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台塑打造石化王國:王永慶的管理世界

台塑打造石化王國:王永慶的管理世界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4178315
黃德海
天下文化
2007年1月18日
127.00  元
HK$ 107.95
省下 $19.05
 





系列:財經企管
規格:平裝 / 32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商業理財 > 傳記 > 人物傳記








推薦

「王董事長作為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家,有一個非常重要,在台灣非常稀有的特質,那就是正派經營,遵守企業倫理與守法精神。」──王作榮(前監察院院長)

「父親常說,一個人的手再怎麼拿,就是這麼多,可是一放開,反而全世界都是你的。因此,不論做什麼事,他都是以利益社會人群做出發點。」──王瑞華(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

「王永慶的成就是百年來兩岸中國企業家中前所少見,後難超越的歷史性人物。」──高希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

【大陸學者推薦】

「王永慶董事長在繼承中華文明傳統、創建現代企業文化方面很有他的獨到之處。他真正做到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吳敬璉(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永慶董事長遠大的眼光與獨到的見解,及創業七十多年的寶貴經驗,給了海峽兩岸青年創業者明確的方向與?發。」──林毅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與大陸分享王永慶先生的經營管理思想,這是無形的財富,將會激勵更多的大陸企業家。」──胡鞍鋼(北京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954年,王永慶以美援計畫的78萬美元創辦台塑企業,歷經半個世紀的努力,台塑從一家生產聚氯乙烯(PVC)粉的中小企業,躍升為營業額超過兆元的亞洲最大石化集團,事業版圖更橫跨美國、越南和大陸等地,同時將觸角延伸至醫療、教育和生化等領域。

  台塑集團今日能夠成長茁壯,從台灣登上國際舞台,王永慶是關鍵人物,麥寮六輕的建廠更是最重要的轉捩點。事實上,六輕正是王永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高超的經營決策力,與過人意志力的集大成之作。透過了解六輕的發展歷程和成就,讀者將可一窺台塑集團的經營格局、管理制度及企業文化的精髓。

  本書由北京清華大學學者黃德海經多方考察、研究後執筆,並曾獲得台塑企業的協助與受訪。從王永慶個人的奮鬥歷程,到台塑石化王國的建立,書中都有清楚描述,尤其深入分析王永慶在企業投資與經營管理的獨特觀點,更值得其他台灣企業借鏡。

作者簡介

黃德海

  陝西省大荔縣人,教授。200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目前在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方向?台灣的集團企業研究、兩岸經濟關係,已出版的專著有《變遷:一個中國古村落的商業興衰史》。聯繫方式:luckhdh@163.com;huangdehai@mail.tsinghua.edu.cn

執行主編簡介

劉震濤

  江蘇省?東市人,教授。1960年7月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動力系並留校任教,曾任自動化系副主任、校科技開發部副主任等職。1986年6月到1989年4月,任中國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外貸款局副局長、外資司副司長。1989年4月到2003年10月,先後任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同時兼任國家計委台辦負責人)、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現任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中國?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會長。



者的話 從「大」企業家到「偉大」企業家

──王永慶的企業雄心與事業良心   高希均

序文一    王永慶董事長的企業家哲學         王作榮

序文二    奉獻的人生

──父親的囑咐         王瑞華

序文三 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           顧秉林

簡體字版執行主編序文 追求卓越的精神            黃德海

專訪王永慶董事長 天底下沒有因努力,而做不到的事   王力行、刁明芳



引 言 台灣的另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章 從頭說起

從賣米說起

闖入石化工業

成敗在一念之間

創立台化公司



第二章 輕油裂解計畫

自建輕油裂解廠

王永慶與蔣經國

經營之神

管理之神

六輕計畫終獲批准



第三章 投資美國

為什麼選擇美國

「跑動」著的王永慶

美國的「王永慶日」

遭遇技術、勞資與環保困境



第四章 台灣的反六輕運動

翻開台灣環保抗爭史

噶瑪蘭情結

宜蘭反六輕

台塑放棄利澤六輕

桃園反六輕



第五章 海滄計畫

首訪大陸

海滄之行

海滄計畫功敗垂成

蕭萬長、江丙坤聯手推動六輕



第六章 抽沙填海

王永慶的萬言書

銀行聯貸為六輕催生

最後的磨難

抽沙填海

地質改良



結語 理念是一種生產力

跋  勤勞者長壽                  

參考文獻









王永慶董事長的企業家哲學







王作榮

(前監察院院長)

  

