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新課綱也強調!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

新課綱也強調!讓孩子不只贏在起跑點的「非認知能力」素養教育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5112592
博克重子
王美娟
台灣東販
2020年1月31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9865112592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7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你了解新課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是什麼嗎?

    你知道只注重「學力測驗」是無法讓孩子生存下去的嗎?

    全面解析2020年教育改革後父母必須具備的

    「制定規則、對話、玩耍、接受孩子與自己、找出喜好」等五大知識



      「非認知能力」不同於IQ與考試成績這類能夠數值化的能力,而是問題解決力、靈活性、心靈回復力、自制力、恆毅力、社會性、共感力等等,這些有別於傳統的「學力」、無法數值化的個人素質。



      促使「非認知能力」受到矚目的起因,是曾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任職於芝加哥大學的詹姆士.赫克曼(James Heckman)教授所進行的幼兒教育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嬰幼兒時期的早期教育,就算加強學習層面,也只能短期提高IQ數值,無法長期提高智商。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提升最多的,反而是學習意願、戰勝誘惑的自制力、遇到難題時的耐心與毅力等「非認知能力」。



      而教育改革的關鍵就在於「非認知能力」!



    本書特色



      ◎符合108新課綱核心素養教育宗旨

      ◎比IQ更重要!培養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的日籍媽媽親身實踐

      ◎透過0∼10歲的家庭教育養出堅強又幸福的孩子

    ?


     





    前言……3

    ?

    第1章 何謂非認知能力


    無法用數字表現、豐富的「個人素質」與「生存能力」……13

    ?

    第2章 制定規則


    提升自立精神與自制力的機制……39

    在家裡實踐看看!

    計畫表 制定我們家的規則

    ?

    第3章 對話

    親子對話可提升溝通能力……67

    1 促進大腦成長的親子對話

    2 可提高自我肯定感的對話方式

    3 以理性對話提升孩子的自制力

    4 培養懂得自我表現的孩子

    ?

    第4章 玩耍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最大機會……121

    ?

    第5章 接受孩子與自己

    為了培養自我肯定感與韌性……143

    1 實踐篇:在家培養孩子自我肯定感的12種方法

    2 提高父母自身的自我肯定感

    ?

    第6章 找出「喜好」

    熱情能將人生變得獨一無二……193

    ?

    結語……218

    ?





    推薦序



    「非認知能力」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相信孩子




      身為日本人的我嫁給了美國老公,並在1998年秋天生下了女兒──絲凱(Skye Bork),當這本書的日文版出版時她就滿20歲了。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我也不禁覺得,女兒牙牙學語努力講著日語的幼兒時期,已經是許久以前的事了。



      對生長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絲凱而言,她的母語當然就是英語。日常對話也都是使用英語,不過我實在很希望她能學會日語,因此從她出生以後就刻意用日語跟她說話。



      可是,電視節目講的是英語,她與爸爸或朋友的對話也都是使用英語,因此日語進步得很慢。她會的詞彙當然也比同齡的日本孩童還少。因此,我偶爾也會感到焦急或是有些煩躁。



      某天,我一如既往地用日語跟女兒對話。當時絲凱大約3歲吧。我問她玩某個遊戲要花多少時間,她想用日語回答卻講不出來,圓圓的臉蛋泛起淡淡的粉紅色,嘴裡支支吾吾。儘管內心有點焦慮,我仍然默默地看著她,結果下一刻她笑咪咪地說:「1個Minute!」



      「1個」加上「Minute(分鐘)」。絲凱本來想講「1分鐘」,但她不知道日語的「分鐘」怎麼說,因此以自己知道的日語詞彙「1個(代表『1』)」,結合英語的「Minute(分鐘)」,用這種方式告訴我答案。



      從大人的角度來看,或許會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但實際上,這名3歲幼兒可是在短短幾秒內,動用腦中所有的「知識」與「資訊」,盡最大努力以邏輯來「解決問題」。



      而且,對於不知道怎麼講的詞彙,她並非完全使用自己的母語英語,而是遵守當時我與她之間的規定(用日語對話時一定要講日語)來解決問題。我不禁覺得,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與可能性而感到煩躁的自己很丟臉。



      除此之外,還曾發生過這種情況。某天我的法國籍女性朋友,帶著跟絲凱同齡的女兒來我家,當時絲凱似乎很想跟那個女孩子一起玩。絲凱先是很有精神地打招呼說:「Hello!」不過,那個女孩子沒有反應,於是絲凱改用日語說:「妳好!」



      我與朋友忍不住相視而笑。對絲凱而言,這也是動用所有知識的「問題解決法之一」。如果講英語對方卻聽不懂的話,就改用其他語言試試看。可惜的是,那個女孩子聽到日語後依然沒有反應,接下來絲凱便執行「問題解決法之二」,嘗試用比手畫腳的方式來溝通,最後兩人終於開開心心地玩了起來。



