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宗鏡錄略講(5)

宗鏡錄略講(5)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059278
南懷瑾
老古
2020年6月08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6059278
  • 叢書系列:南懷瑾講述
  • 規格:平裝 / 392頁 / 14.8 x 21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南懷瑾講述


  • 宗教命理 > 佛教 > 佛教經典/解說











    舉一心為宗,照萬法如鏡。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因未明佛法而起的種種流弊及諍論,乃邀集天台、賢首、慈恩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自己則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

      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宗鏡錄》成書千載,歷宋元明清各朝,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其影響之深遠;然其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懷瑾先生有鑑於此,乃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為有志研究之讀者學人,指點迷津。


     





    第八十一講 有心鬼神看透你

    有心修不成無心

    就這麼「了」!

    別在光影門頭上玩弄精神

    五字真言與千杯茶的祕密

    大學之道是個咒語

    真理一個 凡聖無別

    悟境是夢境

    有心鬼神看透你

    一切無境界 是名大境界

    凡得都在退轉中



    第八十二講 秦鏡造影兩重虛

    菩薩情懷與英雄心態

    五方佛的冤情

    天子轉識成智的法要

    寶鏡三昧論

    莊子的參禪法門

    本無佛如世間日



    第八十三講 月眉弧下別點睛

    憶和想之別

    白骨觀的殊勝

    五眼簡介

    佛眼無所不見、不可見、沒有見

    東方人的天堂與西方人的天堂

    聖人不信用五眼

    大菩薩的好毛病

    無等等心非斷滅



    第八十四講 痴向齋罷托空缽

    喜怒哀樂不留影

    無心豈是無情物

    端著空碗的修行人

    不知以為知的過患

    事能顯理 事能覆理



    第八十五講 大道消在無言裡

    要悟理 不要被理誤

    福德很重要

    拜九年佛、睡三年覺的奇僧

    教理次第須明辦

    天真一現百妖除

    定慧消在無言裡

    學佛難得是平凡



    第八十六講 泥牛入海怎麼了

    泥牛入海證無心

    識神常生因緣果

    未達身空 更執法有

    無我的人最尊貴

    我與無我之間

    身見最難忘 果位更難捨



    第八十七講 意密造山河

    我們意識所直截呈現的世界

    一本一切智學的專書

    人生不外境界行為與成果

    佛法要能百分之百兌現

    功德是完善的實踐



    第八十八講 長生殿上空王仙

    真理與是非

    般若學大師的醫學成就

    真理一個法萬千

    病結要解析清楚

    入道要心空乾淨

    修行是科學的實驗

    根塵相對產生的修持境界

    預知時至的大儒

    生死現象的粗細

    勸人放下易



    第八十九講 吉樂一事無

    佛願真實不虛

    生病的佛有長生不老的徒弟

    吉樂一事無

    食道最貪

    沒有毒心就成佛了



    第九十講 自命超聖反落邪

    搞不清楚事理的修行人

    被業力牽著走的「誤道者」

    自命超聖反落邪

    真假之間

    阿賴耶識與生死輪迴

    欲識其體 先辨其相



    第九十一講 剎海繁興孤零裡

    名相的世界

    自證要合於公道

    ?海繁興孤零裏——佛法的數理觀和緣起觀

    佛道行者是發願遍學一切法的大通人



    第九十二講 善行能發本明耀

    不自欺、欺人、被人欺是佛境界

    佛教的開礦術

    善行能發本明耀

    直心之善,爽快!痛快!

    深心之智,透頂!透底!

    兩位佛儒前輩的啟示

    真正的佛心是什麼?



    第九十三講 萬象拈作一毛看

    修行不利世,你成佛與我何干?

    學佛的朋友,你有「狹心症」嗎?

    心堅固,還要有辦法、能深入

    年輕人與老年人腦子不靈光的問題

    被美化的煩惱

    惱人的幸福日子

    你每次生氣多久?

    與生活打成一片的大修行

    理事無礙的實例

    一毛念上圓十心



    第九十四講 道眼由見瞎

    南能北秀一家親

    夢是真有還是假有?

    心與物相不相應的問題

    不要著相 也別落空

    斷煩惱小心落斷見 信宗教小心落常見

    五見矇蔽眾人心



    第九十五講 言行一如水同雲

    有其事無其理,是智慧不夠

    言行相應很難

    下一場雨洗不清久污的古鏡

    修行人像煉金師

    中國文化裏的通人

    諸佛所遇到的難題

    自動自發 自助自度



    第九十六講 大士由來是童軍

    菩薩是童子軍

    不生不滅的法身和奇妙的化身

    道家的兩種化身境界

    生命放得下 才能現大莊嚴、起大作用

    佛的幾種奇相

    這個一用就靈

    妖怪是人造的

    進進退退為哪般?



