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病毒完全圖鑑:你必須知道的101種病毒的構造、流行史與驚人多樣性

病毒完全圖鑑:你必須知道的101種病毒的構造、流行史與驚人多樣性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722965
瑪莉蓮•盧辛克
鍾慧元
大石國際文化
2020年8月07日
293.00  元
HK$ 249.05  






ISBN:9789578722965
  • 規格:精裝 / 256頁 / 18 x 25 x 3.58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自然科普 > 動物/植物 > 微生物

















      ★英國與美國亞馬遜4.5顆星評鑑

      ★世界病毒學權威瑪莉蓮盧辛克博士剖析101種最迷人的病毒,揭露其感染途徑、發展史、相關疾病、預防與治療方法

      ★以上色照片呈現病毒樣貌,異常美豔!看待病毒的眼光從此改變!

      ★知己知彼:揭露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敵人──病毒──的真實樣貌

      ★鑑往知來:預防病毒捲土重來,後疫情生活自保最佳指南



      這本絕美的圖鑑為讀者提供一個珍稀的機會,可以深入了解驚人、多樣而美麗的病毒世界。和普遍看法相反的是,並非所有的病毒都對你有害。事實上,有一些病毒對它們的宿主有利,還有許多則與地球的健康息息相關。《病毒完全圖鑑》深入剖析101種不可思議的微生物,它們會感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分支──從人類和其他動物到昆蟲、植物、真菌和細菌都有。



      本書從深入淺出的病毒學簡介開始,搭配數百幅令人讚嘆的彩色圖像,帶領讀者了解這門獨特科學的歷史、病毒的命名方式、病毒基因如何運作、病毒如何複製和包裝自己、病毒如何與宿主交互作用、免疫系統如何抵抗病毒,以及病毒如何在宿主之間傳播。接下來的每個跨頁都介紹一種病毒,並指出和它有關、重要或有趣的事實。你可以認識登革熱的地理起源、了解為什麼廢輪胎和空花盆有助病毒擴散。你也會認識伊波拉病毒、新冠病毒、諾羅病毒、茲卡病毒、西尼羅病毒、蛙病毒三型、鬱金香條斑病毒……等,包括它們是怎麼被發現的、宿主是什麼、如何傳播、是否有疫苗。除了淺白易懂的文字介紹,每個條目都附上病毒的繪圖,且幾乎每種病毒都有一幅上過色的顯微鏡影像。



      本書由知名病毒學權威撰寫,揭露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世界裡的各種驚奇。你看待病毒的眼光將會從此改變。



    名人推薦



      「病毒主宰著我們的世界。它們既能帶來死亡的威脅,也有助調節海洋食物網。它們會把自己嵌入我們的DNA,還會追蹤我們腸道內的細菌。它們無所不在、受到的研究不足,而且十分美麗──本書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所呈現了這一點。盧辛克博士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病毒的微小結構、它們的氣派堂皇、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細節與故事。她的書提醒了我們:世界絕對比表面看起來的還要有趣。」──羅布•鄧恩(Rob Dunn),《The Man Who Touched His Own Heart: True Tales of Science, Surgery, and Mystery》作者



      「一本賞心悅目的知識書,不僅病毒學家受用,對有好奇心的門外漢來說也深具吸引力。」──《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




     





    6 序





    自序



      愛鳥人士會驕傲地在咖啡桌上展示自己的奧杜邦和彼德森鳥類圖鑑。漁人最愛翻閱魚類圖鑑,以便能夠分辨邦納維爾割喉鱒(Bonneville cutthroat trout)和洪堡德割喉鱒(Humboldt cutthroat trout)的差別。病毒也應該有一本自己的漂亮圖鑑,而這本書就是。



      當然,病毒在宿主身上造成的症狀,不會像雪松連雀(cedar waxwing)或條紋鋸鮨(Atlantic sea bass, 又名大西洋海鱸)那麼漂亮。沒有人會想一直看伊波拉病毒造成的流血或是天花造成的潰瘍。



      但病毒的生命週期確實有一種無法否認的美──那微小包裝中的基因和蛋白質,竟能橫行世界,克服宿主複雜的防禦機制,並確保能順利製造出自己的新複本。更美麗的是這些生命週期的多樣性,從感染花卉的病毒,到把自己的DNA嵌入進宿主基因體的病毒,讓人難以判斷一種生物始自哪裡,另一種又終於何處。



      了解病毒的多樣性不只迷人,也是非常重要的體驗。我們需要知道下一場致命流行病會從哪裡冒出來,也要知道其弱點。科學家在發現新型態病毒的同時,也將其中一些變成了工具,用於控制細菌、傳遞基因,甚至製造奈米材料。透過欣賞病毒之美,我們將能更了解大自然的創造力,並同時學習該如何避免成為病毒的受害者。


    卡爾•齊默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病毒行星》作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