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興亡的中國史:與漢人無關!匈奴、鮮卑、蒙古、滿洲如何連結中國與世界【博客來獨家套書】

興亡的中國史:與漢人無關!匈奴、鮮卑、蒙古、滿洲如何連結中國與世界【博客來獨家套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8667106511636
林俊雄,森安孝夫,杉山正明,平野 聰
陳心慧,張雅婷,林琪禎
八旗文化
2020年9月14日
733.00  元
HK$ 696.35  






ISBN:8667106511636
  • 叢書系列:興亡的中國史
  • 規格:精裝 / 1616頁 / 15 x 22 x 1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興亡的中國史


  •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通史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歷史鉅獻─

    與漢人無關!

    匈奴、鮮卑、蒙古、滿洲如何連結中國與世界



    興亡的中國史套書:《草原王權的誕生》、《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套書概念】



      何謂「興亡的中國史」?一般讀者腦子裡立刻跳出唐宋元明清這樣的朝代嬗變。「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然而這首元曲所折射的朝代更替其實並非「中國」這個國家的興亡,而是發生在「中國」這片土地和文明上的、包括異族政權在內的更迭。



      而一旦走出線性的和後設的朝代框架,任何一個敏銳的讀者都馬上意識到內亞和東亞無法脫離的歷史。也就是說,中國這片土地,承受來自內亞的巨大歷史動能而不斷演變、最後蛻變成現代意義上叫做「中國」的民族國家。「興亡的中國史」系列把四種內亞遊牧力量整合考慮,首先是匈奴。匈奴和漢之間的衝突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之後演變成鮮卑人主導中國歷史舞台長達五、六百年的劇情,這就是北魏、隋唐的歷史。內亞勢力全部覆蓋中國的代表是蒙古人的大元兀魯思(蒙語音譯),其次是滿洲人的大清固倫(滿語音譯)。而從內亞史的視角來看,中國舞台上的宋明,似乎是漢人農耕社會對內亞草原勢力所造成巨大壓力的逆行和反動。



      這套「興亡的中國史」一共四本,由《草原王權的誕生》、《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和《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構成。匈人是匈奴人嗎?匈奴人和斯基泰人又有什麼關係?漢王朝如何被迫和親匈奴?它的復仇戰爭成功了嗎?《草原王權的誕生》給你全新的答案。如果你從中央歐亞的草原出發,克服大中華主義與歐洲中心史觀,會看到怎樣的唐朝?森安孝夫的《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精彩地分析和呈現。作者更進一步提出一個假設:安史之亂其實不「亂」,它是「登場過早的征服王朝」。一般認知裡,世界史誕生在哥倫布的大航海時代,但日本東洋史學者提出了以「陸地理論」建構世界史的觀點。《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認為,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大蒙古國」,是世界史的真正開端。它真正打破國家、民族、國界限制,後世歐亞大陸上的帝國,包括大清在內,都繼承了蒙古的法統和血脈!所以「清」的本質是什麼?它如何從尊重藏傳佛教的「內亞帝國」,演化為用經世儒學自救的「近代東亞帝國」,再演化為一個叫「中國」的民族國家?這個製造出「中華的混迷」的帝國又如何被「中華」史觀所吞噬?這正是《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這本書所呈現的內容。



      而這四本書,本來是講談社21本「興亡的世界史」系列的一部分。傳統的中國史,會把匈奴、鮮卑、突厥、蒙古和滿洲這些對中國造成軍事和財政壓力、甚至是支配中國的異族,如不是忽略無視,就是以漢化加以解釋,指向一個中國中心主義。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中國史從世界史人為切割開,而真實的歷史之流是無情跨越二十世紀才設定的中國國界的。所以這四本書,名為「興亡的中國史」,其做法則是把中國和內亞同時放置在世界史裡,重新詮釋。



      ◆本套書由四冊「興亡的世界史」組成──

      《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單冊介紹】



      ★★《草原王權的誕生》★★

      騎馬遊牧民的野蠻和破壞的化身、而與文明無緣,

      不過是留下文字記錄的定居農耕社會單方面的看法!

      首次探尋馳騁在中央歐亞草原的騎馬遊牧民──

      「斯基泰」與「匈奴」在世界史被忽略的意義!



