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法國-激情歲月

法國-激情歲月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830310
大國崛起系列叢書 編輯出版委員會
青林
2007年7月02日
117.00  元
HK$ 99.45
省下 $17.55
 






* 叢書系列:大國崛起系列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4*16.5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國崛起系列


[ 尚未分類 ]















  十七世紀時,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起歐洲大陸最強大的絕對王權,並藉此將法國的經濟、文化、軍事力量都帶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時期誕生。路易十四對文化藝術的喜好培育了國民對思想文化的推崇,席捲了整個歐洲的啟蒙思想在法國得到了普遍的傳播。

  啟蒙思想打破了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開啟了理性的大門,而法國社會一直無法解決的三個等級之間的矛盾卻愈演愈烈。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人權與公民權宣言」頒布。

  但是歐洲各君主國的絞殺,使法國出現了極端事件和長期動盪。這時,拿破崙以「大革命之子」出現,用征服歐洲的方式再次將法國帶向巔峰。

  然而,武力擴張並不能維持大國地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才在戴高樂獨立自主發展道路的帶領下,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特色

★突顯兩岸思考差異、強調台灣在地觀點
  耗時近三年完成的「大國崛起」系列影集將精采內容編輯成八冊圖文書,青林國際出版公司將各書大道行思部分單獨抽出、獨立成冊,並邀請國內二十餘位學者專家適當地加入台灣觀點,以呈現台、中兩地的差異趣味,也提供給國內讀者對比兩地觀點的思考空間。

★全方位剖析世界強權形成要素
  從各國教育、法律、政治、經濟等制度層面,呈現大國之所以興盛的因素與過程。考據、論理的功夫紮實,有別於目前坊間其他同類圖書,特偏重趣味而少見省思的編輯取向。

★兼具閱讀深度與廣度
  有別於紀錄片濃縮重大事件始末,《大國崛起》系列圖文書著重完整鋪陳事件演變過程,從各方面深入分析大國從興盛到殞落的關鍵轉捩點,更具閱讀深度與參考廣度。完整收錄製作團隊幕後編輯過程與採訪素材,對於DVD影集內容的豐富度與完整性有更完美的呈現。

★廣邀世界各國百餘位頂尖學者對談
  深入訪談各國百餘位來自歷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國際關係等領域的頂尖學者,反映出各國學者對於該國崛起相關問題的思考,對了解各國現階段對世界歷史與現實的認知,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重量推薦

政治、經濟、學術、媒體界重量級意見領袖聯名推薦
◎陸以正(前駐南非大使)
◎胡志強(現任台中市長)
◎陳信宏(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研究所所所長)
◎黃介正(淡大美研所所長)
◎莊淇銘(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彭宗平(私立元智大學校長)
◎謝金河(財訊文化發行人/著名財經節目主持人)
◎楊照 (著名時事評論專家)
◎南方朔(文化評論專家)
◎唐湘龍(飛碟電台-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
◎金惟純(商業周刊發行人)
◎林載爵(聯經出版公司發行人兼總編輯)



推薦序>>拋棄意識型態 從歷史探索世紀脈動/無任所大使陸以正
導讀>>高盧雄雞的歷史沉浮/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劉增泉

楔子>>高盧雄雞
一、百年戰爭/2
  1429年的春天,法蘭西王國的命運看起來岌岌可危。
  節節失利的法國此時在盧瓦河北端只剩下這一座城市,一旦失守,將意味著法國全面淪陷。英軍氣勢正旺,已將奧爾良圍困了快200天了,勝負似乎已經沒有懸念。

二、宗教戰爭/18
  百年戰爭的結果,是使一個似乎日暮西山的王國東山再起,法蘭西解決了英國人的問題,但他們離真正統一還有一段距離,因為地方貴族的力量還很強大,而且宗教也成為阻礙這個國家統一的因素。

三、路易十四 /35
  對於法國來說,路易十四不只是國王,而且是一個時代。法國偉大的啟蒙作家伏爾泰曾以此為名寫下整整50萬字的名著《路易十四時代》。
  在這一個時代?,「太陽王」的光輝籠罩著全歐洲。而法國也因為路易十四的專制統治而更加強大。

四、啟蒙運動/58
  1680年 12月26日,一顆彗星劃過了巴黎的夜空。對現代天文學一無所知的巴黎人惶恐不安,以為大禍即將來臨,認為這是「千禍之兆」。巴黎人不知道彗星產生的原因,但是他們的預感並沒有錯,盛極一時的路易十四時代由此開始走向衰敗。而另外一個新的時代已經站到歷史的門口。這就是啟蒙時代。

