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農夫哲學:關於自然、生死與永恆的沉思

農夫哲學:關於自然、生死與永恆的沉思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4893997
金恩.洛格斯頓
劉映希
漫遊者文化
2020年9月02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864893997
  • 叢書系列:自然女神
  • 規格: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自然女神


  • 心理勵志 > 個人成長 > 心靈成長

















    「自然界裡沒有什麼會真正死去。

    各種形式的生命體都在自我更新。

    相較於『死亡』,

    『更新』才是最適合用於描述生命進程的詞。」



    ◆◆◆



    在年歲與癌症的步步進逼下,

    如此靠近死亡,卻也如此從容書寫。



    他在病中思考、在田地與花園裡寫作

    書寫下關於死亡、永恆等人生課題。

    那文字裡的幽默、犀利與歷練,

    正輕柔撫平了我們心中的困惑、憂傷,以及生命裡那些處理不了的皺褶。



      ▋種在田地和花園的「農夫哲學」



      1. 在自然裡看見的生死課題

      在大自然裡,生死即日常,是時時刻刻搬演的劇碼。那麼,每天被不同植物包圍的農夫,又會如何看待這個課題呢?金恩•洛格斯頓這麼說道:



      「園丁和農夫要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死亡。

      每天,我們都在幫助植物生命的誕生,又在幫助它們結束生命。

      我們對食物鏈上的事習以為常。

      在這場由所有生物組成的盛宴裡,每一位「食客」的座次,我們都了然於心;

      我們知道它們吃誰,也知道誰吃它們。」



      2. 大自然充滿了驚人的韌性與修復能力,各種生物也各自展現不同的生命智慧

      大半輩子都在種地放羊的洛格斯頓,早已習慣在田地和花園裡看到各種生命來去。他說,大自然氣象萬千,是了不起的導師,也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堅韌,大自然保持緘默,耐心地向人類展現了它的隨機應變、忍耐包容,還有運籌帷幄、攻無不克。而田園生活裡的豬草、歐防風、鳶尾花、繁縷,甚至昆蟲、禿鷹等等,也都被他寫進書中。這些生命以不同的形式帶著各自的課題,也在洛格斯頓的領會下,展現了不同的生命智慧。



      3. 兩種雜草,兩堂生態與自然的永生課

      「繁縷」是農夫眼中令人討厭、難以除盡的雜草,卻也有弱點──喜歡長在經常耕作翻土的草地上,無法和原生態土地上的雜草爭奪生長空間;「豬草」擁有超強生命力,堪稱完美雜草的,卻往往在人為的大規模種植下開始生病。兩種生命力強韌的植物,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特質,不僅讓洛格斯登找到照料植物、維持生態平衡的技巧,也上了一堂自然的「永生」課。



      4. 面對罹癌打擊,獨創親近自然的花園療法

      其實,洛格斯頓在醫生宣判罹患癌症後,幾乎是在死神的近身凝視下,寫下這本書的。

      除了種地放羊,洛格斯頓還是一位與眾不同的作家,他評論時事、文化與經濟,也寫小說與散文。然而,年近八旬被診斷出癌症,對他來說仍是沉重的打擊,但他坦然面對生命安排,並自創獨有的「花園療法」:配合化療,主動親近自然,並且筆耕不輟,寫下了這本書。



      「面對死亡的威脅,

      作家和蘋果樹一樣,嚇得只想抓緊機會提高產量。」



      ▋關於本書



      《農夫哲學》是有「作家農夫」美稱的洛格斯頓在年屆八十之際,罹癌之後所寫下的人生回憶錄,以二十一篇文章記錄了在俄亥俄州農場的童年時光、成年後的奔波生活、養兒育女的苦樂,以及年老時身患癌症的痛苦;除了集人生閱歷之大成的心靈省思,更包含了敏銳的洞見,以及長年紮根於田野,養自天地自然的生命智慧。