      *



      鼎盛期的波斯帝國也無法征服的部族集團──「斯基泰」;與漢皇帝具有對等軍事戰鬥力的遊牧民族──「匈奴」。他們跨越了「東方」與「西方」地理分界,串聯起整個歐亞大陸。



      「斯基泰」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遊牧民族,約在西元前八至前七世紀的時候登上歷史舞台。而「匈奴」確切在歷史上出現,則是西元前三世紀的時候。雖然兩者的存在時間有落差,且看似一個存在於西洋史、一個存在於中國史,然而從考古挖掘的資料可以發現,兩者文化上非常的相似,屬於同一系統。同樣身為馳騁在草原之上的霸主,「斯基泰」與「匈奴」是同一群人嗎?他們又各自如何影響東西方的歷史呢?



      本書首次把橫亙東西方的騎馬遊牧民合併而寫,探尋古代草原世界的王權形成和它們的文化,藉此思考遊牧民在世界史中的積極角色。



      ★★《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從中央歐亞的草原出發,

      克服大中華中心史觀,會看到怎樣的國際性和世界性的唐帝國?

      徹底顛覆課本中的唐朝印象,也徹底顛覆想像中的絲路觀念!



      *



      前近代的「絲路」,不單只是「充滿浪漫的東西貿易線」,而更是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交流以及戰爭的現場,亦即動盪的世界史的舞台。不知道「絲路地帶=中央歐亞」的歷史,就無法理解世界史巨大的潮流。



      西元前一千年初,在中央歐亞的乾燥大草原地帶上,擅長騎馬的遊牧民集團登場,成為擁有地表最強的騎馬軍團。與生產力、購買力並列,牽動歷史走向的一大契機是軍事力,他們的動向自然就成了牽動世界的原動力。本書透過騎馬遊牧民族與唐王朝的興亡,徹底轉換「觀看世界的方式」。



      站在「中央歐亞」(Central Eurasia)的觀點,以淺顯易懂,且異於西歐中心史觀或中華主義思想的方式,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大唐;也以遊牧騎馬民族集團與絲路這兩大主軸為主,重新檢討前近代的世界史。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成吉思汗創始、顛覆常識的史上空前的帝國──「大蒙古國」,

      真正打破國家、民族、國界限制,

      後世歐亞大陸上的幾大帝國都繼承了蒙古的法統和血脈!大清也不例外。



      *



      十三、十四世紀,佔有歐亞大陸大部分區域的超廣域世界帝國──「大蒙古國」,無疑在人類歷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帝國東起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口、安那托利亞高原、東地中海沿岸,各個以成吉思汗為始祖的不同帝室和王族,在各地逐漸形成各種形式的政權。雖然存在的時間長短不同,但整體而言,蒙古身為歐亞大陸共同的統治階層,至少君臨了兩個世紀。



      在蒙古帝國逐漸瓦解之後,我們對於所有「蒙古」所累積、創造出的事物,留下的各種影響還不甚了解。以至於要了解阿富汗、印度、中亞等區域的國際局勢時,還是採用以西歐為中心創造的世界史架構,而忽略了「蒙古」的遺產。對於「中國史」而言,更是無視北元的存續及北元和大清之際的傳承,而僅僅是把明視為中心。這樣的詮釋框架,實際上讓中國史和世界史脫鉤。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清」的本質是什麼?

      製造出「中華混迷」的帝國又如何被「中華」史觀所吞噬?

      包括台灣、琉球、韓國在內的,充滿矛盾和對立的現代東亞,

      如何處理乾隆皇帝的巨大遺產?



      *



      努爾哈赤率領的滿洲人國家,建立了大清,並越過長城而征服漢人。大清之所以能擁有廣大領土,並非因為是「中華文明」的代表者,而是因為獲得藏傳佛教支持,才能治理西藏與蒙古。大清的本質是「內陸亞洲的帝國」而非「中華帝國」。



      然而,當十九世紀西方列強抵達東亞時,帝國面臨到必須轉變為「近代主權國家」的難題。在清末的混亂中,民族國家「中國」的樣貌隨著排滿的思想逐漸浮現,但究竟「中國」該具有怎樣的型態,始終莫衷一是。在如此「混迷」的狀態中,這個「內陸亞洲帝國」演化為「近代東亞帝國」;再發展成「中華」的近代國家。



      如今,東亞國際社會的矛盾與緊張關係,北韓、台海、新疆與西藏問題,皆來自這個叫做「中國」的國家不完全的轉型過程。


     





