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董事長手中接下協會理事長之後,首先協會率團參與AIR分別於奧蘭多與丹佛所舉辦之年會,會中透過專題演講、圓桌會議、海外華人論壇等活動,就校務治理與財務議題的現況、資料整合與資訊倫理之衝突、如何提升學生就業力、高等教育系統促進社會流動性之使命等議題,與AIR理監事會與OCAIR海外華人校務交流協會進行交流。會後也參訪華盛頓州之教育數據研究與政策中心,瞭解從美國州政府之層級所進行之P20W(preschool to workforce)數據庫建置與各資料來源之溝通以及資料分析之運用與個資限制。
臺灣校務研究專業協會(Taiwan-AIR或TAIR)在2016年成立,這是繼臺灣推動大學認可評鑑的QA(從外面看)之後,所啟動的IR(從裡面查)工作,主要是由大學本身自己看往內部找出問題,如這所學校欠缺品質教育或研究能量不足等,就要開始設定「目標、策略、與行動方案」(mission,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s)來改善不理想之處。在高教已經國際化的今天,像IR這種專業協會不可能也不應該自己關在臺灣,因此在2017年6月初以Taiwan- AIR名義,加入當為已有50幾年歷史的美國AIR之國際聯盟協會,以強化與世界各國的多邊互動關係。
IR可說是一種以證據為基的決策支援系統(evidence-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除了要盡快國際化外,更需在國內盡快建立技術與系統上的共識,因此在TAIR成會兩周年後,於2018年出版兩本專書,一本為《臺灣校務研究實務》,另一本為《臺灣校務研究理論與技術》。但這兩本書的出版只是作一個初期階段性的總結,可以說IR在臺灣才剛要正式大規模開展。現在TAIR成會四年之後,臺科大廖慶榮校長負責完兩年理事長,並由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接任之際,又要出版兩本更進一步的主題IR之書,一本是《臺灣校務研究之招生策略》,另一本則是《臺灣校務研究之學生就業與發展》。整體連接起來看,可說是將臺灣IR前期發展時的技術與實務關切,轉型聚焦在當前最要緊的招生與學生就業及生涯規劃之上,也因此呈現了TAIR結合各大學,做出目標前後一貫,既打基礎又注重緊要主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