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淞滬會戰,是中華民國八年對日抗戰中首場大規模正規會戰,國軍主動向駐上海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防區發動攻擊,揭開了二次大戰以前,在東亞地區所發生的一場空前的海陸空三棲大戰。
?
淞滬會戰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德國戰爭」(The German War),此應指德國因素在國軍中所發生的影響,具體轉換為實質的指揮管制作為以及各階層部隊之戰鬥行動。頭戴M35鋼盔的國軍部隊,操作德造戰防砲、各式防空火砲,以及德造重型榴砲。加上為數眾多的德國顧問分別進入各級司令部內,襄助國軍指揮幕僚策定作戰計畫,因應戰局變化,「德國因素」在本次會戰中確實發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用。
?
本書為德國軍事顧問團回國後,所撰寫之淞滬會戰全般經過及其經驗教訓的正式報告。民國27年7月,希特勒為了維持三國軸心同盟的地位,決心放棄中華民國,下令在華協助中華民國國軍建軍備戰、並參與實際抗戰業務的德國軍事顧問團全員返國。他們在回到德國以後,奉德國陸軍總部之命,將在華的活動與使命,更重要的是淞滬會戰的全般過程,彙整各個人士的回憶與見聞,撰寫成本報告。
?
鑒於淞滬會戰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海空權全面介入了一場大規模的地面戰役,若干二次大戰中慣常出現的現代化戰爭手段,都在本次會戰中首次展現。於是這份記述會戰過程及其經驗教訓的報告,將供給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各長官與研究人員,一份用以預示未來戰爭可能形貌的良好研究素材。
?
讀了本報告之後,我們才赫然發現,德國顧問介入淞滬國軍實質之指揮作戰事宜,竟是如此之深。而德國顧問在文中對於淞滬會戰的描述,更是遠超越國軍方面的官方記載,不但扼要詳實,其涉及層面之完整,觀察之敏銳與視角之獨特,絕非國軍當時將校之素質所能體察。因此本報告是一份相當珍貴之淞滬會戰戰史文獻,極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