    《草原王權的誕生》



    【前言】


    什麼是騎馬遊牧民?�所謂的「騎馬民族」�以斯基泰和匈奴為主題的理由�希羅多德和司馬遷�「歷史之父」眼中的騎馬遊牧民



    【第一章】騎馬遊牧民的誕生

    ◎在蒙古發掘古墳

    在蒙古高原的一角�古墳與王權�赫列克蘇爾與鹿石的關係�從鹿石的年代推測赫列克蘇爾的年代�赫列克蘇爾是墓嗎?�大型赫列克蘇爾代表的意義

    ◎動物的家畜化

    畜牧的起源�家畜的角色�德雷耶夫卡遺跡帶來的衝擊�對德雷耶夫卡的年代和馬的家畜化所提出的質疑�爭論的走向�西元前四千至前三千年沒有騎馬

    ◎遊牧的產生與發達

    遊牧是在何時、什麼情況下產生?�歐亞草原地帶的遊牧化緩慢�先有馬車還是先會騎馬?�騎馬遊牧民的正式誕生



    【第二章】斯基泰的起源

    ◎希羅多德敘述的起源傳說

    第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明顯不自然的第二種說法�第一和第二種說法的比較�根據比較神話學解釋第一種神話�「農耕斯基泰」和「農民斯基泰」�第二種神話的解釋

    ◎更貼近現實的第三種說法

    希羅多德自己認同的說法�民族遷徙浪潮的方向�土著說和外來說的爭辯�「聖泉」古墳�草原的「王墓」�阿爾贊古墳的出土品�阿爾贊古墳的年代

    ◎辛梅里安人和斯基泰人入侵西亞

    辛梅里安人的「逃亡」和斯基泰人的「追擊」�辛梅里安人和斯基泰人在西亞登場�西亞的斯基泰人�新斯基泰人的出現�「入侵」的理由�考古學上有關騎馬遊牧民的證據



    【第三章】動物紋飾和黃金的美術

    ◎初期斯基泰的美術──西部

    斯基泰的三要素�有如尋寶一般的「發掘」�來自西亞的影響�劍和鞘的製作者是誰?�受到希臘的影響�其他地區母題的斯基泰化

    ◎初期斯基泰的美術──東部

    盜墓的歷史�最初的黃金製品收藏家�初期的東部母題�阿爾贊二號古墳的衝擊�初期斯基泰美術的彙整

    ◎後期斯基泰的美術

    希臘化斯基泰美術�塞迦和斯基泰�戴尖帽子的塞迦人�身體蜷曲的動物表現�阿爾泰的奇蹟�巴澤雷克文化的特徵�格里芬的傳播�最早開啟的絲綢之路──草原路線



    【第四章】草原的古墳時代

    ◎初期斯基泰時代的大型墳塚

    與斯基泰同期綻放的各種文化�阿爾贊一號古墳和二號古墳�「王」與「王妃」、殉葬者、馬的埋葬�哈薩克的「黃金古墳」�歐亞草原東部最大的古墳�北高加索的王墓

    ◎後期斯基泰時代的大型古墳

    希羅多德記述的「王者葬儀」�喬爾托姆利克──黑海北岸最大的古墳�盜掘坑裡發現的人骨�希羅多德的記述正確嗎?�阿爾泰山中的斯基泰王墓�王者死後的旅程

    ◎從東向西移動的浪潮

    鹿石的去向�斯基泰的石人�從古墳所見的斯基泰時代�薩烏洛馬泰和亞馬遜傳說�薩爾馬提亞人的王墓



    【第五章】蒙古高原的新勢力

    ◎匈奴的先驅者

    匈奴的祖先是中國人嗎?�定居的戎狄�戎狄與戰國七雄的角力關係�匈奴的登場�匈奴興起前夕的草原文化

    ◎三大勢力的角逐──東胡、匈奴、月氏

    冒頓的掌權�冒頓的征服行動�月氏的實際情況�月氏留下的痕跡?

