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巷口3067:一場擾動與連結新竹舊城的教育實驗

巷口3067:一場擾動與連結新竹舊城的教育實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614369
林士平,陳延昇,許倍銜,張祐境,曾聖凱,詹宜螢,董昭民,蔡宜穎,蔡雨靈,盧柏云,羅玉婷
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2020年1月22日
127.00  元
HK$ 114.3  






ISBN:9789578614369
  • 叢書系列:青年紀實系列
  • 規格:平裝 / 228頁 / 17 x 23 x 1.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青年紀實系列


  • 藝術設計 > 建築 > 都市設計











      市場中的策展活力,擾動新竹舊城的新面貌



      新竹舊城區由老空間、老文化、老產業等元素組合形成特色,隨著時代變遷,舊有的元素逐漸衰敗,且脫離一般人的生活。如何透過有形和無形、軟體或硬體的手段,發揮些許轉變的力量?



      交大USR團隊將隱藏在新竹街廓中的傳統市場──「東門市場」視為舊城問題和機會的縮影,在這兩個大小不同的場域中,推動不同形式的行動:結合設計、科技、行銷傳播三大領域構成團隊的核心力量,在為期兩年的時間裡,透過學校課程、藝術展演、手作體驗、空間改造等方式,與新竹舊城、東門市場的店家與居民連結、互動。



      本書收錄這些擾動與連結的歷程,包括邀請在地藝術者指導學生實作,藉此親近及延續地方生命力,以及設計舊城探索、店家尋訪、手作體驗等活動,吸引新竹市民參與、深入了解舊城的歷史文化。



      此外更運用大型竹構築,串連新竹重要地景,打造供民眾休憩活動的公共空間;並規劃「巷口行動實驗室」(位於東門市場三樓,攤號為3067),以不定時的學生駐點、空間改造及活動策劃,希望引發更多改變,發揮社區裡的「巷口」功能、為市場居民服務。

      

      希望這場擾動與連結地方的教育實驗,能為其他對地方創生、地域活化、大學社會責任等議題感興趣的讀者,帶來一些觸發。

    ?


     





    推薦序 :從「巷口」看出去  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教授�林福仁

    開場,話說從頭:大學結合社會,教育的實驗  許倍銜



    第一章 音樂起手式

    里拉琴的狂想曲     董昭民

    ?

    第二章 設計× 教育× 舊城

    社計營,設計松     曾聖凱

    ?

    第三章 行動、連結、轉化

    活動是社群成形的觸媒  許倍銜

    市場中的策展活力    張祐境

    當傳統市場變成美術館  盧柏云

    ?

    第四章 社群媒體與行銷傳播

    社群媒體舊城行銷    陳延昇

    ?

    第五章 服務設計與空間改造 

    「巷口」實驗室,打造場域內的對話窗口  許倍銜

    進入場域的空間設計教育 蔡宜穎、蔡雨靈

    創新創業×服務設計   林士平

    ?

    第六章 另一種教育的創造 

    市場內的創意課程    羅玉婷

    ?

    第七章 美學與文化之舊城行銷 

    城市策展,搭建一個新舊文化交流的平台  詹宜螢

    城市構竹   許倍銜、蔡宜穎

    ?

    結語:我們一同走過的路  許倍銜

    建構兩個「工作室」的理想









    大學結合社會,教育的實驗



    許倍銜



      從社會參與到社會責任




      大學教育的「社會參與」,並不是一個新的議題。早在二十年前,台灣借鏡日本「社區營造」 的作法,就有大學教師透過教育體系引導學生進入社區中,與居民一同致力於當地社區營造,台南後壁土溝社區就是一個經典成功案例。



      過去,因為學術範圍與社會文化直接相關,人文社會領域與社會互動較為密切。直到十多年前開始,教育部推動「服務學習」的教育理念,各大學開設服務學習課程,教師們自覺性地將教育與社會結合,大學教育的社會參與,才成為一個廣泛存在、且為大眾所理解的狀態。



