的我才終於踏上創業之路。
嘗試創業後,我才明白「凡人有凡人的創業方法與奮鬥方法」。創業期間我都在暗中摸索,因此沒有餘力去想這種事。不過,賣掉創立的公司後,如今回顧這段過程,我發現凡人的創業是可以體系化的。這套體系即是本書要介紹的「凡人創業驅動法」。
凡人並非「什麼都不會的人」,而是自認不怎麼優秀的謙虛之人。
我認為,「無知之知」對創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此想來,前述的凡人特徵,反而可以轉變為凡人的奮鬥方法。下表是我整理出來的凡人的奮鬥方法。
如何?各位難道不覺得,只要有身為凡人的自覺,對自己反而比較有利嗎?如果認為自己很優秀,往往就會固執己見一意孤行,或是只顧著追求想做的事而失敗(這樣的創業家實在不少)。
只要貫徹執行凡人的奮鬥方法,就能像下圖一樣蛻變為創業家。
我將在本書中,具體說明這種「凡人為了凡人設計的凡人創業」。
拿起這本書的讀者,應該都是正在考慮創業的人士,要不然至少也是對創業有興趣的人。只要看了我這個「創業成功」的凡人的經驗談,相信你會認為「既然小原都辦得到了,自己應該也辦得到吧」。
倘若本書能幫助對創業有興趣的諸位讀者踏出「第一步」,這將是我的榮幸。
?
二○一九年一月
小原聖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