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一場思辨之旅》10周年全新譯本,台灣版獨家序言
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
《正義》這本書探討了哲學當中歷久不衰的問題:正義代表的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或是尊重人性尊嚴,還是提倡德行?如果一個公正的社會應該允許任何不平等的存在,那麼應該是哪些種類的不平等?我們對自己的同胞是否比起對陌生人負有更多的義務?寬容是否要求法律必須對美好人生的不同概念保持中立,或是法律應該確立特定的道德理想?身為公民的我們對彼此負有哪些義務? 過去的偉大哲學家都辯論過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仍然持續存在。哲學不會產生決定性的答案。但儘管如此,每當我們試圖思考如何過自己的人生,或是扮演良好的公民角色, 所有人—不只是哲學家—就都不免要面對這些問題。
《正義》面世至今已將近十年,我很高興台灣的讀者現在可以看到這部新譯本。《正義》當中討論的若干道德與政治問題,直到今天仍在公共辯論當中居於最重要的地位:一個公正的社會該如何處理收入與財富不平等的問題?社會財貨與機會,諸如醫療與教育,該怎麼分配社會財貨與機會才算公平?是否應該允許同性婚姻?社會是否應該致力於培養公民的德行?如果應該的話,那麼該培養哪些德行?? 另外有些當今人們正在辯論的問題,則是在《正義》出版之後才開始獲致重要地位。其中有些問題所包括的主題,是我在二○一二與二○一七年兩度造訪台灣所舉行的講座中,與年輕人以及其他民眾討論過的:像人工智慧這樣的新科技,會造成什麼樣的道德影響?社群媒體會促進或削弱公共論述中的禮儀?隱私是否仍然重要,或者隱私在大數據的時代已經成了過時的東西?在醫療與教育領域中,有沒有可能避免市場價值觀腐蝕非市場價值觀?面對生育率降低與平均壽命日益延長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在過去向退休人士做出的承諾以及支持幼托與教育的需求之間做出調和?我們是否需要在不同的世代之間訂立一份新的社會契約?
那兩趟台灣之行為我帶來了深刻啟發,而講座參與者在那些問題上展現出來的深入思考與熱情也令我難以忘懷。我將會一直記得六千五百人在台灣大學體育館和我一起熱烈辯論正義問題與當代議題的關係。能夠數度與台灣的知名教授與學者進行對談,也令我深感榮幸。 希望這部《正義》新譯本的出版,能夠促使眾人持續對我們在公眾生活中面對的兩難困境進行道德省思,並且重新搭起我與台灣對話交流的橋樑。
邁可.桑德爾謹誌於美國麻州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