五、大革命/74
  1989年7月14日,西方7個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和第三世界27個重要國家的袖袖齊集巴黎,參加一項隆重的紀念慶典:法國大革命爆發 200周年。
  在世界歷史上得到如此殊榮的事件並不多見。那麼,200多年前的法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六、一代天驕/121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命運向法國人昭示了現代國家命運的一條法則:一旦悖離了大革命宣導和確立的「自由」和「平等」的原則,這個政權就無法帶領國家繼續向前。
  即便是天才的拿破崙,即便他使整個歐洲幾乎匍匐在他的腳下,卻依然不能讓法國一直保持勝利和大國地位。

七、百年動盪 /152
  大革命之後的法國政壇,你來我往,變幻多端,一會兒是帝國,一會兒是共和國,沒有那個國家像法蘭西那樣,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間如此頻繁地來回切換。一會兒擊敗強敵,一會兒又成為他國成長的墊腳石。這是一個勝利與失敗交織的年代,也是一個痛苦與激情並存的年代。

八、戴高樂 /179
  1945年,在象徵著勝利的凱旋門下,法國終於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帶領下,自由法國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法蘭西民族應有的貢獻,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成功地恢復了大國的地位。

電視紀錄片腳本>>第五集:激情歲月/190



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劉增泉

  法國古代稱為「高盧」,法語高盧(Gaul)與公雞(cod)語音接近,因而「公雞」與「高盧」乃至以後的「法國」劃上等號。

  高盧人居住在今天的大部分法國境內,甚至包括英格蘭地區。公元前四世紀,高盧人曾經大舉南侵義大利半島,並占領了俗稱為「內高盧」的波河平原,而波河平原以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則被稱為「外高盧」。

  高盧人不是野蠻人,至少今天的法國人認為是如此。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無論在冶金工業、農作物栽種、木業以及軍事戰術、武器的製造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然而,對於羅馬人而言,所謂「異邦人」即是野蠻人,因而「高盧蠻族」這個名稱是羅馬人給它戴上的一個大帽子。

  公元前58年,凱撒征服了高盧,其實是凱撒強暴了高盧。雖然高盧領袖——

  韋辛格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率領高盧人反抗暴政,但最後還是功虧一簣,高盧人也被屠殺了上百萬人,至此,高盧乃成為羅馬的一個省分,再過不久,她卻成為最羅馬化的地方。今天我們走在法國南部的尼姆地區,仍可以看到比義大利羅馬城更為完整的羅馬遺蹟。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此時各蠻族興起,其中一支法蘭克的領袖克洛維(Clovis)獲得教皇的支持,成為法蘭克國王,此即所謂的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我們在談中世紀的法國歷史時,必須先瞭解法蘭克王國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史的一部分,而且也是今天德國、荷、比、盧、瑞士、義大利歷史的一部分。換言之,在中世紀,它們都隸屬於法蘭克王國。

  歷史轉到了法蘭克王國的新朝代—— 加洛林王朝,這個王朝的盛世是在查理曼時期,但到了他的孫子時期,帝國乃一分為三,分別為「東法蘭克王國」由日耳曼路易統治;「中法蘭克王國」由羅泰爾統治;「西法蘭克王國」由禿頭查理統治。而西法蘭克王國其所擁有的土地包括今天法國的五分之三面積,實際上,它就是今天的法國雛形。當時的統治者仍是查理曼王室的血統,但到了公元982年時期,西法蘭克王國的歷史有了一個大轉變,此時巴黎卡佩家族興起,最後取而代之。因而公元982年是法國正式誕生的日子,而卡佩家族也統治了法國八百年的時間。

  法藍西王國分為三個朝代,首先是卡佩王朝,其次是普洛瓦王朝,最後是波旁王朝。雖然有三個王朝,但他們都是正統的卡佩王室血統,直到公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這個家族統治才被推翻。但隨之在路易十八、查理十世、路易菲利又復辟統治法國三十多年時間。卡佩王朝在法國統治的時間不可謂不長,而今這個王朝早已被歷史掃進灰燼裡去了。

  十五世紀是法國由中世紀走向近古、再由近古走向近代、現代的一個關鍵時期,何以如是說呢?因為,此時法國出現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這個對手不但要跟法國徵王位爭土地,甚至還想消滅法國,法國所遭受的屈辱真是罄竹難書。到底是什麼樣的對手讓法國寢食難安呢?它就是「英國」。競爭的對手,如同一面鏡子,它照耀著自己美麗的一面,但也照耀著缺失一面。法國在這種競爭中,也終於能甩掉英國,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此時,英國的諾曼底與安茹王朝都是由來自法國的領主所統治,而偏偏他們在法國就還擁有一大片的領土,這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加上兩國之間的王室婚姻關係,王位的繼承也發生了一些爭執。公元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但他沒有留下子嗣,因此,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就以他是法國國王的外甥名義,要求繼承法國王位,此時法國大臣們卻搬出法蘭克王國時代的「薩利克法典」,據此拒絕了愛德華三世的王位繼承權。該「法典」開宗明義指出女人不能繼承王位,雖然愛德華三世的母親是法國公主,但這項法令已經把她排除在外了,更何況是其兒子愛德華三世。公元1337年,愛德華三世不顧法國的反對,自兼法國國王,並且率兵直攻法國,於是英法兩國的王位之爭掀起了一場長達百年的「英法百年戰爭」。

