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兇殺後,INC. Aftermath, Inc.: Cleaning Up After CSI Goes Home

兇殺後,INC.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6098277
吉爾.李維
林國政
博雅書屋
2011年9月25日
100.00  元
HK$ 85
省下 $15
 






叢書系列:搜查一課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2版
出版地:台灣


搜查一課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社會與心理類 > 社會與社工 >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















  暴力身亡和無聲無息之死……自殺……刑事鑑定……病毒病理學……關於犯罪現場的迷思……「善後公司」背後的故事比小說更離奇、更有人情味、也更加劇力萬鈞。像大多數的人一樣,犯罪紀實作家吉爾.李維從來沒有真正經歷過第一手的犯罪現場,直到他遇見「善後公司」——一家隸屬於「生化修復」這門新領域的企業——的經營者提姆.萊福斯提克和克里斯.威爾森。

  在80年代中期,生化危險物質的處置手法有了重大變化;十呎之內,沒有一個傳統清潔業者會靠近血跡四濺的犯罪現場,留下傷心欲絕的自殺者或兇案被害者家屬獨自清理這可怕的環境。有時當地教會團體會幫忙處理一些恐怖場面,有時警方也會留下一罐研磨咖啡,用來湮滅現場的一團混亂。提姆和克里斯這對哥倆好踏入這個未知的領域,創立他們的公司以滿足一股迫切的需求。對「善後公司」的人來說,沒有過於血腥而無法清理的犯罪現場。李維追溯公司的歷史、介紹他們的客戶與員工,還有工作上遇到的警察、驗屍官和探員。李維甚至親自上場,和「善後公司」的技術人員並肩共事。他道出公司某些最為可怕的清理案件,帶領我們踏上中西部郊區之旅;那裡是公司本部所在地,也是世界上最寧靜祥和,甚至最為平凡的地區——然而底下隱藏的,是更為陰森的暗流。

  「善後公司」的員工每天都會面對一些問題,從普通(什麼是抑制反胃的最佳方法)到玄之又玄(每天接觸死亡這件事如何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觀?)。李維帶著尊重與同情心致力於他的工作,並將羅馬詩人泰倫斯的話當成座右銘:「人性中的一切對我而言皆不陌生。」

本書特色

  兇殺後,誰幫CSI清理了犯罪現場?鮮血滿佈的犯罪現場,面對的不只是噁心,還有更深的恐懼!不明的生化危險物正在威脅你的生命,此時,你所能做的就是……交給「善後公司」消滅它!!

作者簡介

吉爾.李維 Gil Reavill

  曾為《邁克辛》(Maxim)雜誌以及其他出版品撰寫過許多關於犯罪與災難紀實的文章。他還是一位電影編劇(其作品《下流》是部警探片,由小古巴古汀主演)與多本著作的共同作者,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超乎常理:我和蘇珊.史密斯的生活》。他也現身於許多電視節目,包括《今日美國》。李維現今住在紐約州的威切斯特郡。



推薦序各界好評
第一章 可以聞得到的恨意
第二章 威斯康辛死亡大道
第三章 撒瑪利亞人
第四章 人性本色
第五章 父親的一生
第六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第七章 毀滅天使
第八章 長生不老
第九章 長豬
第十章 在「黑色博物館」
第十一章 上帝的左手
第十二章 冷酷

尾聲
插曲一
插曲二



克里斯

  威爾森和提姆.萊福斯提克是「善後公司」的創辦人、老闆與經營者;如果沒有他們的慷慨與耐心,這本書就不可能誕生。他們不只邀我進入公司,也讓我進入他們的生活。同樣重要的是「善後公司」技術人員的誠懇與良好的幽默感;他們包容新手的錯誤與嫩咖的反胃,以他們的領導經驗幫助我度過難關。首先我要感謝萊恩.歐許亞和戴福.克瑞葛負責照顧我,還有喬.哈維森、凱爾.布朗、丹.道格特、葛瑞格.班尼克和葛瑞格.桑德堡。

  當我不得不待在公司的時候,南西.道格特和拉寇兒.加西亞總是興高采烈地容忍多出來的辦公室工作。歌珊出版社的編輯埃林.摩爾是個熱情與清晰判斷力兼備的人,在正面挑戰這個題材時也能一直微笑以對。感謝我的代理人保羅.布萊斯尼克和這個計畫的合夥代理人博德.李維爾,還有「冒險文藝」經紀公司的葛瑞格.丁金和法蘭克.史卡東尼;因為有你們的援助,這個計畫才能開花結果。威切斯特郡立圖書館的員工愉快地應付我永無止境的資料需求。葛瑞格.「鼓手」.克洛斯幫我在老家地盤做研究,可說是功德無量;而莎莉.霍威也貢獻了一個重要詞彙。約西法.慕雷幫我掃了部份圖片。《邁克辛》雜誌的前編輯吉姆.康明斯基、詹姆斯.海登利和傑森.寇斯坦教導我許多犯罪寫作的技巧。我還要感謝新力的M-630V答錄機。

