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

凝視珍.雅各:城市的傾聽者、堅毅的改革力量,影響20世紀城市風貌最深遠的人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54169
Robert Kanigel
林心如
聯經出版公司
2019年12月04日
197.00  元
HK$ 167.45  






ISBN:9789570854169
  • 叢書系列:The Greatest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4.8 x 21 x 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The Greatest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人物史/傳記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想親炙這位思想家與社會運動者的精彩人生,這本書值得閱讀與珍藏。



      影響20世紀城市面貌最深遠的人物。

      透過她的眼,我們得以更理解城市,更深刻明瞭美好生活的本質。

      世紀好書、都市規劃必讀經典《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作者珍•雅各最全面的個人傳記!



      她是都市規劃界的傳奇人物,是社運鬥士,同時也是職業新女性、獨立記者、母親、一介小市民……她毫不畏懼,手持美好未來的火炬,在巨變的時代裡勇於做自己。



      珍•雅各是個你無法迴避的人。

      她是都市規劃必讀經典《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的作者,改變了現代都市更新的主要潮流,扭轉了人們對都市的概念、想法,甚至是對生活的想望。



      珍•雅各是個走在時代前端、勇於挑戰的人。

      少女時期,她鬼靈精怪得緊,不斷挑戰嚴苛的教會學校教育,甚至一度被退學;成年後,她是個自由獨立的職業新女性,在泰半女性都只能任秘書、打字員營生時以書寫養活自己,並在邊養育三個孩子同時,寫出了七本書、拯救了社區。一直到八十七歲,她都還在想著這世界還需要什麼、還有什麼值得探索?



      珍•雅各是現代社會錯綜交會點的一盞明燈。

      她是活躍的社運鬥士,擅長覺察居民所需、引領議題,使人們彷彿大夢初醒,開始懂得真正將眼光放在自己的生活,放在居住的街區,實際去思考政府或專家替我們規劃的,真的是我們要的嗎?對居住本質的探索讓我們不斷思考、構築美好生活的樣態,也推動著時代向前進。



      珍•雅各獨一無二。

      曾有人輕蔑地說她不過是一介家庭主婦,她的確是,她是在街道上建立起名聲的最強家庭主婦,擁有顛覆世界的力量。她締造的成就與留下的傳奇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論及現代社會,我們很難不去談論、引用她的話語;走在街道上,我們很難不去想像她會怎麼評價此刻的街上風景。她獨特的觀察角度、看法,廣泛影響了許多領域的發展,形塑了現代都會的面貌。



      珍•雅各引領我們貼近生活,觀看平凡事物的非凡之處。



    國際媒體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珍•雅各的一生充滿了洞見、歡樂、驚奇的故事、警句、淘氣、令人意外的詼諧、有原則的行為,寫作也必然包含其中。卡尼格爾在這本讓人欲罷不能、具有高度可讀性的珍的人生傳記中,捕捉了上述的一切。──約翰•瑟威爾(John Sewell),前多倫多市長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一書的作者在顛覆了都市計畫的領域後,已經成為一位文化偶像。卡尼格爾寫的這本傳記極為引人入勝,勾勒出一位既複雜而又率真之人:「她工作認真,而且有始有終。」──維托德•里伯金斯基(Witold Rybczynski),《替代式大都會》(Makeshift Metropolis)作者



      這是一本傑出的編年式傳記,描述一位具煽動性、影響力,並且打破傳統的美國都市規劃的理論家……書中包含大量軼事,並以全面性、啟發性的敘述手法,彰顯了珍•雅各複雜的多面向。──《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對珍•雅各的經典之作《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的讀者群來說,這是一本富有洞察力,旁徵博引且富於參考價值的指南。同時,書中描繪的也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小城女孩,隻身前往大城市的勵志故事,從一開始只有速記的技能,很快地從秘書轉變成記者,進一步成為知名的建築評論家,之後更躍升為國際知名作家。──赫伯特•甘斯(Herbert Gans),《萊維敦社區居民,以及想像2033年的美國》(The Levittowners and Imagining America in 2033)的作者



      深具啟發性的珍•雅各幫助我看清我所居住的城市。現在,羅伯特•卡尼格爾幫助我了解珍•雅各。我很感謝他們兩位。──芭芭拉•嘉爾森(Barbara Garson),《往上攀趴之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生存實錄》(Down the Up Escalator: How the 99 Percent Live)作者