在1950至1960年代,台灣在戰爭殘破之後,人民普遍貧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而經濟發展的要件──基礎建設、技術知識、企業人才、熟練勞工與儲蓄能力,全都貧乏欠缺不全,要發展經濟談何容易。然而,即是在這種貧窮與欠缺的環境中,經過全國上下十幾年的奮鬥,竟然為台灣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條?路,使台灣經濟起飛,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台灣後來更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視與稱讚。

  

認定目標,全力以赴

造成這種成就的原因當然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則只有三個:兩蔣政府的策劃領導、台灣人民的優良品質,與企業家的創業精神,而尤以這最後一項具關鍵性的地位。企業家對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稍為有點經濟學知識的人士,應該都會承認。而在極少數第一代有卓越成就的大企業家中,台灣塑膠公司集團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先生無疑居於龍頭地位。

  現在讓我以講當年所得知的關於王董事長創造台塑企業,及所展現的企業家精神與才能的傳聞故事,作為本文的開端。我之所以仍採用我的記憶中的敘述為依據,因為這是我最初對王董事長與台塑企業所得到的信息與感想。

  1953年,我在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工業委員會擔任專門委員,負責經濟政策的擬訂建議與經濟設計。該會有三位專任委員,分別負責一般工業、化學工業、交通運輸三個組。化工組負責人為嚴演存委員,是一位真正的化工專家,而且推動力量甚強,一般稱他為台灣化學工業之父。他獨力擬訂了一個製造當時視為嶄新工業的塑膠用品工業的原料,PVC塑膠粉的製造與投資計劃,包括詳細的技術在內。但找遍了全台灣,找不到民間企業家願意投資。美國在華美援安全公署,也認為我們的工業技術水準不夠格,不表贊同。這個計劃便擱置在那裡,無法推動。

  在這個期間的某一日,王永慶先生來到了工業委員會,見到了嚴演存委員,訴說他有一筆錢想辦工業,找不到投資機會,請工業委員會幫助他。嚴委員便推薦了這一塑膠粉製造計劃,他欣然接受。當時是與另一位辦化學工業的趙廷箴合辦,不久就分手了。這就是我所知道的台灣塑膠公司的起源。



共存共榮,分享利潤

  在初期發展過程中,遭遇到二個嚴重危機:(一)台灣市場太小,銷路有限;(二)生產規模太小,成本太高。因此製出來的塑膠粉堆積在倉庫中銷不出去。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就有關廠失敗的可能。

這時王董事長展現了他的企業家精神與才能,立即採取了兩個對策:



(一) 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生產量以降低成本,這便是經濟學上的經濟規模理論。這對原已有大量積貨堆在倉庫中銷不出去,顯然是一大挑戰,需要眼光與魄力才能承擔得起;

(二) 發展下游塑膠成品工業,在國內外打開銷路,除了成立南亞塑膠公司外,還協助建立了許多下游工廠,成為台塑的衛星工廠。於是台灣塑膠公司就此脫困而出,逐漸發展成為今日的台塑王國,雄踞亞洲,還伸入了美國。



  王董事長對與下游產業或衛星工廠的關係,也有一套獨特的哲學。據說他精打細算,算出下游工廠的確實成本,據以訂出雙方合作的價格,但總是讓下游工廠有合理的利潤,絕不利用獨佔原料的優勢剝削他們,精明而不刻薄,還有幾分厚道人情味。大約是在1960至1970年代,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升值,由約四十比一升到三十元以下比一,後又回到三十多元比一,即是現在的匯價。這當然使成品出口的下游工廠負擔不了。我記得很清楚,台塑宣佈所有匯價波動的損失由台塑吸收,這是王董事長企業家才能與氣魄的又一次展現。

  我不厭其煩的述說這幾段傳聞往事,在於引導出幾個足以證明王董事長的企業精神與才能,與台塑王國之所以成功的結論,這幾個結論應是企業經營學的經典之作:



(一)這證明王永慶是真正的企業家。所有經濟學家都知道,企業家的首要甚至唯一特質,就是勇於創新,勇於承擔風險。王董事長在承諾投資PVC原料工業的那一刻,便是進入了全台灣最新的,對他完全陌生的商業領域,成敗難卜,充分表現了企業家的這一特質。

(二)一個卓越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首要任務就是不斷降低成本,不斷擴大市場,從而獲取優厚利潤,王董事長做到了。