    第九十七講 名階利潮總進退

    佛名如特赦令

    如地球在太空中輪轉不墜的住心境界

    驕慢心別解

    人類的宿命 宗教人的業障

    佛教的正式生與預科生

    修行重功夫更重心性涵養



    第九十八講 遼遼天地一奇謎

    在精微處辨證幾種錯誤的佛法概念

    物質與精神是實在嗎?

    心與物真的沒有嗎?

    宗教、哲學、科學的歷史進程

    識有分化之用,還是只有唯一心體?

    有道可修、有果可成的執著

    一切皆空的執著

    大乘菩薩的執著

    一切唯心的執著

    玄奘法師對唯識學派的看法

    人類文化思想史中爭論的主題



    第九十九講 誰來洪荒下靈種

    一「我」出頭 萬邪競起

    正解佛性如虛空的意義

    糾正修行人執空不知不空的毛病

    破解將如來藏看成真有各種不同事物在裏面的觀念

    要了解眾生本心本來就沒有生死的虛妄之法

    要突破被開始和結束的觀念限制而錯認的佛法

    原始宇宙生命出現的道理左右了一切世間法觀念的形成也是佛法修證成不成就的關鍵





    前言



      《宗鏡錄》為中國佛教傳世的經典名著,作者永明延壽禪師生於唐末五代,為禪門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見於當時禪宗徒眾,不看經教,「唯專己見,不合圓詮,或稱悟而意解情傳,設得定而守愚闇證」的弊端,以及當時天臺、賢首、慈恩三門宗徒,未見佛法全貌,不能融通所產生的諍論,乃邀集此三宗知法比丘,互相問難,而由他以禪宗心要加以折衷,著成此書。



      作者為使人斷除疑惑,書中引據佛經及中印聖賢論著,達三百本之多。這在中印有關佛學論著中,是,而至今仍未曾有過的。難怪他自許本書「和會千聖之微言,洞達百家之祕說」、「是千聖入門之道,諸佛證真之道」。而他確實也不負此壯言,千載以下,歷宋元明清,以至現代,廣受好評。凡通曉中國佛教史者,無不知此書影響之深遠。深研禪教之雍正帝,甚至以他為「震旦第一導師」,並以《宗鏡錄》為「震旦宗師著述中第一妙典」。即使以今天來看,此贊語仍未為過。



      惟《宗鏡錄》規模宏遠,辭美旨深,現代人恐已不易領會。南師懷瑾先生有鑑於此,自一九八○年起,就此書旨要,深入淺出,詳加剖示,指點迷津。於台北每週開講一次,為時兩年,圓滿結束。不久,懷師遠赴美國。



      後來,懷師又從美國移住香港。一九九○年,我當面請示,希望整理有關唯識的講述。懷師卻囑咐先整理《宗鏡錄》的講述,並當場命名為《宗鏡錄略講》。



      我回台北後,即獲諸同學踴躍發心,把錄音帶整理成初稿。其中大半由王澤萍負責,其餘由圓觀師、朱信洪、施玉雲、餘紹光、李茵麗、李燕華分擔,非常感謝他們的辛勞。然後,我再以錄音帶核訂文稿,為便於初學,乃酌附編按,以減少查尋之苦。並請葉柏樑老師加上精彩的標題後,於《十方月刊》開始長達八年多的連載,受到海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



      誰知全文刊登結束後不久,就出現在網路上,既未獲授權,擅自改編流傳,又校刊殊多失誤。有鑑於此,乃重新打字,並請葉老師一齊仔細修訂。五校稿後,即送呈懷師審訂。懷師認為其中可以補充很多資料,希望我隨侍身旁,以便他每天撥冗一齊審訂三五頁。惟我由於諸多因素,深歉未能答應。



      後來懷師遷往上海,復又移駕太湖大學堂。想起昔日遵囑在台北編輯《大學微言》後,再攜往香港,懷師即請諸同學輪流誦讀,眾無異議,再帶回付印的往事。即曾多次前往請示,是否可以比照往例,在需要補充的地方略作提示,讓我將文稿帶回台北,以便遵示補充資料,但都未獲俯允。



