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破框能力:全球TOP50管理大師教你突破「專業」陷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9054614
艾米妮亞•伊貝拉
王臻
今周刊
2020年7月02日
117.00  元
HK$ 99.45  






ISBN:9789579054614
  • 叢書系列:Unique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5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Unique


  • 商業理財 > 成功法 > 自我成長












    能力是優勢,卻也是陷阱。

    擺脫能力陷阱,才能蛻變成真正的成功者。

    ?


      《富比士》年度好書!

      西門子、通用電氣、奧美等全球500大企業CEO力薦

      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教你如何擺脫專業帶來的束縛,

      將時間用在真正有意義的戰略性思考!

    ?

      你的專業與優勢,

      只能夠把你帶到現在的位置,

      當你越引以為傲,你就越容易困在原地!

    ?

      我們總樂於去做自己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循環能讓我們獲取大量專業經驗,卻也更容易誘使我們受限於專業框架,落入能力陷阱。

    ?

      想要突破現狀,像個真正的領導者一樣思考行事,全球TOP50管理大師透過常年研究與實際教學經驗發現:只有擺脫「能力」「人際網路」與「真實自我」三大陷阱假象,才能將時間用在真正有意義的戰略性思考上,並用心於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際關係網路、提升影響力等能夠為你持續帶來價值的事情。

    ?

    名人推薦

    ?

      各界名人一致推薦

    ?

      方植永�知名企業培訓講師與顧問

      何飛鵬�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

      李景宏�台灣奧美集團執行長

      姚詩豪�「大人學」共同創辦人

      黃大米�暢銷職場作家

      黑幼龍�中文卡內基訓練創辦人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齊立文�《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蘇書平�「為你而讀」&人資商學院創辦人

      (依姓名筆劃排序)

    ?

      艾米妮亞•伊貝拉的這本新書極具洞察力,引人深思,對致力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的人來說,能獲得諸多靈感與見解。在這個光速變化的時代,艾米妮亞•伊貝拉透過深入的研究調查和親身實踐,所提出的「改變要靠行動」的觀點拓展了我們的視野。——喬•凱撒(西門子公司CEO)

    ?

      這本書很具挑戰性,它挑戰了我們常見的領導者法則。作者考慮到當今社會是在高速變化的,據此提出了更為實用的領導者法則,並提出自己對身份認知和職業轉變方面的見解,告訴讀者需要以行動作為起點來做出改變。對於當代領導者來說,本書應該列入必讀書單。——蘇珊•彼得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人力資源部資深副總裁)

    ?

      艾米妮亞•伊貝拉樹立了一個成功且非常有價值的模型,能幫助那些有遠見的專業人士在公司的晉升階梯上一步一步往上爬。基於「邊做邊學」的理念,她描繪了一幅清晰的職業發展藍圖。因此,我推薦每位想要升職的專業人士都該讀一下這本書。——馬歇爾?葛史密斯(紐約時報暨全球暢銷書作家)

    ?

      基於大量對領導力的研究以及對管理人士的調查研究,艾米妮亞•伊貝拉著成《破框能力》一書。該書富有洞察力,同時提供了諸多實用的建議,告訴讀者應該如何去做最難做的一件事——改變自己。透過動手去做,而不僅僅是思考,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琳達•希爾(哈佛商學院教授)

    ?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你要學會「先行動後思考」。讀完這本書你就會明白這位有獨創精神的思想者——艾米妮亞•伊貝拉心裡的想法是什麼。——夏綠蒂•比爾斯(奧美公司前CEO,前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


     






    第一章 成功者的能力陷阱





    自序

    ?

      「我就像一名消防巡邏員,」雅各說,「每天從工廠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解決各種問題,僅僅是為了確保生產線正常運行。」雅各今年三十五歲,在歐洲一家中等規模的食品廠擔任生產經理。為了能在組織裡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雅各知道他必須從各種生產瑣事中抽身,因為這些瑣事讓他沒有時間思考其部門面臨的重要戰略問題。他得多關注該如何用最好的方法來繼續擴大業務,如何加強企業內各部門間的合作,以及如何預測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他的解決方法是什麼呢?他試著每天空出兩小時的時間來進行思考,不許別人打斷。

    ?

      正如你所想,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

    ?

