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街仔路採集誌:無用之用再發現!看見台式加減美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88381
孫于甯,劉上萱
遠流
2020年7月29日
120.00 元
HK$ 96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573288381
叢書系列:
台灣圖典
規格:平裝 / 184頁 / 14.8 x 20.9 x 1.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台灣圖典
分
類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
文化人類學
同
類
書
推
薦
他們說我是間諜:人類學家與她的祕密警察監控檔案
日本人的心態
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
美國人面面觀套書:美國人的真正生活+美國女子學
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
內
容
簡
介
生活裡俯拾即是的「無用之物」,
正透過「用力生活」的人而重生!
?
街仔路,攤商街販的生活舞台。
架起五顏六色的大花傘,
凹一凹紙箱當作價格牌,
用奇異筆寫出「特選」「尚青」POP,
善用每一寸空間,拼湊堆疊出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連鎖店與標準化之外,
那些絕無分號,一家子、一輩子打拚的攤販商家,
內裡包裹的,會是什麼樣的人生經營學?
?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一定要從手邊的東西開始想辦法
兩個女生的路上觀察,發覺到有點熟悉又不太一樣的日用品。隨手取得的寶特瓶,切開當作名片架,不再使用的紅色水盆,DIY就成了燈罩;破舊的球鞋,變身獨一無二的植栽容器……原來在攤商街販的眼中,「生存」便是「把無用變有用」,發揮創新與愛物精神,成就便利又便宜的耐用良品。
◆一本未曾見過的常民文化紀錄,翻轉你我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
在趣味物件的背後,更可貴的是人生的經營,就算只有一「攤」小天地,也有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用一輩子試出來的生意經。店門口的疊加置放、流動攤位的收納拆裝,還有在夾縫中展現的人情況味,它們或許未曾被言說,但形形色色的風貌,卻展示了街頭最蓬勃的生命力。
?
兩名作者透過實際行動,採集從街坊鄰里迸發的台式創意,涵括修繕的巧思、加減用的趣味、惜物的情分、手作的溫度,以及小人物修修補補、塗塗改改的生命故事。全書以活潑筆調幽默考察,宛如一場紙上紀錄片,帶你重新認識街仔路上的台灣生活風景。你會發現——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生活,也有細細走看、慢慢感受的價值。
齊聲推薦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高耀威|長濱「書粥」書店老闆
黃子欽|設計師
劉冠吟|《小日子》雜誌發行人
蘇煒翔|justfont 共同創辦人
?
《街仔路採集誌》是一本台灣市井裡物質文化的精采紀錄與詮釋,作者帶著我們看到屬於常民的藝術美學與設計,也帶我們學習如何觀察自己身邊的空間、物件與行為,並進一步找到打造自己生活美感與便利的可能。──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
身為資深的「走路分心者」,我也折服於《街仔路採集誌》書中驚人的路上細膩觀察。──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
當我看到《街仔路採集誌》這本書的問世,深深感受到無用時代的來臨,書中採集各種日常生活的無用之用,既幽默又實用,充滿蠻性的生活味,讓人感覺到俯拾即是的快樂。──高耀威�長濱「書粥」書店老闆
?
常民生活中的超現實題材??像《街仔路採集誌》的創作型態,也許這就是南島語系下,台灣對於本土美學的二次創作。──黃子欽�設計師
?
當大家都在找尋何謂「台灣」獨有的美學元素時,兩位作者的田野調查應能帶來相當大的貢獻。──蘇煒翔�justfont 共同創辦人
目
錄
推薦文 無用時代的生活練習�高耀威
齊聲推薦 宋世祥�周育如�黃子欽�蘇煒翔
自序 為著生活,咱就要來想辦法
前言 我們的路上觀察學
?
Part1 街市的道具
認識篇:開源節流,六大心法
●加減坐編織椅
●水果標籤椅
●黃星星打包椅凳
●質感木製傘架
●樂多多自行車傘架
●日字型吊鉤
●開朗牌袋掛軸
●531塑膠袋軸
●一串心塑膠袋掛軸
●善存黃金葛植栽
●鞋子造型萬兩金植栽
●瓶罐鳳梨頭植栽
●蠻牛牌紙信箱
●伯公牌壁刀掛架
●金好拿名片架
●雙掀保冷蓋
●水水泡棉燈罩
●全罩式水盆燈罩
●花型水盤燈罩
●兄弟牌鋁盆燈罩
●漏斗造型燈罩
●甜蜜蜜改裝推車
●小碎布止滑剪刀
●好鄰居中柱防刮球
●筆筆皆是加長筆
●各式各樣菸灰缸
●重複利用塑膠袋
●今生今世就是拒馬
●多用途光碟片
●隨手取用廣告神物
?
Part2 街市的空間
認識篇:街頭陳列,啥款概念?