  就當時的局勢而言,法國無論國力、土地面積、人口等方面都優於英國,然而英國在此時發明了一種長弓,其射程可達360米,其速度可達60米,這長弓利箭在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法國大敗也是因為「它」真是無堅不摧之故。

  「騎士」在中世紀有其光榮的歷史,然而殘酷的事實是法國軍隊的「騎士」精神,卻敵不過英國人的「長弓」,即使波希米亞國王來助陣,結果還是全軍覆沒。波希米亞國王最後還被俘虜,愛德華三世稱之為:「今朝騎士斷纓」,由此可知,騎士至此已經走向末路。

  正當愛德華三世躊躇滿志的時候,公元1348年,歐洲卻發生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黑死病,當時歐洲死掉了大約二千多萬人口,英法兩國元氣大傷。在法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死於瘟疫,英國方面也是一樣損失慘重。好不容易瘟疫過後,戰亂又讓人們民不聊生,而當時的景象有如下的敘述:「葡萄園荒蕪了,田地沒有人播種,也沒有人耕作…..。往昔的綠色牧場,金黃色的田野,如今到處是荒草叢生。」

  天災人禍的不斷,讓法國陷於苦難之中,但一位少女的出現卻讓法國燃起了一道希望之燈。貞德最後被犧牲了,但卻奇蹟似的讓法國人恢復其民族自信心,貞德成為凝聚法國力量的象徵,雖然在貞德事件之後,法國的「歷史」還是在顛波中行進,然而法國的自尊和自信也從此在每一位國民的內心深處建立起來,此也塑造出法國的真正民族觀。

  公元1572年8月24日(聖巴托羅繆節),法國歷史上發生一件慘案,一夜之間有將近五千人被屠殺,此乃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衝突所致。如果說宗教是勸人為善的,那麼這一場宗教大屠殺更是法國天主教會的最大敗筆,尤其當時的教皇特許天主教徒大肆屠殺基督徒,此更可證實天主教會醜陋的一面,這場新舊教之間的衝突持續了三十多年的時間,直到亨利四世時期才有所改善。亨利四世也是新教徒,但在大局考量之下,他只好妥協,他說:「為了巴黎而做彌撒是值得的。」他認知人民已經厭倦了戰爭,法國需要和平的到來。公元1610年,亨利四世在巴黎遇刺,從此法國進入一個首相當權的時代。

  亨利四世死後,繼位者路易十三才九歲,國家大權落入母后羅倫斯麥第奇家族手裡。公元1624年,紅衣主教黎希留擔任路易十三的首相,此人性情剛烈,冷酷無情,他的鐵腕手段讓法國人感到震驚,路易十三似乎對其建言全盤接受,因而在其十八年的政治生涯中,他是法國實際的主政者。他的名言:「我的第一個目的是使國王崇高,我的第二個目的是使王國走向榮耀。」他是一位國家主義者,為了促進國家的福祉,「用盡一切的手段都是合法的」。這種高壓統治也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但起義者也隨之被平定下來。在黎希留的鐵腕政策下,他進一步的把法國推向君主專制制度,也為路易十四的時代奠定了獨裁君主專制的基礎。

  路易十四曾經在童年跟隨他的母親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路易十四知道了什麼叫做窮困。而路易十四真正掌握大權的時期,卻要在老謀深算的首相馬扎然去世之後,這一年是公元1661年。一直到1715年之間,他統治法國五十多年。法國人民在經歷了黎希留的獨裁,投石黨人的混亂、馬扎然的搜刮之後,深深懂著集中的王權對於秩序與安全的重要性,因為那至少不會回到人為的對立與廝殺中去。

  路易十四認為國家的榮耀也是他的榮譽,因為朕即國家。此外,他重用重商主義的柯爾伯,使得法國在經濟方面開始迅速發展。他更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君主,每天工作八小時,每週工作六天。他說:「我賜臣民不分貴賤,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親自或書面向我進言。」然而,他進行多次的對外戰爭,也使得法國財政負擔加重,種下了路易十四上斷頭臺的因子。

