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叨雷的一生:確信的使徒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563110
羅杰.馬丁
劉公典
橄欖
1997年9月01日
83.00 元
HK$ 78.8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5563110
叢書系列:
貴重器皿叢書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貴重器皿叢書
分
類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神學/教義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天堂(2版):從聖經了解天堂真貌
深讀主禱文(2版)
宣教心視野(4):策略視野(2版)
宣教心視野(3):文化視野(2版)
宣教心視野(2):歷史視野(2版)
內
容
簡
介
本叢書專以描繪屬靈人物在靈命及對真理領悟上的成長為主軸,能幫助您在短間內吸收到他們一生的屬靈精華。
叨雷的一生和保羅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都從懷疑論者改變成為基督徒;也都曾在較不顯眼的事奉上工作,而最後都投入全球性的福音工作。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傳道人和牧師,且其著作也留給後世難以抹滅的印象。
目
錄
前言??? 3
序??? 7
第一部? 呼召成?使徒
第一章? 一個立志的年輕人??? 11
第二章? 光與?理??? 19
第三章? 荊棘??? 27
第二部? 容器的塑造
第四章? 少數的邀請??? 35
第五章? 上帝的聲音??? 45
第六章? 善意的解釋??? 49
第七章? 岔路??? 55
第八章? 相信的生活??? 63
第三部? 建造基督的身體
第九章? 期望一個神人??? 71
第十章? 慕迪的新聖經學院??? 77
第十一章? 無可指責的監督??? 85
第十二章? 芝加哥街教堂??? 93
第四部? 寬大又有幼蘆漯鬤}了
第十三章? 諾斯費德??? 101
第十四章? 慕迪紀念碑??? 111
第十五章? 一個有上帝在他背後的人??? 119
第十六章? 馬其頓呼聲??? 133
第十七章? 二個熱心的漁夫??? 143
第十八章? 五旬節之風??? 155
第五部? 提供生命的話語
第十九章? ?得尊敬的先知??? 169
第廿章? 日落坡??? 181
第廿一章? 西部的聖經學院??? 193
第廿二章? 基礎教義??? 203
第廿三章? 非常可靠的人??? 211
第廿四章? 最後一課??? 219
附錄一? 他雖然死了卻仍舊說話??? 227
附錄二? 我相信聖經是上帝話語的十個理由??? 239
序
序
「有一些人,如果我們不能夠理解在他們降生的那個時代,他們是為了對那個時代的歷史時刻有所作為而來到世界時,我們就不可能去研究這個人的一生。」(註1)難道我們可能把保羅放在一旁,而去了解基督教的興起與擴展嗎?如果沒有一個奧古斯丁,基督教會是何等遜色呢?如果沒有一個路德、一個蓋爾文、一個溫禮(Zwingli)或一個克那克斯(Knox),宗教改革又會是如何呢?如果沒有一個衛斯理或是一個懷特惠爾德,那麼怎麼會有偉大的福音復興呢?如果沒有一個艾德瓦德或是一個芬尼,那麼早期的美國復興運動也會變得遜色多少呢?而如果沒有慕迪,十九世紀末又怎麼可能會有偉大的奮興呢?
