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蓬萊.大觀.鄉原古統(附DVD)

蓬萊.大觀.鄉原古統(附DV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437220
林育淳
藝術家
2019年12月10日
200.00  元
HK$ 180  






ISBN:9789865437220
  • 叢書系列: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


  • 藝術設計 > 繪畫 > 畫家傳記/文集











      鄉原古統(1887-1965)

      在臺灣度過三十歲至五十歲人生精華歲月的鄉原古統,本名堀江藤一郎,1887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1910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之後,前往京都女子師範學校任教。穩重的他,也極具冒險精神。1917年,年過三十歲的鄉原古統決定接受臺灣總督府邀請,來臺擔任中學教師,1920年底轉任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的美術教職。



      鄉原古統透過嚴謹線條和筆墨,以及對景進行深刻觀察與描寫的寫生技法,畫出「臺灣山海屏風」四件,以大氣魄、大尺幅的畫作,表現臺灣山川、河海、森林、奇石的磅礡氣勢。此外,《麗島名華鑑》、《臺北名所十二景》精巧的冊頁小品,優雅細緻的外觀與內容,記錄臺灣當時具有亞熱帶風情的珍奇花草,以及新興城市風光。本書即以「蓬萊•大觀」為書名,闡述他與臺灣藝壇的半世因緣。



    本書特色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

      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雕塑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

      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

      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

      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


     





    1. 啟航遠揚………9

    從松本到鹽尻/展開身負重任的藝術人生………10

    邁向東京的習藝之路………14

    探索東方古典之美………16

    來到蓬萊之稱的美麗島………27



    2. 藝術教育─從如師到如父………33

    第三高女之寫生教育………34

    推動官方展覽………43

    參與在野團體………48



    3. 在地價值─從臺北名所到麗島名華……55

    新興城市全紀錄………56

    以細密描畫及寫意,登錄亞熱帶風情………64

    對於臺灣畫壇的觀點與想法………76



    4. 臺灣山海屏風─高山大海的讚頌…79

    讚頌臺灣的山與海………80

    1930年〈臺灣山海屏風─能高大觀〉………81

    1931年〈臺灣山海屏風─北關怒濤〉………82

    1934年〈臺灣山海屏風─木靈〉………85

    1935年〈臺灣山海屏風─內太魯閣〉………86



    5. 在臺灣藝壇的交遊………91

    與日籍畫家往來………92

    和臺籍畫家交遊………97



    6. 返日歸鄉………105

    漫漫歸鄉路………106

    對臺灣的遺愛與影響………147

    在臺、日畫壇的意義………153



    附錄

    鄉原古統生平年表………157

    參考資料………159



    ?









    照耀歷史的美術家風采




      「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於民國八十一年起陸續策劃編印出版,網羅二十世紀以來活躍於藝術界的前輩美術家,涵蓋面遍及視覺藝術諸領域,累積當代人對前輩美術家成就的認知與肯定,闡述彼等在我國美術史上承先啟後的貢獻,是重要的藝術經典,同時,更是大眾了解臺灣美術、認識臺灣美術家的捷徑,也是學子及社會人士閱讀美術家創作精華的最佳叢書。



      美術家的創作結晶,對國家社會以及人生都有很重要的價值。優美的藝術作品能美化國家社會的環境,淨化人類的心靈,更是一國文化的發展指標,而出版「美術家傳記」則是厚實文化基底的重要工作,也讓中華民國美術發展的結晶,成為豐饒的文化資產。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