      卡尼格爾將珍•雅各的一生化成令人著迷的?述,書中有令人喜愛、頑強而且聰穎的主角。第一次讀到有關珍•雅各的讀者,會想要馬上去讀一本(或是全部七本)她所寫的著作。──《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卡尼格爾活生生地展現出珍•雅各這名女性,完美地刻劃身兼作家、社運分子、女兒、妻子、母親的珍,並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到,掀起都市思想與觀念的革命需要投注的龐大心血。──麗莎白絲•柯恩(Lizabeth Cohen),《消費共和國》(A Consumers’ Republic)作者



      卡尼格爾發表了至今關於珍•雅各最完整的自傳,讓讀者著迷於她獨特的天賦,同時避免了對她的神化。他揭示雅各有著不屈不撓的個性,是位熱中寫作的作家,並且最重要的是,她是有血有肉的人。──提摩西•曼奈爾(Timothy Mennel),《再論珍•雅各》(Reconsidering Jane Jacobs)編輯之一

    ?


     





    推薦序1 珍•雅各,與你我並肩而行的城市改革者 畢恆達

    推薦序2 街道之眼,城市之心:洞察庶民經濟的小市民傳奇 吳鄭重

    ?

    導論

    第一篇 資歷有限的女人:一九一六至一九五四

    第一章 寬闊的住所

    第二章 反叛者

    第三章 女性的貓頭鷹巢,以及珍•巴茨納小姐教育過程的其他里程碑

    其他人正步上成功之路

    第四章 精采奧妙的世界

    第五章 晨曦高地

    第六章 女人之職

    第七章 亞美利堅

    第八章 「貧民窟」

    ?

    第二篇 躍入大世界: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八

    第九章 幻滅

    第十章 哈佛大學的十分鐘演講

    第十一章 值得交談的人

    第十二章 提出一份手稿

    第十三章 哈德遜街上的雅各媽媽

    第十四章 硬體的缺陷

    第十五章 西村戰士

    I. 街頭鬥士

    II. 馬基維利先生和女士

    III. 拯救我們的人行道

    IV. 被鴨子啄食

    V. 「就連一隻麻雀也不行」

    第十六章 白宮午餐會

    I.? 親愛的,來場九分鐘的美好對談

    II. 黑曜石時期

    III. 特藝彩色的夢

    第十七章 五角大廈的毒氣面罩

    ?

    第三篇 奧爾巴尼大道上:一九六八至二○○六

    第十八章 自成一圈

    第十九章 安家落戶

    第二十章 我們的珍

    第二十一章 焦頭爛額

    第二十二章 亞當•斯密、馬克思與珍

    第二十三章 彼此信任的網絡

    I. 珍和她的朋友

    II. 誠實守法或尊崇位階

    III. 伊利亞姆納水陸連結道

    IV. 年老體衰

    第二十四章 重大的理念

    I.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的評價變遷

    II. 輔祭者和叛教者

    III. 遵循大自然

    第二十五章 文明之子

    ?

    注釋

    致謝與文獻

    參考資料

    ?





    推薦序1



    珍•雅各,與你我並肩而行的城市改革者




      請給我一個閱讀厚達六百頁傳記的理由。理由無他,因為她是珍•雅各(Jane Jacobs)啊!



      珍•雅各是何許人也?基於她在城市與經濟思想上的巨大貢獻,在她死後,美國與加拿大都明定了「珍•雅各日」(Jane Jacobs Day)、幾十個國家的城市定期舉辦「珍散步」(Jane’s Walks)的活動(以徒步或騎腳踏車的方式來探索地方鄰里)、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珍•雅各獎章(Jane Jacobs Medal)(以表彰對都市設計有卓越貢獻的人士)、谷歌(Google)在她百年誕辰當天以她做為搜尋引擎頁面的主圖像。



      如果你讀過由誠品書店選為百大經典的《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你會好奇,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與學術訓練,讓她可以寫出這樣的經典?如果你不認識她,你會好奇這位成長在美國長春藤盟校還拒絕招收女學生的年代,只有高中畢業,卻能夠與撰寫《寂靜的春天》的瑞秋•卡森以及《女性迷思》的作者(也是婦女運動的推手)貝蒂•傅瑞丹齊名的偉大女性,究竟是怎樣的一號人物?