    ◎匈奴遊牧帝國的出現

    冒頓和劉邦──雙雄的正面對決�草草結束�和親條約的內容�冒頓性騷擾呂太后�從冒頓單于到老上、軍臣單于



    【第六章】司馬遷所描繪的匈奴形象

    ◎匈奴的社會

    單于與其下的統治階層�根據十進法建立的軍事組織�左為東,右為西�祭祀──神聖的集會和俗世的集會�刑法、風俗習慣

    ◎遊牧社會和農耕社會

    叛變投靠匈奴的宦官中行說�從中行說的發言中所看到的事情�「收繼婚」和實力主義�匈奴侵寇背後所見之事�和親與侵寇的反覆

    ◎匈奴與漢,邁向全面戰爭

    武帝的策略之一──同盟作戰�張騫帶回的成果�張騫與玄奘�武帝的策略之二──誘敵之策�武帝的策略之三──正面交鋒�匈奴明顯處於劣勢



    【第七章】匈奴的衰退和分裂

    ◎河西和西域的攻防

    漢與烏孫同盟�派往西域的使節團�西域與匈奴的關係�匈奴的日逐王和僮僕都尉統治西域�樓蘭和車師的煩惱

    ◎內部鬥爭、投降、飢荒、叛亂

    暫時休兵和重啟戰爭�多災多難的使節團�李陵和李廣利投降匈奴�領導階層的內部分裂和人心背離�與烏桓、烏孫、丁零的抗爭

    ◎該成為漢的屬國還是……

    兄弟單于的對立�單于稱「藩臣」�郅支單于的西走�郅支單于的下場�匈奴歸順�王莽的歧視蠻族政策和匈奴的復興�匈奴的南北分裂



    【第八章】從考古學看匈奴時代

    ◎匈奴的王墓

    史書記載的單于墓�諾彥烏拉古墳群的調查和日本的貢獻�突出延伸的方墳�諾彥烏拉墓地的出土品�陸續發現大型古墳�留下的謎題

    ◎遊牧國家中的定居聚落

    匈奴有農耕和定居聚落嗎?�從事農耕的是誰?�自發性的逃亡者�定居民在城塞聚落遺址留下的痕跡�中蘇對立的陰影�伊沃爾加城塞聚落的機能

    ◎中國文化和匈奴文化的廣布

    南西伯利亞的中國風房舍遺址�屋舍的主人是李陵嗎?�那麼是王昭君的女兒嗎?�廣布歐亞大陸的遊牧文化�北阿富汗的黃金遺寶



    【第九章】匈人是匈奴的後裔嗎?

    ◎民族大遷徙和騎馬遊牧民

    有關匈奴與匈人同族說的論戰�北匈奴的去向�使論戰更混亂的記述�匈人出現�匈人屬於突厥系?�阿德里亞堡之役�匈人遠征西亞

    ◎匈人的習俗與文化

    亞洲系騎馬遊牧民族�「前突厥時代」的美術�硬式鞍和鐙出現的時期�「匈型」鍑的特徵�「匈型」鍑的起源

    ◎匈人「帝國」的最後

    五世紀初的匈人�阿提拉的統治與其結束



    【結語】

    考古學的運用說明�王權的誕生和王墓�遊牧國家的多樣性�騎馬遊牧民對世界史的影響�遊牧國家有文明嗎?�遊牧民的將來



    ◎學術文庫版後記

    ◎參考文獻

    ◎主要人物略傳

    ◎年表



    《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序章】何謂真正的「自虐史觀」?

    ◎本書的目的

    被絲路與唐帝國吸引的日本人�現代日本人對歐美的自卑情結�先進的亞洲和落後的歐洲�從「國民史」邁向「全球通史」�歷史學的意義�本書的論述結構與目的

    ◎人種、民族、國民的根據何在?

    人種並無優劣之別�民族與國民是近代的產物�土耳其民族的情形�唐代與現代的「回鶻族」�企圖混淆國民與民族�漢族的真相�勝利者的邏輯�何謂真正的愛國者?

    ◎打破西洋中心史觀

    近代西歐文明的優越與侷限�理科類歷史學、文科類歷史學、歷史小說�何謂真正的「自虐史觀」�反思日本人的歷史意識



    【第一章】絲路與世界史

    ◎從中央歐亞的視角出發

    何謂「中央歐亞」?�遊牧騎馬民族的故鄉�北中國和中亞�農牧接壤地帶

    ◎何謂絲路?