      也許像雅各一樣,你的工作也處於一個混亂期,有太多的事情要處理,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業務的變化情況,以及去思考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很多急需處理的事情綁著你,讓你沒有辦法做更重要的事。但是在努力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的路上,你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那就是只有先起身行動,你才能知道關於自己、關於工作你需要做些什麼,而不僅僅是空想。

    ?

      改變思想從行動開始

      很多傳統的領導力培訓或輔導課程的目的是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教你學會反思你是誰,以及你要成為誰等問題。的確,自省和反思是成為一名成功者的黃金法則。首先要提高自我意識,認識自己,問問自己成為成功者的目的是什麼,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的答案,能在你成為成功者的道路上,發揮引導的作用。各種書、節目以及課程推薦的成為成功者的方法中,都包含了這一點,它們都告訴你,你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導方式,揚長補短,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

      如果你嘗試過這些方法,就會發現它們是非常有局限性的。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它們能讓你認清你當下的能力以及領導方式,但是我們會發現,當下的想法恰恰是阻礙你繼續前行的絆腳石。所以你需要改變的是思考方式,而只有一種方法能改變它:改變你的做事方法。

    ?

      亞里斯多德發現,一個人如果表現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終會成為一個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會變成好人。這個說法得到很多社會心理學家的證實,研究顯示一個人若改變了他的想法,是因為他的行為先發生了改變。簡單來說,改變是由外而內,而並非由內而外產生的(如圖1-1)。正如管理專家理查•帕斯卡(Richard Pascale)所說:「成年人更傾向於先做而後產生新的想法,而不是先想再以一種新的方式去做。」

    ?

      因此,我們要先學會像領導者一樣做事。一項關於「成年人學習方式」的研究發現,一般情況下的學習順序是「先思考後行動」;但是在一個人的改變過程中,學習順序其實是相反的。例如,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就要學會「先行動後思考」。這與普遍所熟知的學習順序的矛盾在於,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先看到結果,即改變讓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改變有什麼樣的反應,之後我們才會開始思考,把外在經歷內在化。換句話說,我們要先在行為上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者,而後才會像領導者一樣思考。

    ?

      如何成為一名高效的領導者

      過去,我曾做過研究員、作家、教育者以及顧問。我研究過人們如何度過工作中的重大轉變期。我為《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寫過大量關於領導力以及工作轉變方面的文章(同時,還出版了《職業身分》〔Working Identity〕一書,該書也討論了相同的問題)。有趣的是,我所得到的結論中,大多數都與傳統的認知相悖。

    ?

      由傳統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是:領導者轉變過程是由內而外產生的。之所以這個謬論一直延續到現在,是因為研究方法沒有改變。研究者們全都把關注點放在如何區分高水準領導者、創新型領導者或可靠型領導者上,之後再以此為基礎,舉例說明哪些人是這樣的領導者,以及他們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由此,研究者們必然會發現,高效優秀的領導者一定具有以下幾點特質:有高度的自知之明,有明確的目標導向,還要是一個真誠可靠之人,但是,卻很少有研究關注這些領導者成長發展的過程。因此,對於那些需要提升領導力的人來說,前人的研究缺少很多實用的引導效果。

    ?

      與傳統研究不同的是,我的研究關注的是領導者的發展之路,即人們如何發現以及定義自己的領導者身分。我發現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者,是因為他所做的事是一名真正的領導者會做的事。做領導者所做的工作,會引發兩個重要的轉變過程:一是外在轉變過程;二是內在轉變過程。它們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外在轉變過程指的是建立起一個有潛力或有能力的好名聲,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的自我認知;而內在轉變過程涉及內在動機和自我定位的轉變,這種轉變並不是獨立發生的,而是在與他人所建立的關係中漸漸發生。

    ?

      如果我們像一位領導者一樣做事:如不斷提出新觀點,在專業領域之外做出貢獻,或是集合人力物力完成一件很有價值的事等,身邊的人也就會覺得我們越來越像一名真正的領導者。研究發現,社會認同及個人名聲為心理學家所謂的領導者身分內在化(Internalizing,即把自己看成一位領導者)提供了條件,進而使他們能抓住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的領導才能。例如,隨著一個人領導能力的增強,那他在整個組織中受到認可的可能性也就會越來越大,也就更有可能升職;隨著職位升遷,他就又有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的領導才能。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

      先像領導者一樣做事,而後才能像領導者一樣思考,這樣的循環—外在改變引起的內在改變—也就是我所謂的「由外而內」(Outsight)。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