      珍•雅各的父親是醫師,母親曾經擔任小學老師與護士。她從小受到父親很深遠的影響,喜歡查閱百科全書。父親告訴她,不要輕易許下自己無法實現的諾言,尤其是「我這一輩子(the rest of my life)都……」這種要賭上一生的。小學時,有次老師要同學們承諾從今以後每天都要刷牙,珍•雅各就不舉手,還說服同學不要舉手,結果被老師趕出教室。她痛恨學校教育,高中畢業就急著去工作,想要寫作或當記者。父親認為應該先學習一技之長再上班,於是她便去學了速記(那年代還沒有錄音機)。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某小報婦女版編輯的無薪助理。



      十八歲時,珍•雅各到紐約尋找工作機會,住在姊姊家(位於布魯克林皇冠高地)。有天,她在曼哈頓搭公車,受到站名克里斯多福街(Christopher Street)吸引,下了車,自此愛上格林威治村。這裡有吸引人的建築、蜿蜒的馬路,有市場、書店、咖啡館、劇院、修鞋店,是很有創造力的鄰里。她覺得這才是適合定居的場所。後來她憑著速記能力在一家公司擔任秘書,便搬到格林威治村居住。那幾年她經常探索、觀察、描繪紐約的鄰里。《時尚》雜誌還刊載過一些她的文章,當時一篇文章的稿費相當於她一個月的薪水。她從觀察人孔蓋(上面的文字)進而研究其下(紐約地下世界)管線的運作。



      當時哥倫比亞大學還沒有招收女生,想要回到學校進修的珍•雅各只能選讀推廣課程。她修了地質學、化學、動物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等,成績很好,然而她並沒有取得大學文憑。她二十五歲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書:《制憲遺緒》(Constitutional chaff: Rejected sugges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of 1787)。後來,她到《鋼鐵紀元》(The Iron Age)雜誌工作,撰寫文章。有鑑於自己的家鄉史卡蘭頓的礦產關門,二萬多人失業,數千家庭外移尋找其他工作機會,家鄉有可能成為鬼城,她撰文討論這個問題,引來各方關注,政府也因此將(服飾、背包)工廠設置在此,增加許多工作機會。但即便珍•雅各如此有能力,雜誌社老闆卻認為她是麻煩製造者。在性別歧視嚴重的當時,她曾因為女性薪水只有男人的一半,組工會爭取工人的權益。一九四三年,珍•雅各轉換跑道,進入政府單位(戰時情報局)工作,這單位成立的目的是鼓勵愛國心、說服美國人參與二次大戰。此辦公室於一九四五年收攤後,她轉往另一政府部門發行的《亞美利堅》(Amerika)雜誌工作,宣揚美國的民主來對抗共產獨裁,寫的文章被翻譯成俄文,以對俄宣傳。



      二十八歲時,她與建築師鮑伯•雅各結婚,在格林威治村買房。這地方有各種族、不同背景的居民。有了兩個兒子後,母親的角色又讓珍•雅各有了不同的觀看城市的觀點。這座城市會是一個有活力而安全的地方嗎?一九五二年,她轉到《建築論壇》(The 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任職,開始撰寫有關建築、都市計畫的文章。戰後,大量少數族裔搬遷進都市中心來找工作機會,居住在擁擠、條件很差的環境裡。政府開始大規模都市更新,清除舊房,興建高級華廈、劇院、政府辦公大樓,也為貧窮者興建國民住宅(現代主義風格的高樓)。當時《建築論壇》雜誌非常關心以下諸問題:什麼是都市更新與重建美國城市的好方法?人們應該住在高層還是低層的建物?都市空間要如何安排,讓小汽車得以通行?商業與住宅空間的關係為何?珍•雅各後來到費城、波士頓參訪,看到了舊社區的活絡與多樣,以及新高層國宅的單調與危險。當時超大街廓的國宅,缺少轉角的報攤與雜貨店(這些商店可以聯絡社區感情),高樓層則阻礙了家長關照遊戲的兒童,犯罪的危險讓人更不敢出門。