(三)一個成功的企業家與其關係密切的下游工廠或衛星工廠的關係,不是運用其優勢地位儘量壓榨剝削這些工廠,以求取本身的最大利潤,而是定位在共存共榮,共同為整個企業集團奮鬥,共享合理利潤,共享成功成果,王董事長做到了。

(四)除了以上三點外,王董事長作為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在台灣非常稀有的特質,那就是正派經營,遵守企業倫理與守法精神,不炒地皮,不搞官商勾結,不以不正當手段吞併公私企業,不掏空國家財產。歷年來所發生的所有企業界的這類違法或不正派經營,而受到法律制裁與社會輿論攻擊的案件中,未聽說有台塑企業牽涉其中。



企業精神,全球典範

  從以上的敘述,可以知道在台塑成立迄今半個世紀以來,王董事長是以企業家的才能與企業家的精神,以及企業家的倫理,來創造台塑、經營台塑、發展台塑,使台塑成為國家經濟發展主要動脈之一,也成為台灣社會與人民富裕繁榮的主要來源之一,更是成為全世界展現企業精神與才能的經典範例之一。所有這些必將在台灣、中國、全世界的企業家與企業發展史上留下紀錄。

  那麼,在王董事長這一生中,是否已經充分發揮了他的企業才能與企業精神,而毫無遺憾呢?以我的觀察,他的企業精神隨時都在充分發揮,而企業才能的施展則受到相當多的侷限。例如:



(1)不能建廠。先受阻於國營同業及中央政府官員,再受阻於民營同業與地方行政首長,甚至受阻於別有用心的當地人民。經多年波折,始以在麥?填海造地作為廠址定案,其艱難可知。如無王董事長之毅力、魄力及眼力,六輕設廠終將難以成事。

(2)崇德工業區。當年水泥生產受到外省及本省兩大財團的壟斷獨占,控制產量,操縱水泥價格,使水泥供應一年總有幾次缺貨,價格暴漲,獲取暴利。這兩大財團力量可以通天,水泥使用者無可奈何。王董事長乃在花蓮建設多元性的崇德工業區,主要是生產水泥,年產量是一千萬噸,是現有生產量的一倍。這不僅使水泥供應正常化,也可打破獨占行為,照理政府應該獎勵之不輟。然而不然,始終以破壞景觀與環境污染為藉口,不准設廠。我曾寫多篇社論支持,當然無效。嚴家淦總統曾私下對我說:「景觀環保固然重要,開發自然資源也重要。」曾公開支持設廠,也無效。建廠計劃終告停止。

(3)王董事長為幫助《聯合報》王惕吾董事長度過資金週轉難關,願投資五千萬元,錢已投下,而被政府當局下令退出。又投資經營一家瀕臨倒閉的新聞出版,也被下令退出。政府目的是不准王董事長涉足新聞事業。

  

以上這幾件投資案,或是困難重重,或是未能成功,背後都有一隻強有力的手在指揮操作,那就是蔣經國總統。他一方面具有蘇俄共產社會主義文化,不願見到台灣有大財團出現,另一方面也可能對王董事長有成見。

  從這幾件投資案的波折,可以看出王董事長作為一個企業家的第五個特質:



(五)王董事長創新事業,能忍、能放、能收,也能奮鬥到底,但絕不意氣用事或怕事不前,一切對投資環境作全面考慮後作決定。這就叫做彈性。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我亟希望王董事長能充分發揮其企業精神與才能,為台灣多做點事,曾幾次勸他辦一個金融事業,再以這個為中心,辦幾個當時資本及技術密集的傳統重工業,如鋼鐵、汽車、造船、機械等等,一如日本與韓國,形成一個大財團,將台灣工業發展帶到一個新境界,進入世界工業國之林。王董事長有時笑而不答,有時默然以對。很可能他知道在經國先生統治之下,這是不可能的。

韓國從事經濟發展起點落後我國十年,她走了我建議王董事長的這條發展之路,也就是日本當年所走的路,現在已是工業大國,加入了十大工業國俱樂部。我聽到韓國人說過這樣的話:「台灣算是什麼小龍,跟韓國比,是一條蟲。」確是如此。

  我在報上看到台塑要在大陸辦鋼廠、汽車廠等重工業,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祇有寄與無限的欽敬與祝福。

  王董事長的這種企業家精神與才能,不僅體現在他的企業經營上,也表現在他平日待人接物的處世氣度上。我與他結交四十幾年,從旁觀察他在這一方面的應對進退,言談舉止,處理人際關係與事務,其理性、決斷、格局、氣度、周延、中肯,儼然就是統領天下的英明領袖風範。在台灣,除老總統只單獨見過一次外,其餘所有總統我都曾多次見面、談話、討論問題,其風格都不如王董事長。而王董事長教育水準不高,我從他身上才真正體會到人間真有「天縱英明」的天才人物。