    絲路的定義與變遷�東西南北的網絡�絲路貿易的本質�壁畫遺跡的涵義

    ◎絲路史觀論爭

    抹煞「絲路」的行為�回鶻文書的反證�環境史的視點�在世界史的重要性�歐亞大陸史的時代區分�對強調伊斯蘭化的質疑�對世界史時代區分的新建議



    【第二章】粟特人的登場

    ◎絲路的主角

    粟特研究小史�粟特人的故鄉──索格底亞那�粟特文字與粟特語

    ◎粟特人的社會與商業

    粟特商人的記錄�從書簡看遠距商業�稱價錢文書與史料殘存的偶然性�商業立國的社會構成

    ◎粟特網絡

    漢文史料中的粟特人的分辨法�粟特網絡的推測復原

    ◎前進東方

    商人與武人的兩面性�在外交、政治上也很活躍�西魏的正式使節──安諾槃陀�虞弘墓出土的衝擊�作為國際通用語的粟特語

    ◎河西走廊的粟特人軍團

    河西第一大都市──涼州�粟特人聚落的領導者──薩寶�關於粟特人與唐建國的新學說



    【第三章】唐朝的建立與突厥的興亡

    ◎多民族國家──唐帝國

    唐朝不是漢族王朝�唐建國的功臣──鮮卑�鄂爾多斯地區的重要性�拓跋國家與突厥第一帝國�突厥的東西分裂�唐草創期的突厥優勢

    ◎太宗擊敗突厥

    玄武門之變與太宗即位�唐的優勢與東突厥的歸順�如何處理突厥遺民?�冊封前王族──阿史那思摩

    ◎唐朝的極盛期

    天可汗的稱號�從昭陵看北族的影響�漠北漠南的羈縻州與都護府�隋唐的踏足西域�西突厥的一時強盛�唐鼎盛期的西域支配�隋唐是「征服王朝」?



    【第四章】唐代文化的西域嗜好

    ◎酒店裡的胡姬

    石田幹之助的名著《長安之春》�胡俗的大流行�詞語裡的「胡」�胡服的由來�胡姬來自何方?

    ◎胡旋舞與胡騰舞

    魅惑的胡旋舞�跳躍的胡騰舞�胡旋舞、胡騰舞的故鄉和新贊助者

    ◎音樂、舞蹈及主角們

    西域音樂的盛行�唐代音樂的種類�玄宗時代與白居易的排外主義�樂工、歌妓的供給來源�阿布思和其妻的情況



    【第五章】解讀奴隸買賣文書

    ◎粟特文的「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

    在學界首度登場�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的最新日譯版本�玄奘與同時代的高昌國�女奴隸優婆遮的買賣條件

    ◎「女奴隸買賣契約文書」的背景

    與漢文契約文書做比較�契約文書裡的文化交流

    ◎世界史上的奴隸與唐朝的良賤制

    作為高價商品的「奴隸」�有能力的奴隸勝過不成材的兒子�奴隸的作用與「歷史的真實」�良賤制和禁止人口買賣規定

    ◎唐代的奴隸市場

    唐朝的市場制度和人口買賣�奴隸與馬的價格

    ◎胡姬、胡兒的出身與奴隸貿易

    新發現的奴隸名單�粟特商人的奴隸貿易



    【第六章】突厥的復興

    ◎突厥第二帝國的成立

    復興前夜的叛亂�遊牧民族最初的「歷史史料」�默啜可汗和武則天的對立�毗伽可汗的登場�突厥第二帝國的粟特人�在北庭致富的男子

    ◎悲劇的公主

    一位公主的墓誌銘�夾在突厥與唐朝之間



    【第七章】回鶻的登場與安史之亂

    ◎回鶻帝國與摩尼教

    古代回鶻人和粟特人�摩尼教在世界史的意義�摩尼教和回鶻的邂逅

    ◎安史之亂與粟特、回鶻

    安祿山與粟特網絡�爆發安史之亂�唐朝向回鶻請求援軍�回鶻要求聯姻�安史之亂的終結

    ◎回鶻的摩尼教與粟特人

    《九姓回鶻可汗碑》�新發現的回鶻文書殘片�為何磨延啜的功績會被忽略?

