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們沒有放棄——趙常青書序
一九八九年中國爆發民主運動,當年的青年學生提出「反腐敗,要民主」的主張,獲得廣大中國人民的支持。但是,以鄧小平,李鵬為代表的中共內部的保守勢力,不願失去獨裁的權力,不願讓中國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悍然出兵 ,血腥鎮壓了民主運動。作為當年那場運動的參與者之一,我經常那個被問到一個問題:八九民運的意義是什麼?對於中國的影響是什麼?這當然是一個需要長篇大論來回答的複雜的問題 ,但我要特別指出其中一個意義和影響,那就是「八九一代」的誕生。
廣義來說,當年還在大學就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生,幾乎都經歷了八九民運,他們就是「八九一代」的主體。八九一代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集體概念,因為這一代人有著共同的美好回憶和共同的歷史記憶。所謂「美好回憶」,指的就是啟蒙運動之下,八十年代中國呈現出的活躍的社會和政治氣氛,八九一代都從中獲益匪淺並且吸收了大量的精神和知識養份;所謂「歷史記憶」,就是對八九民運的參與的記憶,包括激情澎湃的部分 ,也包括血腥結局的痛苦與悲憤。所有這一切,都構成了「八九一代」的群體特點:理想主義,激情,對國家的責任感,以及對於極權的痛恨。
八九民運雖然被鎮壓了,但「八九一代」由此成型,歷史將證明,這去黑暗中成型的一代人,也是很有可能為將來的中國帶來光明的一代人。三十年過去了,「八九一代」中有很多人改變了想法和生活軌跡,很多人不再提起當年的事情。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八九一代」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把記憶埋在心中,他們沒有忘記,也沒有放棄,他們只是等待時機。這一代人的存在,就是中國的希望。這就是八九民運的意義之一,也是八九民運將對中國的未來產生的影響之一。
在「八九一代」中,還有那麼一小部分人,堪稱是「八九一代」的先鋒。他們經歷了鎮壓之後就仍然決定在政治高壓下繼續前進。他們總覺地肩負起為死難的同學和人民尋求公正的歷史使命,他們決心繼續投入民主運動,為爭取一個光明的中國而奮鬥。為此,他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這批人,是「八九一代」的精銳部隊,也是付出待機最大最多的一部分,但是,歷史同樣也會證明,他們的努力不會白費,他們的堅持和奮鬥為未來的中國奠定了廢墟中重建的基礎。
趙常青,就是 這批人中的傑出代表。
我無意詳細介紹趙常青,我相信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本書中得出自己的印象。我只是建議那些想了解中國的人,尤其是那些願意想像未來中國發展的人,應當看看這本書。理由很簡單:「八九一代」必將改變中國,而趙常青,就是這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了解他,你是部分地了解中國;認識他,就是部分地認識未來中國的可能性。
二?一八年六月四日,以海外「八九一代」為主體的一些海外華人知識分子和政治工作者,聯合成立了中國反對派的第一個智庫「對話中國」。在「對話中國」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就是為中國保留一部分歷史記憶。為此,我們計畫編輯叢書,收集我們對於中國的發展的看法和記憶。二?一九年六月,我們的智庫叢書出版了第一本書,另一位「八九一代」的成員王超華的「從來就沒有救世主」,而本書,就是叢書的第二本。我們的工作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我們將持續出版類似的著作。這樣的努力,也希望得到外界的大力支持。
在此,我作為「對話中國」的所長,要代表智庫全體同仁,感謝作者的辛勤寫作,要感謝美國「Summer Star(夏季星辰)歷史研究基金」以及很多朋友對智庫和智庫叢書的支持。
?
王丹
二?一九年十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