我們知道,中國有兩個平民皇帝: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出身小混混,連他的父親都看不起他。明太祖幼時父母雙亡,是孤兒,為了免於餓死,到廟裡當小沙彌,後來又去當兵。這兩個人當然都談不上什麼教育,大字認不了幾個,也沒有什麼背景,然而卻能統率當時的文臣武將,英雄豪傑之士,各自打下四百年與三百年的天下。除了「天縱英明」外,還能有什麼解釋。

這兩個平民皇帝的皇后:呂后與馬皇后,當然也不是什麼名門閨秀,有良好的教養環境,但都是歷史上的名后。王董事長的夫人李寶珠女士,當然也不會有高教育水準,我數十年的接觸,也發現她的言談舉止,風度見識,足以與王董事長匹敵,正好印證了我家鄉的一句俗話:「一個床上不睡兩樣人。」

  一個國家生出這樣一個「天縱英明」的天才人物,何其稀少難得,就應該十分保全珍惜,讓他充分發揮天才,為國家與人民多作出偉大的貢獻,不要使天才浪費。我本於這個想法,見面時有機會我就勸他做這做那,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充分發揮他的天才。

在他這一生,他是大大發揮了他的天才,但是沒有充分發揮,這是受到了外在社會環境的侷限,對國家社會而言,我們還是浪費了一部分他的天才。





序文二

奉獻的人生

──父親的囑咐



王瑞華

(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



讀完了北京清華大學所編寫的《篳路襤褸: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簡體字版書名),內心感觸良多。深感安慰也由衷感謝的是,清華的學者專家們如此用心,將 父親一生經過、點滴事蹟,從時代變遷、企業發展、社會環境、管理與人文等各種角度與層面去探討,寫出了一個人在現實環境中的奮鬥求生存、在世界進步中觀察到的無數正面機會與遠見、一個人忠於自己理想所產生的無比毅力與恆心,以及源自關懷社會群眾的情懷所激發出來的奉獻力量,這一切在書中都一覽無遺的生動展現。而感觸最深的是,清華大學編寫此書的動機,是出自這些學者專家們對社會關懷的使命感,希望在一個經濟發展快速的社會環境?,讓讀者們對事業經營、人生目標的追求與社會責任有深層思考和啟發的機會。



善用財富,為社會做出貢獻

一個人在年輕時,往往對生命充滿熱誠與抱負,希望為社會、為人類做一番貢獻。而事實上,只要有清楚及正確的方向,不怕困難的踏實去努力,必定有所成就。但更重要的是,當生活漸趨安定,生活的物質條件提升後,是否仍能繼續保持年輕時的熱誠與抱負才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任何工作只要對社會有益,都是重要也是神聖的。只要保持赤子之心,則不論任何工作我們都會以自我要求的態度,從工作品質、資源的不浪費、環境的保護、效率的提升、員工的照顧、成本的下降,乃至於產品的品質安全等等一切,不斷的追求改善,貫徹合理化,直到止於至善。

與此同時,當一個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也應該以同樣的熱誠與心情,照顧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與事。父親常說:「一個人的手再怎麼拿,就是這麼多,可是一放開,反而全世界都是你的」,意思就是在強調,要不斷服務社會人群,作出貢獻。這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只是一種單向付出的行為,但事實上,越有能力付出的人,收穫會更多,越能作出貢獻的人,成就也會更大。因此不論做什麼事,他都是以利益社會人群做出發點,所以人生自然就很開闊,能夠做的事就特別的多、格局也特別的大。

他也曾多次告訴我們子女們,財富不是我們擁有的,它只是社會大眾對我們能力肯定下,暫時託付我們保管的。因此,賺錢雖然困難,事實上用錢更困難,要運用財富做對社會整體提升有貢獻的事,才是真正盡了一己之責,人生才不會像流水般不著痕跡的浪費掉。而累積財富給自己享用是錯誤的想法,只要仔細思考,就會想通一切物質享受,最終也只不過是夢幻泡影。