同樣地,魯本•亞基•叨雷被稱為為他那個時代的使徒。叨雷和保羅在一生中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都是從懷疑論者改變而成為基督徒。他們曾經都在較不顯眼的事奉上工作,但是最後卻都投入全球性的福音工作之中。他們都是出類拔萃的傳道人和教師,並且他們的著作也都留給後世難以磨滅的印象。有一個叨雷的學生,也是親近的助手威廉艾芬也注意到這一點。他把他們二個人,看成是由「希臘的優秀文化所培育、希伯來的宗教熱情所統馭、與羅羅統治世界的夢想所徵召。」(註2)
叨雷並不希望有自己的傳記。他只是一個卑微的人,想要把榮耀歸給基督。而害怕自己受到過多的頌讚。因此雖然我們都在期待,但是他想要寫的自傳卻始終只是計劃而沒有實踐。他的時間非常寶貴,而他又覺得藉著講道比藉著自傳更能榮耀上帝。同時,他也認為除了他自己之外,沒有人能夠真實地寫出他的傳記。而事實真是如此,當筆者試著去作這一件工作時,的確感受到極大的猶豫與畏懼。
只是,我堅信不移的信念卻認為這是一件必須完成的工作。首先,是因為在他死後超過四十五年之久,卻仍然可以發現許多深受叨雷影響的卓越基督徒,實在是十分令人吃驚的一件事。而其中,有一部分評價將可以在「他雖然死了,卻依舊說話」這一節中看到。其次,我個人因為受了叨雷神學影響的緣故,欠了他一些債,特別是在聖經亮光、聖靈工作和個人佈道這些地方。第三,關於叨雷事工的著作與傳播愈來愈多,顯示出當代對他著作的需求。因此,一本鑑於他過去卓越成就與持續響力的適當傳記,似乎將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一本關於魯本•亞基•叨雷的完整傳記,讓人期待了很久。但是多年來,叨雷最親近的家人則不斷要求,除了簡短的略傳和雜誌的文章之外,不要洩露他的有關資料。這是為了尊重叨雷的願望。只是讓人感到十分高興,因為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轉變。後來,叨雷的另外一個家人:小魯本•A.叨雷博士非常好心,也非常合作地為了這一本書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和看法。
但是不管怎麼說,寫叨雷的傳記還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因為資料十分缺乏。有許多非常重要的資料,比如私人信件、日記記錄和私人註解等都已經遺失和損壞。我已經盡一切可能的努力去找出第一手的資料。當小叨雷博士在讀過,並且修改第一次手稿的草稿之後,評論說:「叨雷太太和我用非常熱切的興趣和喜悅讀完你的手稿,我們覺得你作了一件很好的工作。它一定可以激起大家的興趣。」(註3)
與叨雷生活有關的惟一現存的著作有四件。那是關於他生活的延伸小品「叨雷與亞歷山大,作者是麥克林,與「與亞歷山大同在全世界」,作者是戴維斯。後面一本書,有許多關於世界福音旅行團最初階段的重要資料。另外,他的同工羅伯哈克尼斯,在一九二九年寫了一本旅行團小冊子「魯本•亞基•叨雷」,不過對於叨雷的個人與牧會工作卻只有一些簡單的記載。惟一一本真正企圖為叨雷作傳記的書,是由他在白俄拉的學生雪登博士所完成的,他一共完成了二份未經發表的打字稿,分別是「上帝標誌的人」、「R. A.叨雷對的意義」。這二本書主要都是根據個人的回憶完成。
這本書的目的,不在於消減上帝的榮耀,而在藉著祂的僕人所彰顯的生命,顯明上帝的榮耀。正如同叨雷在說到慕迪生命的講章中所說到的:
我在多年以前學會要來到一個生命中最深課程的地方。那個地方就是聖經。聖經的真理會顯明在一個人的生命之中;而其中最寶貴的一些真理,就顯明在慕迪的生命之中。這次講道的目的,並不在於榮耀慕迪先生,而是在榮耀上帝,因為祂的能力、恩典和大愛是如此奇妙地彰顯在這個人的身上。(註4)
這就是我的目的。
在叨雷的生命和牧會工作中,有許多卓越的特徵。他曾經被稱為「上帝的巨人」、「堅強的堡壘」、「稀有能力的使徒」、「基伯拉塔的岩石」、「背後有神的人」、「信心的僕人」等等。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品性,是他對聖經與上帝信息絕不動搖的信心與信念。當叨雷說:「我知道」,沒有什麼可以讓他懷疑。就是這樣的品性被上帝使用,教人可以決志,並且塑造後代基督徒的思想。他的確是一個「確實的使徒」。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