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歷史學柑仔店 1

歷史學柑仔店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865661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
左岸文化
2020年8月05日
167.00  元
HK$ 133.6  






ISBN:9789869865661
  • 叢書系列:歷史.跨域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9 x 26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歷史.跨域


  • 人文史地 > 概論











    從臺灣思考歷史的書寫

    以公眾史學貼近一般大眾



      專業史學為何與大眾如此疏遠?如何拉近彼此之間的鴻溝?繼「芭樂人類學」和「巷仔口社會學」之後,創立於2014年4月的「歷史學柑仔店」(kam-a-tiam),是學院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的共筆平台,藉由普及歷史知識來強化歷史學者的社會參與,試圖貼近一般大眾。



      如同本書「開店」文章〈從「柑仔店」到歷史學〉開頭寫的:「歷史學柑仔店」在籌備階段時,「東家」即曾與「店小二」們熱烈地討論過「柑仔店的歷史」,才發現似乎每個人都曾經有自己專屬的「柑仔店」記憶,而且有些店東或店小二自己家族還曾經營過柑仔店,聽聞之下,大開眼界。東家也囑幾個店小二有空將這些有趣的見聞收錄集結,以便日後能在店內開一「專櫃」,以饗各位人客。



      「歷史學柑仔店」是名副其實的「柑仔店」,不但內容多樣龐雜,而且有股從下而上、旺盛的草根性。共筆作者以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的青壯輩為主,範疇涵蓋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包括各主題專史,如醫療史、科學史、法律史、性別史、藝術史等,相當程度反映了臺灣史學界的現況。



      近年來「公眾史學」在專業史學界逐漸受到重視,「歷史學柑仔店」的文章整體也呈現多元而異質的風貌,有著強烈的「新文化史」氣息,重視一般民眾、日常生活與在地脈絡,嘗試從不同的視角看過去,特別是傳統歷史書寫中被忽略的人群。而歷史研究重視一手史料的特性,也反映在不少文章當中,即結合各種類型的新、舊史料,嘗試觸摸「過去」不同的面向。



      《歷史學柑仔店 1》從2014年創立至今精選出26篇文章,以歷史x社會、歷史x科學、歷史x醫學、歷史x器物、歷史x生活五個跨域結合呈現出來,並搭配300張精彩的圖片,圖文並茂地展現在一般大眾面前,希望能引領讀者對歷史或過往發生的人事物產生興趣,進而共同探索臺灣的主體性。



    ?


     





    編者序�許雅惠



    1. 歷史與社會

    1-1 從「柑仔店」到歷史學:思考日常生活史與公眾(大眾)史的交錯�呂紹理

    1-2 說、歷史故事�李衣雲

    1-3 如何藉普及歷史知識以強化歷史學者社會參與?�陳恒安

    1-4 我們賴以生存的歷史:體會、共享與反思�劉龍心



    2. 歷史與科學

    2-1 在東亞主編英文期刊?!�李貞德

    2-2 數位時代,圖書館將何去何從?�涂豐恩

    2-3 趙明誠與他的收藏家朋友們:數位人文方法初探�許雅惠

    2-4 解開鍵盤的身世密碼(上):QWERTY與大易輸入的社會史�郭文華

    2-5 解開鍵盤的身世密碼(下):倉頡與注音輸入的文化史�郭文華

    2-6 「巨量資料」概念下的史料收集與歷史書寫�黃銘崇



    3. 歷史與醫學

    3-1 杜鵑窩裡的雀鳥:怎麼看精神醫學的政治濫用史�吳易叡

    3-2 誰是古之良醫?�金仕起

    3-3 醫療、經驗與文本�金仕起

    3-4 病人絮語:往診與看醫生的場所�許宏彬

    3-5 龍骨小史�陳元朋

    3-6 梅毒:一個科學事實的發生與發展�陳恒安



    4. 歷史與器物

    4-1 黑暗時代的光芒、失而復得的寶藏�林圭偵

    4-2 說鼎:一個跨越時空的文化符碼�許雅惠

    4-3 商王武丁的「藍寶堅尼」�黃銘崇

    4-4 商王洗澡,要洗熱水!不洗熱水,洗不乾淨!�黃銘崇

    4-5 達也太王的六馬浮雕�廖宜方



    5. 歷史與生活

    5-1從「國語老歌」追溯「制定國語」的往事�陳峙維

    5-2 華人流行音樂史上兩件重要的往事:「流行歌」一詞與上海灘國語流行歌的大躍進�陳峙維

    5-3 為大象林旺與馬蘭寫歷史�鄭麗榕

    5-4 廢棄物或安樂園:歷史中的動物安葬故事�鄭麗榕

    5-5 關於一隻黑狗與家族、戰爭記憶�鄭麗榕



    ?





    編者序



    許雅惠(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歷史學柑仔店」是一個自發的寫作社群,也是一扇窗口,讓歷史學者與社會大眾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沒有聚會、沒有宣言與旗幟、也沒有機構或學會支持,組織十分鬆散。就連臉書粉絲頁的介紹也只有一句:



      我們是一群嘗試從臺灣思考歷史的書寫的史學界夥伴,我們成立了一個「歷史學柑仔店」(kam-a-tiam)部落格。



      似乎太簡單,但接著要寫些什麼,就令人煞費心思了。後現代史學之後,歷史研究進入百家爭鳴且難以定義的境地,唯一沒有爭議的是「嘗試從臺灣思考歷史的書寫」,就先這樣吧!



      神奇的是,每年排班表寄出後,作者們總像是說好了般,彼此錯開交稿時間,且總能如期繳交,鮮少出現拖稿情況。如此鬆散的運作方式,卻能長期且穩定地刊登文章,不能不說這個部落格的確是名符其實的「柑仔店」。不但內容多樣龐雜,而且有股從下而上、旺盛的草根性。



      共筆作者以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的青壯輩為主,範疇涵蓋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包括各主題專史:醫療史、科學史、法律史、性別史、藝術史等,相當程度反映出臺灣史學界的現況。



      文章整體呈現出多元而異質的風貌,如果真要歸納一些特點,大概是有著強烈的「新文化史」氣息,重視一般民眾、日常生活與在地脈絡。嘗試從不同的視角看過去,特別是傳統歷史書寫中被忽略的人群。此外,歷史研究重視一手史料的特性,也反映在不少文章當中,結合各種類型的新、舊史料,嘗試觸摸「過去」這頭大象的不同部位。



      說到「歷史學柑仔店」的緣起,不能不提友站「芭樂人類學」(成立於2009年),這是最早由學界自發成立的共筆部落格,後來又有「巷仔口社會學」(2013)。芭樂與巷仔口的成功,帶給歷史領域的我們許多刺激,那些年,不少友人私下都談到成立共筆平台的可能。2014年春天,這顆種子在318學運的激盪下萌芽,4月4日「歷史學柑仔店」正式掛牌成立,由花亦芬、金仕起、祝平一、黃銘崇及我五人發起。之後又有「菜市場政治學」(2014)與「漫遊藝術史」(2016)。



      近十年紛紛成立的共筆部落格,是傳統被認為「無用之學」的人文社會學者走入社會的努力。在我看來,也是學界共同探索臺灣主體性的嘗試。過去,長期以邊陲自居的臺灣習於仰望中心強國,無論是美國、中國或日本;現在,我們意識到在臺灣的學術工作者,不分本土博士或是外來博士,似乎有著某些共同特點。這個從臺灣在地所發展出來的主體性究竟是什麼?在此邀請讀者一起來想想。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