重視人才,企業才能永續經營

同樣的,對企業發展而言,更須善盡其社會責任,對股東、對員工、對客戶都有直接的義務要加以妥善照顧。因此,企業必須不斷追求改善,以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並以永續經營為終極目標是重要的社會責任。唯有坦然接受並歡迎競爭所帶來的挑戰,才能鞭策企業不斷的創新與改善,同時促使社會持續進步,進而達到社會整體的提升。而企業為了保持高度競爭力,實現永續經營之目標,自然必須建立良好制度,由此形成優質企業文化,在制度合理、目標明確的前提下,人才才能獲得必要的發揮空間,共同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俗語有句話,好不過三代,景氣有好就有壞、國家有興就有衰,在這亙古不變的道理下,企業唯有重視人才,以人性化管理與無私之心,選舉賢才領導企業,摒棄中國人一般以子女作為自我延續,必須繼承事業及一切的想法,企業才有永續的可能。

時代創造英雄,英雄創造時代,一個真正的領導人永遠看到的都只是社會大眾,關心的是如何做的更好。因此他必定有寬闊的胸襟、有為社會服務的熱誠、看的遠、看的深,只希望明天會更好。同樣的,只要我們有此服務的熱誠,每個人在工作上善盡自己的職責,同時也體會到人類實際上是相互依存的情境,由此滋生同情心,生活在社會上,能夠強助弱、富助貧,大家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那麼這個社會及世界就會一天比一天變得更好,持之以恆的話,終有一天地球村的願景必能實現。





---------------------------

序文三



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





顧秉林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清華大學校長)



這套叢書用了近百萬字的篇幅,真實再現了被譽?「經營之神」的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篳路襤褸」的創業過程,總結了台塑集團的成功之道。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的學者們將之高度概括?以下幾點,即:「理念是一種生?力」、「態度決定命運」、「管理在於創新,創新在於『創心』」、「企業是個人的,更是社會的」。對於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取得的成績,我感到欣慰和高興。

在台灣島這樣一個缺乏自然資源、市場狹窄、經濟發展時常受多種因素制約的經濟體內,台塑集團的成功決不是偶然的。作?一個企業家,特別是一個繼承、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族企業家,王先生正是憑藉著其獨特、睿智的經營理念、以人?本、與時俱進的管理創新和客戶至上、回饋社會的宗旨,使自己的企業愈做愈大,愈做愈強。

「勺飲不器盛滄海,拳石頻移磊泰山」。我與王先生相識已有數年,他在許多方面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他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的人生態度和創業精神。他本著「心到、力到、功夫到,無所不成」的信念,認清了目標就鍥而不捨,全力以赴地去實踐、去探索。從創業之初堅持去除混在稻米中的砂粒、雜質,到從事塑膠?業中注重質優價廉、保護環境,始終體現了這一精神信念的強大力量。

(二)他始終模範履行著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慷慨地捐助各種社會公益事業。從他?台灣許多家庭免費做廚餘回收、提倡利用有機肥料生?無公害蔬菜、指示長庚醫院?台灣老齡人口建設養生文化村,到?中國大陸三十一個省市捐建萬所明德小學,或創辦高水準的醫療機構等等,處處都充滿了他對社會大?的誠摯愛心。

(三)他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體現了他在把握企業與社會發展方向的遠見卓識。他明確指出:「所謂物有本末始終,事有輕重緩急,……兩岸都是同文同種的中國人,在相互配合上應是最?方便。當全世界已經逐步邁向地球村,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民,無不在加緊攜手合作時,大陸與台灣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沒有理由不共同坦誠謀求和諧相處之道,維持一個和諧的良性競爭關係。」



正是基於以上理念,他積極呼籲海峽兩岸秉諸民族感情,善用良好智慧,尋求務實的互利互補關係,早日融?一體。作?一個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石化企業,作?台灣最大集團企業的董事長,這一點也正是王先生企業家精神之靈魂和脊樑所在。

也許因?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王先生的上述理念和北京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行勝於言」的校訓、校風,雖然在說法上並不完全一致,但在精神上卻是相通的,講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記得王先生還曾講過:「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心是最重要的。」希望廣大讀者能夠通過這本書,更深切地學習、借鑒這種精神,使自己成?一個幸福的人,?構建和諧社會,?振興中華民族共同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出版者的話





從「大」企業家到「偉大」企業家

——王永慶的企業雄心與事業良心







高希均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



公僕重廉能,民間敢投資

在開發中國家走向經濟經濟起飛的關鍵階段,決定成敗的二個因素是政府的決心與企業的雄心。台灣的經濟發展是何等的幸運,從1950年至1980年代中,既出現了「大有為」與「有所不為」的政府首長,又出現了充滿事業雄心的企業家。二者的相輔相成與相互激盪,寫下了台灣經濟發展輝煌的歷史。

