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書名既有「浪子」,是該好好來認識這個詞,我上網估狗了一下,跳出一些英文單字,引起我關注。
第一個跳出來的是Prodigal son,認真看一下字典的解釋,比較像「敗家子」之類的,特別指揮霍金錢的那些人。但我認知的浪子,不盡然是如此。比如說屈原是個浪子,他行吟水邊,無視於他人眼光,落魄而孤傲的樣子,是浪子的原型之一。但他不至於歸類到「敗家子」這個領域,倒是楚懷王比較像敗家子,但我根本不想稱楚懷王為浪子,太不給力。
接著,又出現 Loafer,英文上感覺是偷懶而不事生產的人,但我又覺得怪怪,浪子不只是如此吧!比如蘇東坡是浪子,他被貶官的那些悠長歲月裡,隨遇而安,始終不跟政治主流卑躬屈膝,那任性的樣子何嘗不是浪子,但他不至於是偷懶避世的人。
再又出現Drifter,詞義上接近居無定所的流浪者,或漂泊四處的人,感覺上近一點。但浪子不只是離家流浪而已,他還必須帶著浪漫情懷和高質量的自我風格,不然就是遊民而已。比如李白是浪子,他居無定所,身世成謎,但他的風格卻像是柱子一樣矗立,不曾模糊,沒人會把他視為遊民。
最後又找到一個詞Wanderer,感覺起來像是漫遊者,或無拘無束的旅行者。但又少了點什麼,浪子不是漫無目的的旅行者,浪子沒那麼爽。他還必須有一些沉重的心理負擔,一些傷痕,一些苦悶,才可以營造浪子的氣味。例如伍佰的〈浪人情歌〉,或是基努李維的〈浪人47〉。
我懶得查網路了,自己來算了。
如果生活給了你掙扎,而你依然一無所懼的獨行,那便是浪子。
如果生活給了你岔路,而你毫不考慮的選擇最華麗的方向,那便是浪子。
如果生活給了你一碗酸飯,你偏要咀嚼每一粒米,吃出味道,那便是浪子。
如果生活給你的都是傷害,你硬是要看見溫柔,並時時珍惜,那便是浪子。
浪子回頭,經常被歌頌,我其實不知道為什麼?因為真正的浪子,不可能回頭,也不必回頭,也唯有浪子能帶領文明走出新境界,乾淨俐落。
所以,在某些時刻,我們都必須勇敢的跟自己說「林北浪子」。
本書誕生,主要推手有三個人。一是八方之光行銷總監陳天聰,若干年前邀請我當專欄作家,讓懶散的我有比較計畫性的寫作,書中隨筆的部分,很多便是當時在專欄中的文字。二是保成出版社總經理胡育豪,對我的文字一再肯定,給我很大的自信,書中小說的部分,他經常是第一個閱讀,同時給予指點的人。三是行政學巨擘程明老師,他說他是我的忠實讀者,我分外羞赧,書中散文的部分,很多是來自他的鼓勵,才有那一點成果。
這是我第一本文集,粗劣之處,請朋友們海涵。
?
林 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