      社會參與帶給大學教育一個「入世修煉」的機會,師生們進入社會,以真實的世界作為練習的題材和思考的對象,以實作和解決問題為導向,進行知識與技術的傳遞。社會上的問題,經常是綜合性的問題,因而促成了整合性的教學內容,且透過第一手的經驗創造,達到深刻學習,同時獲得品格、團隊合作、待人處世的啟發。



      「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政策的提出,提升大學的社會參與層級,運用大學的優勢知識與技術能力,扮演地方的「智庫」,成為協助地方解決根本問題、促成實質改變的動力。因為肩負促進地方發展的神聖使命,大學教育必須更加「入世」、更加偏重問題與實作導向,才能進一步引發大學的內在質變,達到「教育創新」和「社會創新」的雙贏。



      新竹舊城,我們的場域



      「永續塹城在地創生計畫」由交通大學、中華大學兩校師生所組成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團隊執行,在計畫形成的階段,很自然地以所在的新竹市作為關心的對象,評估新竹市特有的狀態,選擇以新竹舊城為計畫設定的場域。相較於鄉村,城市雖然具備較多的資源,但仍然存在許多待解決、提升的地方,而城市中的老舊區域就是其中之一。



      新竹市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漢人來到新竹地區已經超過三百年,竹塹城建城可回溯到西元1827年),過去的古老歷史還遺留了部分痕跡,然而新竹的民眾對於城市的文化歷史卻很陌生,遑論其他地方的人們,經常認為新竹市是一個缺乏文化歷史深度的新興科技城。新竹市普遍存在一種「斷裂」──歷史文化的斷裂、地方紋理的斷裂。前來工作或就學的新居民,對於城市文化歷史的認識不足,且缺乏對在地的參與感和認同感,呈現一種「過客」的心態。城市之中的活動, 也存在明顯的區塊分離,新居民生活、工作或讀書大多集中在東區,和舊城區的互動不高。



      舊城區由老空間、老文化、老產業等元素組合形成特色,隨著時代變遷,舊有的元素逐漸衰敗, 且脫離一般人的生活。老舊的都市空間需要重新規劃與整頓,以符合新時代的交通、人行與公共活動需求。舊有的文化元素(宗教祭祀、音樂、工藝等),必須轉化成新的傳播形式與大眾溝通,傳承給新生代發揚光大。舊有產業的銷售環境、商品與經營型態必須更新,以符合當代的消費需求。



      針對新竹市及新竹舊城的現象,我們思索如何透過有形和無形、軟體或硬體的手段,發揮些許轉變的力量。特別是舊城中的東門市場,這個隱藏在街廓中的傳統市場,曾經歷極度繁華的年代, 現今處於極端衰落後,正要活化、有所起色的狀態。我們將東門市場視為舊城問題和機會的縮影, 在新竹舊城和東門市場兩個大小不同的場域中,推動不同形式的行動。



      設計思考與服務設計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在美國IDEO 倡導後,形成一股風潮,許多非設計領域的人士,藉由參考設計思考中提出的方法步驟(例如廣為人知的同理心、需求定義、創意發想、製作原型、測試修正五步驟),得以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並針對某一場所或現況,提出具有創意的規劃方案。在台灣,設計思考的推動十分活躍,青年學子對於這樣的概念並不陌生,而且有越來越高比例的學生,在學校接觸到設計思考的訓練。



      大學教育遵循設計思考的基本精神,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導向的批判性思考,並提出群眾的創意;結合社會參與和實踐的目標,設計思考又多了一層「社會設計」的意義以設計創意來解決社會問題、達成社會創新,更多了一份態度和使命。「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應用設計思考的方法,提出整合性、具體的設計或改造執行方案,其中接觸點(contact point)的分析、服務藍圖(service blueprint)的規劃,都是服務設計領域常用,而一般設計思考所欠缺的面向。我們透過課程、營隊,讓學生學習各種不同創意思考的方法,希望在提出各項具體規劃時,能建構出較為全面的「服務系統」。