    ◎改變對安史之亂的看法

    中國史的分水嶺�將視點從中國移到歐亞大陸�登場時機過早的「征服王朝」



    【第八章】粟特網絡的變質

    ◎唐、安史勢力和回鶻中的粟特人

    唐帝國內的興胡�牟羽可汗的政策和粟特人

    ◎敦煌出土的伯希和藏語文書一二八三號

    連天才伯希和也傷透腦筋�五位Hor人的報告�伯希和藏語文書一二八三號的最新譯本�「五位」是何時、且報告了什麼內容?�發現「張忠志」�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涵蓋絲路東部的網絡�「Hor」就是粟特

    ◎絲路貿易的實態

    西域的金銀錢�作為高額貨幣的絹織品�扮演貨幣功能的絹織品�唐朝與回鶻的絹馬交易�奴隸與粟特錢



    【終章】唐帝國的黃昏

    ◎中亞史上的關原之戰

    唐、吐番、回鶻的三強鼎立�回鶻對吐番的北庭爭奪戰

    ◎三國會盟與回鶻的西遷

    唐、吐番、回鶻的三國會盟�不變的天然國界�西回鶻王國的誕生�粟特人的去向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序 章】歷史存在的意義

    ◎蒙古之後的漫長身影

    殘影的盡頭�帝國消滅之時�蒙古和之後的眾多帝國�世界史的構圖

    ◎邁向新的人類史時代

    劃時代的蒙古時代�後蒙古時代和「近世.近代帝國」�歷史上知識的虛構�邁向知識基礎的重建



    【第一章】連綿不絕的歐亞國家傳統

    ◎既舊又新的亞洲、歐洲、歐亞大陸

    歷史舞台擁有多重構造�亞洲和歐洲�以歐洲為本位的看法和日本的誤解�作為歷史框架的亞洲�歐亞的發想和其足跡�馬漢和麥金德的考察�環顧亞洲史和歐亞史全貌的立場

    ◎歐亞世界史內含的動力

    歐亞大陸的內側�遊牧和遊牧民�從斯基泰和匈奴開始�被忘卻的歐亞國家演進�「中華王朝」的外衣�印度的遊牧民系政權�黑海北岸的遊牧民



    【第二章】蒙古如何看待世界和世界史

    ◎人類史上最初的世界史──《史集》

    兩階段的編纂�雙重構造的世界史�〈部族志〉被遺忘的意義

    ◎令人吃驚且不為人知的世界史樣貌

    突厥和蒙古,以及其起源�不可思議的故事�烏古斯可汗傳說是神話嗎?�重要歷史線索

    ◎重疊的世界史和世界全貌

    蒙古帝國的原型�傳說和事實的彼方�意識到全人類的綜合史

    ◎地圖傳達的新時代大門

    二張世界地圖�從兩張地圖看見的東西方�失落的下一個時代�對「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質疑



    【第三章】大蒙古和開啟世界之人

    ◎成吉思汗的歷史故事

    跨越八百年歲月的紀念活動�無法確實掌握的成吉思汗�僅為傳說的前半生�年老的蒼狼

    ◎成為史上最大帝國的原因

    蒙古強大嗎?�「不作戰軍隊」的強大�敞開的帝國�何以判定屬於蒙古?�各種各樣的人類群體�結合的重點是「成為伊利」�「開啟世界之人」的系譜



    【第四章】蒙古與俄羅斯

    ◎西北歐亞大進攻

    放眼世界的明確意識�遠征俄羅斯和東歐的稱呼�邁向欽察草原之路──朮赤北行之謎�哲別和速不台的連續攻擊�伏爾加的彼方

    ◎朮赤兀魯思和羅斯的愛恨情仇

    入侵羅斯是認真還是順便?�西征的真正目的�俄羅斯「愛國主義」的創作�萊格尼察戰役確有其事嗎?�德國創造的「歷史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韃靼枷鎖�黃金斡魯朵和莫斯科的抬頭



    【第五章】蒙古與中東

    ◎未完的中東作戰

    西征的目的何在�伊斯瑪儀教團的消滅�巴格達開城�仔細調查的蒙古與不調查的美國�大可汗蒙哥的猝逝�旭烈兀的回師和帝國動亂

    ◎旭烈兀兀魯思是伊斯蘭王朝嗎?