      洛格斯頓的文字平實洗鍊,幽默輕鬆裡又帶點挑釁。他字字珠璣,無不提點著那些我們都明瞭,但也最容易遺忘、最樸實的生命智慧。在這本《農夫哲學》裡,洛格斯頓依舊保有一貫的筆觸,也於病中記下「人生最後時光」裡的真誠思索和感悟。他不僅試著讓我們看見,死亡除了有張令人恐懼的面孔,也可以充滿智慧、仁慈,讓我們思考,更想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那些生命裡許多大大小小的生命智慧,大自然早已為每個人都種在地裡。



      ◆◆◆



      「如果這本書沒讓你流下任何一滴淚,

      我就把買書的錢退還給你。」──金恩•洛格斯頓



      ▋內文佳句



      「如果生命真的可以永恆,我們需要更用心地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它會保證向我們源源不斷地供應食物,旱年也不例外。我們不用建造方舟或建造火箭,只需在土地種上多年生植物。也許將來的某位詞源學家會發現,原來古老的《聖經》一直都沒翻譯對,諾亞建造的也許並不是一艘方舟,而是一片常年牧草豐美的高地。」



      「人類看到的永遠是會循環的週期,因為我們想問題的時候總會考慮「始」與「終」、「因」與「果」,我們會考慮時間的流逝。森林不同,它的每次行動只落在永遠的當下。死亡不是終點,也不是盡頭,而是另一種開始。樹木們不是在早已注定的週期裡循環生滅,而是穿行在一個又一個偶發的零星片段裡,永無止境。」



      「我為什麼就是要折磨著自己想著「永恆」、「永恆牧場」呢?其他動物都只知道活在當下,不自覺的遵循著一種智慧,而我用了八十年時間才領悟到這種智慧,而且很可能要再用上八十年才能把它掌握。」



      「自然界裡沒有什麼會真正死去。各種形式的生命體都在自我更新。相較於「死亡」,「更新」才是最適合用於描述生命進程的詞。如果我死於癌症,正確的反應應是把我的血肉和骨頭埋入地下作肥料,慶祝大自然獲得了更新。」



    媒體評論



      「冷幽默,充滿智慧和創意,偶爾富有詩情,戰勝癌症而存活下來的洛格斯頓就是這樣沉思和調侃生死輪迴、大自然的韌性以及人類幹出來的蠢事……這是本絕佳的睡前讀物,簡潔的散文發人深省、積極勵志,無論是贈予你最喜歡的園丁、大自然的愛好者,還是送給哲人或怪脾氣的傢伙,都是一份完美的禮物。」——《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儘管洛格斯頓和其他作家一樣熱愛自然,他卻拒絕在描寫自然時沉溺於慣常的感傷和詩意。在這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散文中,洛格斯頓讓我們讀到的是大白話和冷峻的洞察力,還有帶著挑釁的見解……,這是一部有助於思考的佳作,文筆樸實但觀察敏銳,隨處可見他的智慧與閱歷。」——《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


     





    譯者序 向大自然學習生命的智慧

    作者序 回歸永恆花園

    第一章 非永久牧場

    第二章 神奇的花園療法

    第三章? 永遠到底是多遠?

    第四章 母親墳頭的雙領?

    第五章 大理石墓地也可以是果園

    第六章 啊!令人夢寐以求的長生祕訣

    第七章 再見!貓咪喬姬

    第八章 永生的暗示Ⅰ:繁縷篇

    第九章 永生的暗示Ⅱ:豬草篇

    第十章 他們為什麼要自殺?

    第十一章 也許上帝就是一株純紅的鳶尾

    第十二章 大自然的韌性

    第十三章 歐防風的長生祕訣

    第十四章 殺豬日

    第十五章 禿鷲誘餌

    第十六章 去他的「利滾利」--我們近乎不朽的發明

    第十七章 在人類中求生存

    第十八章 練習活久一點

    第十九章 獨自哭泣的祕密角落

    第二十章 面對死亡

    第二十一章 給大自然的情書

    致謝

    ?