兩位蔣總統在台灣執政的年代(1949年—1988年1月)中,那一批無我、無家、無私,而又思慮周密、勇於任事的財經首長,從尹仲容、嚴家淦、俞國華,到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目中。是他們的廉能與奉獻,為台灣企業開創了投資的大氣候,為台灣社會奠定了經濟的繁榮。

兩蔣年代所創造的「經濟奇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觀察,就是「公家」台灣一方面推動了務實有效的發展策略,另一方面構建了一個「民間」台灣可以大顯身手的投資環境。這造成了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與財富累積;企業家們進而不斷創造商機、累積了經驗、自信、財富,形成了一個經濟突飛猛進的良性循環。台塑、統一、遠東、大同、台泥、裕隆、國泰、巨大……就這樣遍地開花般地崛起。

台灣的整體實力,也就在公僕重廉能、有分寸,民間肯冒險、敢投資,兩者的效能在相加相乘下累積而成。經國先生對部屬的嚴格要求與自律,扮演了一個決定性的角色。他的公私分明、他的不為一己之私、他的計利當計天下利,留給台灣人民最懷念經國先生的根本原因。

就在那經濟起飛前夕的1950年代,王永慶先生首先脫穎而出。1954年他以美國政府提供的78萬美金的援助金額,決定生產聚氯乙烯粉(PVC)。這根火柴點燃了台灣民營企業所蘊藏的生命力,也奠定了日後台塑石化王國的基礎。

台塑在早年發展過程中被認為是重要的「傳統產業」、「勞力密集產業」、「附加值低的產業」,但自1978年進軍美國投資,1995年後國外投資又包括了大陸、越南。今天的台塑企業早已變成跨國產業,2005年集團營收約1.4兆新台幣,稅前盈餘近2,500億,海內外資產總值約二兆。集團產品包括石化上、中、下游、油品、電力、醫療、教育、半導體、電子材料、光電產業。受雇員工人數約為85,000名,每年國內繳稅185億新台幣。



謙虛節約的企業文化

在這五十年的飛躍成長中,王永慶一直是公認的「台塑王國」的締造者。不論他被譽為「經營之神」或「管理之神」,海內外一般人對他的印象是尊敬多於瞭解、羨慕多於認識。在2005年台塑成立五十週年時,創業的王董事長仍然堅持不要鋪張的慶典。這樣的謙虛與節約一直是台塑的企業文化。但台塑關係企業的發展史(正確的說,「成功的創業史」)是值得向世人公開,與海內外人士共同分享的。

令人高興的是,北京的清華大學,在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教授難得的安排下,經過細心的策劃與實地採訪,與三位學者的全程參與,一部較完整的台塑關係企業發展史將在2007年初問世。這部令人期待的專著將分四冊出版,主要內容分別為:



第一冊:從創業到六輕

第二冊:總管理處的管理績效

第三冊:回饋社會

第四冊:永續發展



這四本書應當可以解答無數人的疑問:「為什麼台塑能,別人不能?」

天下文化將以繁體字在台灣出版,並推介到海外各地。為了配合繁體版的讀者,以及他們對台塑集團的不是很陌生,內容部分稍有調整,還特約邀請了著名評論家王作榮先生撰文評述,這是特別珍貴的。

事實上,遠在二十三年前我們就出版過王董事長的《談經營管理》。多年來,此書一直受到讀者的肯定,歷久不衰。自出版以來,王先生一直婉謝版稅。他說:「出版是很辛苦的文化事業。」



有大格局的遠見人物

兩年前,在王董事長寓所,我們三位《遠見》創辦人特別邀約了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前行政院秘書長王昭明,有一個五小時的會談與聚餐。在2005年《遠見》一月號,我對當時的背景有這樣的描述:



「當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當自謙為『平凡的勇者』的趙耀東,當自喻為『壯志未酬』的王作榮,當被公認為『福州才子』的王昭明,一起來討論當前財經與兩岸關係時,會激發出什麼樣的智慧火花?

2004年12月上旬《遠見》雜誌在王永慶先生寓所,就安排了這樣一場聚談。

他們的年齡在八十五歲與八十九歲之間,他們都擁有輝煌的經歷,都掌握過實權,都對社會做出過重大的貢獻,都受到大多數人民的尊敬。

在這以前,我曾參加過幾次他們四位之間類似的聚談。這次的感受特別深刻,是他們的年紀更大了?是他們的憂慮更深了?是國家的前景更不確定了?