    作為實質政權的旭烈兀兀魯思�進攻埃及的失敗�與朮赤兀魯思對抗�旭烈兀的英年早逝�可汗的達魯花赤和不斷發生的政變�合贊改宗伊斯蘭教�與完者都東西和合�蒙古帶給中東的東西



    【第六章】地中海、歐洲,以及連結起的東西方

    ◎聖路易的夢想

    強大的艦隊試圖收復聖地�地中海艦隊的現實�登陸作戰的幸運�野心和災難,悲慘的毀滅�被俘虜的王,回不去的路易�蒙古是敵是友?�路易與蒙古擦身而過

    ◎掃馬使節團的歐洲外交

    拉班.掃馬的西方旅行�汪古部的二人�忽必烈時代的歐亞�卡托利科斯雅巴拉哈三世的命運�掃馬的歐洲見聞錄�「西西里晚禱」的勝負�在羅馬和熱那亞受到歡迎�從巴黎再到波爾多�旅途的終章,逐漸連結的東西�地圖又告訴了我們



    【第七章】「駙馬爺」們的歐亞

    ◎成吉思汗家超越時空的神聖血統和其記憶

    為權力、權威、正當性背書的帝王形象�不稱汗的帝國�「駙馬爺」帖木兒�雙重王權的新方式�繼承兩個血統的王權

    ◎世界史上十六、十七世紀所代表的意義

    大元兀魯思與達延可汗和駙馬爺們�後蒙古時代的內陸世界�作為大元兀魯思繼承人的大清固倫�現在的中國與蒙古�「海進」與「陸進」的時代�日本與歐洲的重大變化



    【終 章】來自阿富汗的眺望

    ◎地表最後出現的遊牧帝國

    超越時空的視角�既舊又新的國家阿富汗�杜蘭尼王朝�權力政治與國際紛爭的舞台�普什圖族連接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

    ◎從歷史到現在

    遊牧民國家延續至今的面貌�蒙古留下的遺產�「P?dsh?h」的稱號�日本的蒙古時代�我們的「這個時代」



    ◎對學術文庫版的寄語

    ◎參考文獻

    ◎重要項目解說

    ◎年表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序章】「東亞」的疑點


    ◎黃帝紀元與神武紀元間的漫射

    現代社會與春節�橫濱中華街的「黃帝紀年」�誰來決定「世界的時間」?�韓國、日本的時間與「正統」�統括的歷史與分割的歷史�從「中國史」來看中國與近代日本的聯繫�原本並無界限的中國文明�「天下」概念的崩壞與近代中國的成立�立基於「借鏡」上的「傳統」

    ◎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逆流

    「東亞合作」的機遇與陰影�「自由」與民族主義�民主化與自由化後就能冰釋嫌隙嗎?�「正確的認知」由誰決定?�想像歷史的必要性

    ◎「東亞」是不證自明的概念嗎?

    「同文同種」地區意識下的產物�「東亞」形象有個普遍認知嗎?�「東亞」概念無法涵蓋的「東北亞」史�台灣的定位?�跨越特定「國家」與「民族」的框架



    【第一章】從華夷思想到大明帝國

    ◎「萬里長城」的存在意義

    皇帝權力的象徵──天安門�建築物與政治�橫亙東西的萬里長城�發生於內亞大門「張家口」的悲劇�虛幻飄渺的長城�西出陽關�河西走廊的作用�萬里長城在今日的意義

    ◎何謂華夷思想?

    各個社會中的平等、不平等與近代國際秩序�「東亞」傳統社會中的不平等�華夷思想與漢人的形成�「文化」與「漢化」�儒學思想中的「華夷」�朱子學的形成與問題所在�以「淫祠」「邪教」為名的壓迫�科舉制度的成立與宗族結合�科舉制度裡的「公」「私」矛盾

    ◎中華帝國──明的朝貢貿易系統

    長江、黃河,以及北方的草原�名為「元」的帝國�朱元璋與明的建立�「中華帝國」的階層構造與朝貢貿易�受到恩惠的朝鮮與琉球�陽奉陰違與假朝貢�與蒙古的摩擦



    【第二章】內亞帝國

    ◎大清的興起

    女真人與努爾哈赤的崛起�大清的興起與「終結」之地──撫順�八旗制度與後金建國�統一南蒙古�清澄的盛京──瀋陽展現出的統治理念

    ◎明的瓦解與清遷都北京

    朝鮮的屈辱�明末的悲劇�入主北京�辮髮與流血�鄭成功與吳三桂�從地政學角度看清初時代�從悲劇中創造出的「傳統」

    ◎前所未有的版圖與藏傳佛教

    是甚麼填補了明與近代中國間的落差?�藏傳佛教的發展與格魯派�達賴喇嘛政權的誕生�順治皇帝與第五世達賴喇嘛的會見�準噶爾的崛起�因「放蕩的達賴喇嘛」而起的危機�前所未有的版圖與「轉輪聖王」



