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黑洞捕手:台灣參與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故事

黑洞捕手:台灣參與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故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799602
陳明堂
天下文化
2020年3月31日
150.00  元
HK$ 127.5  






ISBN:9789864799602
  •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科學文化


  • 自然科普 > 天文學/地球科學 > 天文觀測/氣象











    天大的事,台灣做到了!



      當我們可以上太空,可以看見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那麼,眼前還有什麼挑戰,是我們沒有勇氣面對的?— 蔡英文 中華民國總統



      ☆地表最大的天文事件——黑洞攝影的幕後故事

      ☆全台灣最強的望遠鏡建築團隊,遠征沙漠與極地的冒險

      ☆資源有限的台灣,在國際舞台上以小博大的智慧




      終於,人類見證了黑洞的存在,

      進一步證實廣義相對論,

      距離完成宇宙之謎的大拼圖,

      又邁進大大的一步。



      中研院領軍的台灣望遠鏡建築團隊,

      是這次全球黑洞攝影計畫的關鍵推手。

      二十五年來,他們面對著

      氣候的嚴酷、離鄉背井的孤獨,與國際政治的凜冽……

      他們建築的,不是望遠鏡,

      而是智慧的天梯,

      把宇宙的真相帶到人類眼前。



    國際權威推薦



      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誕生,讓全世界都看見台灣的研究實力。陳明堂重現二十五年來,幕後團隊以小搏大、克服困難,探索宇宙的過程。他們是激勵人心的台灣黑洞捕手,吸引下一代投入基礎科學領域!——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院長



      神秘的黑洞,世人都想一窺究竟。終於在2019年,全球眾多團隊齊心協力,捕捉到第一張黑洞照片!解謎過程中,科技部長期支持的中研院及大學的天文團隊貢獻卓著。本書《黑洞捕手》敘述台灣團隊的奮鬥歷程,傳神刺激,值得一讀!——陳良基 科技部部長



      台灣團隊胼手胝足,克服高山與極地的惡劣環境,把一件件台灣設計、製造的精密裝備組合完成,並在太平洋、南美及北極精準運作。感謝每一位參與計畫的中研院專家及中科院同仁,你們一直都是最棒的團隊。——杲中興 中山科學院院長



      從風光明媚的夏威夷,到世界盡頭天寒地凍的北極圈,陳博士科學探險之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今他能在公餘之暇將這些精采過程寫成《黑洞捕手》一書,對喜愛天文醉心宇宙的讀者而言,確是一大福音!——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第一張黑洞照片是科學的重大突破,而中研院天文所是我們的關鍵夥伴。台灣為了讓陣列看得更遠,展開英勇旅程,把望遠鏡送到格陵蘭。我很高興陳明堂說出台灣的努力,希望這些精采故事能鼓舞新世代起身仿效。——海諾法爾克(Heino Falcke) 事件視界望遠鏡科學理事會主席



      陳明堂生動描述這起科學冒險,讓眾人知道台灣團隊在這項計畫中有多麼重要。跟這些優秀夥伴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我希望他們順利完成格陵蘭望遠鏡,帶人類看得更遠、更清晰。——謝普多爾曼(Sheperd S. Doeleman) 事件視界望遠鏡創始總監



      ——李遠哲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央研究院前院長



      (依來稿時間排序)

    ?


     





    推薦序 孫維新

    作者序 陳明堂

    關於黑洞攝影,你可能想知道……

    第1章 浩瀚星空

    第2章 踏入天文界

    第3章 召兵買馬

    第4章 地球和宇宙的連接點

    第5章 槍聲響起

    第6章 原型機風波

    第7章 拆解原型機

    第8章 原地踏步

    第9章 猛踩油門

    第10章 極北之地

    第11章 最後衝刺

    第12章 第一道光

    第13章 黑洞現形

    結語 未讀千卷書,已走萬里路

    致謝

    附錄

    圖片來源

    中英對照表





    推薦序



    在世界盡頭遠眺黑洞的美麗剪影




      黑洞,常出現在科幻小說和報章雜誌中,對一般人而言,黑洞既古怪又神祕,好像是一隻隱藏在宇宙黑暗角落的巨獸,偶爾會探出頭來,吞噬不小心走得太近的恆星。但對天文工作者來說,黑洞早就已經是一種平常的天體,只是因為它的重力場太強,把自身內部的時空扭曲得太厲害,所以連光線都跑出不來,離得遠遠的人只知道夜空某處有個看不見的「緻密天體」,個子雖小、重力場卻強,沒有東西能出得來,這就好像1756年英法爭奪印度半島殖民利益的時候,法國人在孟加拉設置一間極小的監獄,關押英國人犯,稱做「加爾各答黑洞」,因為進去的人都沒再出來!這個惡名昭彰的歷史事件卻讓天文學家得到靈感,從此以後這種天體就以「黑洞」為名。