      不同形式、規模的教育實驗



      我們的計畫成員來自設計、科技、行銷傳播三大領域,這三大元素構成團隊的核心力量,在為期兩年的時間裡,透過學校課程、藝術展演、手作體驗、空間改造等方式,與新竹舊城、東門市場的店家與居民連結、互動。例如,由交通大學音樂所副教授董昭民所開設的「里拉琴的狂想曲」 工作坊,邀請新竹在地的古琴製作師傅單志淵,帶領學生從認識木頭材料開始,經過裁切、打磨加工,製作出希臘遠古的里拉琴;接著由屏東燈會無人機燈光秀背景音樂創作者、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畢業的鄭乃銓,指導學生如何結合數位科技,發展出互動式的現代混生樂器;最後在「月夜東門vibe」活動中,所演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綠島小夜曲》,則是由台南藝術大學的胡志華老師指導。



      我們將這些擾動與連結的歷程收錄在本書中,章節編排不以時間為依據,而是依照行動的規模大小、難易度來安排。「里拉琴的狂想曲」工作坊以暑期微學分的方式開課,連結跨系所學生與在地工藝師,將多媒體技術與古琴演奏結合,藉由演出作為一種成果發表,就算沒參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老師們一樣可以透過這樣的小型實驗,在地方製造一些擾動。



      其他像是城市策展,串連交通大學、中華大學兩校師生,設計舊城探索、店家尋訪、手作體驗等活動,吸引新竹市民參與、深入了解舊城的歷史文化;「月夜東門vibe」選在週六夜晚舉行,由在地樂團柒拾壹中央店、飛鴻Faye Hong的表演揭開序幕,從新竹火車站出發,沿途經過東門圓環、圓環地下道、護城河、市政府前廣場,引導民眾走入東門市場,一起享受由音樂、展覽和美食交織而成的美好東門月夜。



      除了短期的活動,交通大學也和中華大學、實踐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聯手,以竹子為媒材創作四件大型竹構築,希望串接隆恩圳開放廣場、親水公園、北大公園等軸線,打造供民眾休憩、活動的公共空間。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系則以模擬事務所形式組成團隊,由不同小組分別針對東門市場手扶梯及店家進行空間改造。交大管理學院科技管理所副教授林士平帶領學生走入舊城,應用數位科技,製作出結合主要景點友善設施及路線的「新竹舊城友善Google 地圖」,以及開發「風起新竹AR 樂園」應用程式原型。



      不管是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或任何進入場域的行動,參與者起初往往充滿雄心壯志,期待能一口氣解決觀察到的所有問題。然而,地域的發展脈絡與關係盤根錯節,團隊初入場域常常只能先蹲點建立連結,由交大建築所開設的「服務設計」跨領域學程,從大刀闊斧的改造提案,修正為先在東門市場三樓打造「巷口行動實驗室」據點,多少反映了大學社會責任可能面臨的挑戰。



      我們把「巷口」當成團隊在東門市場裡的基地,從學生不定時駐點、與市場店家一起對外開設手作課程、在天井規劃簡易用餐空間,到舉辦「FUN 舊城──盛夏漫時光」活動,透過各種小規模的改造實驗,希望引發更多改變,有朝一日能真正發揮社區裡的巷口功能,為市場居民服務。



      計畫期間,東門市場內的代表團體開門工作室,以及發行《貢丸湯》地方生活誌的見域工作室, 曾提供不同學生小組關於東門市場及新竹舊城區歷史文化的背景知識,也是團隊策展、規劃活動時的最佳顧問。連結人們、建構關鍵的社群網路,是推動活化的第一步,而關係的建立必須仰賴行動。「擾動」不僅僅是為了喚起大眾關注和引發改變,同時也在促成「連結」的建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