  這個技術在現在的數位晶片時代而言無疑已經過時,但它仍忠心耿耿地服侍著我。我的家人提供了堅若磐石的支持,雖然他們對我選擇這個題材還是頗有疑問。感謝艾洛絲.李維將她在芝加哥的成長回憶記錄下來;她當時的住所就在距離聯合家畜公司南邊三十個街區的地方。她也告訴我她在童年對艾爾.卡邦、強尼.托里奧和迪翁.歐班尼恩這些黑幫老大的印象(很熟、不熟、不熟)。感謝珍.齊瑪曼再度下海扮演我的並肩戰友以及出糗時的敵人。這場仗如果沒贏的話,和她凶猛的戰士精神絕對無關。感謝莫德.李維提供愛、支持與幽默感,還有大概是最重要的——消遣。當我忙到翻的時候,她總能以輕鬆無敵的態度掌控生命的力量。

推薦文
上半場結束,下半場開始文
范立達

  跑過十多年社會新聞的我,對於命案現場,自然不陌生。記憶中,第一次採訪命案,是民國七十七年間的事了。那時,還是報社菜鳥記者的我,有一天傍晚接獲通知,獲悉在台北市公館商圈一帶的某間茶藝館內,發生了重大兇殺案。於是,我趕忙衝到現場。那時,警方對於命案現場的管制還很寬鬆,所謂的SOP(標準作業程序),根本就是一片空白,至於封鎖線,這玩意兒在當時可還沒出現呢!當我們抵達現場時,只見多名員警已經在茶藝館一樓大門口站崗抽菸聊天,我心中狐疑警方為何如此不慌不忙,但隨著出示記者證,表明身分後,警方不問自答的一段話,就解除了我的疑惑。「情殺哪!一個男的約他女朋友到樓上談判,女方帶著妹妹一起來,結果一言不合,男的拿刀殺了女友,又把她妹妹也殺了,最後自己再服農藥自殺。」所以,就是一件三屍命案了?因為兇手也死在裡頭,這件案子等於既發生又破案,雖然不幸,但至少沒讓兇手給兔脫,警方肩上的壓力自然也就沒了。

  在徵求警方的同意後,我登上二樓,循著人跡,走到了命案現場。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死人。而且是在這麼近的距離裡,一次看到三個。感覺很突兀,但不驚懼,只覺得,很不真實。我看到一名女死者仰臥在褟褟米上,她的衣物都已被除去,法醫正蹲在一旁檢視她的屍體。從她左腋下,我看到一個呈三角型的大洞。法醫回頭跟我解釋,這是尖刀刺入後形成的傷口。而大片的血泊,則從傷口中流出來,滲到褟褟米裡。法醫為了要確定這刀刺入體內多深,就從隨身工具中拿出一根探棒,往死者腋下的傷口刺入,之後,他還把探棒在傷口裡攪了幾下。人死亡後屍體逐漸僵硬,到二十四小時會僵直得最厲害,之後又會逐漸軟化,然後腐敗。我們那天抵達命案現場時,距離事發約莫五、六個小時,因此,屍體還沒完全僵直,但已經出現類似蠟像館蠟人般的微微硬化。由於失血過多,屍體的膚色幾近蒼白,略帶透明。當法醫的探棒在屍體裡攪動時,我們也能看到一根突起物在屍體的皮下移來動去,活像電影「異形」裡的異物在宿主皮下挪動般的詭異……。另一次印象深刻的命案現場,倒不是兇殺案,而是一名施打毒品過量致死的意外死亡事件。比較特別的是,這名死者坐在屋內客廳沙發上對著自己的鼠蹊部注射海洛因時,沒想到劑量過重,當場死亡。死時,針筒都還插在鼠蹊部。時值艷夏,這間房子四面的門窗又都緊閉,男子又是獨居在屋裡,所以,他是死亡超過三個星期,屍水都從門縫中流出來,連大馬路上都聞到屍臭時,鄰人發覺有異才報警處理。那一回,我尾隨著幾名老刑警抵達現場。當我們要進屋內時,一名老刑警好心的拿了一具防毒面具給我,還貼心的附上幾朵茉莉花。