      一九五六年,《建築論壇》雜誌編輯臨時無法到哈佛大學演講,請她代打,她勉強答應,結果演講空前成功。她批評都市規劃師偏愛單調無聊的超大街廓高層國宅,卻不喜歡沿街的低矮建築,認為如果沒有糖果店、小飯館、洗衣店這些居民可以碰面的地點,居民就更難有機會相遇。都市計畫將傳統物理社區剷除的同時,也會將社會社區一併剷除。當時《財星》雜誌的編輯懷特(William F. Whyte)就坐在台下,深受她原創的想法吸引,便邀請她為《財星》寫一篇專文。然而雜誌社的其他工作人員卻抱持保留態度,認為一個騎腳踏車上班的女人,沒事的時候在鄰里搞社會運動,從沒寫過一篇偉大的文章,恐怕無法擔當此大任。一番波折後,她寫就了名為〈市區是為人民而存在〉(Downtown is for people)的文章,強調都市之所以有趣就在於豐富的街道生活。她宣稱都市規劃師所推動的開闊、公園式的、不擁擠的、對稱、有秩序的空間計畫,其實就跟墓園一樣。舊都市中心也許有些髒、有些醜,但是大規模的空間計畫會摧毀街道。洛克菲勒基金會希望她可以將此文擴大成為一本書,給她經費,可以暫時不用工作來寫書,而藍燈書屋(Random House)的著名編輯也承諾幫她出書。



      正當珍•雅各寫書時,摩西斯(Robert Moses)規劃了一條四線道快速道路,將會穿過格林威治村,毀了華盛頓廣場。此廣場是社區各族群非常重要的活動地點。珍•雅各於是組織當地居民,起來反對此道路計畫。



      摩西斯擁有權力且傲慢,持續開闢快速道路、橋樑、公園,興建聯合國總部,讓汽車族可以住在郊區,到市中心上班。任何擋在他計畫前面的,都將遭他摧毀。他認為讓不斷增加的汽車的快速移動,值得付出摧毀舊有社區當作代價。摩西斯認為要解決汽車的問題就要拓寬馬路,但珍•雅各認為道路愈寬汽車就愈多,雙方各持己見,而面對珍•雅各率領的抗議人士,摩西斯甚至在一次在會議上大吼:「其實沒有人、沒有任何人反對這個計畫,除了一堆媽媽們!」快速道路的興建案被成功擋下來了,珍•雅各也成為著名的社區領導人與公眾人物。後來,她又成功阻擋了哈德遜街削減人行道寬度以拓寬車道的計畫(她就住在那條街上)。



      一九六八年,珍•雅各因參與反越戰示威而入獄,之後為避免兒子遭徵兵到越南打仗,舉家搬到加拿大多倫多。在那裡,她又遇到興建快速道路計畫,再度聯合市民將其擋下。在加拿大,她一方面持續參與社區運動,一方面寫作不輟,出版了好幾本重要書籍。



      如果摩西斯是從鳥瞰的角度觀看都市,把都市當作一張平面圖在其上任意揮灑;那麼珍•雅各就是站在地面,從人群之中體驗都市。她在《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中提出「街道芭蕾」與「街道之眼」的概念,經紐曼(Oscar Newman)的《防禦空間》(Defensible Space, 1973)發揚光大,隨即開啟了「以環境設計防治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這門學科領域。她主張土地混合使用、高密度、新舊建築並存,幾乎與當時的主流都市計畫理論背道而馳。多數讀者稱讚她的想法原創、深具啟發、挑戰性。當然也有批評者認為,她只是想要複製格林威治村、太過羅曼蒂克、缺少對於權力結構的分析。她在另一本著作《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溫床》則大膽提出城市先於農村的論點,她所強調的創新,在知識經濟盛行的當代,仍有相當啟發。



      珍•雅各著作的中文出版,臺灣目前共有三本,包括《經濟就是這麼自然:聰明婆婆的經濟學講義》(先覺,二○○一)、《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聯經,二○○七),以及《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早安財經,二○一六)。事實上,早在「六一二大限」1之前的年代,建築學者漢寶德在一九七三年編輯的《環境心理學:建築之行為因素》(境與象出版),就選了兩篇珍•雅各的文章,分別是〈人行道的利用:安全〉與〈人行道的效用:吸收兒童〉。四年級世代的建築系學生都深受其影響。



      珍•雅各傳奇的一生,值得人們細細品味。有人將之寫成歌劇、拍了紀錄片、繪寫兒童繪本、出版有聲書,更不用說還有很多人爭相為她作傳。



      這本《凝視珍•雅各》,有何特殊之處?珍•雅各生前拒絕過很多記者為她出版傳記,但《凝視珍•雅各》獲得雅各家族授權,作者得以訪問她的家人,獲得許多私密資料,還調閱了美國聯邦調查局二百多頁的相關檔案,得以近距離描繪這位奇特人物的家族史、在家中餐廳的談話,以及周遭人士對她的感受與評價。



      想親炙這位思想家與社會運動者的精彩人生,這本書值得閱讀與珍藏。

    ?
    畢恆達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