      這同樣是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平凡無奇的情境之一吧。然而日後我才明白,從幼兒時期開始培養不依靠父母,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堅強的心靈,對這個孩子的一生來說非常重要。此外我還學到一件很要緊的事,就是這種時候父母不要不耐煩,或是為了效率而迅速幫孩子解決問題,應該相信孩子,有耐心地等待。



      並不是絲凱比較特別,大多數的孩子原本就具備「自行挑戰、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堅強的心靈」的可能性。能否妥善引導孩子大大發揮這個能力,或是忽略了剛冒出頭的可能性,讓孩子變成沒有父母就什麼也解決不了、心靈容易受挫的人,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其實,曾經有段時期我覺得「養育孩子很困難」。我沒有自信當一名母親,也曾對女兒說出過分的話。不過,儘管在育兒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步履蹣跚,我依然保持耐心面對女兒,並且在美國遇見了令人驚訝的教育法與傑出的教育者,而我個人也因此有所成長。我在這段過程中注意到的,就是這本書的日文書名《非認知能力》。



      當時美國的教育界人士已開始使用這個名詞,這是指不同於「考試成績」與「IQ(智商)」這類能夠數值化的能力、綜合的個人素質。講得更白話一點,這不是看看教科書就能學習養成的能力,而是如「堅強的心靈」、「想像力」、「溝通能力」、「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力」、「恆毅力」、「忍耐力」等等,只能在實際生活中學到的「生存能力」。



      能夠以考試成績或IQ等數值表現的能力稱為「認知能力(Cognitive Skill)」,而上述這類基本的個人素質是無法用數值表現的能力,因此稱為「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



      幸運的是,日本2020年的教育改革方針指出,將投注心力於發展這種能力,因此未來的教育方法受到多方面的矚目。



      最近也有不少教育者指出,日本國力衰退的原因在於,日本的教育「偏重學力」,不重視人文教育。由於這個緣故,日本才會被國際貼上「在先進國家當中很罕見的、不培養創業家的國家」這個不名譽的標籤。



      不過,這股教育改革的風潮,終於吹到我所愛的日本了!



      當然,美國也並非全是優點。相信各位都知道,美國的社會問題堆積如山。不過,在建構培養「非認知能力」的系統這點上,美國無疑是領先全球的國家。



      1990年代以前的美國就跟現在的日本一樣,盛行「偏重學力」主義。結果導致徵才的企業哀鴻遍野,紛紛抱怨「畢業於明星大學的社會新鮮人,全都是一樣的面孔!講的話也都一樣,簡直就是照本宣科。這個國家難道沒有具備個人特色、充滿個人魅力的年輕人嗎?」、「難道就沒有像史蒂夫•賈伯斯那樣的奇人嗎?再這樣下去國家就要滅亡了!」。



      換句話說,稍早之前美國就發生過,日本目前面臨到的問題。於是,美國的教育界果斷地捨棄對學力的偏重,轉了個大方向致力於建構培養「非認知能力」的系統。



      正好就在這股風潮掀起不久後,我便於華盛頓特區展開了養育絲凱的任務。我將在這本書中,盡量詳細說明家庭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這個能力。



      如今養育絲凱的任務差不多要結束了,經營當代藝術館的工作也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年過五十的我目前正在挑戰全然不同的工作。「生活教練」就是我的新頭銜。



      日本人或許還不太認識這個職業,不過在美國生活教練是很熱門的工作,知名政治家與當紅音樂人都有自己的「教練」。



      在運動界,擁有教練是很正常的對吧?生活教練也是一樣,就算是平凡普通的生活,也能在他們的協助下每天過得更加幸福且充實。



      教練的工作就是提出各種問題,藉此幫助客戶瞭解自己、忠於自己,將自己的心可視化,帶著自信往前邁進。我認為這是一份協助他人規劃人生或職涯、展望「未來」的美好工作。立場就跟陪著馬拉松選手一起跑的跑步教練一樣吧。



      從事這份工作時,「非認知能力」同樣是一個重大的關鍵字。教練的工作,大部分是在激發客戶本身的「非認知能力」,在一旁陪著客戶培養這個能力。不光是孩子,任何年齡層的人只要富有「非認知能力」,就能過得非常幸福。反之,無法轉換想法、思維僵化又固執的人,大多沒受過培養「非認知能力」的教育。我也曾經是這樣的人。當時我的「非認知能力」還在發展當中,距離幸福以及屬於自己的人生十分遙遠。



      「非認知能力」也改變了我自己的人生。



      我就先從剛在美國育兒那時發生的「震撼的邂逅」講起吧!

    ?




    其 他 著 作
    1. 最高的教養:從「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培育,談世界級人才的五大特質(二版)
    2. 最高的教養:從「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培育,談世界級人才的五大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