      而今懷師已完成其時代使命,親近五十年的歲月歷歷如目,已難酬報師恩。猶憶一九七○年,懷師創立「東西精華協會」之際,即想略盡綿薄,重刊絕版多年的《禪海蠡測》。懷師則說:我的書不急,先把我老師的書重印出來。隨即出示鹽亭老人所著《維摩精舍叢書》木刻版本。再版後,深受識者珍惜。蜀地一脈禪炬,乃得重燃於寶島。又憶協會成立後,懷師首次主持小型禪七,晚上小參時,泫然說道:老師交棒到我手上,卻還找不到誰可以接棒。轉眼之間,懷師多年春風化雨,早已桃李滿天下,當可告慰鹽亭老人。而在圓寂之前,終於託人找到為避文革動亂,而四處遷移的太老師靈骨,並建寶塔,永誌終生繫念之情。



      竊思懷師所留此件講稿,雖未能如願補充資料,但如宋代戴侗於《六書故》所說:「欲於待,則書之成未有日也。」此稿雖非完善,但其中充滿懷師盛年時期所宣露的慧命光芒,仍應出版,使慧光普照,傳佈久遠。為求慎重,再次煩請葉老師一齊重新修訂。如仍有失誤之處,其咎在我,歡迎不吝指正。



      為使讀者對《宗鏡錄》作者多所了解,增附多年前所撰《永明延壽禪師傅》,以供參考。

    ?
    周勳男




    其 他 著 作
    1. 列子臆說(上)
    2. 列子臆說(中)
    3. 瑜伽師地論(下):聲聞地講錄
    4. 論語別裁(下)
    5. 歷史的經驗(1)
    6.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7. 孟子與離婁
    8. 宗鏡錄略講(4)
    9. 列子臆說(下)
    10. 禪海蠡測
    11. 禪觀正脈研究
    12. 南懷瑾講述修定、學佛與人生
    13.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關於禪、生命和認知的對話
    14. 歷史的經驗
    15. 老子他說(上)
    16. 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17. 宗鏡錄略講(3)
    18. 傳統身心性命之學的探討
    19. 原本大學微言(上)
    20. 原本大學微言(下)
    21. 禪與道概論
    22. 金剛經說甚麼(新訂版)
    23. 習禪錄影
    24. 易經繫傳別講(上)
    25. 瑜伽師地論(上):聲聞地講錄
    26. 宗鏡錄略講(2)
    27. 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
    28. 楞伽大義今釋
    29. 莊子諵譁(上下不分售)
    30. 藥師經的濟世觀(新訂版)
    31. 老子他說(續集)
    32. 易經雜說:易經哲學之研究
    33. 易經繫傳別講(下)
    34. 定慧初修
    35. 宗鏡錄略講(1)
    36. 楞嚴大義今釋
    37. 楞嚴大義今釋
    38. 圓覺經略說(新訂版)
    39. 論語別裁(上)
    40. 如何修證佛法
    41. 禪宗新語
    42. 南懷瑾講述:禪學、禪修、禪行
    43. 金剛經說甚麼(上)(下)
    44.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上下)
    45. 南懷瑾文集(簡)(52冊):南懷瑾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套書
    46. 中醫醫理與道家易經
    47.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
    48. 易經繫傳別講
    49. 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50. 新舊教育的變與惑
    51. 準提圓通
    52. 洞山指月
    53. 般舟禪關日記(下)
    54. 般舟禪關日記(上)
    55. 我的故事我的詩
    56. 南懷瑾禪學講座(下)
    57. 如何修證佛法
    58. 藥師經的濟世觀
    59.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60. 南懷瑾禪學講座(上)
    61. 圓覺經略說
    62.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63.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上下冊)
    64. 歷史哲學超歷史
    65. 漫談中國文化:企管、國學、金融
    66. 人生的起點和終站
    67.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
    68. 我說參同契
    69. 南懷瑾談教育與人性
    70. 南懷瑾談師道
    71. 大圓滿禪定休息簡說
    72. 孟子旁通
    73. 對日抗戰的點點滴滴
    74. 孟子與公孫丑
    75. 宗鏡錄略講 (五)
    76. 孟子與萬章
    77. 話說中庸
    78. 金粟軒紀年詩
    79. 太極拳與靜坐
    80.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
    81. 宗鏡錄略講 (四)
    82. 禪海蠡測語譯(上下冊合售)
    83. 禪海蠡測
    84. 南師所講呼吸法門精要
    85. 孟子與盡心篇
    86. 宗鏡錄略講(三)
    87. 宗鏡錄講略(二)
    88. 宗鏡錄略講(一)
    89.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七卷)
    90.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十卷)
    91.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五卷)
    92.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六卷)
    93.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四卷)
    94.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二卷)
    95.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十一卷)
    96.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九卷)
    97.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八卷)
    98.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一卷)
    99. 南懷瑾選集︰典藏版(第三卷)
    100. 孟子與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