聽完他們近三小時的聚談,我聯想到這一個時代最缺乏的就是:有大格局的遠見人物。在我的構思中,大格局者才能看得寬與廣,看得深與遠;才能不受小人與左右的阻擋;才敢突破『傳統智慧』與『政治正確』;才有『一笑泯恩仇』的氣度;才能創造歷史的新契機。

回顧半世紀以來這四位人物的言與行,他們都擁有『大老』應當要具備的特質:



(1)一種放眼天下宏觀世局的思惟。

(2)一種強烈使命感的實踐與擴散。

(3)一種從不認輸泱泱大國的中華氣度。

(4)一種為下代子孫永續發展的深思熟慮。



剛傳出喜訊的楊振寧院士常常引用朱自清的詩句:『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以這兩句來形容四位大老的心境,十分貼切;『四老聚談』,也就更具特殊意義。」



不藏於己,而用於社會

近年來,在華人世界我不斷提倡:「賺」大錢的是「大」企業家;「捐」大錢的才是「偉大」企業家。

王永慶在追求「合理化」、「點點滴滴的管理」、「價廉物美」的過程中,不是沒有遭遇到外來的阻力與挑戰。最後使人信服的是,王永慶把他累積的龐大財富,不是藏於己,而是用於社會。

她的長女王瑞華,現任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一再重覆董事長對他子女們的提示:「財富是社會暫時請我們保管的錢,一定要好好地使用。」

東方社會有不少「大」企業家,但絕少見到「偉大」企業家。香港的邵逸夫、李嘉誠等是值得尊敬的幾位;台灣的王永慶,以非營利事業的醫療、教育、養生等等造福社會;又以永續經營的理念,透過節約能源及提高效能的新事業,進而創造財富,增加就業。

是王永慶的事業雄心,他以半世紀的努力,締造了一個台塑企業王國,使他實至名歸地變成了一位「大」企業家;是他的企業良心,近三十年來不斷地在台灣、在大陸、在海外創造新的商機、累積新的財富,回饋社會。把王永慶放在世界大企業排行榜中,與那些世界級領袖並起並坐時,他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偉大」企業家。

台灣因王永慶的存在與台塑企業的實力,不會立刻被全面邊緣化。但時間已所剩無多,正如王董事長在《遠見》雜誌座談中所說:「兩岸同文同種,台灣若能與大陸像兄弟一樣合作,對台灣前途最好,沒有其他選擇。尤其是,我們與大陸談,態度很誠懇。大陸現在還是願意與台灣像兄弟一樣合作,慢了,台灣就沒有機會。」



百年少見的企業家

二十世紀初,一個十六歲在新店冒出的「小米商」,在以後四分之三的世紀中,先變成了受人羨慕的「大」企業家,後又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家。

在王永慶先生的歲月中(1917年—),有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及台灣,沒有一位企業家可以與他苦學奮鬥、節儉自律、事業成就、企業版圖、社會回饋五大特色相提並論。這真是一個中華民族的傳奇。

王永慶的成就是百年來兩岸中國企業家中前所少見,後難超越的歷史性人物。在百年來中國政治領袖中,西方常列舉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如果要列舉重要的企業領袖,王永慶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簡體字版執行主編序文

追求卓越的精神





劉震濤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



首先,我們全體編委要衷心感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先生對於研究王永慶經營管理思想,撰寫和出版本叢書所給予的熱情指導和鼓勵!

2006年7月20日,賈主席在聽取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的工作彙報時指出:「你們研究王永慶的經營管理思想,我也很有興趣,這件事很有意義,王永慶的企業辦得很好,他的『瘦鵝理論』和『冬天裡賣冰棍的理論』確實都很有經營哲理,對大陸的企業有?發和借鑒意義,很值得我們研究。」

2006年10月17日,在海南博鰲參加「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期間,賈主席又詢問了我們研究台塑集團和叢書寫作的進展情況。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更讓我們進一步體會到,此項研究和寫作工作的必要性,此項工作是兩岸經濟交流和合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表明了兩岸經濟關係正在向縱深發展,由此結出的碩果不僅是物質的,同時也是精神的。

關於?什?要編寫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先生經營管理叢書的緣起,我在本書的〈跋〉中已作了說明,此處不再贅述。這裡我要重點說明的是,本叢書的特色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真實性