●懸掛陳列的妙用──空間寶貴,決不浪費
1貨品垂降法�2道具掛架法
●神奇道具真好用──融入生活情境,讓人感受溫韾
1整箱整袋陳列法�2小物輔助法�3假道具真陳列法�4現場使用法
●一目了然的追求──頭家、顧客都好找
1分門別類法�2數大便是美學
●階梯分層有美感──轉個彎,就有新發現
1自製高低差�2疊疊樂排法
●快閃也有道理?──現學現賣,斟酌使用
1浪跡天涯型�2常駐演出型
?
Part3 街市的文化
認識篇:看板文字,隨地生長
●咱來做「招牌」──純手工,姿態萬千
1直接手寫法�2貼字法�3彩圖剪貼法�4修補塗改法
●寫字高手在民間──精心描繪,是一種藝術
1字體大觀園�2重點吸睛招數
●有意思標語──常民的語彙,生活的語氣
1「老闆你哪位?」�2好記諧音店名�3蔬果形容詞�4求生存文案�5「請勿」這麼做
●求財招緣分──小日子裡的希望與祈求
1開運字聯�2招財貓咪�3神佛靈獸
?
後記 在這個便利的時代
序
推薦文
無用時代的生活練習
高耀威�長濱「書粥」書店老闆
關於「無用」的概念,這幾年在街區生活,經常有機會進行不同的練習。
首先,要先具備辨識「你的廢物有可能是我的寶物」之能力,從自己的房間開始,有沒有幾年沒穿的衣服?有沒有長滿灰塵的杯子?認清自己生活在廢物堆裡,就能從內而外產生力量。
這股力量會讓你開啟第三隻眼,除了產生「辨識」的能力之外,還會順便長出「拾取」的敏銳嗅覺,以及「反省」的自覺。開了天眼後,會慢慢發覺這個荒謬世界其實很豐盛,什麼都有可能,一邊以減法的態度過生活,一邊過著愈來愈豐富的人生。
在台南正興街十年,各種演場會的背板,幾乎都是用「紙箱」加上「書法」的模組完成,省下超多帆布輸出的費用,過程又超級自由,甚至慢慢形成街區生產線,水果店會固定把紙箱收納在一個儲物空間,魚漿店老闆則不斷精進自己的書法,認真擔任人體輸出機的任務。
最近在長濱開了書店「書粥」,裝潢80%採用廢棄材料,更從鄰居農民愛物惜物的觀念中,發現各種天然的回收技能,連小學生也會用回收物以電鑽自製戰鬥陀螺。所以當我看到《街仔路採集誌》這本書的問世,深深感受到無用時代的來臨,書中採集各種日常生活的無用之用,既幽默又實用,充滿蠻性的生活味,讓人感覺到俯拾即是的快樂。
?
齊聲推薦
宋世祥�「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若藝術是一種可能性的再現,能展現美學的藝術品不必定要在美術館裡,傳統市場與路邊都能看到民眾自發的美學品味。
若設計是人類解決問題的智慧展現,那麼設計精品並不只出現在百貨公司或是無印良品,只要留心,就能在街邊轉角等熟悉空間看到人們的心靈手巧。
《街仔路採集誌》是一本台灣市井裡物質文化的精采紀錄與詮釋,作者帶著我們看到屬於常民的藝術美學與設計,也帶我們學習如何觀察自己身邊的空間、物件與行為,並進一步找到打造自己生活美感與便利的可能。
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
身為資深的「走路分心者」,我也折服於《街仔路採集誌》書中驚人的路上細膩觀察,從民間創意完全可以看出民族韌性啊!更不禁想到老爸的一雙巧手,將所有的不可能化為可能,在他眼中沒有垃圾這回事,所有物件都是有用且永生的。
黃子欽�設計師
「土產」與「舶來品」不只是產地風土的差異,也包含精神上的落差,外來品牌的附加價值,往往會顛覆「好用」、「好看」或「好吃」的定義。這種感覺隨著時間愈來愈凸顯後,最先在文學藝術上產生撞擊,於是就有反現代秩序、橫生出怪奇脈絡、浮顯於常民生活中的超現實題材。
原生環境本是藝術創作的母體,尤其像台灣為移民社會,習慣於「變動」中取材,拾荒藝術、貧窮劇場的概念自然誕生,於是我們會看到像《街仔路採集誌》的創作型態,也許這就是南島語系下,台灣對於本土美學的二次創作。
蘇煒翔�justfont共同創辦人
在我心中,並不是去美術館、故宮就叫「有文化」,文化也在街頭巷尾普通人的巧手中體現。《街仔路採集誌》正告訴我們「無用的大用」如何展現台灣最真的一面。好比說菜市場裡的字體,老闆們沒學過設計軟體,也沒請設計師來做識別,那要怎麼辦?當然是發揮創意囉!有自我風格的創新設計,也有誠意滿分的模仿。這些雖然稱不上專業的作品,卻是專業人士應該觀察知悉的。特別是當大家都在找尋何謂「台灣」獨有的美學元素時,兩位作者的田野調查應能帶來相當大的貢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