      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念研究所的時候,博士論文研究的是「類星體」,這種天體看起來像是正常恆星,但其實是遙遠星系核心的巨大黑洞,正在大口吞吃周遭物質,使得核心異常明亮,遠看就像顆恆星。當物質落向黑洞的時候,會在它周遭形成一個旋轉的圓盤,稱做「吸積盤」,愈接近黑洞的地方溫度愈高亮度愈強。這個理論模型當時已成主流,但是從來沒有人真正看到過遙遠星系的明亮核心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我還記得有回和指導教授在加州大學天文台做觀測,晚飯吃完教授擲叉而嘆,說半輩子研究類星體中央的「黑洞吸積盤」,只希望有天能搭上太空船,飛到星系核心近旁去看上個幾秒鐘,弄清楚自己做的研究是對是錯,就於願已足!我心裡想著要去你去,那地方高能輻射太強,知命者不立於巖牆之下,我可不想參加這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極限觀光團!沒想到時隔三十年,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畫的一群天文學家,還真的讓我們看到了遙遠星系中央的實況畫面,而他們並不用離開地球!



      2019年4月10日,連台灣一起,國際上總共有六個地方,在台灣時間晚上九點鐘舉行聯合記者會,發布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觀測星系核心「黑洞吸積盤」的圖像!這個在2017年的觀測,經過了兩年的數據處理,終於驗證了百年前愛老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這個發現是如此的震撼人心,注定會成為本世紀中數一數二的科學成果!而台灣有幸廁身於發現者團隊之中,讓我們同感光榮!



      M87橢圓星系雖然離我們有5,500萬光年之遙,但它核心黑洞的質量可不容小覷,推估應該高達65億個太陽質量!但為何要看到這個聽來巨大的黑洞如此之難?就因為黑洞質量雖大,但是密度極高,所以體積很小,就像是在學校操場中央擺上一顆塗黑了的小乒乓球,周遭有個巨大圓盤環繞,圓盤上鑲了一萬顆一百瓦的電燈泡,當這些電燈泡同時點亮,您覺得我們可以從遠方看到中央那個「小黑球」嗎?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幅度的提高觀測的解析率,直取核心,看向星系中央,希望周邊明亮的吸積盤,能襯托出中央那個全黑的小球來!而提升解析率的方法,就是聯合世界各地的無線電波望遠鏡對M87作同步觀測,等同於創造一個直徑將近地球大小的大型碟面來!這是EHT計畫的最初想定,但要建立這樣巨大的聯合系統,必須要有好些科學家和工程師上山下海,去拓寬地球視野,解析星系中心!台灣團隊從計畫初期就加入了這個合作之中,在儀器的製作和調校測試上,有極為關鍵的良好表現,團隊中的靈魂人物之一,就是陳明堂博士!



      九零年代初,陳博士在中研院天文所重新設所的草創時期,就加入了天文所的儀器團隊,後來因緣際會,在賀曾樸院士的帶領下,成為次毫米波觀測設備的主要建造和組裝測試工程師,從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SMA),到智利的阿爾瑪陣列(ALMA),再到北極圈裡的格陵蘭望遠鏡(GLT),陳博士無役不與,從風光明媚的夏威夷,到世界盡頭天寒地凍的北極圈,陳博士科學探險之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今他能在公餘之暇將這些精采過程寫成《黑洞捕手》一書,對喜愛天文醉心宇宙的讀者而言,確是一大福音!



      在書中陳博士從他街頭小子狂放少年的日子談起,成長過程中花了不少時間研究撞球的物理現象,直到大學才真正開始認識科學,走上了後來工程師的旅人生涯!整本書雖然講得是他的成長經驗,但同時也敘述了中研院天文所的發展歷程,和世界上無線電天文學的尖端進展,內容豐富,逸趣橫生,讀來不忍釋手。



      在此要恭喜陳博士明堂兄,除了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身分之外,中年華麗轉身,又成了幽默善感的文青作家!希望格陵蘭望遠鏡能早日投身聯合觀測,為台灣在世界科學的舞台上再添異彩,也希望陳博士能持續寫作,以精采的科學探索激勵有志天文的年輕一代,讓更多人走入自然、望向宇宙!

    ?
    孫維新

    2020年3月12日




    其 他 著 作
    1. 刑法總則修正十年之回顧與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