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藝術疆界: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

藝術疆界:那些年海外藝術家訪問錄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822470
何政廣
藝術家
2020年6月02日
160.00  元
HK$ 144  






ISBN:9789862822470
  • 叢書系列:藝術欣賞、美術論叢、美術行政、畫家專輯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欣賞、美術論叢、美術行政、畫家專輯


  •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家傳記











      1970年代,作者曾在環遊世界時訪問了不少旅居海外的華裔畫家。當時,許多畫家都嚮往著巴黎、紐約等藝術環境,而到海外開創新天地。他們身處異邦,接觸國際最新藝術潮流。



      時光飛逝,回看這些訪問,已成歷史的一部分。如今,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不僅對世界藝壇深具影響力,在美術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繪畫藝術的價值,在於創意及時代演變下獨特的表現境界,以及兼具人性感觀實質的思維。本書特將當初的訪問錄集結成書,除了珍貴的圖像與照片,也增補藝術家的近年代表作,期許此書能讓更多讀者認識這些藝術先驅的創作與思想。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作者於1970年代訪問多位重量級海外藝術家的訪談,將帶領讀者循著他們最真誠的創作思路,重新認識這些半世紀前的藝術先驅。


     





    代序:昨日的訪談、今日的歷史�蕭瓊瑞 ──── 4

    自序�何政廣 ──── 6


    .王己千(C. C. Wang.1907-2003) ──── 8

    .朱德群(Chu The Chun.1920-2014) ──── 26

    .趙無極(Zao Wou Ki.1921-2013) ──── 50

    .霍剛(Ho Kan.1932- ) ──── 78

    .夏陽(Hsia Yan.1932- ) ──── 100

    .蕭勤(Hsiao Chin.1935- ) ──── 128

    .彭萬墀(Peng Wan Ts.1939- ) ──── 154

    .韓湘寧(Han Hsiang Ning.1939- ) ──── 178

    .陳建中(Chan Kin-Chung.1939- ) ──── 194

    .陳英德(Chen Ying Teh.1940- ) ──── 204

    .姚慶章(Yao Cing Jhang.1941-2000 ) ──── 224

    特別收錄�

    .絢麗和諧:新美術導師──廖繼春的藝術、時代、風格與影響 ──── 240

    .中國前衛繪畫的先驅──李仲生 ──── 260





    ?





    代序



    昨日的訪談、今日的歷史

    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台灣美術史研究學者)




      何政廣,是20、21世紀華人藝術圈最具影響力的藝術雜誌發行人與出版者;但這樣的成果,絕不是僅止來自他的辛勤工作與善於經營,而是他對藝術敏銳的感知與堅持的熱忱。20世紀70年代開始,他就是台灣藝壇最重要的「寫手」,也是建構台灣當代藝術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推手」之一,歷經半世紀而不輟。



      1977 年,是何政廣離開《雄獅美術》創刊主編的職位、自創《藝術家》雜誌的第二年;他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訪問美國並環遊世界,除了探訪各個知名的美術館、博物館、美國藝術大學、藝術家外,也拜訪了多位旅居海外的華裔藝術家,而這幾位都是在當年現代繪畫運動中的先驅者,為傳統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從不同的思維角度進行各種不同面向的探討、嘗試與實踐。



      70年代,也是台灣美術進行本土化努力的時代,被認為是來自西方影響的「現代繪畫」進入低迷、沉潛的階段,而這些海外的藝術家正是延續「現代繪畫」探討的一股重要力量。身處西方文化世界,他們以堅毅的精神、刻苦的生活型態,背負著巨大的傳統文明包袱,實踐他們的理想,並贏得國際藝壇的敬重。半個世紀的時間洗鍊,



      證明這些人都已是美術史上重量級的人物,也在世界藝壇產生一定的貢獻和影響。



      何政廣的訪談,維持一貫超然、客觀的態度,忠實呈現藝術家的生活、思想和創作特色;加上他優美的文筆,讓人有一份強烈的臨場感。



      但不同於一般的藝文記者,何政廣對於藝術理解的深度和敏感度,在一問一答之間,巧妙引導藝術家釐清各自創作的生成背景、思考課題、應對態度,以及呈現的創作脈絡與風貌。在個人從事台灣戰後美術現代化運動的研究過程中,何先生這批海外訪談資料,成為我最重要的參考與啟發。



      何政廣訪談文章的另一特點,是同時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史料照片。個人觀察:何政廣經常隨身攜帶一只簡便的相機,遇到藝壇的任何人、地、物、事,都會即時攝影存檔;因此,藝術家出版社累積的台灣藝術圖像與史料,也是台灣文化、歷史的一項瑰寶。



      何政廣此書的出版,相距撰寫的年代,已然半個世紀;昨日的訪談,已然成為今日的歷史。訪談內容的結集,固然是一項歷史建構的必要工程,尤其在2020年代,台灣文化部推出「重建台灣藝術史」政策的時刻;訪談內容的重新閱讀,也再次驗證這位今日華人藝術出版界的巨人,當年獨到的藝術眼光與見解。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