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地質學家的記時錄:從山脈、大氣的悠遠演變,思索氣候變遷與地球的未來

地質學家的記時錄:從山脈、大氣的悠遠演變,思索氣候變遷與地球的未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78089
瑪希婭•貝約內魯
林佩蓉
商周出版
2020年4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9864778089
  •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288頁 / 21 x 15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科學新視野


  • 自然科普 > 科普叢書











    ◎榮獲2019年美國出版商協會大眾科學與數學類散文獎、201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傑出學術寫作作品、2018 EcoLit Books最佳環境寫作選書

    ◎入圍2019年美國筆會�E.O.威爾遜文學科學寫作獎初選、《洛杉磯時報》科學暨科技圖書獎決選、美國大學優等生聯誼會(Phi Beta Kappa)科學圖書獎決選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主任 李元希∥台大地質學系教授 陳文山∥作家 番紅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科普作家、「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副總編輯 潘昌志(阿樹老師)∥EarthWed成長社群、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 謝隆欽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劃序)



    為何覺察地球的時間脈動,攸關著我們在地球上的生存



    鮮少有人明白,地球源遠流長的歷史,橫跨了極其廣闊的時間範疇,而狹隘的時間覯,造成許多我們咎由自取的環境問題。一滴水停留在地球大氣層的時間通常是九天,這是可以輕易理解的時間概念。但二氧化碳分子滯留在大氣層的時間長達數百年之久,這就趨近於我們理解力的極限了。我們現今的日常生活面貌,是早在人類出現前即已運作的各種過程所形塑,而人類生活習慣所造成的後果,也將在我們逝去後,延續不絕好幾個世代。透過《地質學家的記時錄》可以領會到,瞭解地球在其漫長過往中的脈動,並以地質學家的思維來看待時間,的確可為我們建構不可或缺的視野,協助我們打造更永續的未來。

    貝約內魯在書中講述了地質學家如何繪示地球過往的圖像,並說明我們可如何測定固態地球各種作用(例如造山、侵蝕等)的進行速度,再將之與海洋、大氣層較不穩定的脈動比較。發生在地球系統內的變動,速率不一,有快有慢,需要用包羅多重時間概念的世界觀來審視,也就是貝約內魯所說的,要能夠「綜觀時間」(timefulness)。她闡明在地球變遷加快的人類世,為何綜觀時間至關重要,並提出妥善的解決之道,藉以建立更有時間素養的社會。

    此本引人入勝的好書,以嶄新的面向省思人類在時間軸中所處的位置,讓我們可以在跨越多個世代的時間尺度上做出決策。與人類短促的生命相比,地球的壽命可能看似長不可測。但若如此看待時間,便是否定人類與地球歷史密不可分的關係-以及人類對地球的影響有多麼廣大。



    各界讚譽

    在貝約內魯的筆觸下,岩石以溫婉的聲音述說著我們這個美麗星球的故事。《地質學家的記時錄》內容引人入勝、論述清晰流暢,其提醒我們,當下這一刻,只是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連結,但當今的世界過於關注眼下的一切,往往輕忽了這個事實。

    ——露絲.迪佛萊斯(Ruth DeFries),《趨動成長的巨輪:人類如何化自然危機為轉機》(The Big Ratchet: How Humanity Thrives in the Face of Natural Crisis)作者



    以熱切的口吻適時呼籲建立「地質素養」(geo-literacy)的急迫性。

    ——大衛.蒙哥馬利(David R. Montgomery),《泥土:文明的侵蝕》(Dirt: The Erosion of Civilizations)與《培植革命:讓我們的土壤重獲新生》(Growing a Revolution: Bringing Our Soil Back to Life)作者



    本書為精湛之作,行文縝密,詳確引介最新科學理念。書中以地質觀點探討現代氣候的變遷,並有力呼籲世人起身採取行動。《地質學家的記時錄》是我讀過最棒的科學書籍之一。?

    ——詹姆斯.勞倫斯.包爾(James Lawrence Powell),《地球科學的四大革新:從異端到真理》(Four Revolutions in the Earth Sciences: From Heresy to Truth)作者



    本書言簡意賅,寓意?永,從約四十五億年前地球的誕生,以至人類引發的氣候變遷問題,細細講述地球的歷史。貝約內魯想傳達的訊息是,我們必須瞭解地質時間的意義,才能意識到我們現下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並採取因應之道。

    ——賽門.蘭博(Simon Lamb),《山上的惡魔:尋找安地斯山脈的起源》(Devil in the Mountain: A Search for the Origin of the Andes)作


     





    序言:無時勝有時的誘人世界

    對於周遭的景觀和一塊塊岩石,我也彷佛可以綜觀其過往與未來;沉浸在其蘊含的故事中,我看見往事依然在目,覺得這些往事甚至有一天能夠以美麗的面貌再現眼前。從此種感觸可以窺見的,不是時間「不復存在」,而是時間「無所不在」,也就是深刻意識到,世界是如何由時間造就而成。



    1 綜觀時間的重要性

    理解了某個特定景觀之所以形成特定樣貌的緣由,就像是知悉了某個普通詞語的語源,剎那間有種徹悟之感。一扇窗戶於焉開啟,照亮了久遠但仍可辨識出的過往--好比記起了遺忘已久的事物。這扇窗戶的開啟,賦予了世界多重的意涵,也改變了我們對人類在世上所處地位的認知方式。



    2 時間地圖

    地質學科宛如一部光學裝置,可以用來照見地球留存在各度空間的文字。用地質學的觀點來思考,就像是用腦海映照萬物,範圍除了表層可見的事物,也包括表層底下存在的事物,無論是出現在過去或未來。



    3 地球的步伐

    我們可以想見在一個運作機制截然不同的星球,地表形態的改變會過於快速,使肉眼可見的生物來不及演化適應,好比伴奏芭蕾舞的管弦樂團演奏得飛快,以致舞者無法跟上節奏。所幸,地球大樂團的所有成員,無論是火山、雨滴、蕨類植物或雀鳥等,都能配合彼此的節奏同步演出。



    4 大氣的變動

    大氣的歷史是部成長小說,講述著一座星球經歷蛻變而成熟的過程。就像一棟建築物裡的空氣--可能散發煙味、霉味,通風良好,或是充滿了燒菜做飯的味道--地球的大氣層也會大大顯露出其居民的生活習慣。



    5 高速推進的變遷

    在我的生命歲月中,人類已經輕率地搗毀了遠古的生態系統,而經過漫長時間演化而成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也在我們手中化為殘片。我們已驅動了在地質史上少有前例的變遷,而這些變遷將使遙遠的未來蒙上長長的陰影。



    6 綜觀時間--烏托邦與科學思維

    地球一直在對我們說話。在每一塊石頭中,地球都揭示了永恆的真理或良好的經驗法則;在每片葉子中,都有一座原型的發電廠;而在每一個生態系統中,都有一個堪為模範的健全經濟體。套用李奧帕德的名言,我們必須開始「像山一樣思考」,洞察這座古老複雜、不斷演進的星球,了解其所有習性及棲息其中的萬物生靈。



    後記



    附錄一 簡版地質年代表

    附錄二 地球現象的持續時間及變動速率?

    ? ? ? ? ? ? ? A.?? ?壽命

    ? ? ? ? ? ? ? B.?? ?滯留時間與混合時間

    ? ? ? ? ? ? ? C.?? ?變遷的速度及速率

    ? ? ? ? ? ? ? D.?? ?各種循環及再現週期

    附錄三 地球史上的環境危機:前因後果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