  中世紀的法國,人們的思想似乎被禁錮在宗教的教條和傳統的愚昧中,但啟蒙運動卻開啟了一扇窗,人們認識到人本主義思想的重要性,笛卡爾是啟蒙運動的先驅,他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他主張以理性來衡量知識。而另一位啟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伏爾泰,由於他對於路易十五十期的驕奢淫華冷嘲熱諷,因而幾度的被當局所流放,甚至被關進監獄。其實伏爾泰極力推崇「開明君主專制」,但並沒有獲得路易十五的回應,反而歐洲其他國家的君主對其主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對人權的主張,對舊制度的痛恨,尤其對教會的不滿,使得他時時處於風暴之中,但無論如何,在十八世紀,伏爾泰的思想盛行於全法國,而他的思想最後也變成了行動。

  在伏爾泰之後,18世紀另一位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和思想家是盧梭,他的著作中,以「社會契約論」最為重要。此外,他還主張「主權在民」和「天賦人權」,這種思想開闢了現代政治哲學的先河。

  而孟德斯鳩提出要以三權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權利,狄德羅編撰的「百科全書」,書中極力讚揚科學。對於人類歷史而言,啟蒙運動是衝破重重黑暗的一束亮光,打破了神學思想的枷鎖,並將世界帶入科學和理性的時代。

  法國大革命,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臺,法國的歷史從此進入了共和時代,隨之拿破崙取而代之,法國又進入帝國時期。不久,拿破崙在滑鐵盧戰敗,法國再一次的施行共和體制,但它的果實最後卻被拿破崙姪子——路易拿破崙所取得,而法國人民竟投票贊成他施行帝制,然而色當一役讓法國慘敗,此時普魯士不過是一個小國家,對法國而言,除了割地賠款之外,還有民族自尊心的打擊,此也顯示法國需要做全面的改革。

  綜觀前一時期法國政治的演變,它實在浪費太多的時間,因而工業的發展也比較緩慢。到了1914年,法國第三共和趨於穩定發展,國家實力也增強,但不幸的是歐戰的爆發,法國經濟又再度受到打擊,但還好這次是以戰勝國的姿態出現,法國收回了普法戰爭時期割讓的亞爾薩斯和洛林兩省。法國似乎又再度的站起來了,然而卻還有一個更大的災難在等著呢!

  1940年6月14日,巴黎淪陷,新成立的貝當政府向德國投降。此時,戴高樂在倫敦通過英國廣播公司向法國人民莊嚴宣告:「無論發生什麼事,法國抵抗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在他的帶領之下,自由法國終於走出戰敗的陰影,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戴高樂堅決抵制第三共和那種反復無常的議會制。他主張,國家實權應該在元首和政府的手裡,國家命運不應當由紛爭不息的議會來決定。戴高樂的主張被視為獨裁,在選舉中也處於下風。而後他雖然出任總理,但隨之又突然宣布辭職。因為他的主張不能實踐,寧願告退,也不願留在政府裡。換言之,1947年第四共和的成立,僅僅是換個名字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方興未哀,第四共和一再出兵鎮壓殖民地人民的獨立運動,法國政局動蕩不安。法國當局似乎看不清世界的潮流,唯獨戴高樂的高瞻遠矚,和平解決了殖民地問題。1959年9月,再次復出的戴高樂宣布,接受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自決,旋即阿爾及利亞完全獨立,但它也同時解決了令法國最為頭疼的阿爾及利亞問題。1958年9月28日,他主張的總統制代替議會制的新憲法誕生,法國第五共和正式成立。

  戴高樂重新執政後,將法德和解推向全面的合作之路。法國雖有強烈的大國意識,但經濟實力不足,而德國經濟實力雖然雄厚,但因為歷史因素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受到壓制,因此只有雙方的合作才能成為歐洲一體化的發動機,並共同擔負起歐洲的責任。

  法國從第一共和到第五共和,這是世界史上所僅有的,而她的曲折命運也由此可見一斑。第五共和到現在也將屆五十年了,從戴高樂到現在的席哈克總統,基本上歷任總統的政策都是跟隨戴高樂的腳步,對外政策維持高度的獨立自主,且絕不受英美等國的影響。法國也成為名副其實真正的民主國家,雖然她曾經為此付出相當的代價,但也因為法國思想家們的啟蒙,以及親身的實驗,使法國在民主思潮上一直獨領風騷。

  法國不僅在文化上是大國,在政治與經濟上也是大國,雖然她的土地面積並不大,但在世界歷史舞台上,若少了一個法國,那麼這個世界將變得不協調了。今天的法國縱使有千頭萬緒的問題要解決,但法蘭西人民的智慧適足以應付這些事務。德國人說:「現在的法國是小孩玩大車。」其實法國是一條猛龍,目前只是在沉潛罷了。法蘭西的起起落落乃屬一般之常事,法國終會以她的獨特思考、自由思想,進一步的影響全世界。




其 他 著 作
1. 葡萄牙、西班牙 - 海洋時代
2. 英國 - 工業先聲
3. 德國-帝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