目前,無論在兩岸或是在海外,描述台塑集團經營業績或闡述王董事長思想的各類書籍版本不下幾十種,本叢書既選取並綜述了其中的精華,同時又經王董事長同意,並在台塑各級主管和員工的支援和配合下,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工作。這套叢書是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在取得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再獨立撰寫並出版的一套學術著作,其內容可靠、真實,相信它會更完整、全面、生動,和再現一位與其他著作中不完全相同的王永慶董事長。



二、學術性

本叢書是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有關台灣大企業集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首先,它的最大特色是在內容當中,貫穿了極其深刻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對王董事長「勤勞樸實」的企業經營理念的論述和總結,始終是最突出的一條主線。作者從?業經濟、企業管理、公共政策等基本理論視角出發,對王永慶經營管理思想做了具有高度學術性的闡述、分析和總結。

其次,凸顯了王董事長經營理念與管理思想當中,特別強調「止於至善」的特點。先進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講究追求「管理合理化」,創建了相應的企業文化和整套的管理制度,並且獲得了巨大成功。王董事長也強調「管理合理化」,並在他的理念和思想中重點突出了「止於至善」的作用和意義。儘管在方法上異曲同工,但台塑集團的「管理合理化」卻真正體現並弘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一種境界和精神。

最後,本叢書的結論都是源自於對實踐的高度理論概括。管理是實踐科學,作者通過對台塑集團進行實地參訪,並與各級幹部充分交流,從中感悟到台塑集團的管理創新之處。叢書作者通過小案例講出了大道理,通過背景描述剖析了王董事長決策的前瞻性,及其前後的心路歷程,提出了「理念是一種生?力」、「創新就是『創心』」、「態度決定命運」等等這樣一些鮮明的,發人深省的理論觀點,?豐富中國企業管理理論和實踐作出了貢獻。



三、可讀性

可讀性是本叢書編委們,對作者提出衡量叢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吸引讀者不僅內容要符合需求,同時表達形式也應易於被人接受,這樣才能體現內容與形式的一致性。要做到這一點頗?困難,除了對「案例」要有深刻的體認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通過作者的努力,編委們在審閱時一致認?叢書的第一本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



四、史料價值

這套叢書的史料價值,體現在它重現了台塑集團成長過程中的是非曲折。台塑集團從一個小小的PVC塑膠粉廠起家,一路奮鬥、力爭上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石化?業鏈。身?創辦人,王董事長從一個普通農戶子弟成長?一位傑出的、優秀的、成功的企業家,他的所言、所行、所?充滿了傳奇色彩。

台塑集團成長的這幾十年,是台灣政治變革、?業轉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幾十年,是國際風雲變幻和全球經濟趨向一體化的幾十年,同時也是兩岸經濟關係快速變化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從這個角度看,這套叢書正是對這段歷史的反應,對於研究台灣集團企業、台灣經濟發展,特別是台灣石化?業的發展歷史,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按計畫,本叢書一共撰寫四本。2007年元月先向讀者獻上第一本,第二本的初稿業已完成,將於2007年年中審定;後續兩本仍在緊密的撰寫過程當中。鑒於時間緊迫且水平有限,書中肯定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懇請各位讀者斧正,以利於我們能夠更好地完成後續的各項研究及寫作任務。

在這裡,我們以最真誠的心情向所有幫助、支援、指導、審閱本叢書的領導、專家、學者表達我們的謝意:感謝北京清華大學校領導、公共管理學院領導和教授的鼓勵與支援!他們對作者在工作上嚴格要求,在寫作上嚴格把關,給我們留下了永遠難以忘懷的印象!

感謝兩岸企業界、學術界、教育界、新聞界、史學界?多朋友的幫助和支援!請恕我們無法一一列名,這套叢書當中凝聚著他們的智慧和心血,他們先前的開拓性研究工作?我們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並?我們的研究工作樹立了榜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仍然有許多問題要向他們學習和請益!

感謝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李家強社長、胡蘇薇副總編輯、曾剛編輯!他們認真組稿、編輯、校對,包括裝幀設計等,皆付出了辛苦勞動和汗水!同時還要感謝天下遠見出版公司高希均教授、王力行總編輯、林宜諄主編!他們在簡體版的基礎上重新編排繁體版,同樣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當然,最後我們要感謝王永慶董事長、王永在總經理,以及他們創建和領導下的台塑集團,包括台塑集團大陸各廠區、長庚醫院、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及其他機構的各級領導、教授、專家、學者和員工。感謝他們接受作者的訪談,?作者提供資料、建議、支援,和其他所有不可多得的便利條件。謝謝您們!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