    【第三章】盛世下的隱憂

    ◎雍正皇帝的苦惱

    皇帝們「利用」了佛教?�在「中華」與佛教的夾縫間�雍正皇帝與奏摺制度�理藩院與軍機處�雍正皇帝的獨裁�杜絕奢華風氣�追求「滿洲人」的本質

    ◎批判歧視的《大義覺迷錄》

    暗潮洶湧的反滿思想�曾靜的儒家政治期望論�推翻華夷思想──雍正皇帝的審問

    ◎逐漸崩解的驕傲

    「中外一體」的新時代與近現代中國的原型�乾隆皇帝時代�乾隆皇帝與「國語」�逐漸廢弛的勇武與「十全老人」的悲哀�紫禁城與「堂子」�萬里長城下的猜忌�焚書與「平等」



    【第四章】徬徨的儒學家與神聖的武力

    ◎籠罩布達拉宮的巨影

    閃耀的青藏高原�承德的「外八廟」──乾隆皇帝的大伽藍�與第六世班禪喇嘛的會面�朝鮮使節的冷漠視線�廓爾喀的入侵�成立金瓶掣籤制度�與中國共產黨抽籤

    ◎蛻變為經世儒學

    「中華」的變質�何謂考證學?�顧炎武心中的矛盾──為何非得認同滿洲人?�瓦解的「盛世」�白蓮教之亂與嘉慶皇帝�於停滯時代中開花的經世儒學�日本的「經世」�被神聖化的乾隆皇帝與大清版圖──作為巨大轉捩點的魏源《聖武記》�鴉片戰爭與「重建人心」�屯田論中的「近代」徵兆



    【第五章】圓明園的啟示錄

    ◎東西文明的相遇

    乾隆皇帝的祕密花園�廢墟的故事�實學的共鳴�禮儀問題

    ◎英國的亞洲政策與鴉片戰爭

    「廣東體系」的形成�是帝國主義的壓迫,還是外交關係?�英國與清的接觸──博格爾與馬戛爾尼�鴉片貿易的關係圖與鴉片戰爭�通商口岸與租界

    ◎太平天國與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曲折

    客家與禁慾──洪秀全的王國�烏托邦的教訓�鄉勇與新一代的漢人官僚�第二次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時代

    北京條約與對等外交關係的開始�同治中興與洋務運動�洋務的極限與灑下的種子

    ◎近代東亞史的序幕

    「天下」的終結�填補國家主權空隙的爭奪戰�「近代中國」與乾隆皇帝的遺產



    【第六章】通往春帆樓的荊棘道路

    ◎走在近代史的傷口上

    站在下關,遙想李鴻章�充滿怨念的獨立門�捨棄朝貢國立場

    ◎「適應」萬國公法

    走向主權國家時代�天津教案�英俄大博奕的升溫與對清的陸上交易線�馬嘉理事件與對英國看法的轉換�襲擊西藏的厄運�從佛光普照的聖地,成為「黑暗地帶」

    ◎未知國家「日本」的出現

    「邊疆的喪失」�未知國家──日本�琉球王國的一國二主�從琉球王國變成琉球藩�出兵台灣�琉球處分

    ◎清法俄的情勢緊張與曾紀澤的國家主權論

    俄羅斯的東進與南進�伊犁條約�清法戰爭�曾紀澤與近代主權國家「中國」的誕生

    ◎朝鮮問題與甲午戰爭的醞釀

    地區秩序轉換的悲劇�朝鮮與日本的上下關係�江華島事件�清積極的朝鮮政策�壬午兵變�不合時宜的清帝國主義�從甲申事變到巨文島事件�東學黨起義�決裂

    終章_未完成的清末新政

    ◎自強的波瀾

    優勝劣敗的噩夢�三國干涉�中俄密約──滿鐵的起源�「戊戌變法」的失敗�日本──孕育近代中國的搖籃

    ◎義和團事件與日俄戰爭的衝擊

    義和團事件�清末新政的起步與「武士道」�日俄戰爭帶來的思想衝擊�過熱的立憲爭論�清末新政的意義

    ◎瓦解

    蒙古與西藏的情勢�何謂「中華民族」?�排滿的邏輯�孫文與中國革命同盟會�辛亥革命



    ◎後記

    ◎學術文庫版後記──未完待續的清末

    ◎參考文獻

    ◎年表

    ◎主要人物略傳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