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48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二版)

48個願望:《無量壽經》講記(二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8364
聖嚴法師
2019年12月30日
54.00  元
HK$ 45.9  






ISBN:9789575988364
  • 規格:平裝 / 12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阿彌陀佛之所以能成為阿彌陀佛,是因為他在修行菩薩道的階段,曾經發下四十八個大願,最後不但修行成佛,也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救濟一切眾生。



      《無量壽經》的主要內容,就是說明這四十八願的內容,以及介紹阿彌陀佛發願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種種殊勝的景況。還有我們要如何修行,才能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才不會迷失在價值觀混亂的時代。如果能依著《無量壽經》的四十八個大願修持,不但能夠安定現世的生命,更能夠依願圓滿成佛之道的莊嚴功德。



      ◆ 信心歡喜,諸佛護念,永不退轉 ◆

      我們這個世界的凡夫眾生,心多散亂,向外攀緣,受環境的影響而起伏動搖,此所謂心隨境轉,不能自主。

      到了阿彌陀佛的安樂國土,一切設施,清淨莊嚴,一切音聲,念佛、法、僧,眾生的心,寧靜穩定,外在的環境、內在的心境,都與三十七道品相應,信願具足,決定悟道!? ——聖嚴法師



    本書特色



      ☆ 讀《無量壽經》,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吉祥!

      ☆ 聖嚴法師講經特色——最古典的智慧、最現代的用法



      四十八個願望,願願都是阿彌陀佛對眾生既深又廣的大愛。

      西方極樂世界,處處都是佛法浩瀚慈悲而智慧的展現。



      # 阿彌陀佛成的佛因緣

      # 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景況

      # 四十八個大願的內容

      # 如何修行,才能往生極樂淨土?

    ?


     





    自序

    《無量壽經》的漢文譯本

    譯者及註釋

    本經組織

    阿彌陀佛大願有幾條?

    法藏比丘的讚頌

    攝取佛國清淨之行

    四十八願

    依願修行

    眾生皆往正定之聚

    三輩往生安樂國土

    胎生蓮邦

    菩薩殊勝.世間苦惱

    此界修行勝於諸佛國土





    自序



      許多中國佛教徒,在每天早晚課誦的時候,都會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對於〈讚佛偈〉中「四十八願度眾生」的句子,都能朗朗上口,但卻不知道是出於《無量壽經》。



      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阿彌陀佛,是因為他在修行菩薩道的階段,發了四十八個大願,最後不但修行成佛,也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救濟一切眾生。而敘述阿彌陀佛成佛的因緣,以及發願的願文,就是《無量壽經》的主要內容。



      目前收錄在《大正藏》中,屬於阿彌陀佛專修法門而為眾所周知的經典,計有三部,被譯成漢文的年代,以《無量壽經》最早,譯者是曹魏時代的康僧鎧;其次是《阿彌陀經》,譯者是姚秦鳩摩羅什;再次是《觀無量壽經》,譯者是劉宋?良耶舍。



      《無量壽經》不僅譯出最早,內容最豐富,被弘揚得也最早。到了宋明之後,弘揚淨土的祖師們雖然大多講述《阿彌陀經》,但談到淨土的思想時,還是要溯源於《無量壽經》。



      此《《無量壽經》講記》,先於四年前(一九九三年)的農禪寺清明佛七中講了六個晚上,只講完四十八願的願文;後於兩年前的清明佛七中再將經文的重要部分摘講六個晚上。本(一九九七)年七月,法鼓文化公司編輯部將兩次的六講,由義工弟子整理成稿,交到我的手邊,看了一遍發現,雖都是我講的內容,也似我的語氣,卻覺得空洞無物,文字鬆散,必須細心修補,才能拿得出來。



      同年十月十五日我把它帶到紐約,從十一月二日起至十七日為止,在衰病忙碌之中,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參考相關經論資料,刪修補充,謄清了兩遍,又補寫了四十八願願文註釋,幾乎是重寫了這篇講要。



      我很感謝農禪寺的佛七法會,讓我講了這部經,也很感謝依據錄音帶為此整理初稿的弟子,如果沒有底稿,我是沒有可能撰寫這篇「講記」的。以往的數種經典、偈頌及禪宗文獻講錄,也是在這種意外的情況下產生出來的。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記於紐約東初禪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