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二二八前後 中國知識人的見證

二二八前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942550
李筱峰
玉山社
2020年2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ISBN:9789862942550
  • 叢書系列:玉山社.其他
  • 規格:平裝 / 169頁 / 14.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玉山社.其他


  •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歷史事件












    匯集二戰之後中國知識份子的良心見證,解答二二八的歷史課題。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管台灣。台灣人民滿懷期待,迎接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一年四個月後竟然爆發了二二八事件,一場大衝突引發一場血腥屠殺。這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不幸?本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在解答這些問題時,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史料與觀點。

    ?

      本書以史料彙編、史料解讀的方式來進行。書中所收集的史料,清一色來自中國的知識份子的言論。他們之中,有的是記者,有的是作家,有的是學者,也有軍官。本書收集他們的言論,加以彙編整理,讓這些史料告訴我們戰後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各種現象,以及存在的癥結,進一步述說二二八事件的爆發與經過,並透過來自中國的一些知識份子的見證,為我們解答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課題。





    ?


     





    自序????? ?

    導言??????? ?

    第一篇?? 台海兩岸的落差?????? ?

    第二篇?? 「新征服者」來臨.台灣總督制復活?????? ?

    第三篇?? 政風腐敗.「接收」變「劫收」??????? ?

    第四篇?? 經濟逆退.「光復」變貧窮????? ?

    第五篇?? 軍紀敗壞.官兵變強盜??????? ?

    第六篇?? 文化隔閡.「祖國」變「阿山」??????? ?

    第七篇?? 大軍壓境.菁英變冤魂???????? ?

    第八篇?? 死亡人數??????? ?

    第九篇?? 事件後的檢討??????? ?



    二二八事件年表???









      這是一本史料彙編、史料解讀的書。

      為什麼要編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們先從兩位「江先生」來台說起。



      先從兩位「江先生」來台說起



      日本統治台灣的第四十年,也就是一九三五年,有一位中國著名的知識份子來到台灣旅遊,他就是中國社會黨的領袖江亢虎。江亢虎搭船從中國廈門來到基隆。上岸之後,他立刻感覺氣象一新。在遊記上面,他這樣寫著:



      基隆全市人口不足十萬,而交通、教育、衛生、慈善,種種設備,應有盡有。由廈到此,一水之隔,一夜之程,頗覺氣象不同。(江亢虎,《台游追紀》,頁七)



      十年後,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同樣也是基隆的場景,一位來自中國的記者江慕雲,站在基隆碼頭,心中有感而發,寫下這樣的論述:



      有人說,假如這五十年,不是日本人在經營的五十年,而是我們自己經營的五十年,恐怕基隆還沒有成為現代化的港市吧?(江慕雲,《為台灣說話》,頁十三)



      以上兩位江先生對台灣來說都是「外來客」,這兩位外來客的言論,正提供了名副其實的「客觀」史料。從他們那兩段話,就可以理解,終戰前台海兩岸確實存在著相當的落差。



      存在著相當落差的海峽兩邊社會—台灣與中國,終於在二次大戰之後相會了。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及九日,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在日本的廣島與長崎開花,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二次大戰終於結束,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管台灣,結束日本在台灣半世紀的殖民統治。



      兩個社會的摩擦之火——二二八事件



      台灣民眾以中國各省難見的熱情,迎接心目中的祖國。沒想到,台灣人這種歡迎「祖國」的熱情,卻在「祖國」來臨之後,迅速冷卻了!因為台灣人馬上面臨到的局面是:政風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壟斷,生產大降,米糧短缺,物價暴漲,失業激增,軍紀敗壞,盜賊猖獗,治安惡化,瘟疫流行……,民心日漸流失,終至怨聲載道。一年四個月後,爆發了一場大衝突—二二八事件!引來了一場大屠殺!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晚,台北市延平北路發生專賣局查緝員打傷女煙販並釀成槍擊民眾致死命案,二十八日台北市民聚眾向專賣局台北分局以及行政長官公署抗議,不但沒有結果,反遭行政長官公署陽台上面的機槍掃射,態勢一發不可收拾,全市騷動,商店關門,工廠停工,學生罷課,警備總司令部宣布戒嚴。由於青年民眾進入廣播電台(位置即今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向全島廣播事情發生的原委,並呼籲各地民眾起來響應。三月一日起,事件迅速擴及全台,全島各大市鎮皆發生騷動,各地蜂起抗議。各級民意代表與社會菁英立刻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行政長官陳儀交涉善後處理事宜,進而提出政治改革要求,情況漸趨穩定。然而,陳儀一面虛與委蛇,一面向南京請兵。國府主席蔣介石聽信在台軍政特務人員一面之詞,貿然派兵來台。三月八日晚,國府軍隊奉派抵台,展開鎮壓,以「綏靖」之名,對民眾進行屠殺,繼之以「清鄉」之名,進行全島性捕殺,民眾傷亡慘重,菁英犧牲殆盡。史稱「二二八事件」。



      這本書要回答你哪些問題?



      二二八事件對往後台灣的政治與社會的影響極深,甚至今天仍無法完全擺脫其影響。因此,生活在台灣的每個人都有義務了解這段歷史。



      本書的主旨,就是在蒐集、整理並解釋二二八事件的相關史料。



      有人說,「史料自己會說話」,其實這還要看讀者有無心思、有無意念想從史料裡面獲得訊息。如果有此心意,透過這本書彙編的史料,將解答以下許多問題: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當時的台灣比起中國社會,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本書第一篇將解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陳儀被派來台灣擔任行政長官之後,台灣民間稱呼他叫作「新總督」?這個問題可以從本書第二篇的史料中獲得答案。



      為什麼台灣民間將國民政府對台灣的「接收」稱為「劫收」?請看本書第三篇。



      為什麼向來以「米糖之鄉」見稱的台灣,會在戰後欠缺米糖,物價暴漲?為何在所謂「光復」的一年四個月之間,台北市的零售米價會漲四百倍?本書第四篇的史料,可以找到答案。



      為什麼過去台灣鄉間豢養在庭院的雞鴨,會在國府軍隊來臨後紛紛失蹤?為何戰後台灣社會的治安會嚴重惡化?請看本書第五篇。



      為什麼台灣民眾會將原先所熱烈歡迎的「祖國」,改稱為「阿山」?為何台灣會在慶祝「光復」、迎接「祖國」的一年四個月之後發生二二八事件?請看本書第六篇的史料。



      二二八事件到底是不是一場大屠殺?看過本書第七篇的史料,將可找到答案。



      二二八事件到底死亡多少人?是不是像某些不敢面對歷史的媒體或政治人物所說的「只有幾百人或一千人不到」?請看本書第八篇所透露的訊息。



      匯集中國知識人的言論來解答二二八的歷史課題



      以上的問題,是了解二二八事件的重要課題。這些問題的解答,往往因為目前不同的族群與立場,而有不同的解答,以致言人人殊,眾說紛紜。或許有人會質疑,本書的編者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是否因此有族群上的主觀偏見,以致在選擇史料上難免偏差?



      為了避免「身在此山中」而造成「當局者迷」;也為了避免引來「自我中心」、「主觀偏見」之譏;更為了避免落人以「族群偏見」的口實,這本書所收集的史料,清一色以來自中國的知識人(包括記者、作家、學者)的言論為對象。希望透過當時來自中國的一些知識人的見證,來解答二二八事件的歷史課題。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