    作者序



    回歸永恆花園




      作為一名癌症存活者,我自然而然地開始用更多的時間思考生與死,而我發現許多身體健康的人和我一樣,也在思考生死問題。這讓我感覺到,人離大自然愈遠,就愈懼怕生命中最自然的事──死亡。或許這只是我的想像,畢竟人生自古都怕死,但是人們因為怕死而想出來的新鮮事,似乎愈來愈多。網路就提供一種服務,有了它,我們就能永遠掛在網路上像小鳥叫一樣「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為這款電子產品進行前期宣傳的廣告這樣說道:「即使心跳停止,你的推特不息。」。



      恰恰這時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維茲(Hugo Chavez)撒手人寰,他的遺體則像法老時代那樣被「給予防腐保護傳諸後世瞻仰」。這位總統的遺體雖然不會真的用那種手法處理,但會「永久」地被「保存」和陳列於博物館。在我看來,這比死後用推特發文,甚至比臨終時冷凍身體,等著未來科技幫自己復活,然後再接著發推特文更可悲。但是,不管有沒有符合嚴格的定義,製作木乃伊都不算追求長生不死的最可悲方式,更可悲的是那些活著就在追求不死的兩派人──他們要嘛投奔宗教,要嘛仰仗科技,百般努力,只為升入朦朧的永恆國度覓得永生。我的電腦維修員說,我無需再擔心會丟失資料夾裡的寶貴文字,它們會自動備份到「雲端」,在那裡,只要電子世界的上帝規定了我的文字不可侵犯,它們就沒人敢碰。



      接著,好像老天也有意幫我說服出版商出版這本書,「死亡咖啡館」流行了起來。據我調查,第一家死亡咖啡館於二○一一年出現在英格蘭,可到了二○一二年,它已經遍布各地。所謂「死亡咖啡館」,其實是想討論死亡的人聚在一塊,一邊談論死亡,一邊喝茶吃蛋糕,或者一邊灌著烈酒(神靈鬼魂全都虛無縹緲,唯烈酒實實在在)。死亡還能讓人把酒言歡,這看著就怕人的事竟能一呼百應。也許是因為他們愈來愈不願接受死後還有來世的教義,父母輩要上天堂投入耶穌懷抱幸福永生的觀念,再也不能使他們得到滿足。他們似乎也不喜歡伊斯蘭教的說法,《古蘭經》說在天堂可以永恆享受美麗處女的陪伴,但不准跟她們有肉體接觸,對我來說這應該算是地獄。



      如果人類已經這般迫切地要聚在死亡咖啡館裡討論墓後生活,那我覺得自己關於這個話題的奇思異想,可能也不算太天馬行空。親愛的讀者,我可以向你保證,如果你是園丁或者農夫,只要用我的方法,或者說自然界的方法,就算你停止了心跳,停止了除草,你也能無限期地滋養這片土地,而不用推特就能辦到。隨著你的屍體腐爛,你會回歸到食物鏈這個無始無終的永恆花園,你愛的人會覺得你更仁慈──若非其他緣故,則至少因為你沒在死後還繼續不停地發推特文,這對他們就算是行行好啦。



      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人類(包括我自己)都是不理性的,但是不理性也不全是壞事。春雪突降,給大地披上了厚厚的雪毯,菟葵卻在雪地上愉快地開著黃花,相當不合邏輯吧!但此情此景,嗯!賞心悅目。人類的無理性之所以極為不妙,全是因為人類具有暴力傾向,而這點尤其致命。但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聚在一起,他們終將互相殘殺,即使只剩一個人,他或她也很可能會自殺,因為除了自己,再沒別人可殺了。這一切如此荒唐就在於,這些被基因鎖定的殺手們,不僅個個會想方設法使自己活下來,還會不惜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保護當下不對其構成威脅的人。人類活動的整個文化史都在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裡的人用一隻手殺生,卻用另一隻手救命。



      這種兩面性讓我看到了希望──人類的基因型不斷演變,終將使人類無法自相殘殺。那會是一個奇蹟,而相信奇蹟也很瘋狂。儘管如此,我的期望卻與上文所述完全相反(人類瘋狂的又一表現),我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給那些面對死亡的人帶來慰藉,也就是我們所有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