  刑警告訴我:「把花放在面具裡面,蒙上面具之後,只聞得到花香,就不會聞到屍臭了。」不過,很可能是我沒學好如何戴防毒面具吧?我記得很清楚,當我全副武裝地進到屋內時,那股強烈又可怕的惡臭,就像是巨浪般迎面襲來,當場把我轟到屋外,之後,我只能扶著電線桿,一路乾嘔不已。而短短的幾秒鐘,衣服上沾染的屍臭,卻似揮之不去,即使回家後在洗衣機裡加入大量的芳香劑連洗三次,那衣服的味道依然可怕,最後只能捨棄……。雖然有這麼驚悚的經驗,但說實話,除了對腐屍的味道不敢領教外,我並不怕看死人,或者,進一步說,我並不排斥看死人。當我跑新聞跑了一段時間,成了中鳥、老鳥後,每年寒暑假,都得帶大學新聞、傳播科系的學生到採訪線上實習,而每回實習的最後一堂課,我總會安排他們到殯儀館看法醫解剖屍體。當然,很少有大學生能撐完全場。就算真能撐過來,事後,再請他們吃五更腸旺加豬肝湯,那時,學生臉上的血色,大概就都白得跟他們方才見過的屍體幾無二致。而在他們強忍著噁心、反胃的不適時,我還得適時告訴他們:「死人不可怕,活人才可怕。因為死人不會害人,活人才會害人。」、「死人雖然不會說話,但如果你會觀察,你會發現屍體會跟你說好多話。」是的,這世界上的確有人從事這樣的職業。如何傾聽屍體的聲音?誰來聽屍體說話?看過美國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的觀眾,一定能馬上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多數觀眾可能並不知道,CSI這三個字母是緣自「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犯罪現場調查)的縮寫。而在台灣,他們傳統的名字叫「刑事鑑識人員」。因為對刑事鑑識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從跑新聞開始,就大量閱讀這方面的書籍,每次遇到特殊的案例時,也都儘量找出最齊全的資料來閱讀。不過,從頭到尾,我都沒想過,當刑案發生,當鑑識人員進場採證後,一旦他們離去,是誰來收拾這片殘破?這就好比說,到餐廳聚餐時,我們可能只顧著上菜吃飯,吃完後一哄而散,卻從來也沒有人想過,滿桌的杯盤狼籍,是誰來收拾?直到看到這本《兇殺後,誰幫CSI清理了犯罪現場?》,才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本書作者吉爾.李維是一位犯罪實錄的作家,他寫了大半輩子的血腥故事,但卻從未到過犯罪現場。但是,僅憑著目擊者的轉述,寫出來的文章就算再怎麼生動,也總是差了一層,在一次機緣巧合中,李維巧遇「善後公司」的負責人,他又應酬似的提出可否讓他加入的要求,沒想到,對方竟一口答應。也因此,李維就展開一段令他自己,也令讀者難忘的犯罪現場目擊之旅。

  讀過這本書後,才會瞭解,古人所謂行行出狀元,真是誠不我欺。再偏再冷門的行當,只要有人肯幹,還是可能闖出一片天。只是,不同於一般民間清潔、清運公司,「善後公司」負責處理的,都是刑案現場。而犯罪現場的清理,看似容易,其實大有學問。首先,工作人員進入現場時,都得著防護衣,這是為了避免受到現場的血液或體液感染,因為,誰也不能保證,這些血液或體液中,是否存有愛滋病毒(HIV)或C型肝炎病毒(HCV),而如果僅因一時不慎,讓自己染上了奪命絕症,這是絕對划不來的事。之後,工作人員必須檢視現場,把所有遭到污染或破壞的部分,全部清除,所以,牆上的彈孔中如果還有小小的屍塊碎片,也得一一挖除。而這些清除出來的「生化廢棄物」則必須全部妥善包裝後密封處理。正因為前無來者,所以「善後公司」在草創時期,等於是摸著石頭過河,得做中學,而這種高感染、高污穢、高壓力的工作,實在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更慘的是,吃這行飯的人,回家後要如何對子女訴說自己的工作性質?恐怕是更難啟齒。也因此,在書中看到作者描述這一段時,不覺莞爾。與CSI人員不同的是,「善後公司」人員進場時,犯罪現場大多已蒐證完畢,屍體多半也被移除,但從現場的血跡斑斑、彈痕累累、屍水遍地,仍然不難想像事發時的慘狀。

  這些慘案的發生,或因財、或因情、或因仇、或因兇手的性格違常,但結局都是人命的逝去。當「善後公司」人員在清理這些現場時,心中自然難免唏噓。他們無力挽回些什麼,只能追憶一個又一個的悲劇。近幾年來,與CSI有關的書籍或電視影集大行其道,相信不少讀者們也都曾接觸過。不過,那些書籍或電視影集,其實是用「上半場」的角度去看犯罪現場,而本書,則是以「下半場」的視角來看犯罪現場,風貌自然有極大的不同。但無論如何,喜歡「重口味」的讀者們,千萬別錯過了這本書。我有一邊吃飯一邊看書的壞習慣。當初,收到這份書稿時,出版社特別建議我,不要邊吃飯邊看這本書。親自嘗試後發現,的確有幾段會讓我有小小的吞嚥困難。跟我有類似習慣的讀者,也可以試試看喔!




其 他 著 作