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網絡與階層:走向立體的明清繪畫與視覺文化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60436
王正華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5月13日
263.00 元
HK$ 223.5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6660436
叢書系列:
藝論叢書
規格:平裝 / 392頁 / 19 x 26 x 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藝論叢書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理論
同
類
書
推
薦
圖解合成器入門
圖解流行•搖滾 吉他大師技法
花繪物語:畫筆下的植物學
Pattern Design圖解圖樣設計
清明上河圖:宋朝的一天
內
容
簡
介
本書共收錄七篇論文,採取「網絡」與「階層」的研究取徑,探討明末至盛清時期藝術的社會文化現象。所謂「網絡」,指的是不同人物、群體、地域或場域(例如宮廷與民間社會)所形成的連結或對照組合,而「階層」則是指不同社經與文化屬性的群體,可以是人物,也可能是藝術品。作者立足於人與物的社會性,試圖跳脫單一畫家或風格系譜研究的定點直線式理解,對明清時期不同網絡與階層的視覺物品或藝術言說進行考察,極力呈現出當時繪畫與視覺文化更全面與立體性的圖像。
第一、二章以晚明畫家陳洪綬為中心,藉由對其晚年人物畫作和畫論的討論,勾勒出當時文人階層的生活情境與文化現象;第三、四章則將焦點轉向中下階層的文化商品,探究晚明城市圖像與福建版日用類書中的書畫圖像,試圖重構當時一般社會大眾的文化消費現象。第五章進一步討論乾隆朝宮廷如何運用城市圖的傳統,重新塑造蘇州的城市形象,並透過察覺此形象與蘇州民間作坊所生產的版畫,在景物選擇或描繪角度上的相似性,推敲出中央與地方的互動,以及政治權力和文化消費的糾結轉借。最後兩章,作者關注十八世紀的蘇州版畫,除了從它的風格來源和傳播狀況來思考蘇州版畫作為中歐藝術交流案例的歷史定位與文化意義,也討論版畫產業的商業面向,分析當時藝術類文化商品的市場發展和消費區隔。
本書的研究偏向社會藝術史,尤其著重於較下階層的藝術言論與商品,將其放在整體社會文化中討論,而不再侷限於少數幾位掌握言論市場與藝術品味的上層文人士大夫,因此可以看出上下階層、不同區域或場域間的互動對比,可說是開拓了藝術史研究的界限。而書中大篇幅討論城市圖像,也開啟了中國藝術史對於藝術商品化及藝術市場研究的先聲。最後以全球史角度來觀察近代早期歐洲與東亞之間的圖像交流,更是提示了明清藝術史的嶄新課題。
?
目
錄
圖版目錄
彩色圖版
導論
1 女人、物品與感官慾望:
陳洪綬晚期人物畫中江南文化的呈現
2 從陳洪綬的〈畫論〉看晚明浙江畫壇:
兼論江南繪畫網絡與區域競爭
3 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
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
4 過眼繁華:
晚明城市圖、城市觀與文化消費的研究
5 乾隆朝蘇州城市圖像:
政治權力、文化消費與地景塑造
6 清代初中期作為產業的蘇州版畫與其商業面向
7 從全球史角度看十八世紀中國藝術與視覺文化
注釋
參考書目
?
序
導論
一、本書主旨
回顧過往十多年的研究痕跡,筆者大概可將自身的研究分成三大議題群。首先,以政治權力為主題,討論三位皇帝如何運用物品形塑帝王角色、建構皇權象徵與想像政治版圖。這三位皇帝分別為宋徽宗、明宣宗與乾隆皇帝,橫跨三個朝代,但為宋代之後三位重視宮廷藝術生產與其政治意義的帝王,在皇權與物質文化的關係上有所發明。
若脫離宮廷的範圍,筆者關注於與繪畫、版畫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筆者企圖跳脫單一作品的研究,而從社會集體性的角度尋思共相,並觀察此一共相如何在其脈絡中促發或呈現當時重要的歷史現象。在一系列關於明末至盛清繪畫與版畫社會面向的研究中,筆者嘗試透過具有不同地域與不同社會階層特質的視覺物品與藝術言論,構築出多層複雜的橫斷面,讓該時期的藝術史有一網絡與階層對照觀看的立體感。
筆者研究的第三個議題群「近現代中國的展示文化」,全然脫離藝術品風格與形式的討論,而從展示與觀看行為審視中國在二十世紀初期的重大轉變。博物館研究較為狹窄,以展示文化為題可包含博物館、博覽會與出版品等多種展示空間與社會場域。在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或為了塑造個人、群體或國家形象,影響輿論,或為了建立國家文化遺產,教育大眾,展示的行為與概念相形重要。展示文化積極參與公共空間與大眾意識的形成,甚且成為國族文化建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集中於討論第二個議題群,也就是明清藝術的社會文化面向,藉由觀察形成網絡與階層的集體性藝術實踐,呈現明清繪畫與視覺文化更全面與立體性的圖像,有別於單一畫家或風格系譜研究的定點直線式理解。「網絡」指的是不同人物、群體、地域或場域(例如:宮廷與民間社會)所形成的連結或對照組合,「階層」指的是不同社經與文化屬性的群體,可為人物,也可能是藝術品。
本書尤其強調對於較為下層的藝術言論與商品的研究,例如:晚明福建日用類書中的「書畫門」、晚明城市圖像與十八世紀蘇州版畫。以往討論藝術言論時,往往侷限於少數幾位掌握言論市場與藝術品味的上層文人士大夫;對於下層藝術商品的研究,則將其孤立分析,彷彿與主流藝術言論或創作毫無干涉,這樣的研究勢必難以進入現今藝術史研究的潮流中。筆者的研究企圖將較為下層的藝術言論或商品置於整體社會文化中討論,看出上下階層、不同區域或場域間的互動對比,相關研究不再是屈於藝術史研究角落的專家之學,更能引起學界共鳴。(未完)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走向公開:近現代中國的文物論述、保存與展示
2.
走向公開:近現代中國的文物論述、保存與展示
3.
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4版)
4.
結構方程模型:運用AMOS分析
5.
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3版)
6.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1:民國十六年一月至八月(二版)
7.
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附光碟)(2版)
8.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60)-民國三十四年三月至五月 [軟精裝]
9.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61)-民國三十四年六月至七月 [軟精裝]
10.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34):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至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